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十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九 (1)

1. 痞滿通用劑

(《局方》)七氣湯,治七情所傷,憂思鬱結臟腑,氣不和平,心胸痞悶。

半夏(制),茯苓(各二錢),厚朴(制,錢半),紫蘇葉(一錢),

上水盞半、姜三片,煎八分,溫服。

(東垣)大消痞丸,治一切心下痞滿,及年久不愈者。

乾生薑,神麯(炒),甘草(炙。各二錢),豬苓(二錢半),澤瀉,厚朴(制),砂仁(各三錢),半夏(制),陳皮(去白),人參(各四錢),枳實(麩炒,半兩),黃連(土炒),黃芩(土炒。各六錢),薑黃,白朮(各一兩),

上為末,湯泡蒸餅丸,小豆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空心白湯下。

(東垣)厚朴溫中湯,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疼痛,時作時止。

厚朴(薑汁炒),陳皮(去白。各一錢),茯苓,草豆蔻,甘草,木香(各五分),乾生薑(一錢),

水煎溫服。

(東垣)木香化滯湯(一名消痞湯)治因憂氣鬱結中脘,腹痛心下痞滿,不思飲食。

川歸,枳實(炒。各四分),陳皮,木香(各六分),柴胡(七分),甘草(炙),草豆蔻(各一錢,麵包煨),半夏(錢半),紅花(一分),

水二盞、姜五片,煎八分,溫服。

(東垣)黃連消痞丸,治心下痞滿,壅滯不散,煩熱喘促不安。

澤瀉,薑黃(各一錢),乾薑(二錢),甘草(炙),茯苓,白朮(各三錢),陳皮(半兩),豬苓(半兩),枳實(麩炒,七錢),半夏(制,九錢),黃連(一兩),木香(錢半),黃芩(二兩炒),

上為末,蒸餅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拔萃》)黃連消痞丸,治心下痞滿,小便不利。

黃連(炒,兩半),黃芩(炒,三錢),枳實(一兩),乾薑(二錢),茯苓,白朮(炒),甘草(炙。各半兩),豬苓(半兩),陳皮(七錢半),澤瀉(一錢),半夏(制,一兩三錢),薑黃(錢半),砂仁(三錢半),厚朴(制,半兩),

上為末,蒸餅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白湯送下。

(東垣)失笑丸(一名枳實消痞丸),治右關脈弦,心下虛痞,惡食倦怠。開胃進食。

乾生薑(一錢),甘草(炙),麥芽,白茯苓,白朮(各二錢),半夏曲,人參(各三錢),厚朴(制,四錢),枳實(曲炒),黃連(各半兩),

上為末,蒸餅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湯下。

(東垣)木香順氣湯,治心腹脹滿。

木香,益智,陳皮,草豆蔻(各五分),厚朴(姜炒),青皮(各四分),茯苓,半夏(各六分),乾薑,吳茱萸(各三分),當歸,升麻,柴胡(各一錢),

水盞半,煎八分,溫服。

(東垣)黃芩利膈丸,除胸熱,利膈痰。

生黃芩,炒黃芩(各一兩),半夏,黃連,澤瀉(各半兩),南星,枳殼(炒),陳皮(去白。各三錢),白朮(二錢),白礬,蘿蔔子,小皂角(各一錢),

白話文:

痞滿通用劑

  • 七氣湯(出自《局方》):治療因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所傷,憂愁思慮導致臟腑氣機鬱結,氣不順暢,引起心胸痞悶的狀況。 藥方組成:半夏(製過)、茯苓 各8克,厚朴(製過)6克,紫蘇葉4克。 煎藥方法:用水一杯半,加生薑三片,煎煮至八分,溫服。

  • 大消痞丸(出自東垣):治療各種心下痞滿,以及久治不癒的狀況。 藥方組成:乾生薑、炒神麯、炙甘草 各8克,豬苓10克,澤瀉、厚朴(製過)、砂仁 各12克,半夏(製過)、陳皮(去除白色部分)、人參 各16克,麩炒枳實 24克,土炒黃連、土炒黃芩 各24克,薑黃、白朮 各40克。 製藥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湯泡蒸餅做成丸子,像小豆大小。每次服用50到100丸,空腹用白開水送服。

