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一百 (6)
卷之一百 (6)
1. 四時
凡人呼吸出入,皆天地之氣。故風寒暑濕之暴戾,偶一中人,人不勝天,則留而為病。故隨時加攝,使陰陽中度,是謂先幾防於未病。
春月,陽氣閉藏於冬者漸發於外,故宜發散,以暢陽氣。《內經》云: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故人當二月一來,摘取東引桃枝並葉各一握,水三升煎取二升,以來早朝空心服之,即吐,卻心膈痰飲宿熱,則不為害。春深,稍宜和平將息,綿衣晚脫,不可令背寒,寒即傷肺,鼻塞咳嗽。
但覺熱則去之,覺冷即加之。加減俱要早起之時,若於食後日中,恐致感冒風寒。春不可衣薄,令人傷寒霍亂,消渴頭痛。春凍未泮,衣欲下厚而上薄。
夏月人身陽氣發引,伏陰在內,是人脫精神之時。特忌下利,以泄陰氣。《內經》云: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故人常宜晏居靜坐,節減嗜欲,調和心志。
此時心王力衰,其真精化為水,至秋乃凝,尤須保嗇,以固陰氣。常食熱物,使腹中溫暖。生瓜果茄、冰水冷淘、粉粥蜂蜜,尤不可食。食多秋時必患痢瘧。勿以冷水沐浴洗手面淋,皆使人得虛熱,眼暗筋厥逆,霍亂轉筋,陰黃之疾。勿當風臥,勿睡中使人揮扇。汗體毛孔開展,風邪易入。
犯之使人患風痹不仁,手足不遂,言語謇澀之疾。年壯雖不即為害,亦種病根。氣衰之人,如桴鼓應聲矣。醉中尤宜忌之。
秋月當時,陽氣收斂。不為吐及發汗,犯之令人臟腑消爍。《內經》云: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若能知夏時多食冷物及生瓜果稍多,即宜以童子小便二升,並大腹檳榔五顆細切,煎取八合,下生薑汁一合,和臘雪三分,早為空心分為二服,瀉二三行。夏月所食冷物及膀胱宿水,悉為驅逐而出,即不為患。
此藥是乘氣湯,雖老年之人亦宜服之。瀉後兩三日,以薤白粥加羊腎,空心服之,勝服補藥。
冬月天地閉塞,血氣藏,伏陽在內,心膈心熱,但忌發汗,以泄陽氣。《內經》曰:冬三月,謂之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
故人當時服浸酒之藥,以迎陽氣。雖然,亦不可過愛。綿衣當脫著,使漸漸加厚,雖大寒不得向火烘炙,損人目精。且手足能引火氣入心,使人心臟燥熱。小衣亦不宜大炙極暖。冬月天寒,陽氣在內,已自鬱熱,若更加之炙衣重裘,近火醉酒,即陽氣太甚。若遇春寒閉塞之久,不即發散,至春夏之交,陰氣既入,不能攝陽氣,必致有時行熱疾,甚者狂走妄語,切宜忌之。故寒熱適中,此為至要。
凡冬不欲極溫,夏不欲極涼;不欲臥星下,不欲眠中操扇。大寒大熱大風大雨,皆不欲冒之。秋冬溫足凍腦,春夏腦足俱凍。故曰:天有四時五行,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
此之謂也。
白話文:
