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一百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百 (5)

1. 日食

人知飲食所以養生,不知飲食失調,亦所以害生。故能消息,使適其宜,是以賢喆悟未病。

凡人飲食,無論四時,常欲溫暖。夏月伏陰在內,暖食尤宜。不欲苦飽,飽則筋脈橫解,腸澼為痔。因而大飲,則氣暴,逆養生之道。不欲食後便臥,及於終日穩坐,皆能凝結氣血,久則損壽。食後常以手摩腹數百遍,仰面呵氣數百口,越趄緩行數百步,謂之消食。食後便臥,令人患肺氣頭風中痞病,蓋榮衛不通,氣血凝滯故爾。

故食訖當行步躊躇,有所修為佳。語曰: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動然也。

食飽不得速步,走馬登高涉險,氣滿而激,致傷臟腑。

不欲夜食。脾好音聲,聞聲即動而磨食。日入之後,萬響都絕,脾乃不磨,食之即不易消。不消即損胃,損胃即不受穀氣,氣不受則多吐,多吐則轉為反胃之疾矣。

食欲少而數,不欲頓而多;常欲令飽中飢,飢中飽為善爾。

食熱物後不宜再食冷物,食冷物後不宜再食熱物。冷熱相激,必患牙齒。

瓜果不時,禽獸自死,及生鮓煎火之肉,與夫多膩難消粉粥冷淘之物,皆能生痰,生瘡瘍,生瘕癖,並不宜食。

五味入口,不宜偏多。多則隨其臟腑,各有所損。故咸多傷心,甘多傷腎,辛多傷肝,苦多傷肺,酸多傷脾。《內經》曰:多食鹹則脈凝澀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皺而唇揭,多食甘則骨肉痛而發落,偏之為害如此。故上者澹泊,其次中和,飲食之大節也。

酒,飲少則益人,過多則損人,氣暢而止可也。飲少則能引滯氣,導藥力,潤肌膚,益顏色,通榮衛,闢穢惡,過多而醉,則肝浮橫,諸脈衝激,由之敗腎毀筋腐骨消胃,久之神散魄冥,不能飲食,獨與酒宜,去死無日矣。飽食之後,尤宜忌之。飲覺過多,吐之為妙。飲酒後不可飲冷水冷茶,被酒引入腎中,停為冷毒,多時必腰膝沉重,膀胱冷痛,水腫消渴,攣躄之疾作矣。酒後勿當風坐臥,袒肉操扇。

此時毛孔盡開,風邪易入,感之令人四肢不遂。

不欲飢而食,食不可過飽;不欲渴而飲,飲不可過多。食過則結積,飲過多則成痰癖。故曰:大渴不大飲,大飢不大食。恐血氣失常,卒然不救也。荒年餓莩飽食即死可驗也。

嗟乎!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養內者安恬臟腑,調順血脈,以一身之氣流行沖和,百病不作。養外者恣口腹之慾,極滋味之美,惡飲食之藥,雖肌體充腴,容色悅懌,而酷烈之氣內蝕臟腑,形神虛矣,安能保合太和,以臻遐齡?莊子曰:人之可畏者,衽席飲食之間,而不知為之戒,過也。其此之謂乎?

白話文:

人們都知道飲食可以養生,卻不知道飲食失調也會傷害身體。所以能了解消化吸收的道理,讓飲食適當,才是聰明的人在疾病還沒發生前就懂得預防。

一般人飲食,無論哪個季節,都應該吃溫熱的食物。夏天陽氣在體內,更應該吃溫熱的食物。不應該吃太飽,吃太飽會讓筋脈鬆弛,導致腸道疾病,進而產生痔瘡。接著又大量喝水,會使氣逆亂,違背了養生之道。不應該吃完飯就躺下,或是整天坐著不動,這些都會使氣血凝結,時間久了會減損壽命。飯後應該用手按摩肚子幾百下,仰著頭哈氣幾百次,然後慢慢散步幾百步,這樣才能幫助消化。飯後立刻躺下,會讓人得肺氣不順、頭痛、胸悶等病,這是因為氣血不通暢、凝滯的緣故。

