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1)

1. 藥方

(嚴氏)五嗝散,治五嗝五噎。

人參,半夏,桔梗,白朮,白豆蔻,木香,沉香,乾薑,杵頭糠,蓽澄茄,甘草(各三分),枇杷葉(五個,炙,去毛)

上水二盞姜七片,煎七分服。

生薑汁煎,治噎食不下,咽喉壅塞,胸膈煩悶。

生薑汁,白蜜,牛酥(各五兩),人參,百合(各二兩),

上藥入銅銚中,以慢火熬膏,不拘時每用一匙,用人參百合湯調下或嚥下。

(《和劑》)五嗝寬中散,治七情四氣傷於脾胃,以致陰陽不和,遂成嗝噎,一切氣逆並治。

青皮,陳皮(各半兩),丁香,木香,砂仁(炒),白豆蔻(各一錢),厚朴(姜炒),香附子(童便浸炒),甘草(各六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姜鹽湯點服。

參茯膏,治五嗝五噎,嘔逆食不下。

人參,陳皮,白茯苓,生地黃,麥門冬

五味以水一斗煎成膏,入丁香、沉香末各二錢,蜜半碗,薑汁一杯和勻,每服二匙,粟米飲下,有痰加竹瀝。

沉香散,治五嗝五噎嘔逆,飲食不進。兩服順氣清痰,寬中進食。

沉香(三分,磨),茯苓,木通,白朮(土炒),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大腹皮(洗),當歸,芍藥(各六分),木香(磨),紫蘇,檳榔,白芷,甘草(炙),枳殼(各四分),

水盞半、姜五片、棗一枚,煎七分,溫服。

人參豆蔻湯,治嗝噎寬中順氣。

人參,白豆蔻(各五分),白朮,陳皮(去白),半夏曲(各八分),藿香,丁香(各三分),厚朴(姜炒),蘿蔔子(炒研),當歸(各八分),甘草(炙),石菖蒲(各五分),

水盞半、姜三片、粟米一撮,煎七分服。

春雪膏,治五嗝五噎,豁痰開結。

真綠豆粉(一斤),真薄荷葉(六兩,同豆粉和勻安於密甑中,上以瓦盆蓋密,勿令泄氣,蒸一時,待冷取下,以豆粉風辣為佳),沉香(五錢,另研),白硼砂(五錢),冰片(五分),砂仁(五錢,另研),真柿霜(四兩),

上為極細末,不時舌上舐服。若然礙滯,又服姜蜜湯。

白蜜(煉熟,半斤),薑汁(一合),竹瀝(一碗,和蜜熬二三沸)

上以瓷瓶收貯,窨土地上,不時調白水細呷之。

綠雲散,治嗝噎,化痰降氣。

人參,當歸,天門冬,陳皮,甘草,昆布,紫蘇子,蘿蔔子,丁香(各等分),

水五升煎膏五合,入煉蜜五合和勻,加青黛四兩和成劑。不成劑,再加柿霜搜和丸彈子大,金箔、硃砂各半為衣,日服金箔丸,夜服硃砂丸,不時噙化。喉中不清,服姜蜜湯。

枇杷葉煎,治五噎立效。

枇杷葉(拭去毛,炙),陳皮(去白,各三錢),生薑(半兩),

水盞半煎七分,作二次溫服。

五噎散,治胸膈痞悶,諸氣結聚,脅肋脹滿,痰逆噁心,不進飲食。

白話文:

藥方

嚴氏五嗝散,治療五種嗝和五種噎。

人參、半夏、桔梗、白朮、白豆蔻、木香、沉香、乾薑、杵頭糠、蓽澄茄、甘草(各三分),枇杷葉(五個,烤過,去除毛)。

以上藥材用水兩碗加生薑七片,煎煮至七分後服用。

生薑汁煎,治療吃不下東西,咽喉阻塞,胸口煩悶。

生薑汁、白蜜、牛酥(各五兩),人參、百合(各二兩)。

將以上藥材放入銅製鍋中,用小火熬成膏狀,不拘時間,每次用一匙,用人參百合湯調和後服用,或直接吞下。

五嗝寬中散(出自《和劑》),治療因七情和四氣傷害脾胃,導致陰陽不調,而形成的嗝噎,一切氣逆的症狀都可治療。

青皮、陳皮(各半兩),丁香、木香、砂仁(炒過)、白豆蔻(各一錢),厚朴(用薑炒過),香附子(用童子尿浸泡後炒過),甘草(各六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薑鹽湯沖服。

