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十七 (2)
卷之二十七 (2)
1. 五嗝五噎總是七情之氣鬱於胃口而成
嚴氏云:五嗝五噎由喜怒太過,七情傷於脾胃,鬱而生痰,痰與氣搏,升而不降,飲食不下。蓋留於咽嗌者則成五噎,結於胸膈者則為五嗝。其病令人胸膈痞悶,嘔逆噎塞,妨礙飲食。治法宜調陰陽,化痰下氣,陰陽平均,氣順痰下,則病無由作矣。
白話文:
嚴氏說:五種嗝氣和五種噎塞,是因為過度的喜悅或憤怒,七情的情緒傷害了脾胃,導致氣鬱積而產生痰,痰和氣互相搏動,向上升而無法下降,食物也因此難以下嚥。停留在咽喉部位的就會形成五種噎塞,積結在胸腔隔膜的就成為五種嗝氣。這種病會讓人感到胸口悶脹不舒服,想嘔吐、噎住,妨礙進食。治療方法應該調理陰陽,化解痰並且使氣下降,讓陰陽平衡,氣順暢、痰下降,這樣疾病就沒辦法產生了。
2. 嗝噎病多屬火與痰
愚謂嗝噎始因酒色過度,繼以七情所傷,氣血日虧,相火漸熾,幾何不致於嗝噎?夫血液漸虧,則火益甚,而脾胃皆失其傳化,飲食津液凝聚而成。痰積於胃口,漸而致於妨礙道路,食斯不能入,而成五嗝噎者是也。經曰:三陽結謂之嗝。三陽者,少陽相火也。結者,凝積而不降散也。
今夫火積而痰凝,是故嗝噎因之而作也。故經曰:少陽所至為嘔湧噎,食不下,亦深切也。古方多以熱劑治嗝噎,不亦誤耶?或者以熱治翻胃猶可也。殊不知嗝噎之證,斷乎無寒。或云嗝噎因氣鬱,故用辛熱以散之,所以不得不用熱劑也。予曰:夫氣鬱者,氣虛而鬱者也,非實也。
茲因氣虛而鬱熱,若用辛熱耗氣,則是虛者益虛,熱者益熱,其何以為救治之道哉?病之初作,每見悉用辛香燥熱劫之,愈而復作,愈劫愈深,至於危困。
白話文:
我認為打嗝噎住這種病,一開始是因為飲酒和性慾過度,接著又因為情緒上的傷害,導致身體的氣血一天天虧損,相火也漸漸旺盛,這樣怎麼可能不會導致打嗝噎住呢?身體血液逐漸虧損,火氣就會更加旺盛,而脾胃也失去了正常的消化功能,使得吃進去的食物和津液凝聚在一起形成痰。痰積在胃的入口處,慢慢地就阻礙了食物的通道,導致食物吃不下去,這就是形成各種打嗝噎住的原因。醫書上說:「三陽經絡阻塞就會導致打嗝。」這裡的三陽指的是少陽相火。阻塞的意思是指氣凝結積聚而無法下降散開。
現在因為火氣積聚而痰凝結,所以才導致打嗝噎住的發生。所以醫書上說:「少陽經絡所到的地方會出現嘔吐、噎住、吃不下東西的症狀」,這話說得非常貼切。古時候的藥方大多用熱性藥物治療打嗝噎住,難道不是錯誤的嗎?或許用熱性藥物治療翻胃還可以,但要知道打嗝噎住這個病,絕對不會是寒症。有人說打嗝噎住是因為氣鬱結,所以用辛辣溫熱的藥物來疏散它,這也是不得不使用熱性藥物的原因。我說:所謂的氣鬱結,是因為氣虛而導致的鬱結,並不是實證。
現在是因為氣虛而導致鬱熱,如果用辛辣溫熱的藥物來耗氣,那就會使虛的更虛,熱的更熱,這樣怎麼能救治病人呢?疾病剛開始發作時,常常看到醫生都用辛辣、芳香、燥熱的藥物來攻劫,結果病好了又復發,越攻劫就越嚴重,直到情況危急。
3. 三因五嗝五噎之分
五嗝者,思、憂、喜、怒、悲也。五噎者,憂、思、氣、勞、食也。
思嗝則中脘多滿,噫則醋心,飲食不消,大便不利;憂嗝則胸中氣結,津液不通,飲食不下,羸瘦短氣;喜嗝則五心煩熱,口苦生瘡,倦甚體痹,胸痛引背,食少入;怒嗝則胸膈逆滿,噎塞不通,嘔則筋急,惡聞食氣;悲嗝則心腹脹滿,咳嗽氣逆,腹中雷鳴,繞臍痛不能食。
憂噎胸中痞悶,氣逆時嘔,食不下;思噎心悸喜忘,目視䀮䀮;氣噎心下痞,噫噦不食,胸背痛天陰手足冷,不能自溫;勞噎氣上嗝,胸中塞噎,支滿背痛;食噎食急多胸中苦痛,不得喘息。
白話文:
五種「嗝」的原因:
- **思慮過多導致的嗝:**會感到胃部中間(中脘穴)脹滿,打嗝時會有酸水湧上來,消化不良,大便不順暢。
- **憂愁導致的嗝:**會感到胸口氣結,體內津液循環不暢,吃不下東西,身體消瘦,呼吸短促。
- **喜悅過度導致的嗝:**會感到手心、腳心、胸口煩熱,口苦,容易長瘡,疲倦無力,身體麻木,胸痛牽連到背部,食慾不佳。
- **憤怒導致的嗝:**會感到胸膈氣機逆亂,阻塞不通,嘔吐時會覺得筋脈抽緊,討厭聞到食物的氣味。
- **悲傷導致的嗝:**會感到心腹脹滿,咳嗽氣逆,肚子裡發出雷鳴般的聲音,肚臍周圍疼痛,吃不下東西。
五種「噎」的原因:
- **憂愁導致的噎:**會感到胸口悶脹不舒服,氣逆時常會想嘔吐,吃不下東西。
- **思慮過多導致的噎:**會感到心悸,容易健忘,眼睛茫然無神。
- **氣機不順導致的噎:**會感到胃部下方堵塞,打嗝,吃不下東西,胸背疼痛,陰天時手腳冰冷,難以自行溫暖。
- **勞累過度導致的噎:**會感到氣往上衝而打嗝,胸口堵塞難受,支撐脹滿,背部疼痛。
- **進食過快或過多導致的噎:**會感到胸口疼痛難耐,喘不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