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十九 (2)
卷之二十九 (2)
1. 治案
滑伯仁治一人,苦胸中痞滿,憒憒若怔忡狀,頭目昏痛,欲吐不吐,忽善忘。時一臂偏痹,脈之關以上溜而滑沉而有力,曰積飲滯痰,橫於胸膈。蓋得之厚味醇酒肥膩炙爆,蓄熱而生濕,濕聚而痰涎宿飲皆上甚也。王太僕云:上甚不已,吐而奪之,治法宜吐。俟春日開明,如法治之,以物探喉中,須臾,大吐黑色頑痰如膠餳者三四升,一二日更吐之,三四次則胸中洞爽矣。
《正傳》一人因夏秋勞苦,冬間得痞滿證。歷數醫皆與疏氣耗散之藥,皆不效。兩手關脈皆浮洪而弦澀,關後脈皆沉伏。此膈上有稠痰,脾土之氣敦阜,肝木鬱而不伸,當用吐法,木鬱達之之理也。值冬月降沉之時,未可以行此法。且先與豁痰疏肝氣,瀉脾胃敦阜之氣,用平胃散加半夏、茯苓、青皮、川芎、草龍膽、香附、砂仁、柴胡、黃連、栝蔞等藥,病退十有三四。待次年二月初旬,為行倒倉法而安。
白話文:
滑伯仁治療一個人,他感到胸口堵塞脹滿,頭腦昏沉,像心悸一樣,頭暈目眩疼痛,想吐又吐不出來,還常常健忘。有時一隻手臂會麻木。把脈後發現,寸關部位的脈象滑利而有力,同時又沉在底下,判斷這是因為積飲和痰滯,橫阻在胸膈之間。這病是因為吃太多濃厚的食物、醇酒、肥膩油炸的食物,導致體內積熱產生濕氣,濕氣聚積成為痰涎和宿飲,都往上跑的緣故。王太僕說過:這種情況如果持續加重,就應該用吐法來排除。治療方法適合用吐法。等到來年春天時機合適,就按吐法治療。用東西伸進喉嚨裡,過了一會兒,病人大量吐出像膠狀麥芽糖一樣的黑色濃痰,約三四升。一兩天後又再吐,總共吐了三四次,胸中的堵塞感就完全消除了。
《正傳》中記載,有個人因為夏天和秋天過於勞累,到了冬天得了胸腹痞滿的病。看了很多醫生,都用疏通氣機、耗散的藥物治療,但都無效。把脈後發現,兩手的寸關脈都呈現浮大、弦澀的脈象,而關後脈則沉伏。判斷這是因為膈上有濃稠的痰,脾土的氣機過於強盛,肝木之氣鬱結而不能舒展,應該用吐法,這是符合疏肝解鬱的道理。因為當時正值冬季,不適合使用吐法,所以先用能化痰、疏肝氣、瀉脾胃之氣的藥物,使用平胃散加上半夏、茯苓、青皮、川芎、草龍膽、香附、砂仁、柴胡、黃連、栝蔞等藥,病症減輕了十分之三四。等到隔年二月初,再進行吐法治療,病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