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一百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百 (7)

1. 四時

凡人呼吸出入,皆天地之氣。故風寒暑濕之暴戾,偶一中人,人不勝天,則留而為病。故隨時加攝,使陰陽中度,是謂先幾防於未病。

春月,陽氣閉藏於冬者漸發於外,故宜發散,以暢陽氣。《內經》云: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故人當二月一來,摘取東引桃枝並葉各一握,水三升煎取二升,以來早朝空心服之,即吐,卻心膈痰飲宿熱,則不為害。春深,稍宜和平將息,綿衣晚脫,不可令背寒,寒即傷肺,鼻塞咳嗽。

但覺熱則去之,覺冷即加之。加減俱要早起之時,若於食後日中,恐致感冒風寒。春不可衣薄,令人傷寒霍亂,消渴頭痛。春凍未泮,衣欲下厚而上薄。

夏月人身陽氣發引,伏陰在內,是人脫精神之時。特忌下利,以泄陰氣。《內經》云: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故人常宜晏居靜坐,節減嗜欲,調和心志。

此時心王力衰,其真精化為水,至秋乃凝,尤須保嗇,以固陰氣。常食熱物,使腹中溫暖。生瓜果茄、冰水冷淘、粉粥蜂蜜,尤不可食。食多秋時必患痢瘧。勿以冷水沐浴洗手面淋,皆使人得虛熱,眼暗筋厥逆,霍亂轉筋,陰黃之疾。勿當風臥,勿睡中使人揮扇。汗體毛孔開展,風邪易入。

犯之使人患風痹不仁,手足不遂,言語謇澀之疾。年壯雖不即為害,亦種病根。氣衰之人,如桴鼓應聲矣。醉中尤宜忌之。

秋月當時,陽氣收斂。不為吐及發汗,犯之令人臟腑消爍。《內經》云: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若能知夏時多食冷物及生瓜果稍多,即宜以童子小便二升,並大腹檳榔五顆細切,煎取八合,下生薑汁一合,和臘雪三分,早為空心分為二服,瀉二三行。夏月所食冷物及膀胱宿水,悉為驅逐而出,即不為患。

此藥是乘氣湯,雖老年之人亦宜服之。瀉後兩三日,以薤白粥羊腎,空心服之,勝服補藥。

冬月天地閉塞,血氣藏,伏陽在內,心膈心熱,但忌發汗,以泄陽氣。《內經》曰:冬三月,謂之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

故人當時服浸酒之藥,以迎陽氣。雖然,亦不可過愛。綿衣當脫著,使漸漸加厚,雖大寒不得向火烘炙,損人目精。且手足能引火氣入心,使人心臟燥熱。小衣亦不宜大炙極暖。冬月天寒,陽氣在內,已自鬱熱,若更加之炙衣重裘,近火醉酒,即陽氣太甚。若遇春寒閉塞之久,不即發散,至春夏之交,陰氣既入,不能攝陽氣,必致有時行熱疾,甚者狂走妄語,切宜忌之。故寒熱適中,此為至要。

凡冬不欲極溫,夏不欲極涼;不欲臥星下,不欲眠中操扇。大寒大熱大風大雨,皆不欲冒之。秋冬溫足凍腦,春夏腦足俱凍。故曰:天有四時五行,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

此之謂也。

2. 雜忌

夫養生者,臥起有四時早晚,飲食有至和之常。制利關節,有導引之方;流行榮衛,有吐納之術。忍喜怒,以養陰陽之氣;節嗜欲,以固真元之精。保形延命,可謂備矣。

使禁忌之理,知有未周,雖云小節之常,亦有大道之要。故食有侵性,不可不慎者。古語云:一日之忌,暮無飽食;一月之忌,暮無大醉;一歲之忌,暮無遠行;終身之忌,暮常護氣。蓋謂暮乃偃息之時,人若飽食,則腹中空虛之地少,而氣之居內以養形者寡,癖瘕壅滯之患作矣,故暮當忌飽食。謂之一日,蓋日日慎之也。

酒毒酷悍,飲之大醉,則毒氣必壞正氣。況暮醉而臥,氣溢形止,腸外由之腐爛,經絡以之措解。一時不覺,久乃成疾。雖少壯之人,不可使一月之內有此一醉也,況中年以往之人乎?暮而遠行,不惟有外觸之虞,山川嵐霧之氣,冒之亦能損人真氣,故皆宜忌之。以上三者不行,則真氣常保無失,是終身能獲真氣矣。

又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坐傷肉。大抵人之形氣,時動時靜,其機運而不滯。久於動靜,未免有傷也。

睡不厭踧,覺不厭舒。踧者,曲膝蜷股以左右肋側臥,修養家所謂獅子眠是也。如此則氣海深滿,丹田常暖,腎水易生,益人弘多。舒體而臥,則氣直而寡蓄,神散而不潛,故臥惟覺時可舒體耳。

凡人覺大小便即行,勿忍之。忍小便則膝冷成痹,忍大便則成氣痔。小便勿努,努則令人兩膝冷痛。大便勿努,努則令人腰痛目昏,氣逆急故也,並宜任其自然。

凡人大勞則力乏絕,大飢則臟腑脈絡有竭,大飽則腠理氣溢,大渴則經脈蹶亂,大醉則精神散亂,大熱則陰氣解脫,大寒則血脈凝結,並能致疾。

凡心有愛,不用深愛;凡心有憎,不用深憎。凡喜至而心不蕩,凡怒過而情不留,並能養神益壽。學道之功至此,乃至人對景忘情之妙,聖人養心定性之學,修養之術不足以盡之。

凡夜非調氣之時,常習閉口而睡為佳。口開則失真氣,且邪從口入,使牙齒為出入之氣所觸,後必病齒。凡睡而張口者,牙齒無不早落,可以驗之。

濕衣及汗衣且不可久著,能傷人心肺之系,及發瘡瘍。

十步直牆下,勿得順臥,風峻利,能令人發顛及體重。

凡大汗及新浴出,勿赤體。勿即脫衣當風。風入腠理,則成半身不遂。夜臥當耳處,勿令有孔隙,令人風吹耳聾。頭項亦如之。

夜臥勿覆其頭,得長壽,以常有天地之清氣入腹中也。

古之善撮生者,居常少思慮,忍嗜欲,平喜怒,寡憂樂,澹好惡。世之美麗貴重物事,舉不足以入其心。由是志意舒暢,形體安和,血氣順利,度百歲而後去矣。

寇氏曰:人之未聞道者,放逸其心,迷於生樂,以精神徇智巧,以憂畏徇得失,以勞苦徇禮節,以身世徇財利。四徇不置,心為之疾矣。

極力勞形,躁暴氣逆,當風縱酒,食嗜辛鹹,肝為之病矣。飲食生冷,溫涼失度,久坐久臥,太飽太飢,脾為之疾矣。呼叫過常,辯爭陪答,冒犯寒暄,恣食鹹苦,肺為之病矣。久坐濕地,強力入房,縱欲勞形,三田漏溢,腎為之病矣。五病既作,故未老而羸,未羸而病。病至則重,重則必斃。

嗚呼!是皆弗思妄行而自取之也。衛生之士能慎此五者,可以終身無苦矣。經曰:不治已病治未病,其此之謂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