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一 (2)

1. 水腫分利諸劑

(《和劑》)五苓散,治腫脹濕熱,小便不利。(方見濕門。)

(《澹寮》)五皮散,治面目虛浮,四肢腫滿,心腹脹,上氣喘急。

陳皮,桑白皮,大腹皮,茯苓皮,生薑皮(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錢,水煎。

(《經驗》)大橘皮湯,治濕熱內甚,心腹脹水腫,小便不利,大便滑泄。

陳皮(二錢),滑石(一兩),木香(二分),檳榔(六分),白朮,茯苓,豬苓,澤瀉(各一錢),官桂,甘草(各四分),

上咀,作二服,每服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溫服。

(《藥院》)葶藶木香散,治濕熱傷脾,水腫腹脹,小便赤,大便滑。

葶藶,木香,茯苓,肉桂,豬苓,澤瀉,木通(各一錢),滑石(五錢),白朮(二錢),甘草

上作一服,水二盞煎,食前服。

(《宣明》)白朮木香散,治喘嗽腫滿,欲成水病,不能臥,不能食,小便秘。

白朮,赤茯苓,豬苓,澤瀉,甘草,木香,檳榔(各一錢),陳皮(二錢),官桂(五分),滑石(五錢),

上咀,作二服,每服水盞半、姜三片,煎八分,通口溫服。

(《濟生》)疏鑿飲子,治水氣遍身浮腫,喘呼氣急煩渴,大小便不利。

澤瀉,赤小豆(炒),商陸,羌活,大腹皮,椒目,木通,秦艽,檳榔,茯苓皮(等分),

上咀,每服七錢,水二盞、姜五片煎服。

(丹溪)加味五皮散,治遍身腫滿,不分陰水陽水皆可服。

陳皮,桑白皮,赤茯苓皮,生薑皮,大腹皮(各一錢),薑黃,木瓜(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煎。一方去陳皮用五加皮、地骨皮。

(《三因》)消腫丸,治水腫喘滿,小便不利。

滑石,木通,白朮,黑牽牛(炒),茯苓,茯神,半夏(制),通草,陳皮(各二錢半),木香(一錢),瞿麥,丁香(各半兩),

上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燈心麥門冬湯下。

(《良方》)木香分氣湯,治四肢浮腫,腹脹中滿,脅肋膨,虛氣留滯上衝,小便臭濁。

木香,檳榔,赤茯苓,豬苓,澤瀉,半夏(制),枳殼(麩炒),紫蘇子(各等分),

上咀,每服七錢,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入燈心、麝少許,食遠服。

(《濟生》)赤小豆湯,治氣血俱熱,遂生瘡疥,變為腫滿,或煩或渴。

赤小豆(炒),當歸,商陸,澤瀉,桑白皮,連翹,赤芍藥,漢防己,豬苓(各五分),

上咀,水盞半、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服。熱甚加犀角。

(《經驗》)茯苓散,治諸般氣腫。

芫花(醋拌炒),澤瀉,郁李仁,甜葶藶,漢防己,藁本(各三錢半),陳皮(去白),白茯苓,白檳榔,瞿麥(各半兩),滑石,大戟(各七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桑白皮煎湯空心調下,取下碧綠水如爛羊脂為度,忌鹽食百日。

白話文:

水腫分利諸劑

(《和劑局方》)五苓散,治療因濕熱引起的腫脹,小便不順暢。(詳細配方見濕病相關章節。)

(《澹寮經驗方》)五皮散,治療面部、眼睛虛浮腫脹,四肢腫大,胸腹脹滿,呼吸急促。 配方:陳皮、桑白皮、大腹皮、茯苓皮、生薑皮(各等量)。 用法: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服。

(《經驗方》)大橘皮湯,治療濕熱內盛,導致胸腹脹滿水腫,小便不利,大便稀溏。 配方:陳皮(二錢),滑石(一兩),木香(二分),檳榔(六分),白朮、茯苓、豬苓、澤瀉(各一錢),肉桂、甘草(各四分)。 用法:將藥材切碎,分兩次服用,每次用水兩杯,加生薑三片,煎至八分,飯後溫服。

(《藥院方》)葶藶木香散,治療因濕熱損傷脾胃,導致水腫腹脹,小便赤黃,大便滑泄。 配方:葶藶子、木香、茯苓、肉桂、豬苓、澤瀉、木通(各一錢),滑石(五錢),白朮(二錢),甘草。 用法:將藥材做成一次的劑量,用水兩杯煎煮,飯前服用。

(《宣明論方》)白朮木香散,治療因氣喘咳嗽,身體腫脹,將要發展成水腫病,無法平躺,食慾不振,小便不通。 配方:白朮、赤茯苓、豬苓、澤瀉、甘草、木香、檳榔(各一錢),陳皮(二錢),肉桂(五分),滑石(五錢)。 用法:將藥材切碎,分兩次服用,每次用水一杯半,加生薑三片,煎至八分,隨時溫服。

(《濟生方》)疏鑿飲子,治療全身浮腫,呼吸急促,口渴煩躁,大小便不通暢。 配方:澤瀉、赤小豆(炒)、商陸、羌活、大腹皮、椒目、木通、秦艽、檳榔、茯苓皮(各等量)。 用法: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七錢,用水兩杯,加生薑五片煎服。

(丹溪心法)加味五皮散,治療全身腫脹,不論是陰水或陽水都可以服用。 配方:陳皮、桑白皮、赤茯苓皮、生薑皮、大腹皮(各一錢),薑黃、木瓜(各一錢)。 用法:將藥材做成一次的劑量,用水煎服。另一種配方是去掉陳皮,改用五加皮、地骨皮。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消腫丸,治療因水腫導致的氣喘滿悶,小便不通。 配方:滑石、木通、白朮、黑牽牛(炒)、茯苓、茯神、半夏(製)、通草、陳皮(各二錢半),木香(一錢),瞿麥、丁香(各半兩)。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前用燈心草、麥門冬煮的湯送服。

(《良方》)木香分氣湯,治療四肢浮腫,腹部脹滿,胸脅部膨脹,虛弱的氣往上衝,小便氣味臭濁。 配方:木香、檳榔、赤茯苓、豬苓、澤瀉、半夏(製)、枳殼(麩炒)、紫蘇子(各等量)。 用法: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七錢,用水兩杯,加生薑三片,煎至八分,加入少許燈心草和麝香,飯後服用。

(《濟生方》)赤小豆湯,治療氣血皆有熱,導致生瘡疥,進而轉變成腫脹,或者出現煩躁口渴。 配方:赤小豆(炒)、當歸、商陸、澤瀉、桑白皮、連翹、赤芍藥、漢防己、豬苓(各五分)。 用法:將藥材切碎,用水一杯半,加生薑三片,煎至八分,飯後服用。如果熱象嚴重,可以加入犀角。

(《經驗方》)茯苓散,治療各種氣腫。 配方:芫花(醋拌炒)、澤瀉、郁李仁、甜葶藶、漢防己、藁本(各三錢半),陳皮(去掉白瓤)、白茯苓、白檳榔、瞿麥(各半兩),滑石、大戟(各七錢半)。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桑白皮煮的湯空腹調服,目的是排出如爛羊脂般的碧綠色水液,一百天內忌食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