人呼吸的進出,都與天地之氣息息相關。所以,風、寒、暑、濕這些氣候變化太過劇烈,如果人們不小心受到侵襲,因為人無法勝過大自然,就會因此生病。因此,要隨著四季變化來調整養生方式,使身體的陰陽保持平衡,這才是能在疾病發生前就預防的道理。
春天時,冬天潛藏的陽氣逐漸向外發散,因此要順應陽氣的發散,讓它暢通無阻。《黃帝內經》說:「春季三個月,是推陳出新的時節。天地萬物都充滿生機,欣欣向榮。這時要晚睡早起,在庭院中散步,解開頭髮,放鬆身心,使自己的意志也充滿生機。要多生養而不要殺戮,給予而不要搶奪,獎賞而不要懲罰。這就是順應春季的養生之道。如果違背了這個原則,就會傷害肝臟,到了夏天就會轉變成寒性疾病。所以,人們可以在二月時,摘取向東生長的桃樹枝和葉子各一把,用三升水煎煮成二升,在早晨空腹服用,就能夠清除心胸中的痰飲和體內的宿熱,避免疾病發生。到了晚春,應該保持平和的心情,注意休息,不要太早脫去棉衣,尤其要注意背部的保暖,否則寒氣會傷害肺部,引起鼻塞咳嗽。
感到熱時就脫衣服,感到冷時就添加衣服。增減衣服最好在早上起床時進行,如果在飯後或中午才進行,可能會導致感冒。春天不要穿太薄的衣服,否則容易引起傷寒、霍亂、消渴、頭痛等疾病。春天雖然冰雪融化,但穿衣應該下厚上薄。
夏天時,人體的陽氣向外發散,陰氣潛藏在內,這個時候人容易精神不振。特別要避免腹瀉,因為腹瀉會洩漏陰氣。《黃帝內經》說:「夏季三個月,是萬物生長茂盛的時節。天地之氣交合,萬物開花結果。這時要晚睡早起,不要厭倦白天的時光。要保持心情平和,不要發怒,讓精神充滿活力,讓體內的陽氣順利向外發散,就像愛惜事物一樣。這就是順應夏季的養生之道。如果違背了這個原則,就會傷害心臟,到了秋天就會轉變成瘧疾。因此,人們在夏天要安靜地居住,節制慾望,調理心境。
這時心臟的功能較弱,其精華會化為水,到了秋天才會凝固,所以要特別注意保護,鞏固陰氣。要常吃溫熱的食物,保持腹部的溫暖。生冷的瓜果、茄子、冰水、涼粉粥、蜂蜜等食物都不能吃,如果吃多了,到了秋天一定會患上痢疾或瘧疾。不要用冷水洗澡、洗手、洗臉,這都會使人產生虛熱,導致眼睛昏花、筋脈痙攣、霍亂、轉筋、黃疸等疾病。不要在有風的地方睡覺,也不要讓人在睡覺時揮扇。因為出汗時毛孔張開,風邪容易侵入。
如果犯了這些禁忌,會導致風濕麻痹、手腳不聽使喚、說話不清等疾病。年輕人雖然不會馬上發病,也會埋下病根。對於體弱的人來說,就像敲鼓一樣,會立刻有反應。酒後更要特別注意這些禁忌。
秋天時,陽氣開始收斂。不要催吐或發汗,否則會使內臟功能衰退。《黃帝內經》說:「秋季三個月,是萬物成熟收穫的時節。天氣開始變得急促,大地的景象也變得明朗。這時要早睡早起,與雞一同作息。要保持心情安寧,減緩秋天的肅殺之氣。收斂精神,使秋天的氣息平和,不要使心志外散,讓肺氣保持清淨。這就是順應秋季的養生之道。如果違背了這個原則,就會傷害肺臟,到了冬天就會轉變成飧泄。如果在夏天吃了太多生冷食物或瓜果,可以在秋天用童子小便二升,加上檳榔五顆切碎,煎煮成八合,再加入生薑汁一合和臘雪三分,在早上空腹分兩次服用,能夠瀉出體內二、三次。這樣可以將夏天所吃的生冷食物和體內的宿水都排泄出來,避免疾病發生。
