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一百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百 (7)

1. 四時

凡人呼吸出入,皆天地之氣。故風寒暑濕之暴戾,偶一中人,人不勝天,則留而為病。故隨時加攝,使陰陽中度,是謂先幾防於未病。

春月,陽氣閉藏於冬者漸發於外,故宜發散,以暢陽氣。《內經》云: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故人當二月一來,摘取東引桃枝並葉各一握,水三升煎取二升,以來早朝空心服之,即吐,卻心膈痰飲宿熱,則不為害。春深,稍宜和平將息,綿衣晚脫,不可令背寒,寒即傷肺,鼻塞咳嗽。

白話文:

人體的呼吸,吸進的是天地之氣。所以,風寒暑濕這些外來的邪氣,一旦侵入人體,人體無法抵擋天地的力量,就會留下來變成疾病。因此,要隨時注意調節身體,讓陰陽保持平衡,這就是預防疾病的關鍵。

春天,冬天封閉的陽氣逐漸發散出來,所以要順應自然,讓陽氣舒展。《內經》說:春天三月,是萬物復甦的時節。天地萬物都開始生長,充滿生機。晚上早點睡覺,早上早點起床,在庭院裡散步,頭髮披散,放鬆身心,讓精神舒暢。要以生養為主,不要殺伐,要給予不要奪取,要獎賞不要懲罰。這就是順應春天氣候,養生的方法。違背自然规律,就會損傷肝臟,夏天就會出現寒症。所以,從二月開始,要摘取桃花枝和葉各一把,用水煎煮,早上空腹服用,可以吐出痰飲和宿熱,避免病害。春天漸深,要保持平和安靜,不要過早脫掉棉衣,避免背部受寒,寒氣會傷肺,導致鼻塞咳嗽。

但覺熱則去之,覺冷即加之。加減俱要早起之時,若於食後日中,恐致感冒風寒。春不可衣薄,令人傷寒霍亂,消渴頭痛。春凍未泮,衣欲下厚而上薄。

夏月人身陽氣發引,伏陰在內,是人脫精神之時。特忌下利,以泄陰氣。《內經》云: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故人常宜晏居靜坐,節減嗜欲,調和心志。

此時心王力衰,其真精化為水,至秋乃凝,尤須保嗇,以固陰氣。常食熱物,使腹中溫暖。生瓜果茄、冰水冷淘、粉粥蜂蜜,尤不可食。食多秋時必患痢瘧。勿以冷水沐浴洗手面淋,皆使人得虛熱,眼暗筋厥逆,霍亂轉筋,陰黃之疾。勿當風臥,勿睡中使人揮扇。汗體毛孔開展,風邪易入。

白話文:

感覺到熱就減少衣物,感到冷就增加衣物。增減衣物都要在清晨起床時進行,如果等到吃飯後或中午才調整,容易感冒受寒。春天不能穿得太薄,容易傷寒、霍亂,導致口渴頭痛。春天寒氣未消,衣服應該下身穿厚一點,上身穿薄一點。

夏天人體陽氣旺盛,陰氣藏於內,是人容易疲乏、精神不濟的時候。特別忌諱腹瀉,因為會損傷陰氣。《黃帝內經》說:夏天的三個月,是萬物繁茂生長的季節。天地交感,萬物開花結果。夜晚睡得晚,早上起得早,不厭倦陽光。保持心情舒暢,不生氣,讓花朵盛開,結果實,讓氣血暢通,就像心愛的人在身邊一樣。這是順應夏季氣候,養生之道。違背它就會傷心,導致秋季患瘧疾。所以夏天要多休息,靜坐,減少慾望,調和心志。

這個時候心臟功能減弱,精氣化為水,到秋天才會凝固,更要注重保養,以固護陰氣。要經常吃溫熱的食物,讓肚子溫暖。生瓜、茄子、冰水冷淘、粉粥蜂蜜等食物,尤其不能吃。吃太多這些食物,秋天就會患痢疾和瘧疾。不要用冷水洗澡、洗手、洗臉,這些都會讓人虛熱,眼花眼暗、筋骨拘攣、霍亂抽筋、黃疸病。不要迎風而臥,不要睡覺時讓別人拿扇子扇風。流汗時毛孔張開,容易受風寒。

犯之使人患風痹不仁,手足不遂,言語謇澀之疾。年壯雖不即為害,亦種病根。氣衰之人,如桴鼓應聲矣。醉中尤宜忌之。

秋月當時,陽氣收斂。不為吐及發汗,犯之令人臟腑消爍。《內經》云: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若能知夏時多食冷物及生瓜果稍多,即宜以童子小便二升,並大腹檳榔五顆細切,煎取八合,下生薑汁一合,和臘雪三分,早為空心分為二服,瀉二三行。夏月所食冷物及膀胱宿水,悉為驅逐而出,即不為患。

