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七 (1)
卷之九十七 (1)
1. 製法備錄
醫之治疾,製藥以待用,正如將之制敵,練兵於平時。倉卒急用,所以收奇續而成全功也。今見醫者救急之際,切以知方,顧無成藥,奈何可以濟困而持危?亦惟束手待斃而已,可謂醫師之良乎?韓文公曰:青芝赤箭,玉札丹砂,敗鼓之皮,牛溲馬勃,蓄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甫謂蓄藥頗易,製藥為難。
市纏坊肆惟有生藥,而凡制練之精要者,為尤難得。若非醫家從容制煉,以備倉卒之需,又安能解倒懸之厄耶?不然則如臨陣用兵,總非素煉,曷以取勝?春甫目擊斯弊,故悉考製法,裒集成帙,以為好生者共焉!
白話文:
醫生治病,事先準備好藥物,就像打仗時要平時訓練士兵一樣。臨時抱佛腳,才能取得奇效,成就大事。現在有些醫生遇到緊急情況,只會紙上談兵,卻沒有備好的藥物,怎麼能救急解危?只能束手無策等死,這算得上是好醫生嗎?韓愈說:青芝、赤箭、玉札、丹砂,敗鼓的皮革,牛溲[馬勃],這些藥材都要儲備起來,一點也不能浪費,這才是好醫生。說到儲備藥物容易,但製藥卻很困難。市面上只有生藥,而真正精通藥物製作的人卻很少。如果醫生沒有事先從容地製備藥物,以備不時之需,又怎麼能解救危急病人?否則就像臨陣用兵,沒有平時訓練,怎麼能取得勝利?我親眼目睹了這種弊端,因此仔細研究藥物製作方法,彙編成冊,希望幫助所有想要救助生命的人!
2. 藥劑丸散湯膏各有所宜不得違制
藥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者,宜酒漬者,宜煎膏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湯酒者,並隨藥性,不可過越。
湯者,蕩也,煎成清汁是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研成細末是也,去急病用之。膏者,熬成稠膏也。液者,搗鮮藥而絞自然真汁是也。丸者,緩也,作成圓粒也,不能速去病,舒緩而治之也。漬酒者,以酒浸藥也。有宜酒浸以助其力,如當歸、地黃、黃柏、知母陰寒之氣味假酒力而行氣血也。
有用藥細銼如法煮酒密封,早晚頻飲,以行經絡或補或攻,漸以取效是也。
白話文:
藥物有些適合製成丸劑,有些適合製成散劑,有些適合用水煎服,有些適合用酒浸泡,有些適合熬成膏劑。也有一些藥物可以兼用多種方法,但也有藥物不能放入湯或酒中,都需要根據藥性而定,不能隨意改變。
湯劑是指將藥物煎煮成清澈的汁液,用於治療重症。散劑是指將藥物研磨成細末,用於治療急症。膏劑是指將藥物熬煮成濃稠的膏狀。液劑是指將新鮮藥物搗碎後擠出自然汁液。丸劑是指將藥物製成圓形的小藥丸,由於效果較緩慢,用於慢慢調理身體。酒漬是指用酒浸泡藥物,有些藥物需要用酒浸泡以增強藥效,例如當歸、地黃、黃柏、知母等陰寒藥物,可以借酒力來促進氣血循環。
有些藥物需要將其切碎,按照方法煮酒後密封,早晚頻頻飲用,用於疏通經絡,或補益身體,或攻邪驅病,逐漸取得療效。
稱劑分兩,輕重多少,皆須甄別。若用得其宜,與病相合,入口必愈。若冷熱乖戾,分兩違舛,湯丸失度,當差又劇,喻如宰夫以鱔鱉與專羹食之,更足成疾,豈充飢之可望乎!故仲景云:如此死者,醫殺之耳。
仲景言銼如麻豆大者,與㕮咀同意。夫㕮咀,古之制也。古人無鐵刀,以口咬細。今如麻豆,為粗藥煎之,使藥水清飲於腸中,則易升易散。今人以刀銼如麻豆大,此㕮咀之易成也。㕮咀之,取其煎熬得出藥汁,易行經絡。若至高之病加酒煎,去濕以生薑,補元氣發散風寒以蔥白,去膈上痰以蜜,開痰結以生薑汁。凡諸湯用酒,臨熟加之。
