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十六 (2)

1. 木部

茶樹,本草有茗,苦茶。《圖經》云:生山南漢中心谷,閩、浙、蜀、荊、江湖、淮南山中皆有之。惟建州北苑數處產者,性味獨與諸方不同。今密縣梁家沖山谷間亦有之。其樹大小皆類梔子,春初生芽,為雀舌、麥顆,又有新芽一發,便長寸絲,微粗如針,漸至環腳軟枝條之類。茶老則似水茶舊葉而長,又似初生青岡橡葉而小光澤。又云冬生葉可作羹飲。世呼早採者為茶,晚取者為茗。一名荈,蜀人謂之苦茶,今通謂之茶。茶荼聲近故呼之。又有研治作餅,名為臘茶者,皆味苦甘,性微寒無毒。加茱萸、蔥、姜等良。又別有一種蒙山中頂上清峰荼,云春分前後多聚人力,候雷初發聲並手齊採,若得四兩服之,即為地仙。

【救飢】採嫩葉或冬生葉,可煮作羹食之。或蒸、焙作茶食之亦可。【治病】具見本草。

夜合樹,本草名合歡,一名合昏。生益州及雍洛山谷,今鈞州、鄭州山野中亦有之。木似梧桐,其枝甚柔弱,葉似皂莢葉,又似槐葉極細而密,互相交結,每一風來輒似相解了,不相牽綴。其葉至暮而合,故名合昏。花紅白色,瓣上若絲茸然散垂。結實作莢子極薄細。味甘性平無毒。

【救飢】採嫩葉炸熟,水浸淘淨,以油鹽調食,曬乾炸食尤好。【治病】具見本草。

木槿樹,本草云:木槿如小葵花,淡紅色,五葉成一花朝開暮斂。花與枝兩用。湖南北人家多種植為籬障。亦有千葉者,人家園圃多栽種,性平無毒,葉味甜。

【救飢】採嫩葉炸熟,冷水淘淨,以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椿樹,本草有椿木、樗木,舊不載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二木形干大抵相類椿木實而葉香可啖,樗為山椿,江東人呼為虎目,葉脫處有痕,如樗蒲子,又如眼目,故得此名。夏中生莢,樗之有花者無莢,有莢者無花。莢常生臭樗上,未見椿上有莢者。然世俗不辨樁樗之異,故俗名為椿莢,其實樗莢耳。其無花不實木大端直為椿,有花而莢木小干多迂矮者為樗。椿味苦有毒,樗味苦有小毒,性溫。一云其性熱無毒。

【救飢】採嫩葉炸熟,水浸淘淨,以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白楊樹,本草白楊樹皮,舊不載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此木高,名白楊樹,葉圓如梨,肥大而尖,葉背甚白,葉邊鋸齒狀,葉蒂小,無風自動也。味苦性平無毒。

【救飢】採嫩葉炸熟作成黃色,換水淘去苦味洗淨,以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青楊樹,在處有之,今密縣山野間亦多有。其樹高大,葉似白楊樹葉而狹小,色青皮亦頗青,故名青楊。其葉味微苦無毒。

【救飢】採葉炸熟,水浸,作成黃色,換水淘洗淨,以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黃楝樹,生鄭州南山野中。葉似初生椿樹葉而極小,又似楝葉色微帶黃,開花紫赤色,結子如豌豆大,生青熟亦紫赤色。葉味微苦。

【救飢】採嫩芽葉炸熟,換水浸去苦味,油鹽調食。蒸芽暴乾,亦可作茶煮飲可也。【治病】具見本草。

凍青樹,姜密縣谷間,樹高丈餘,枝葉似枸骨子樹而極茂盛。凌冬不凋,又似樝子樹葉而小,亦似穁芽葉微窄,頭頗圓而不尖,開白花結子如豆粒大,青黑色。葉味微苦。

【救飢】採芽葉炸熟,水浸去苦味淘洗淨,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兜櫨樹,生密縣梁家沖山谷中,樹甚高大。其木枯朽極透可作香焚。俗名壞香,葉似回回醋樹葉而薄窄,又似花楸樹葉卻少花叉,葉皆對生。味微苦。