這個藥方稱為「乘氣湯」,即使是老年人也適合服用。瀉後兩三天,可以吃薤白粥,加上羊腎,在空腹時服用,比服用補藥的效果更好。
冬天時,天地閉塞,血氣內藏,陽氣潛伏在體內,容易產生心胸煩熱,但要避免發汗,因為發汗會洩漏陽氣。《黃帝內經》說:「冬季三個月,是閉藏的時節。水面結冰,大地龜裂,不要擾動陽氣。這時要早睡晚起,等到太陽出來再起床。要使心境像潛伏一樣,像隱藏一樣,像有秘密一樣,像有所得一樣。要避寒取暖,不要使皮膚暴露在寒冷中,以免陽氣外洩。這就是順應冬季的養生之道。如果違背了這個原則,就會傷害腎臟,到了春天就會轉變成痿厥。
所以,人們在冬天可以服用浸泡酒的藥物,以迎接陽氣。但也不要過度。穿棉衣要慢慢增厚,即使在大寒時也不要烤火取暖,這樣會損害眼睛的精氣。而且手腳容易將火氣帶入體內,使心臟燥熱。貼身衣物也不要過於烘烤,使其過於溫暖。冬天寒冷,陽氣內藏,體內本身就比較鬱熱,如果再加上烘烤衣服、穿厚重衣物、靠近火爐、飲酒等,就會使陽氣過於旺盛。如果到了春天,寒氣閉塞太久,沒有及時發散,到了春夏交替時,陰氣開始進入,陽氣無法正常運作,就容易發生時行熱病,嚴重者會出現狂躁、說胡話等症狀,一定要特別注意。因此,保持寒熱適中才是最重要的。
總而言之,冬天不宜過於溫暖,夏天不宜過於涼爽;不要在星空下睡覺,不要在睡覺時扇風。大寒、大熱、大風、大雨等天氣都不宜冒犯。秋冬要溫暖足部,頭部涼爽,春夏則是頭部和足部都要涼爽。所以說:天有四季五行,產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五氣,產生喜怒悲憂恐。喜怒會傷害氣,寒暑會傷害形體;暴怒會傷害陰,暴喜會傷害陽。喜怒不加節制,寒暑過度,身體就不能穩固。
這就是這個道理。
2. 雜忌
夫養生者,臥起有四時早晚,飲食有至和之常。制利關節,有導引之方;流行榮衛,有吐納之術。忍喜怒,以養陰陽之氣;節嗜欲,以固真元之精。保形延命,可謂備矣。
使禁忌之理,知有未周,雖云小節之常,亦有大道之要。故食有侵性,不可不慎者。古語云:一日之忌,暮無飽食;一月之忌,暮無大醉;一歲之忌,暮無遠行;終身之忌,暮常護氣。蓋謂暮乃偃息之時,人若飽食,則腹中空虛之地少,而氣之居內以養形者寡,癖瘕壅滯之患作矣,故暮當忌飽食。謂之一日,蓋日日慎之也。
酒毒酷悍,飲之大醉,則毒氣必壞正氣。況暮醉而臥,氣溢形止,腸外由之腐爛,經絡以之措解。一時不覺,久乃成疾。雖少壯之人,不可使一月之內有此一醉也,況中年以往之人乎?暮而遠行,不惟有外觸之虞,山川嵐霧之氣,冒之亦能損人真氣,故皆宜忌之。以上三者不行,則真氣常保無失,是終身能獲真氣矣。
又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坐傷肉。大抵人之形氣,時動時靜,其機運而不滯。久於動靜,未免有傷也。
睡不厭踧,覺不厭舒。踧者,曲膝蜷股以左右肋側臥,修養家所謂獅子眠是也。如此則氣海深滿,丹田常暖,腎水易生,益人弘多。舒體而臥,則氣直而寡蓄,神散而不潛,故臥惟覺時可舒體耳。
