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1)

1. 藥方

(《金匱》)大半夏湯,治反胃嘔吐,不受飲食,食入即吐。

半夏(二升),人參(三兩),白蜜(一斤),白朮(四兩),

薑汁半盞,水一斗二升和蜜,揚之二百四十遍,煮藥取升半溫服。

大黃甘草湯,治食已即吐者。

大黃(四兩),甘草(一兩),

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病機》)荊黃湯,治暴吐者,上焦熱氣所逆也,脈浮而洪。

荊芥穗(一兩),人參(半兩),甘草(二錢半),大黃(三錢),

上作二服,水煎,調檳榔末二錢空心服。

青鎮丸,治上焦吐,頭痛有汗,脈弦。

柴胡(二兩),黃芩(七錢半),甘草(兩半),人參(五分),青黛(二錢半),

上為末,薑汁浸蒸餅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食後下。

金花丸,治吐食而脈弦者,由肝乘於脾而吐,宜治風安脾。

半夏(制,二兩),檳榔(二錢),雄黃(二錢半),

上為細末如上法丸,薑湯下,從少至多,漸次服之。

和中桔梗湯,治上焦氣熱上衝,食已即吐,脈浮而洪。

桔梗(兩半),半夏曲(二兩),陳皮(去白,一兩),白朮(兩半),枳實(炒),白茯苓,厚朴(姜炒。各一兩),

上咀,每服一兩,煎取清湯,調木香散二錢,隔夜空腹三服之後,氣漸下,吐漸止。然後去木香末,每料中加芍藥二兩、黃耆一兩半服之,病愈即已。如大便燥硬,食不盡下,以大承氣湯去硝微下之,少利為度,再服前藥補之。木香散,,木香、檳榔各等分為末。

茯苓澤瀉湯,治反胃吐而渴欲飲水。

白茯苓(半斤),澤瀉(四兩),甘草,桂枝(各二兩),白朮(三兩),生薑(四兩),

上水一斗煮取三升,納澤瀉再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合,日三服。《外臺》方有小麥一升。

(《發明》)利膈丸,治胸膈不利,喘滿氣逆而作吐嘔。(方見嗝噎門。)

謂胃承氣湯(方見傷寒門。)

滾痰丸(方見痰門)並治熱壅嘔吐反胃,大便不通。

養胃湯,治脾胃虛寒反胃,吐逆不思食。

白豆蔻,人參,丁香,砂仁,肉豆蔻,附子(泡),甘草,沉香,橘紅,麥芽(炒),神麯(炒,各二錢半)

上為極細末,每服二錢,姜鹽湯調下,不拘時。

(《濟生》)太倉丸,治脾胃虛弱,不進飲食,翻胃吐逆。

白豆蔻,砂仁(各二兩),陳倉米(一升,用黃土炒,去土不用)

上為末,薑汁和丸,小豆大。每服百丸,食後淡薑湯下。

(《百選》)安脾散,治胃氣先逆,飲食過傷,憂思蓄怨,宿食痼癖,積聚冷痰,動擾脾胃,不能消磨穀食,致成斯疾。女人得之,皆由血氣虛損;男子得之,多因下元虛憊。有食罷即吐,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所吐醋水臭惡,或吐黃水。凡有斯矣,乃是脾敗,惟當速治。遲則發煩渴,大便秘,水飲不得入口,不旋踵而斃矣。

白話文:

大半夏湯,治療反胃嘔吐,吃不下東西,吃進去就吐出來。

藥材:半夏(二升)、人參(三兩)、白蜜(一斤)、白朮(四兩)、薑汁(半杯)。 做法:用水一斗二升與白蜜混合,攪拌二百四十下,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煮,煮好後取出一升半,溫服。

大黃甘草湯,治療吃完飯就吐的情況。

藥材:大黃(四兩)、甘草(一兩)。 做法:用水三升煮成一升,分兩次溫服。

荊黃湯,治療突然嘔吐,是因為上焦有熱氣逆行,脈象是浮而洪大。

藥材:荊芥穗(一兩)、人參(半兩)、甘草(二錢半)、大黃(三錢)。 做法:分成兩份煎服,用開水煎煮,再調入檳榔末二錢,空腹服用。

青鎮丸,治療上焦嘔吐,伴有頭痛和出汗,脈象是弦的。

藥材:柴胡(二兩)、黃芩(七錢半)、甘草(二兩半)、人參(五分)、青黛(二錢半)。 做法:把藥材磨成粉末,用薑汁浸濕蒸熟的麵餅做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用薑湯在飯後送服。

金花丸,治療吃東西就吐,脈象是弦的,是因為肝氣侵犯脾胃導致嘔吐,應該治療風邪並安養脾胃。

藥材:製過的半夏(二兩)、檳榔(二錢)、雄黃(二錢半)。 做法:把藥材磨成細粉,用和上面相同的方法做成丸子,用薑湯送服,從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

和中桔梗湯,治療上焦氣熱上衝,吃完東西就吐,脈象是浮而洪大。

藥材:桔梗(兩半)、半夏曲(二兩)、陳皮(去白,一兩)、白朮(兩半)、枳實(炒)、白茯苓、厚朴(薑炒,各一兩)。 做法:把藥材切碎,每次取一兩煎煮,取清湯,調入木香散二錢,隔天空腹服用三次,氣往下走,嘔吐會逐漸停止。之後去掉木香散,每份藥材中加入芍藥二兩、黃耆一兩半服用,病好後就停止服用。如果大便乾燥,吃東西後難以排出,可以用大承氣湯去掉芒硝稍微瀉一下,排便後再用之前的藥補養。木香散是把木香、檳榔等分磨成粉。

茯苓澤瀉湯,治療反胃嘔吐,口渴想喝水。

藥材:白茯苓(半斤)、澤瀉(四兩)、甘草、桂枝(各二兩)、白朮(三兩)、生薑(四兩)。 做法:用水一斗煮成三升,加入澤瀉再煮成二升半,溫服八合,每天服用三次。《外臺》方還有小麥一升。

利膈丸,治療胸膈不暢,氣喘胸悶,氣逆而導致嘔吐。(藥方在「嗝噎門」中。)

謂胃承氣湯(藥方在「傷寒門」中。)

滾痰丸(藥方在「痰門」中。)以上這些藥方都可以治療熱邪壅塞導致的嘔吐反胃,以及大便不通暢。

養胃湯,治療脾胃虛寒導致的反胃,嘔吐,不想吃東西。

藥材:白豆蔻、人參、丁香、砂仁、肉豆蔻、附子(泡製過)、甘草、沉香、橘紅、麥芽(炒過)、神麯(炒過,各二錢半)。 做法:把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薑鹽湯調服,不限時間。

太倉丸,治療脾胃虛弱,吃不下東西,反胃嘔吐。

藥材:白豆蔻、砂仁(各二兩)、陳倉米(一升,用黃土炒過,去除黃土)。 做法:把藥材磨成粉末,用薑汁和成丸子,像小豆大小。每次服用一百丸,飯後用淡薑湯送服。

安脾散,治療胃氣先逆,飲食過多損傷脾胃,憂思積鬱,陳年積食,積聚寒痰,擾動脾胃,不能消化食物導致的疾病。女性得此病,多是因為氣血虛損;男性得此病,多是因為下元虛弱。有的人吃完飯就吐,有的人早上吃晚上吐,晚上吃早上吐,吐出來的東西是酸水或臭水,或吐黃水。凡是出現這種情況,都是脾胃衰敗的徵兆,應該及時治療。如果耽誤治療,就會出現煩渴、大便秘結、喝不下水等症狀,很快就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