《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一 (7)
卷之三十一 (7)
1. 水腫攻下諸劑
上先以蔥搗爛馬餅攤新瓦上,將土狗攤蔥上焙乾去翅嘴,每個剪作兩片,分左右成對記之,再焙乾為末。欲退左邊腫,即以左七片為末入前藥二錢調服,右邊如之,淡竹葉、天門冬煎湯調五更服,候左邊退至四日服。右邊如或未動,只以大黃三錢煎至一半助之。如不動,茶清助之。
(《良方》)神助丸(又名葶藶丸)治十種水氣,面目四肢遍身俱腫。
大戟,一青水,先從左脅腫起,根在肝。
葶藶,二赤水,舌根腫起,一云腳跟腫起,根在心。
甘遂,三黃水,腰腹腫起,根在脾。
桑白皮,四白水,從腳腫起,根在肺。
連翹,五黑水,從外腎腫起,根在腎。
羌花,(醋炒)六玄水,從面腫起,根在膽。
澤瀉,七風水,從四肢腫起,根在胃。
藁本,八石水,從臍腫起,根在膀胱。
巴豆(去油),九里水,從小腹腫起,根在小腸。
赤小豆,十氣水,或盛或衰,根在大腸。
上十味,用所主藥一兩,余者各半兩,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茯苓湯下,一日三服,忌鹽百日及魚蝦麵食、一切毒物、房事,半年病愈後更服鴨頭丸。
(《濟生》)鴨頭丸,治濕熱遍身悉腫,腹脹喘急,二便秘澀。
甜葶藶(微炒),豬苓,防己(各一兩),
上為細末,取綠頭鴨血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白湯送下。
雄黃神金散,治十種水腫證候。
桑白皮,雄黃,芫花(醋炒),甘遂,大戟,茯苓,澤瀉,葶藶,椒目,巴戟
上為細末,所主藥加倍,余各等分。每服二三錢,空心用井水調服,以利為度,量人虛實加減法如前。
(《良方》)防己湯,治膜外氣水病,不限年月深淺,浮腫大喘。
防己,大戟,木香,赤茯苓,海蛤,椒目,白朮,犀角屑,葶藶,防風,木通,訶子肉,陳皮,牽牛,檳榔,郁李仁,桑白皮,紫蘇(各一兩),大黃(二兩),麝香(少許,湯擂去腳)
上咀,分作二劑,以水三升隔宿浸,明日五更用文火煎減去一升,攪取飲可三盞,平旦空心先飲一盞,如人行五里又服一盞,至第三服,如藥冷,用重湯暖之,不可冷服。若久病腹中虛,服至第三盞則微汗三兩行。若腹中實者,至日午即轉瀉,宜用盆盛驗之,必有汙濁黃水或青黑之物出三五升,並氣化為之瀉。若不甚濁,困倦,切勿止之,必自住。
若覺力乏,即服漿粥補之。後隔三五日又服一劑,仍依此法服之。按徒都先生云:服第一劑則病減半,至第二劑則去根本。前後歷試,重者朝及二劑而暮已瘥。根本深者服藥即腫消能起,但覺小腹內有塊結,則須後劑。其藥滓慎勿拋棄,布囊盛懸於風中,他日或有微覺發動,則更煎,可更治兩人。
徒都先生云:人家有此藥滓懸於戶上,一家終不患疫氣。此飲不獨治水氣,凡是氣病皆治之。若患肺氣,不限年月深淺,於此十二味中減去大黃及訶子,加貝母、人參,以童便煎,每日空心服之,當去病根。有患肺氣困重者,因逢患水氣人服此藥,偶得一盞服之水瘥。有人患腳氣,時時衝心,服此亦除根本。
白話文:
水腫攻下藥方
首先,將蔥搗爛成泥,像馬蹄餅一樣攤在新瓦片上,然後把土狗(即螻蛄)攤在蔥泥上,用火焙乾,去掉翅膀和嘴,每個剪成兩片,左右分開,並記住哪一邊。再次焙乾後磨成粉。如果左邊腫脹,就取左邊的七片土狗粉末,加入先前準備好的藥粉二錢一起調和服用。右邊腫脹則用右邊的土狗粉末。用淡竹葉和天門冬煎湯調服,在早上五更時服用,等左邊腫脹消退到第四天再服用。如果右邊沒有消退,就用大黃三錢煎到一半的量來幫助消退。如果還是沒有動靜,就用茶清來幫助。