白話文:

犯了這個錯誤,會導致人患上風寒痺痛、肢體麻木、言語不清的疾病。年輕力壯的人雖然不會馬上發病,但也種下了病根。體弱的人,如同敲擊空空的鼓一樣,馬上就會發病。尤其是在酒醉時,更要忌諱。

秋季時節,陽氣收斂。不要過度嘔吐和發汗,犯了這個錯誤就會導致人體臟腑虛損。《黃帝內經》說:秋季三個月,是應當保持平穩的時節。天氣漸寒,地氣漸涼。早睡早起,跟著雞叫起床。保持心情安寧,緩解秋季的肅殺之氣。收斂神氣,使秋季之氣平穩。不要讓思想外馳,保持肺氣清朗。這是秋季應當遵循的養生之道。違背了它就會損傷肺氣,到了冬天就會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如果知道夏天吃了太多冷食和生瓜果,就應該用童子尿兩升,配以檳榔五顆切碎,煎成八分,加入生薑汁一分,以及臘雪三分,早上空腹分兩次服用,瀉掉兩三行糞便。這樣就可以將夏天吃下的冷食和膀胱中的積水全部排出,就不會生病。

此藥是乘氣湯,雖老年之人亦宜服之。瀉後兩三日,以薤白粥加羊腎,空心服之,勝服補藥。

冬月天地閉塞,血氣藏,伏陽在內,心膈心熱,但忌發汗,以泄陽氣。《內經》曰:冬三月,謂之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

故人當時服浸酒之藥,以迎陽氣。雖然,亦不可過愛。綿衣當脫著,使漸漸加厚,雖大寒不得向火烘炙,損人目精。且手足能引火氣入心,使人心臟燥熱。小衣亦不宜大炙極暖。冬月天寒,陽氣在內,已自鬱熱,若更加之炙衣重裘,近火醉酒,即陽氣太甚。若遇春寒閉塞之久,不即發散,至春夏之交,陰氣既入,不能攝陽氣,必致有時行熱疾,甚者狂走妄語,切宜忌之。故寒熱適中,此為至要。

白話文:

這藥是乘氣湯,即使老年人也可以服用。瀉藥服用完畢後兩三天,可以用薤白粥加羊腎,空腹食用,效果比一般的補藥還好。

冬天時節天地閉塞,血氣收斂,陽氣潛伏於內,心臟和隔膜容易感到燥熱,但要避免發汗,因為會散發陽氣。《內經》中說,冬天這三個月稱為閉藏,水結成冰,地土裂開,不要擾動陽氣。早點睡覺晚點起床,要等到太陽出來。保持心情平靜,不要有過多的想法,像是自己有什麼特別的獲得。避寒就暖,不要讓皮膚過度暴露,這樣才能使陽氣不至於流失過快。這是冬天氣候的應對之道,也是養藏的原則。違背了這些原則就會傷腎,到春天就會出現痿厥的病症。

所以當時人們服用浸酒的藥物,是為了迎接陽氣。不過,也不能過度依賴。棉衣要適當添加,不要一下子就穿得很厚,即使是大寒天也不要靠近火爐烘烤,這樣會損害眼睛的精氣。而且手腳能把火氣引進心臟,導致心臟燥熱。小衣服也不宜靠近火源烤得過暖。冬天天氣寒冷,陽氣潛伏於內,本身就已經鬱熱,如果再穿著厚重的衣服,靠近火爐,飲酒過度,就會導致陽氣過盛。如果遇到春寒閉塞持續時間較長,不及时散發,到了春夏交接之際,陰氣侵入,不能收攝陽氣,就會導致一些傳染病,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神志不清、胡言亂語,一定要避免。所以寒熱適中,才是最重要的。

凡冬不欲極溫,夏不欲極涼;不欲臥星下,不欲眠中操扇。大寒大熱大風大雨,皆不欲冒之。秋冬溫足凍腦,春夏腦足俱凍。故曰:天有四時五行,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

此之謂也。

白話文:

冬天不要過於溫暖,夏天不要過於涼爽;不要在星光下睡覺,也不要在睡夢中拿扇子扇。極寒、極熱、大風、暴雨,都不要去冒險。秋冬時節要保暖腳部,讓頭部保持涼爽,春夏時節則要讓頭部和腳部都保持涼爽。因此說:天地有四季五行,產生寒、暑、燥、濕、風;人體有五臟五氣,產生喜、怒、悲、憂、恐。所以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喜怒失控,寒暑過度,身體就會變得虛弱。

