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 (3)
卷之三十 (3)
1. 脹滿通用調理諸劑
木通,紫蘇莖,陳皮,甘草(炙。各二錢),
上咀,作一服,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燈心十莖煎一盞,不拘時通口服。
(《良方》)甘露散,治脾虛水濕不利,腹脹中滿。
人參,白朮,茯苓,豬苓(各半兩),滑石(六兩),澤瀉(半兩),甘草(四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食前滾白湯調下。
(《良方》)撞關飲子,治關格不通,氣不升,脹滿。
丁香(不見火),沉香(不見火),砂仁,白豆蔻,三稜(炮),香附米,烏藥(各一錢半),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盞煎七分,食遠溫服。
(《良方》)溫胃湯,治憂思聚結,脾肺氣凝,陽不能正,大腸與胃氣不平,脹滿上衝咳,食不下,脈虛而緊澀。
附子(制),厚朴,當歸,白芍藥,人參,甘草(炙),陳皮(各一錢),乾薑(一錢),川椒(去合口,炒出汗,三分),
上作一服,水二盞、姜三片,煎一盞,食前服。
(《拔萃》)中滿分消丸,治中滿腹脹,氣脹水脹熱脹。
厚朴(制,一兩),半夏,枳實(炒。各半兩),黃芩,乾薑,知母(各四錢),茯苓,砂仁,澤瀉,陳皮(各三錢),豬苓,人參,薑黃,白朮,甘草(各一錢),黃連(四錢),
上為細末,湯泡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焙熱食後熱湯送。寒因熱用,故焙服。
(《聖惠》)木香拓氣丸,治中滿腹脹,下虛損者。
木香,胡椒,草豆蔻(麵包煨),青皮(各三錢),蘿蔔子(炒),陳皮(各五錢),蠍梢(二錢半)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忌油膩,只吃白粥百日為佳,量人大小與之。
苦陰囊腫者,以青鹽白麵乾薑為末,水調敷上。
(《和劑》)禹餘糧丸,治中滿氣脹喘滿,及水氣脹。
蛇含石(大者,三兩,以鐵銚盛入炭火中煅,與鐵銚子一樣通紅鉗出,將藥傾入醋碗中淬之,候冷研極細末),真針砂(五兩,水淘淨控干,銚內炒入禹餘糧一處,用水醋二升就銚內煮令醋乾為度,卻用銚子同一藥入炭火中煅令通紅鉗出銚子,傾藥在淨磚上,候冷研極細),禹餘糧(三兩,同入針砂內製。
上三品為主,其次量人虛實入下項藥),木香,牛膝(酒浸),莪朮(炮),白蒺藜(炒),桂心,川芎,白豆蔻,土茴香(炒),三稜(炮),羌活,茯苓,乾薑(炮),青皮,附子(炮),陳皮,當歸(酒浸一宿)
上各半兩。虛人老人用半兩。壯實之人隨意減之。共為細末拌勻,以湯泡蒸餅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忌鹽並咸物,犯此則發病愈甚。
(《拔萃》)木香分氣丸,善治脾胃不和,心腹脹滿,脅膨喘咳,乾嘔,咽喉不利,飲食不化。服此最效。
白話文:
脹滿通用調理諸劑
[木通紫蘇飲]
木通、紫蘇莖、陳皮、甘草(炙烤過,各八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一份,加水兩碗,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燈心草十根,煎煮至剩一碗,不拘時間,可隨時服用。
[甘露散]
用於治療因脾虛導致水濕運化不利,引起的腹脹、腹部脹滿。
人參、白朮、茯苓、豬苓(各十五克),滑石(一百八十克),澤瀉(十五克),甘草(十二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九克,飯前用滾燙的開水沖服。
[撞關飲子]
用於治療關格不通(大小便不通),氣機不順暢,導致的脹滿。
丁香(不經火)、沉香(不經火)、砂仁、白豆蔻、三稜(炮製過)、香附米、烏藥(各六克),甘草(炙烤過,二克),
將以上藥材作一次服用量,加水兩碗煎煮至剩七分,飯後稍涼時溫服。
[溫胃湯]
用於治療因憂愁思慮鬱結,導致脾肺之氣凝滯,陽氣不能正常運行,大腸和胃氣失調,引起的脹滿、向上衝逆的咳嗽,食慾不振,脈象虛弱而緊澀。
附子(炮製過)、厚朴、當歸、白芍藥、人參、甘草(炙烤過)、陳皮(各三克),乾薑(三克),川椒(去除種子,炒至出汗,一克),
將以上藥材作一次服用量,加水兩碗、生薑三片,煎煮至剩一碗,飯前服用。
[中滿分消丸]
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腹部脹滿,包括氣脹、水脹、熱脹。
厚朴(炮製過,三十克),半夏、枳實(炒過,各十五克),黃芩、乾薑、知母(各十二克),茯苓、砂仁、澤瀉、陳皮(各九克),豬苓、人參、薑黃、白朮、甘草(各三克),黃連(十二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熱湯泡過的蒸餅和成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一百丸,烘烤加熱後,飯後用熱湯送服。因為是寒症用熱藥,所以要加熱服用。
[木香拓氣丸]
用於治療腹部脹滿,同時伴有下元虛損的症狀。
木香、胡椒、草豆蔻(用麵包裹後煨烤)、青皮(各九克),蘿蔔子(炒過)、陳皮(各十五克),蠍梢(七點五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麵糊和成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熱的米湯送服。服用期間忌食油膩食物,最好只吃白粥一百天,用量要根據個人體質大小調整。
如果陰囊腫痛,可以用青鹽、白麵、乾薑磨成細粉,用水調成糊狀敷在患處。
[禹餘糧丸]
用於治療腹部脹滿、氣喘、因水腫引起的脹滿。
蛇含石(取較大塊的三兩,用鐵鍋盛放後放入炭火中煅燒,與鐵鍋一起燒至通紅後取出,將藥材傾倒入醋碗中淬火,冷卻後磨成極細的粉末),真針砂(五兩,用水淘洗乾淨,晾乾後,在鍋中與禹餘糧一起翻炒,加入兩升醋在鍋中煮至醋乾為度,然後將鍋與藥一起放入炭火中煅燒至通紅,取出後倒在乾淨的磚上,冷卻後磨成極細的粉末),禹餘糧(三兩,與針砂一起炮製),
以上三種藥材為主藥,其次根據個人體質虛實加入以下藥材:木香、牛膝(用酒浸泡)、莪朮(炮製過)、白蒺藜(炒過)、桂心、川芎、白豆蔻、土茴香(炒過)、三稜(炮製過)、羌活、茯苓、乾薑(炮製過)、青皮、附子(炮製過)、陳皮、當歸(用酒浸泡一夜),
以上各藥材十五克,體虛的老人使用一半的劑量,體質強壯的人可酌情減少劑量。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混合均勻,用熱湯泡過的蒸餅和成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溫酒送服。忌食鹽和鹹味食物,犯忌會加重病情。
[木香分氣丸]
善於治療脾胃不和,心腹脹滿,胸脅脹痛、喘咳,乾嘔,咽喉不適,飲食難以消化。服用此藥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