所以吃完飯應該慢慢走動,做些事情比較好。俗話說:流動的水不會腐敗,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蟲蛀,就是因為它們一直在活動。

吃飽飯後不應該快走、奔跑、爬山或冒險,這樣會使氣血運行過快,傷害內臟。

不應該在晚上吃東西。脾喜歡聲音,聽到聲音就會活動幫助磨碎食物。太陽下山後,四周都安靜下來,脾臟就停止活動,吃下去的東西不容易消化。消化不良就會損傷胃,胃受損就不能吸收食物的精華,精華不能吸收就會想吐,常常吐就會變成反胃的疾病。

吃飯應該少量多餐,不應該一次吃很多;應該常常讓自己在飽的時候還有點餓意,在餓的時候又有點飽意,這樣是最好的。

吃了熱的食物後,不應該馬上吃冷的食物,吃了冷的食物後也不應該馬上吃熱的食物。冷熱食物交替刺激,一定會傷到牙齒。

不是當季的瓜果、自然死亡的禽獸、以及生的醃製肉或燒烤的肉、和油膩難消化、粉類的稀飯或涼麵等食物,都會產生痰、瘡瘍、腫塊,都不適合食用。

五種味道吃進嘴裡,不應該偏食哪一種。吃太多會對應到不同的內臟,造成損傷。所以吃太鹹會傷心、吃太甜會傷腎、吃太辣會傷肝、吃太苦會傷肺、吃太酸會傷脾。《內經》說:吃太多鹹會使血脈凝滯、氣色變差;吃太多苦會使皮膚乾枯、毛髮脫落;吃太多辣會使筋脈緊繃、指甲枯槁;吃太多酸會使肌肉鬆弛、嘴唇外翻;吃太多甜會使骨頭肌肉疼痛、頭髮脫落,偏食的害處就是這樣。所以最好的飲食是清淡,其次是適中,這是飲食最重要的原則。

酒,喝少量對人有益,喝太多則會傷害身體,只要喝到氣血暢通就好了。喝少量酒可以疏通氣滯,幫助藥力發揮作用,滋潤皮膚、使氣色紅潤,通暢氣血,去除污穢之氣。喝太多而醉酒,會使肝臟功能紊亂,各處血脈受到衝擊,導致傷腎、毀筋、腐骨、損胃。久而久之會精神渙散、魂魄迷失、不能正常飲食,只喜歡喝酒,離死亡不遠了。吃飽飯後,更應該忌喝酒。喝太多酒,吐出來是最好的。喝酒後不可以喝冷水或冷茶,會將酒的寒氣帶入腎臟,積聚成寒毒,時間久了會腰膝沉重、膀胱冰冷疼痛、水腫、消渴、手腳抽搐等疾病。喝酒後不要在風中坐臥、赤裸身體、用扇子搧風。這時毛孔都打開了,風邪容易入侵,會讓人四肢不聽使喚。

不應該等到肚子餓了才吃,吃東西也不要吃太飽;不應該等到口渴了才喝,喝水也不要喝太多。吃太飽會造成食物堆積,喝太多水會造成痰飲。所以說:感到很渴不要大量喝水,感到很餓不要大量進食,以免氣血失常,突然發生危險,難以救治。荒年饑民吃太飽而死就是證明。

唉!善於養生的人養護身體內部,不善於養生的人只注重外在。養護內部的人,可以使內臟安穩,血脈通暢,讓全身的氣血運行順暢和諧,這樣各種疾病就不會產生。只注重外在的人,放縱口腹之慾,追求美味,厭惡對身體有益的食物,雖然身體看起來很豐滿、容貌看起來很漂亮,但是身體內部卻受到嚴重的傷害,精神也虛弱了,又怎麼能保持身體的健康,達到長壽的目的呢?莊子說:人最可怕的是在吃飯睡覺的時候,卻不知道要加以警惕,這就是過錯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2. 居高者壽