2. 雜忌

夫養生者,臥起有四時早晚,飲食有至和之常。制利關節,有導引之方;流行榮衛,有吐納之術。忍喜怒,以養陰陽之氣;節嗜欲,以固真元之精。保形延命,可謂備矣。

使禁忌之理,知有未周,雖云小節之常,亦有大道之要。故食有侵性,不可不慎者。古語云:一日之忌,暮無飽食;一月之忌,暮無大醉;一歲之忌,暮無遠行;終身之忌,暮常護氣。蓋謂暮乃偃息之時,人若飽食,則腹中空虛之地少,而氣之居內以養形者寡,癖瘕壅滯之患作矣,故暮當忌飽食。謂之一日,蓋日日慎之也。

酒毒酷悍,飲之大醉,則毒氣必壞正氣。況暮醉而臥,氣溢形止,腸外由之腐爛,經絡以之措解。一時不覺,久乃成疾。雖少壯之人,不可使一月之內有此一醉也,況中年以往之人乎?暮而遠行,不惟有外觸之虞,山川嵐霧之氣,冒之亦能損人真氣,故皆宜忌之。以上三者不行,則真氣常保無失,是終身能獲真氣矣。

白話文:

養生之道,需遵循四季早晚的作息規律,飲食應保持平衡適度。通過導引動作調整體內氣流通暢,運用吐納法調節體內氣血運轉。控制情緒,養育陰陽之氣;節制慾望,堅守本元之精。如此,既能保全形體,又能延長壽命,養生之道至此可謂完備。

然而,養生的禁忌原則,如若未能完全掌握,即使看似日常細節,也可能涉及重大原則。例如飲食,有侵及個人體質的情況,則需特別謹慎。古人雲:"一日之忌,莫於晝晚飽食;一月之忌,莫於晝晚大醉;一年之忌,莫於晝晚遠行;終身之忌,晝晚宜護氣。" 晝晚乃休憩之時,若飽食,腹中空虛,氣血養形之功減弱,易生積食、阻滯之病,故晝晚應忌飽食。"一日"之說,旨在提醒每日都應謹記。

過量飲酒,毒力強烈,大醉後易傷害身體正氣。尤其晝晚飲酒後躺臥,氣血溢出,腸胃受損,經絡受阻,長此以往易致疾病。即使是年輕力壯之人,也應避免一個月內有一次大醉,更不用說中年或以後的人了。晝晚遠行,不僅可能遇到外在的危險,山川霧氣侵襲亦能損耗真氣,因此都應避免。若不遵循這些原則,真氣便能長期保持不損失,從而獲得終身的真氣。

又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坐傷肉。大抵人之形氣,時動時靜,其機運而不滯。久於動靜,未免有傷也。

睡不厭踧,覺不厭舒。踧者,曲膝蜷股以左右肋側臥,修養家所謂獅子眠是也。如此則氣海深滿,丹田常暖,腎水易生,益人弘多。舒體而臥,則氣直而寡蓄,神散而不潛,故臥惟覺時可舒體耳。

凡人覺大小便即行,勿忍之。忍小便則膝冷成痹,忍大便則成氣痔。小便勿努,努則令人兩膝冷痛。大便勿努,努則令人腰痛目昏,氣逆急故也,並宜任其自然。

凡人大勞則力乏絕,大飢則臟腑脈絡有竭,大飽則腠理氣溢,大渴則經脈蹶亂,大醉則精神散亂,大熱則陰氣解脫,大寒則血脈凝結,並能致疾。

白話文:

長時間看書會傷血,長時間臥床會傷氣,長時間站立會傷骨,長時間行走會傷筋,長時間坐著會傷肉。總之,人體的形氣需要時動時靜,才能保持順暢無阻。長時間維持單一狀態,難免會造成傷害。

睡覺時最好蜷縮著身體,醒來時再舒展四肢。蜷縮著睡,指的是彎曲膝蓋、蜷縮大腿,側著身體睡,這是養生家所說的「獅子眠」。這樣做,氣海就會充盈飽滿,丹田常溫暖,腎水容易生成,對身體有許多益處。舒展身體睡覺,氣息就會直上而無法積蓄,精神渙散而無法潛藏,所以睡覺時只有醒來的時候才能舒展身體。

人體感覺到大小便的衝動,就應該立即去排泄,不要忍著。忍住小便,會導致膝蓋冰冷,變成風濕病;忍住大便,會導致氣痔。小便時不要用力,用力會導致雙膝冰冷疼痛。大便時也不要用力,用力會導致腰痛、頭昏眼花,氣逆上衝,都是因為用力過度造成的,應該順其自然。

人體過度勞累就會力氣衰竭,過度飢餓就會臟腑經脈枯竭,過度飽食就會毛孔氣血外溢,過度口渴就會經脈紊亂,過度飲酒就會精神散亂,過度炎熱就會陰氣消散,過度寒冷就會血脈凝結,這些都會導致疾病。