參茯膏,治療五種嗝和五種噎,嘔吐,吃不下東西。

人參、陳皮、白茯苓、生地黃、麥門冬。

將以上五味藥材用水一斗煎煮成膏狀,加入丁香、沉香粉末各二錢,蜂蜜半碗,薑汁一杯,攪拌均勻。每次服用二匙,用小米湯送服。有痰的話,加入竹瀝。

沉香散,治療五種嗝和五種噎,嘔吐,吃不下東西。服用兩次能順氣、清除痰液,寬胸開胃,增進食慾。

沉香(三分,磨成粉)、茯苓、木通、白朮(用土炒過)、青皮(去除白色部分)、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大腹皮(洗過)、當歸、芍藥(各六分)、木香(磨成粉)、紫蘇、檳榔、白芷、甘草(炙過)、枳殼(各四分)。

用水一碗半,加生薑五片,紅棗一枚,煎煮至七分,溫服。

人參豆蔻湯,治療嗝噎,寬胸理氣。

人參、白豆蔻(各五分),白朮、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半夏曲(各八分),藿香、丁香(各三分),厚朴(用薑炒過),蘿蔔子(炒過研磨),當歸(各八分),甘草(炙過),石菖蒲(各五分)。

用水一碗半,加生薑三片,小米一小撮,煎煮至七分後服用。

春雪膏,治療五種嗝和五種噎,化痰開結。

真綠豆粉(一斤),真薄荷葉(六兩,與豆粉混合均勻,放入密封的蒸籠中,上面用瓦盆蓋嚴,防止漏氣,蒸一個時辰,待冷取出,以豆粉帶有涼辣味為佳),沉香(五錢,另外研磨),白硼砂(五錢),冰片(五分),砂仁(五錢,另外研磨),真柿霜(四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不時用舌頭舔服。如果感覺有阻礙,再服用薑蜜湯。

白蜜(煉熟,半斤),薑汁(一合),竹瀝(一碗,和蜜一起熬煮二三次)。

將以上藥材放入瓷瓶中儲存,埋在土中,不時用白水稀釋後慢慢飲用。

綠雲散,治療嗝噎,化痰降氣。

人參、當歸、天門冬、陳皮、甘草、昆布、紫蘇子、蘿蔔子、丁香(各等分)。

用水五升煎煮成膏狀,取五合,加入煉蜜五合攪拌均勻,再加入青黛四兩混合成藥劑。如果無法成劑,再加入柿霜調和成彈珠大小的藥丸,外層裹上金箔、硃砂各一半,白天服用金箔丸,晚上服用硃砂丸,不時含在口中慢慢溶化。如果喉嚨不清爽,服用薑蜜湯。

枇杷葉煎,治療五種噎,效果迅速。

枇杷葉(擦去毛,炙過)、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各三錢),生薑(半兩)。

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七分,分兩次溫服。

五噎散,治療胸膈痞悶,各種氣結聚,脅肋脹滿,痰逆噁心,吃不下東西。

枳殼(用麩皮炒過),青皮,大腹皮,半夏曲,丁香,南星(炮製過),乾薑(炮製過),麥芽(炒過),草果,白朮(各一錢),甘草(炙過,五分)。

用水一碗半,加生薑五片,煎煮至七分,不拘時間服用。

栝蔞實丸,治療胸膈痞滿而痛,喘氣急促,胸悶不舒。

栝蔞實(另外研磨),枳殼(用麩皮炒過),半夏(炮製過),桔梗(炒過,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薑汁煮過的麵糊製成藥丸,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淡薑湯送服。

嘉禾散,治療脾胃不和,胸膈痞悶,氣逆生痰,吃不下東西,五種嗝和五種噎。

白茯苓、砂仁、薏苡仁(炒過)、枇杷葉(擦去毛,用薑汁炙過)、桑白皮(炒過)、沉香(磨成汁)、五味子(各五分)、木香(磨成汁)、青皮、穀芽(炒過)、藿香、杜仲(用薑汁炒斷絲)、隨風子、石斛(用酒炒過)、大腹皮(洗過)、陳皮、半夏曲(炒過)、神麯(炒過)、檳榔(各三分),白豆蔻、丁香、人參、白朮、甘草(炙過,各五分)。

用水兩碗,加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治療五噎時,加入柿餅一個一起煎煮;治療嗝氣嘔吐時,加入薤白三寸、紅棗五枚一起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