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十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七 (1)

1. 治咳逆清涼劑

橘皮竹茹湯,治吐利後胃虛咳逆膈熱者。

橘皮(去白),竹茹,人參(各錢半),甘草(炙,六分),

水盞半、姜五片、棗一枚,煎八分服。

小半夏茯苓湯,治氣逆而呃。

大承氣湯,治便秘呃逆。

小柴胡湯加柿蒂,治傷寒發熱呃逆。(以上方並見是寒門。)

麥門冬竹茹湯,治胃熱多渴,咳逆嘔噦不進食。

麥門冬,竹茹,陳皮,半夏,人參,白茯苓(各一錢),枇杷葉(四個,去毛,炙),甘草(五分),

水盞半、姜五片,煎八分,食遠服。

正瀉心湯,治咳逆大便軟。黃連解毒湯,、,益元散,加青黛、薄荷治咳逆作渴,小便不利。(方並見積熱門。)

白話文:

橘皮竹茹湯: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因為嘔吐、腹瀉後,導致胃虛弱、胸膈有熱而引起的咳嗽、氣逆。

藥材包含:橘皮(去除白色部分)、竹茹、人參(各一錢半),炙甘草(六分)。

用水一杯半,加入生薑五片、紅棗一顆,煎煮到剩八分,然後服用。

小半夏茯苓湯: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氣逆引起的呃逆(打嗝)。

大承氣湯: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便秘引起的呃逆(打嗝)。

小柴胡湯加柿蒂: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傷寒發熱引起的呃逆(打嗝)。(以上這些方子,都屬於寒症。)

麥門冬竹茹湯: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胃熱引起的口渴、咳嗽、氣逆、嘔吐、不想吃東西等症狀。

藥材包含:麥門冬、竹茹、陳皮、半夏、人參、白茯苓(各一錢),枇杷葉(四片,去除毛,炙過),甘草(五分)。

用水一杯半,加入生薑五片,煎煮到剩八分,在吃飯前服用。

正瀉心湯: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咳嗽、氣逆、大便軟。

黃連解毒湯、益元散,加青黛、薄荷: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咳嗽、氣逆、口渴、小便不順利等症狀。(以上這些方子,都屬於熱症。)

2. 咳逆溫熱劑

(嚴氏)柿蒂散,治胃虛寒呃。

柿蒂,丁香(各二錢),

水盞半、姜五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半夏生薑湯,治咳逆嘔噦欲死。

半夏(半兩),生薑(一兩),

水二盞、煎八分,作二服。

橘皮乾薑湯,治咳逆不止。

橘皮,通草(各一錢),乾薑(炮),肉桂(五分),人參,甘草(炙,三分),

水盞半,煎八分服。

(《三因》)丁香散,治咳逆。

丁香,柿蒂(各一錢),甘草(炙),良薑(各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湯調,不拘時服。

木香調氣散,治氣逆而呃。(方見氣門。)

理中湯,治胃中呃逆。(方見傷寒門。)

人參白朮湯(方見消渴門。)

大補丸(方見虛損門。)

羌活附子湯,嚴氏治吐利後呃逆,四肢逆冷,二便清利,脈沉而遲。(方見傷寒門。)

(《良方》)丁香柿蒂散,治吐利,及病後胃中虛寒,咳逆至七八聲相連,收氣不回者,難治。

丁香,柿蒂(各五分),人參,半夏,橘皮,茯苓(各一錢),生薑(二錢),良薑,甘草(各五分),

水二盞煎八分,乘熱頓服。

(《良方》)丁香湯,治咳逆嘔噦。

丁香,柿蒂,青皮,陳皮(各一錢),

水盞半、姜五片,煎七分服。

(《寶鑑》)炙甘草湯,治中氣虛而呃逆。

炙甘草(五分),人參,麥門冬(各一錢),生地黃,阿膠(各七分),生薑(五片),麻子仁(一錢),桂枝(五分),大棗(三枚)

水二盞煎八分服。

白話文:

咳逆溫熱劑

(嚴氏)柿蒂散:治療胃虛寒引起的呃逆。 藥材:柿蒂、丁香(各二錢)。 煎煮方法:用水半杯,加薑五片,煎至八分,不拘時間服用。

半夏生薑湯:治療咳逆、嘔吐、噁心欲死的症狀。 藥材:半夏(半兩)、生薑(一兩)。 煎煮方法:用水兩杯,煎至八分,分兩次服用。

橘皮乾薑湯:治療咳逆不止的症狀。 藥材:橘皮、通草(各一錢)、乾薑(炮製過)、肉桂(五分)、人參、甘草(炙烤過,三分)。 煎煮方法:用水半杯,煎至八分服用。

(《三因》)丁香散:治療咳逆。 藥材:丁香、柿蒂(各一錢)、甘草(炙烤過)、良薑(各五分)。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熱水調服,不拘時間。

木香調氣散:治療因氣逆引起的呃逆。(藥方見氣門。)

理中湯:治療胃部引起的呃逆。(藥方見傷寒門。)

人參白朮湯:(藥方見消渴門。)

大補丸:(藥方見虛損門。)

羌活附子湯:嚴氏用來治療吐瀉後出現的呃逆,以及四肢冰冷、大小便清澈、脈象沉緩的症狀。(藥方見傷寒門。)

(《良方》)丁香柿蒂散:治療吐瀉以及病後胃中虛寒,咳逆連聲七八次,無法收住氣息的難治之症。 藥材:丁香、柿蒂(各五分)、人參、半夏、橘皮、茯苓(各一錢)、生薑(二錢)、良薑、甘草(各五分)。 煎煮方法:用水兩杯,煎至八分,趁熱一次服用。

(《良方》)丁香湯:治療咳逆、嘔吐、噁心的症狀。 藥材:丁香、柿蒂、青皮、陳皮(各一錢)。 煎煮方法:用水半杯,加薑五片,煎至七分服用。

(《寶鑑》)炙甘草湯:治療因中氣虛弱引起的呃逆。 藥材:炙甘草(五分)、人參、麥門冬(各一錢)、生地黃、阿膠(各七分)、生薑(五片)、麻子仁(一錢)、桂枝(五分)、大棗(三枚)。 煎煮方法:用水兩杯,煎至八分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