【救飢】採嫩芽葉炸熟,水浸去苦味,淘洗淨,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椒樹,本草蜀椒,一名南椒,一名巴椒,一名蘑藙,生武都川穀及巴郡歸峽,蜀川陝洛間人家園圃多種之。高四五尺,似茱萸而小,有針刺。葉似刺縻葉微小,葉堅而滑,可煮食甚辛辛香。結實無花,但生於葉間如豆顆而圓,皮紫赤,此椒江淮及北土皆有之。莖實皆相類,但不及蜀中者皮肉厚,腹裡白,氣味濃烈耳。又云出荊州西城者佳。味辛性溫大熱有小毒,多食令人乏氣。口閉者殺人。十月勿食椒,損氣傷心令人多忘事。杏仁為之使,畏款冬花

【救飢】採嫩葉炸熟,換水浸淘淨。油鹽調食。椒顆調和,百味香美。【治病】具見本草。

檀樹,生密縣山野中,樹高一二丈,葉似槐葉而長大。開淡粉紅花,葉味苦。

【救飢】採嫩芽葉炸熟,換水浸去苦味,淘洗淨。以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以上葉可食。

酸棗樹,《爾雅》謂之樲棗,出河東川澤,今城壘坡野間多有之。其木似棗而皮細,莖多棘刺,葉似棗葉微小,花似棗花,結實紫紅色,似棗而圓小,核中仁微扁,名酸棗仁,入藥用。味酸性平。一云其性微熱。惡防己

【救飢】採取其棗為果食之,亦可釀酒熬作燒酒飲。未紅熟時採取煮食亦可。【治病】具見本草。

實棗兒,本草名山茱萸,生漢中川穀及琅琊、冤句、東海、承縣、海州,今鈞州山谷中亦有之。木高丈餘,葉面寬稍圓,紋脈微粗似榆葉無二,開淡黃白花,結實似酸棗大微長,兩頭尖㿉色赤,既乾則皮薄,味酸性平微溫無毒,一云味鹹辛大熱。蓼實為之使,惡桔梗、防己。

【救飢】摘實棗紅熟者食之。【治病】具見本草。

野木瓜,名八月樝,又名杵瓜。出新鄭縣山野中,蔓延而生,妥附卓木上。葉似黑豆葉微小,光澤。四五葉攢生一處,結瓜如肥皂大,味甘。

【救飢】採嫩瓜,換水煮食。樹熟者亦可摘食。【治病】具見本草。

無花果,生山野中,今人家園圃中亦栽。葉形如葡萄葉頗長硬而厚,梢作三叉,枝葉間生果。初則青小,熟大狀如李子,似紫茄色。其味甘。

【救飢】採果食之。【治病】具見本草。

山裡果兒,一名山裡紅。生新鄭縣山野中。枝莖似初生桑條,上多小刺。葉似菊花葉稍團,又似花桑葉亦團。開白花,紅果。

【救飢】採樹紅果食之。【治病】具見本草。

山梨兒,一名鐵刷子。生鈞州山野中。科條高三四尺,枝條上有小刺,葉似杏葉頗圓小,開白花,結實如葡萄。熟則紅黃色。

【救飢】採果食之。【治病】具見本草。

木桃兒,生中牟土山間。樹高五尺余,枝條上氣脈積聚為疙瘩狀,類小桃兒極堅實,故名木桃。其葉似楮葉而狹小,無花叉卻有細鋸齒,又似青檀葉,梢間另又開紫花。結子似梧桐子而大,熟則淡銀褐色。其味甘。