  • 厚朴溫中湯(出自東垣):治療脾胃虛弱,導致心腹脹滿疼痛,時好時壞的狀況。 藥方組成:薑汁炒厚朴、陳皮(去除白色部分) 各4克,茯苓、草豆蔻、甘草、木香 各2克,乾生薑 4克。 煎藥方法:用水煎煮後溫服。

  • 木香化滯湯(又名消痞湯,出自東垣):治療因憂愁導致氣機鬱結在中脘部位,引起腹痛、心下痞滿、不想吃飯的狀況。 藥方組成:川當歸、炒枳實 各1.6克,陳皮、木香 各2.4克,柴胡2.8克,炙甘草、麵包煨草豆蔻 各4克,半夏(製過)6克,紅花 0.4克。 煎藥方法:用水兩杯,加生薑五片,煎煮至八分,溫服。

  • 黃連消痞丸(出自東垣):治療心下痞滿,氣機壅滯不散,導致煩躁發熱、喘促不安的狀況。 藥方組成:澤瀉、薑黃 各4克,乾薑8克,炙甘草、茯苓、白朮 各12克,陳皮 20克,豬苓 20克,麩炒枳實 28克,半夏(製過)36克,黃連 40克,木香 6克,炒黃芩 80克。 製藥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蒸餅做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50丸,用白開水送服。

  • 黃連消痞丸(出自《拔萃》):治療心下痞滿,小便不暢的狀況。 藥方組成:炒黃連 100克,炒黃芩 12克,枳實 40克,乾薑 8克,茯苓、炒白朮、炙甘草 各20克,豬苓 20克,陳皮 28克,澤瀉 4克,半夏(製過)52克,薑黃 6克,砂仁 14克,厚朴(製過)20克。 製藥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蒸餅做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100丸,用白開水送服。

  • 失笑丸(又名枳實消痞丸,出自東垣):治療右關脈弦,心下虛痞,厭食、倦怠的狀況,能開胃增進食慾。 藥方組成:乾生薑 4克,炙甘草、麥芽、白茯苓、白朮 各8克,半夏曲、人參 各12克,厚朴(製過)16克,曲炒枳實、黃連 各20克。 製藥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蒸餅做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70到80丸,用白開水送服。

  • 木香順氣湯(出自東垣):治療心腹脹滿的狀況。 藥方組成:木香、益智、陳皮、草豆蔻 各2克,薑炒厚朴、青皮 各1.6克,茯苓、半夏 各2.4克,乾薑、吳茱萸 各1.2克,當歸、升麻、柴胡 各4克。 煎藥方法:用水一杯半,煎煮至八分,溫服。

  • 黃芩利膈丸(出自東垣):清除胸部熱邪,化解膈上的痰液。 藥方組成:生黃芩、炒黃芩 各40克,半夏、黃連、澤瀉 各20克,南星、炒枳殼、陳皮(去除白色部分) 各12克,白朮 8克,白礬、蘿蔔子、小皂角 各4克。 製藥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蒸餅做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50丸,用白開水送服。忌吃酒、麵食、雞肉、魚肉及肥膩食物。

  • 枳朮丸(出自丹溪):幫助胃消化食物,使胸膈寬暢,消除痞悶。 藥方組成:白朮 160克,枳實 80克。 製藥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荷葉包裹燒熟的米飯做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50丸,飯後用白開水送服。

  • 橘皮枳朮丸(出自丹溪):功效同上。 藥方組成:橘皮、枳實、白朮 各等分。 製藥方法:按上述方法製成丸子服用。

  • 茱連丸:治療痞滿的狀況。 藥方組成:吳茱萸 120克,黃連 320克。 製藥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米糊做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50丸,飯後用白開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