凡心有愛,不用深愛;凡心有憎,不用深憎。凡喜至而心不蕩,凡怒過而情不留,並能養神益壽。學道之功至此,乃至人對景忘情之妙,聖人養心定性之學,修養之術不足以盡之。

凡夜非調氣之時,常習閉口而睡為佳。口開則失真氣,且邪從口入,使牙齒為出入之氣所觸,後必病齒。凡睡而張口者,牙齒無不早落,可以驗之。

濕衣及汗衣且不可久著,能傷人心肺之系,及發瘡瘍。

十步直牆下,勿得順臥,風峻利,能令人發顛及體重。

凡大汗及新浴出,勿赤體。勿即脫衣當風。風入腠理,則成半身不遂。夜臥當耳處,勿令有孔隙,令人風吹耳聾。頭項亦如之。

白話文:

心中有愛,不必過於深情;心中有憎,也不必過於怨恨。喜悅來臨時心不浮躁,怒氣消散後不留情結,這樣就能養神益壽。修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能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聖人養心定性的學問,單靠修養之術是無法完全體會的。

夜晚不是調養氣息的時候,通常閉口睡覺較好。張口睡覺會漏掉真氣,而且邪氣容易從口入侵,牙齒也會受到氣息的衝擊,日後容易生病。張口睡覺的人,牙齒都會早早掉光,可以去觀察驗證。

濕衣服和汗濕的衣服,都不能長時間穿著,會損傷心肺,甚至引發瘡瘍。

不要在十步直牆下順著牆壁睡覺,因為風勢強勁,容易讓人頭昏腦脹,身體沉重。

大量出汗或剛洗完澡,不要赤裸身體,也不要馬上脫衣服吹風。風入侵毛孔,會導致半身不遂。晚上睡覺時,耳朵附近不要留空隙,否則容易被風吹得耳聾。頭部和頸部也是一樣。

夜臥勿覆其頭,得長壽,以常有天地之清氣入腹中也。

古之善撮生者,居常少思慮,忍嗜欲,平喜怒,寡憂樂,澹好惡。世之美麗貴重物事,舉不足以入其心。由是志意舒暢,形體安和,血氣順利,度百歲而後去矣。

寇氏曰:人之未聞道者,放逸其心,迷於生樂,以精神徇智巧,以憂畏徇得失,以勞苦徇禮節,以身世徇財利。四徇不置,心為之疾矣。

極力勞形,躁暴氣逆,當風縱酒,食嗜辛鹹,肝為之病矣。飲食生冷,溫涼失度,久坐久臥,太飽太飢,脾為之疾矣。呼叫過常,辯爭陪答,冒犯寒暄,恣食鹹苦,肺為之病矣。久坐濕地,強力入房,縱欲勞形,三田漏溢,腎為之病矣。五病既作,故未老而羸,未羸而病。病至則重,重則必斃。

白話文:

睡覺時不要蒙頭,可以長壽,因為這樣才能讓天地間清新的氣息進入腹中。

古時候懂得養生的人,平時很少胡思亂想,克制自己的慾望,保持喜怒平和,不為憂愁快樂所困擾,對好惡淡泊處之。世間那些美麗珍貴的事物,根本無法引起他們的興趣。因此,他們心志舒暢,身體安和,氣血順暢,都能活到百歲之後才離去。

寇氏說:那些沒有明白道的人,放縱自己的心,迷戀於世俗的快樂,為了追求聰明才智而消耗精神,為了害怕得失而憂心忡忡,為了遵守禮儀而勞心勞力,為了名利地位而奔波勞碌。他們在四種追求中停不下來,心就會生病。

過度勞累身體,性情急躁,逆著氣息行事,迎風飲酒,嗜吃辛辣鹹的食物,肝就會生病。飲食生冷,溫涼不調,長時間坐著或躺著,過飽或過餓,脾就會生病。過度喊叫,爭論不休,冒犯他人,恣意吃鹹苦食物,肺就會生病。長時間坐在潮濕的地方,過度房事,放縱慾望,勞累身體,導致精氣外泄,腎就會生病。五臟生病之後,就會年紀輕輕就衰老,還沒衰老就生病。病重了就會死亡,死亡就不可避免了。

嗚呼!是皆弗思妄行而自取之也。衛生之士能慎此五者,可以終身無苦矣。經曰:不治已病治未病,其此之謂歟!

白話文:

唉!這都是因為不思考而胡亂行事導致的結果。從事養生的人如果能夠注意這五個方面,就可以終身沒有困擾了。經典上說:不要等到生病了才去治療,而應該在還沒生病的時候就做好預防,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