凡人覺大小便即行,勿忍之。忍小便則膝冷成痹,忍大便則成氣痔。小便勿努,努則令人兩膝冷痛。大便勿努,努則令人腰痛目昏,氣逆急故也,並宜任其自然。
凡人大勞則力乏絕,大飢則臟腑脈絡有竭,大飽則腠理氣溢,大渴則經脈蹶亂,大醉則精神散亂,大熱則陰氣解脫,大寒則血脈凝結,並能致疾。
凡心有愛,不用深愛;凡心有憎,不用深憎。凡喜至而心不蕩,凡怒過而情不留,並能養神益壽。學道之功至此,乃至人對景忘情之妙,聖人養心定性之學,修養之術不足以盡之。
凡夜非調氣之時,常習閉口而睡為佳。口開則失真氣,且邪從口入,使牙齒為出入之氣所觸,後必病齒。凡睡而張口者,牙齒無不早落,可以驗之。
濕衣及汗衣且不可久著,能傷人心肺之系,及發瘡瘍。
十步直牆下,勿得順臥,風峻利,能令人發顛及體重。
凡大汗及新浴出,勿赤體。勿即脫衣當風。風入腠理,則成半身不遂。夜臥當耳處,勿令有孔隙,令人風吹耳聾。頭項亦如之。
夜臥勿覆其頭,得長壽,以常有天地之清氣入腹中也。
古之善撮生者,居常少思慮,忍嗜欲,平喜怒,寡憂樂,澹好惡。世之美麗貴重物事,舉不足以入其心。由是志意舒暢,形體安和,血氣順利,度百歲而後去矣。
寇氏曰:人之未聞道者,放逸其心,迷於生樂,以精神徇智巧,以憂畏徇得失,以勞苦徇禮節,以身世徇財利。四徇不置,心為之疾矣。
極力勞形,躁暴氣逆,當風縱酒,食嗜辛鹹,肝為之病矣。飲食生冷,溫涼失度,久坐久臥,太飽太飢,脾為之疾矣。呼叫過常,辯爭陪答,冒犯寒暄,恣食鹹苦,肺為之病矣。久坐濕地,強力入房,縱欲勞形,三田漏溢,腎為之病矣。五病既作,故未老而羸,未羸而病。病至則重,重則必斃。
嗚呼!是皆弗思妄行而自取之也。衛生之士能慎此五者,可以終身無苦矣。經曰:不治已病治未病,其此之謂歟!
白話文:
養生之道,要依照四季早晚調整作息,飲食要保持平和。活動關節有導引的方法,運行體內氣血有吐納的技巧。要控制喜怒情緒,來滋養陰陽之氣;節制慾望,來鞏固真元之精。如果能這樣保養身體,延長壽命,可以說是相當完備了。
然而禁忌的道理,可能還有不夠周全的地方,雖然有些看似是生活小細節,但其實也蘊含著重要的道理。所以食物有其屬性,不可不謹慎。古人說:「一天的禁忌,就是晚上不要吃太飽;一個月的禁忌,就是晚上不要喝醉;一年的禁忌,就是晚上不要遠行;終身的禁忌,就是晚上要好好保護體內的氣。」所謂晚上,是指人要休息的時候,如果吃太飽,肚子裡空虛的地方就少了,能讓氣留在體內滋養身體的也少了,這樣就會產生腹部腫塊、阻塞等問題,所以晚上要避免吃太飽。說是一天的禁忌,其實是每天都要謹慎。
酒的毒性很強烈,如果喝到大醉,毒氣一定會損害正氣。況且晚上喝醉就睡,氣血運行不暢,腸胃會因此腐爛,經絡也會鬆懈。一時之間可能沒感覺,久了就會生病。即使是年輕力壯的人,一個月內也不可以喝醉一次,何況是中年以後的人呢?晚上遠行,不僅有遭受外來傷害的危險,山間水邊的霧氣也會損害人的真氣,所以這些都要避免。以上這三項如果能做到,就能長保真氣不失,這樣就能終身獲得真氣的滋養。