《左傳》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淮南子》曰:堅土人剛,弱土人肥,垢土人大,沙土人細,息土人美,耗土人醜。山氣多男,澤氣多女;風氣多聾,林氣多癃,木氣多傴,濕氣多腫,石氣多力,陰氣多癭,暑氣多夭,寒氣多壽,穀氣多痹,丘氣多狂,野氣多仁,陵氣多貧。輕土人利,重土人遲。清水音小,濁水音大。湍水人輕,遲水人重,中土多聖。

《素問·五常政大篇》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涼;地不滿東南,右熱而左溫,其故何也?岐伯曰:東南方,陽也,其精降於下;西北方,陰也,其精奉於上。是以地有高下,氣有溫涼。高者氣寒,下者氣熱。帝曰:其夭壽何如?岐伯曰: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

帝曰:一州之氣,生化壽夭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勢使然也。崇高則陰氣治之,汙下則陽氣治之。高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夭。

由是觀之,人之壽夭美惡,由於水土之氣如此。善養生者擇地而居,此為至要。

或曰:古者巢居穴處,而人多壽,何也?曰:古人淳樸,寡於嗜欲,此實壽本。況巢居則高迥而多寒,穴則固密而無風濕之患,豈不得壽?今之居處當何如?曰:由水深土厚,陰精所奉之說觀之,居處高聳,於生乃宜。曰:生之所寓,人有定區。高山峻土,惡乎能舉?曰:有山阜則就山阜,臨漫則起樓臺,庶乎日襲陰氣,而不為陽泄矣。古之仙人好樓居,得非以是乎哉?雖然,坐臥之處,必須固密。

若值細隙之風毒,中人尤甚,久之成半身不遂,或角弓反張,或言語謇澀。蓋身既中風,鬼邪易入,眾病總集,遂致夭其天年耳。是故窪下之地不可處,慎其濕也;疏漏之地不可處,慎其風也;久閒之室不可處,慎其土氣之惡也;幽冥之處不可處,慎其陰風雨之毒也。四者皆能病人,養生之士,尤宜避之也。

白話文:

《左傳》說:「土地肥沃、水源深厚的地方,居住在那裡的人不易生病。」《淮南子》說:「堅硬的土地養育出剛強的人,鬆軟的土地養育出肥胖的人,含泥垢的土地養育出高大的人,沙質的土地養育出瘦小的人,肥沃的土地養育出美麗的人,貧瘠的土地養育出醜陋的人。山區的氣候容易生男孩,沼澤的氣候容易生女孩;風大的地方容易產生耳聾,森林地區容易產生肢體殘疾,多木頭的地方容易產生駝背,潮濕的地方容易產生腫脹,多石頭的地方容易產生力氣大的人,陰暗的地方容易產生脖子長瘤的人,炎熱的地方容易產生短命的人,寒冷的地方容易產生長壽的人,多穀物的地方容易產生麻痺,丘陵地區容易產生瘋狂,曠野地區容易產生仁慈的人,陵墓地區容易產生貧窮的人。鬆軟的土地養育出反應靈敏的人,堅硬的土地養育出反應遲鈍的人。清澈的水聲音小,混濁的水聲音大。水流湍急的地方容易養育出輕浮的人,水流緩慢的地方容易養育出穩重的人,中原地帶容易出聖人。

《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說:「西北方向的天空不足,所以左邊寒冷右邊涼爽;東南方向的地面不足,所以右邊炎熱左邊溫暖,這是什麼原因呢?」岐伯回答說:「東南方位屬陽,它的精氣向下散發;西北方位屬陰,它的精氣向上凝聚。因此地面有高低之分,氣候有溫涼之別。高處的氣候寒冷,低處的氣候炎熱。」黃帝問:「那麼人的壽命長短如何呢?」岐伯回答說:「陰氣凝聚滋養的人就長壽,陽氣散發下洩的人就短命。」