白話文:
藥方的劑量要分清楚,輕重多少都要仔細辨別。如果用藥得當,與病症相符,服用後一定會痊癒。但如果寒熱錯用,劑量失衡,湯藥的比例不對,病情不僅不會好轉,反而會加重。就像廚師用鱔魚和鱉來煮羹湯,你吃了會更生病,怎麼可能填飽肚子呢?所以張仲景說,這種情況下病人死了,就是被醫生害死的。
仲景說,藥材要切成麻豆大小,與古時的「㕮咀」方法一致。「㕮咀」是古代人的做法,因為沒有鐵刀,只能用嘴咬碎藥材。現在把藥材切成麻豆大小,雖然粗糙,但煎藥時藥水容易進入腸胃,藥性也容易吸收。現在人們用刀把藥材切成麻豆大小,其實是方便了古時的「㕮咀」方法。這樣做的好處是,煎藥時容易熬出藥汁,藥性更容易進入經絡。如果遇到嚴重的疾病,可以加酒煎藥,用生薑去除濕氣,用蔥白補益元氣和散寒,用蜜去除膈上痰,用生薑汁打開痰結。所有用酒煎藥的,都要在藥快熟的時候才加酒。
細末者,不循經絡,止去胃中及臟腑之積,及治肺疾咳嗽為宜。氣味厚者,白湯調;氣味薄者,煎之和渣服。
凡藥去下部之病者,極大而尖且圓;治中焦者,次之;治上焦者,極小麵糊丸,取其遲化直至下焦,或酒或醋,取其收斂。凡半夏、南星欲去濕者,以生薑汁稀糊丸,取其易化也。湯泡蒸餅又易化,滴水尤易化。煉蜜丸者,取其遲化而氣循經絡也。臘丸者,取其難化而遲取效也。
凡修丸藥,用蜜只用蜜,用餳只用餳,勿交雜用。且如丸藥用臘,取其能固護藥之氣味,勢力全備,以過關膈而作效也。今若投蜜相合,雖易為丸,然下咽亦易散化,如何得到臟中?若其更有毒藥,則便與人作病,豈徒無益,而又害之,全非用臘之本意。
白話文:
藥粉非常細,無法沿著經絡運行,適合去除胃部和臟腑積聚的病症,以及治療肺部疾病的咳嗽。氣味濃重的藥材,可以用白湯調和服用;氣味清淡的藥材,則需要煎煮后連渣服用。
用於治療下焦部位疾病的藥丸,應該要大而尖圓;治療中焦部位的藥丸,尺寸要稍小;治療上焦部位的藥丸,則應該要極小,如麵糊丸一般,這樣才能緩慢消化,直到藥效到達下焦部位。可以用酒或醋來服用,有利於收斂藥性。例如,半夏和南星用於去除濕氣,應該用生薑汁調成稀糊狀丸藥,這樣更容易消化。湯泡蒸餅更容易消化,滴水服用則更加容易消化。蜜丸可以使藥效緩慢釋放,並沿著經絡運行。臘丸則難以消化,藥效發揮得更慢。
製作藥丸時,如果使用蜂蜜,就只用蜂蜜;如果使用糖,就只用糖,不要混雜使用。例如,丸藥中使用蠟,可以保護藥物的氣味和藥力,讓藥力完整地通過膈膜發揮作用。如果加入蜂蜜,雖然更容易製作成丸藥,但更容易在下咽時散化,如何才能到達臟腑呢?更何況如果藥丸中有毒性藥物,就更容易造成身體病變,不僅無益,反而有害,這完全違背了使用蠟的初衷。
凡煉蜜皆先掠去沫,令熬色微黃,拭水不散,再熬二三沸。每用蜜一斤,加清水一酒杯,又熬一二沸作丸,則收潮氣而不黏成塊也。冬月煉蜜成時,要加二杯水為妙。《衍義》云:每蜜一斤,只煉得十二兩是其度數也。和藥末要乘極滾蜜和之,臼內用搗千百杵,自然軟熟,容易作條,好丸也。
凡丸散藥,亦先細切曝燥乃搗之。有各搗者,有合搗者。其潤濕之藥如天門冬、地黃輩,皆先切曝之,獨搗,或以新瓦慢火炕燥,退冷搗之,則為細末。若入眾藥隨以和之,少停回潤,則和之不均也。又濕藥欲燥,皆蝕耗,當增分兩稱之。
白話文:
製作蜂蜜時,先去除表面的泡沫,熬到顏色微微發黃,用清水擦拭,水不散開,再熬煮兩三沸。每用一斤蜂蜜,加入一杯清水,再熬煮一兩沸做成丸藥,這樣就能吸收濕氣,而不至於粘成一塊。冬天製作蜂蜜時,最好加入兩杯水。《衍義》記載:每斤蜂蜜,只能煉出十二兩,這就是它的標準。
將藥粉與蜂蜜混合時,要用滾燙的蜂蜜,在臼中搗碎千百下,自然就會軟熟,容易製成條狀,便於做成丸藥。
