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 (1)
卷之八 (1)
1. 脈候
《難經》曰:脈格則吐逆。《脈經》曰:緊而滑者吐逆,小弱而澀者反胃。《金匱》曰:病人肺數,數則為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以發其汗,今陽微。膈氣虛,脈乃數,數為客熱,不能消穀,胃中虛冷故也。肺弦者虛也,胃氣虛寒,朝食暮吐,變為反胃,寒在於上,醫反下之,今脈反弦,故名曰虛。
趺陽脈浮而澀,浮則為虛,澀則傷脾。脾傷則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穀不化,名曰反胃。脈緊而澀,其病難治。
沉緩而無力,或大而弱為氣虛,數而無力,或澀小為血虛。
數而有力為熱,寸關沉,或伏或大而數滑是痰。
寸關脈沉而澀是氣,緊而滑吐逆。
《千金》云:寸緊尺澀,其人胸滿,不能食而吐,吐止者為下之,故不能食。設言未止者,此為反胃,故尺為微澀也。
白話文:
脈候
《難經》說:脈象呈現阻滯不順,就會導致嘔吐。
《脈經》說:脈象呈現緊繃又滑溜,代表會嘔吐;脈象呈現微弱又阻塞,代表會反胃。
《金匱要略》說:病人肺脈跳動快速,快速就代表有熱,應該是會食慾旺盛卻反而嘔吐,這時應該要發汗來治療,現在卻是陽氣虛弱。另外,橫膈膜的氣虛弱,脈象卻跳動快速,快速是因為外來的熱邪,無法消化食物,胃中因為虛弱而寒冷所導致。如果肺脈呈現緊繃如同琴弦,就代表虛弱。胃氣虛寒,早上吃的東西晚上吐出來,就會變成反胃,寒氣在上,醫生反而用瀉下的藥,現在脈象反而呈現緊繃,所以稱之為虛。
腳踝上的趺陽脈呈現浮而且阻塞,浮代表虛弱,阻塞代表脾臟受損。脾臟受損就不能磨化食物,早上吃的東西晚上吐出來,晚上吃的東西早上吐出來,隔夜的食物都無法消化,這就叫做反胃。脈象緊繃又阻塞,這種病很難治療。
脈象沉緩而且無力,或是脈象大而弱,都代表是氣虛;脈象快速而且無力,或是脈象阻塞又細小,都代表是血虛。
脈象快速而且有力,代表有熱。如果寸關脈呈現沉伏,或是脈象大而且快速滑溜,就代表有痰。
寸關脈呈現沉而且阻塞,是氣的問題;如果脈象緊繃又滑溜,代表會嘔吐。
《千金方》說:寸脈緊繃,尺脈阻塞,這個人會胸悶,吃不下東西而且會嘔吐,嘔吐停止是因為用了瀉下的藥,所以吃不下東西。如果說嘔吐還沒停止,這就是反胃,所以尺脈才會呈現微弱阻塞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