黃帝問:「同一個地區的人,出生後的成長和壽命長短都不同,這是什麼原因呢?」岐伯回答說:「這是因為地勢高低造成的。地勢高的地方由陰氣主導,地勢低的地方由陽氣主導。高處的地方氣候使人長壽,低處的地方氣候使人短命。」

由此看來,人的壽命長短和美醜,都取決於所處環境的水土之氣。善於養生的人會選擇合適的環境居住,這是最重要的。

有人問:「古代的人住在樹上或洞穴裡,大多都很長壽,這是為什麼呢?」回答說:「古代的人民淳樸,慾望很少,這才是長壽的根本原因。而且住在樹上比較高而且寒冷,住在洞穴裡則堅固密閉沒有風濕的困擾,這樣豈能不長壽呢?那麼現在的居所應該如何呢?」回答說:「從水深土厚,陰氣滋養的角度來看,居住在高聳的地方,對身體是比較好的。但是人居住的地方,是固定的。高山峻嶺,又該如何居住呢?」回答說:「有山丘的地方就依著山丘,臨近平原的地方就建起樓臺,大概能每天吸收陰氣,而不讓陽氣外洩了。古代的仙人喜歡住在高樓上,難道不是這個原因嗎?雖然如此,坐臥的地方必須堅固密閉。」

如果遇到細小的風吹到身上,那毒害會特別嚴重,時間久了會造成半身不遂,或是身體僵硬彎曲,或是說話口齒不清。因為身體已經中了風邪,鬼怪邪氣就容易入侵,各種疾病都會一起出現,最終導致壽命縮短。因此低窪潮濕的地方不能居住,要小心濕氣;有縫隙的地方不能居住,要小心風邪;長期閒置的房屋不能居住,要小心污濁的土氣;陰暗潮濕的地方不能居住,要小心陰風寒雨的毒害。這四種情況都會使人生病,養生的人尤其要注意避開。

3. 房中節度

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此造化之源,性命之根本也。故人之大欲,亦莫切於此。嗜而不知禁,則侵克年齡,蠶食精魄,喑然弗覺,而元神真氣去矣,豈不可哀?

惟知道之士,禁其嗜縱,不至杜絕。雖美色在前,不過悅目暢志而已,決不肯恣其情欲,以伐性命。或問抱朴子曰:傷生者豈非色欲之間乎?抱朴子曰:然,長生之要,其在房中。上士知之,可以延年卻病,其次不以自伐,下愚縱欲損壽而。是以古人於此,恆恆有節度。二十以前二日復,二十以後三日復,三十以後十日復,四十以後月復,五十以後三月復,六十以後七月復,又六十閉戶。故時加撙節,保惜真元,以為一身之主命。

不然,雖勤於吐納導引服餌之術,而根本不固,亦終無益。

《內經》曰:能知七損八益,(七者女子之血,八者男子之精。)則血氣精氣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也。故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智者有餘,(自性而先行,故有餘。

)愚者不足,(察行而後學,故不足。)有餘則耳目聰明,身體輕強。老者益壯,壯者益治。蓋謂男精女血,若能使之有餘,則形氣不衰,而壽命可保矣。不然,竅漏無度,中乾以死,非精離人,人自離精也,可不戒哉?

養生之士,忌其人者有九:或年高大,或唇薄鼻大,或齒疏發黃,或痼疾,或情性不和,或有苗強硬,或聲雄,或肉澀肢體不膏,或性悍妒忌,皆能損人,並不宜犯之。忌其時者十有一:醉酒、飽食、遠行疲乏、喜怒未定、女人月潮、沖冒寒暑、疾患未平、大小便訖、新沐浴後、犯畢出行、無情強為,皆能使人神氣昏憒,心力不足,四體虛羸,腎臟怯弱,六情不均,萬病乃作,特宜慎之。

至於天地晦冥,日月薄蝕,疾風甚雨,雷電震怒,此陰陽大變,六氣失時之常,犯之不惟致疾,且褻汙神明。倘成子女,形必不周,雖生而不育矣。

嗟乎!幃箔之情,易綰而難斷,不可不以智慧決也。佛書曰:諸苦所因,貪欲為本。貪欲不滅,苦亦不滅。苦不滅則生滅矣。養生者惡可不以智慧決哉?