丸散類藥物,也要先切成細片,曝曬乾燥後再搗碎。有些藥物需要分別搗碎,有些則需要混合在一起搗碎。對於潤濕的藥物,例如天門冬、地黃等,都要先切片曝曬,單獨搗碎,或者用新的瓦片慢火烘乾,冷卻後再搗碎,才能變成細粉。如果和其他藥物一起混合搗碎,稍微停一下就會回潮,導致混合不均勻。而且濕藥想要乾燥,都會損耗藥性,所以要增加藥量來彌補。
凡篩丸藥,用密綃令細,若篩散藥,尤宜精細。苦搗丸必於臼中搗數百過,色理和同為佳。凡藥漬酒,皆須切細,生絹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隨寒暑日數,視其濃烈便可漉出,不須待酒盡也。渣則曝燥微搗,更漬飲之,亦一散服之。凡合膏,或以醋或酒或水或油漬,令淹浹密覆。
至煮膏時,當三上三下,以泄其熱勢,令藥味得出,上之使匝匝沸,下之要沸靜,良久乃上之。如有薤白在中者,以兩段漸焦黃為度;如有白芷、附子者,亦令小黃為度。絞膏要以新布,若是可服之,膏滓亦可以酒煮飲之。可藥之膏渣,亦則宜以敷病處。此蓋欲悉盡其藥力也。
白話文:
製作丸藥時,要使用密密的紗布篩選,讓藥粉更細緻。製作散藥時,更要特別注意篩選的精細程度。研磨丸藥時,需要在臼中反覆研磨數百次,直到藥材顏色均勻且質地均一為止。將藥材浸泡在酒中時,需先將藥材切細,裝入生絲布袋中,再放入酒中密封浸泡。根據季節冷暖,觀察藥酒的濃度,達到適當程度就可以濾出,不必等到酒完全蒸發。藥渣曬乾後稍微研磨,再次浸泡酒中飲用,也可以直接研磨成粉末服用。製作膏藥時,可以用醋、酒、水或油浸泡藥材,浸泡時間要足夠,並將容器密封。
煮膏藥時,需要反覆升降火候三次,目的是為了釋放藥物的熱氣,讓藥效充分釋放。升火時,要讓鍋中沸騰;降火時,要保持微沸狀態,持續一段時間後再升火。如果膏藥中含有薤白,則以兩段呈現微黃色為佳;如果含有白芷或附子,則以微黃色為佳。絞取膏藥時,需使用新的布料。如果膏藥可以直接服用,那麼剩下的藥渣可以用酒煮後飲用。如果膏藥用於外敷,那麼藥渣也可以用於敷貼患處。這些做法都是為了充分利用藥材的藥效。
凡湯酒膏中,內諸石藥皆細搗之,以新絹裹之內中。《衍義》云:石藥入散,如鍾乳粉之屬,用水研末極細,必要二三日乃已。以水漂澄極細,方可服餌,豈但搗細以絹裹之為例耶!凡煎膏中有脂,先須揭去革脂子,方可用之。如豬脂,勿令經水,臘月者彌佳。凡膏中有雄、硃砂輩,皆當另搗研如面,俟膏畢,乃投入,以物杖攪之,不爾沉聚在下,不勻也。凡草藥燒灰為末,如荷葉、柏葉、茅根、薊根,十灰散之類,必燒焦枯用器蓋覆以存性。
白話文:
中藥方劑中,凡是含有礦石類藥材的,都要細細研磨,再用新布包起來。根據《衍義》記載,礦石類藥材如果要加入散劑中,例如鐘乳粉,必須用清水研磨成極細的粉末,需要二三天才行。然後用水漂洗,去除雜質,直到粉末極細才可服用,絕非單純搗碎用布包起來這麼簡單。凡是在熬製膏方時含有動物油脂的,必須先將油脂上的皮膜去除,才可以使用。例如豬油,不要讓它接觸水,臘月製作的更好。凡是在膏方中含有雄黃、硃砂等藥材的,都要另外研磨成粉末,等膏方熬製完成後再加入,並用工具攪拌,否則會沉積在底部,不均勻。凡是用草藥燒成灰末的,例如荷葉、柏葉、茅根、薊根、十灰散等,必須燒至焦枯,並用器物蓋住,以保存藥性。
若如燒燃柴薪,煅成死灰,性亦不存而罔效矣!凡諸膏膩藥,如桃仁、麻仁輩,皆另搗如膏,乃以內成散中,旋次下臼,合研搗,令消散。
白話文:
如果像燒柴一樣,燒成了死灰,那麼藥性也就不存在了,自然就沒有療效了。凡是那些膏膩類的藥材,比如桃仁、麻仁這類,都要單獨搗成膏狀,然後再放入粉末中,依次放入杵臼中,一起研磨捣碎,使其充分混合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