(《良方》)神助丸(又名葶藶丸) 治療各種水腫,包括面部、四肢全身腫脹。
- 大戟:治療青色水腫,從左邊脅肋開始腫起,病根在肝臟。
- 葶藶:治療紅色水腫,舌根腫起,或說腳跟腫起,病根在心臟。
- 甘遂:治療黃色水腫,腰腹腫起,病根在脾臟。
- 桑白皮:治療白色水腫,從腳開始腫起,病根在肺臟。
- 連翹:治療黑色水腫,從外陰腫起,病根在腎臟。
- 羌花(醋炒):治療玄色水腫,從面部腫起,病根在膽。
- 澤瀉:治療風水腫,從四肢腫起,病根在胃。
- 藁本:治療石水腫,從肚臍腫起,病根在膀胱。
- 巴豆(去油):治療里水腫,從小腹腫起,病根在小腸。
- 赤小豆:治療氣水腫,時盛時衰,病根在大腸。
以上十味藥,用對應病症的主藥一兩,其他藥各半兩,研磨成細粉,用煉好的蜂蜜做成藥丸,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十丸,用茯苓湯送服,一天三次。忌吃鹽一百天,以及魚蝦麵食等食物、一切有毒之物,也要避免房事。半年後病情好轉,再服用鴨頭丸。
(《濟生》)鴨頭丸 治療濕熱引起的全身腫脹,腹脹、喘氣急促,大小便不通暢。
- 甜葶藶(微炒)
- 豬苓
- 防己(各一兩)
以上研磨成細粉,用綠頭鴨血調和做成藥丸,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七十丸,飯前用白開水送服。
雄黃神金散 治療各種水腫。
- 桑白皮
- 雄黃
- 芫花(醋炒)
- 甘遂
- 大戟
- 茯苓
- 澤瀉
- 葶藶
- 椒目
- 巴戟
以上研磨成細粉,主藥加倍,其餘等量。每次服用二三錢,空腹用井水調服,以能順利排泄為度,根據個人體質虛實加減用量。
(《良方》)防己湯 治療膜外氣水病,無論病程長短、腫脹、喘氣嚴重。
- 防己
- 大戟
- 木香
- 赤茯苓
- 海蛤
- 椒目
- 白朮
- 犀角屑
- 葶藶
- 防風
- 木通
- 訶子肉
- 陳皮
- 牽牛
- 檳榔
- 郁李仁
- 桑白皮
- 紫蘇(各一兩)
- 大黃(二兩)
- 麝香(少許,湯擂去腳)
以上藥材切碎,分作兩劑,用三升水浸泡過夜,第二天早上五更用小火煎至剩下一升,攪拌後取用可三碗,空腹先喝一碗,如步行五里後再服一碗,到第三碗時,如果藥涼了,要加熱後服用,不可冷服。如果久病體虛,服到第三碗會微微出汗三兩行。如果體質壯實,到中午就會開始腹瀉,要用盆接住查看,一定有渾濁黃水或青黑之物排出三五升,並會放屁。如果排出的不是特別渾濁,感到疲倦,不要停止服藥,它會自然停止。
如果感到無力,就服用米粥來補充。之後隔三五天再服用一劑,按此方法服用。按徒都先生所說:服用第一劑病情減輕一半,到第二劑就能去除病根。多次驗證,嚴重的人早晚服用兩劑就能痊癒。病根深的人服藥後腫脹能消退,但感覺小腹內有結塊,就需要後續的藥劑。藥渣不要丟棄,用布袋裝起來懸掛在通風處,以後如果感覺病情有發作跡象,可以再煎服,還能治好兩個人。
徒都先生說:如果有人家把這藥渣懸掛在門上,一家人終年不會患上瘟疫。此藥不僅能治療水腫,所有氣病都能治療。如果患有肺氣,無論病程長短,在上述十二味藥中去掉大黃和訶子,加入貝母、人參,用童子尿煎服,每天空腹服用,就能去除病根。有肺氣嚴重的人,碰巧遇到患水腫的人服用此藥,偶然喝了一碗就治好了水腫。有人患腳氣,時常上衝到心臟,服用此藥也能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