白話文:

天地間陰陽二氣交融,孕育萬物。男女結合,精氣交合,萬物因此而生。這是大自然的奧秘,也是生命延續的根本。所以,人最大的慾望,莫過於男女之事。如果沉迷其中而不知節制,就會損耗精力,侵蝕元氣,在不知不覺中,導致精神和真氣衰退,這不是很可悲嗎?

只有懂得養生之道的人,才能克制過度的慾望,但並非完全禁絕。即使面對美色,也只是欣賞而已,絕不會放縱情慾來傷害自己的生命。有人問抱朴子:「傷害身體的,難道不是因為男女情慾嗎?」抱朴子回答說:「是的,長壽的關鍵,就在於房事。上等的人懂得節制,可以延年益壽;其次的人不會因此而損害自己;下等愚昧的人則會放縱慾望而減損壽命。因此古人對房事都有節制,二十歲之前,兩天一次;二十歲之後,三天一次;三十歲之後,十天一次;四十歲之後,一個月一次;五十歲之後,三個月一次;六十歲之後,七個月一次,到了六十歲更要減少房事。所以,要時常節制,保護好真氣,作為身體的主宰。

不然的話,即使勤於吐納、導引、服藥等養生方法,但如果根本不牢固,也終究沒有益處。《黃帝內經》說:「能夠明白七損八益的道理(七指的是女子的血,八指的是男子的精),那麼血氣和精氣就可以調和。如果不懂得運用這個道理,就會提早衰老。」所以,人到四十歲,陰氣就會減少一半,起居生活開始衰退;到了五十歲,身體就會變得沉重,聽力和視力也會變得遲鈍;到了六十歲,陰莖會萎縮,氣力大衰,身體各處的功能都會受阻,下虛上實,眼淚和鼻涕都會流出。所以說:「懂得這個道理,身體就會強壯;不懂得這個道理,就會衰老。」聰明的人會有餘力(因為先從自身本性出發,所以有餘力),愚笨的人則不足(因為觀察到效果才學習,所以不足)。有餘力的人,聽力和視力就會敏銳,身體也會輕盈強健,老年人會變得更加強壯,壯年人會變得更加健康。這就是說,如果能夠讓男精女血充足,那麼形體和元氣就不會衰退,壽命也能得到保障。如果不然,沒有節制地洩漏精氣,身體就會衰竭而死。這並不是精氣離開了人,而是人自己洩盡了精氣,所以怎能不引以為戒呢?

養生的人,要避免和九種人發生性行為:年紀大的、嘴唇薄鼻子大的、牙齒稀疏頭髮發黃的、有慢性疾病的、性情不好的、陽具過於強硬的、聲音雄渾的、皮膚粗糙身體不潤滑的、性格暴躁嫉妒心強的人。這些人都會損耗人的精氣,不適合發生性行為。還要避免十一個時辰:醉酒、飽食、遠行疲憊、情緒不穩定、女人月經期間、冒著寒冷或酷暑、疾病未癒、大小便剛結束、剛洗完澡後、剛犯忌後要外出、沒有慾望卻勉強為之。這些情況都會使人精神昏沉,心力不足,身體虛弱,腎臟衰弱,六情不協調,各種疾病都會產生,所以要特別謹慎。

至於天地昏暗、日月蝕、刮大風下暴雨、雷電交加的時候,這些都是陰陽大變,六氣失常的時候,在這種時候行房事,不僅會導致疾病,而且會褻瀆神明。如果在此時懷孕生子,孩子一定會身體不健全,即使能生下來也難以養育成人。

唉!男女之間的感情,容易糾纏在一起卻難以斷絕,所以必須用智慧來判斷。《佛經》說: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因為貪慾。如果貪慾不滅,痛苦也不會消失。痛苦不消失,就會有生有滅。養生的人,怎麼可以不用智慧來判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