另外,長時間看東西會損傷血,長時間躺臥會損傷氣,長時間站立會損傷骨頭,長時間走路會損傷筋,長時間坐著會損傷肌肉。大體來說,人的形體和氣血,時動時靜,這樣運行才不會停滯。如果長時間保持不動或一直動,難免會受損。
睡覺的時候,喜歡蜷曲身體,睡醒的時候,喜歡伸展身體。蜷曲身體,是指彎曲膝蓋,將腿蜷縮起來,側臥在左右兩側,就像修煉之人所說的「獅子睡」一樣。這樣做可以使氣海充滿,丹田溫暖,腎水容易產生,對人有很大的益處。伸展身體睡覺,氣會直接散開,無法蓄積,精神也會渙散而無法集中,所以只有在睡醒的時候才可以伸展身體。
人一旦有大小便的感覺,就要立刻去處理,不要忍著。忍著小便會使膝蓋發冷而形成麻痹,忍著大便則會形成痔瘡。小便的時候不要用力,用力會使兩膝發冷疼痛。大便的時候也不要用力,用力會使腰痛、眼睛昏花、氣逆急促,所以最好任其自然。
人如果過度勞累就會力氣耗盡,過度飢餓則臟腑經脈會衰竭,過飽則皮膚毛孔氣血溢出,過度口渴則經脈會錯亂,過度醉酒則精神會散亂,過度炎熱則陰氣會消散,過度寒冷則血脈會凝結,這些都會導致疾病。
凡事內心有所愛,不要過度愛戀;內心有所憎,不要過度憎恨。高興時心不會飄蕩,生氣時情緒不會停留,這樣可以養神益壽。修道如果能達到這種境界,就是面對外在事物也能忘記情感的妙處,也是聖人修養心性、安定神志的學問,一般的修養方法還不足以完全表達。
晚上並不是調整氣息的時候,最好習慣閉著嘴睡覺。嘴巴張開會散失真氣,而且邪氣容易從嘴巴進入,使牙齒受到進出氣流的衝擊,之後一定會產生牙病。凡是睡覺張開嘴的人,牙齒沒有不早早脫落的,這可以驗證。
濕衣服或汗濕的衣服不可以長時間穿在身上,會損傷人的心肺功能,也容易引發瘡瘍。
在十步高的直牆下,不要順著牆睡,因為風強勁而銳利,會使人發瘋或身體沉重。
凡是大汗淋漓或是剛洗完澡出來,不要赤裸身體。也不要馬上脫掉衣服吹風。風如果侵入皮膚毛孔,就會造成半身不遂。晚上睡覺時,耳朵旁邊不要有空隙,以免風吹進耳朵導致耳聾。頭部和脖子也要注意。
晚上睡覺不要把頭蒙起來,這樣可以長壽,因為這樣可以讓天地清氣進入腹中。
古代那些善於養生的人,平時很少思慮,控制慾望,情緒平和,很少有憂愁和快樂,對事物淡泊。世間美麗貴重的東西,都不會放在心上。這樣,心志舒暢,身體安和,血氣順暢,可以活到百歲之後才去世。
寇氏說:那些沒有聽聞養生之道的人,放縱自己的心性,沉迷於享樂,用精神去追逐智巧,用憂慮去追求得失,用勞苦去遵守禮節,用身世去追逐財利。這四種追求不停,心就會生病。
過度勞累身體,情緒急躁暴怒,迎風縱酒,飲食偏好辛辣鹹味,肝臟就會生病。飲食生冷,冷熱失調,久坐久臥,過飽過飢,脾臟就會生病。大聲呼叫,爭辯不休,冒犯寒冷暑熱,恣意吃鹹苦的食物,肺臟就會生病。長時間坐在潮濕的地方,強行行房事,縱慾勞形,使精氣外洩,腎臟就會生病。五臟一旦生病,就會未老先衰,未衰先病。疾病加重就會死亡。
唉!這些都是因為不思考,妄自行事而自取的啊。懂得養生的人如果能謹慎這五項,就可以終身無憂。經典說:「不醫治已經發生的疾病,而是預防未發生的疾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