【救飢】採取其子,熟者食之。【治病】具見本草。

荊子,本草有牡荊實,一名荊實,俗名黃荊。生河間、南陽、冤句山谷,並眉州、蜀州、平壽、都鄉高岸及田野中,今處處有之,即作箠杖者。作科條生枝莖堅勁,對生枝叉,葉似麻葉而疏短,又有葉似棣葉而短小,卻多花叉者,開花作穗,花色粉紅微帶紫,結實大如黍粒而黃黑色。味苦性溫無毒。防風為之使,惡石膏烏頭。陶隱居《登真隱訣》云:荊木之華葉,通神見鬼精。

【救飢】採子換水淘去苦味,曬乾搗磨為麵食之。【治病】具見本草。

以上八種,實可食。

枸杞,一名枸忌,一名羊乳,一名仙人杖,一名西王母杖,一名地仙苗。生常山平澤,今處處有之。其莖幹高四五尺,上有小刺。春生苗葉如石溜葉而軟薄。莖葉間開小紅紫花,隨便結實形如棗核,熟則紅色。味微苦,性寒。根大寒,子微寒,無毒。一云味甘平。白色無刺者良。陝西枸杞長一二丈,圍數寸無刺,根皮如厚朴,甘美異於諸處,生子如櫻桃。全少核,曝乾如餅,極爛有味。

【救飢】採葉炸熟,水淘淨,油鹽調食。作羹食亦可。子紅熟時亦可食。若渴,煮葉作飲,以代茶飲之。【治病】具見本草。

柏樹,本草有柏實,生太山山谷中及陝州,宜州,其干州者最佳,密州側柏葉尤佳。今處處有之。味甘,一云味甘辛性平,無毒葉味苦,一云味苦辛微濕,無毒。牡礪及桂瓜子為之便,畏菊花羊蹄草、諸石及面麴。

【救飢】《列仙傳》云:赤松子食柏子,齒落更生。採柏葉新生弱嫩者,換水浸其苦味,初食苦澀,入蜜或棗肉和食尤好。後稍易吃,遂不復飢,冬不寒而夏不熱。【治病】具見本草。

皂莢,生雍州川穀及魯之鄒縣,懷孟產者為勝,今處處有之。其木極有高大者,葉似槐葉瘦長而尖,枝間多刺,結實有三種,形小者為豬牙皂莢良又有長六寸及尺二者,用之當以肥厚者為佳。味辛鹹性溫,有小毒。柏實為之使,惡麥門冬,畏空青人參苦參。可作沐藥,不要入湯。

【救飢】採嫩葉炸熟,換水浸洗淘淨,以油鹽調食。又以子不以多少炒舂去赤皮,浸軟煮熟,以糖漬之,可食,無毒。【治病】具見本草。

楮桃樹,本草名楮實,一名榖實。生少室山,今所在有之。樹有二種,一種皮有斑花紋,謂之斑榖,今多用皮為冠。一種皮無花斑紋。枝葉大相類,其葉似葡萄葉,作瓣,又上多毛,澀而有子者為佳。其桃如彈大,青綠色,後漸變深紅色乃成熟,浸洗去穰,取中子入藥。一云皮斑者是楮皮,白者是榖皮,可作紙實。味甘性寒,葉味亦甘性涼,俱無毒。

【救飢】採葉並楮桃帶花炸爛,水浸過,盦干作餅焙熟食之。或取樹熟楮桃紅蕊,食之甘美,不可久食,令人骨軟。【治病】具見本草。

以上四種,葉實皆可食。

槐樹,本草有槐實。生河南平澤,今處處有之。其木有極高大者。《爾雅》云:槐有數種,葉大而黑者名懷槐。晝合夜開者,名守宮槐。葉細而青綠者,但為之槐。其功不言有別。開黃花,結實似豆角狀。味苦酸鹹,性寒無毒。景天為之使。

【救飢】採嫩芽葉炸熟,換水浸洗,淘去苦味。以油鹽調食,或槐化炒熟食之。【治病】具見本草。

花葉皆可食。

棠梨,今處處有之,生荒野中。葉似蒼朮葉。有圓葉者,亦有三叉葉者,葉邊皆有鋸齒。又似女兒茶葉,其葉色頗黲白,開白花,結棠梨,如小楝子大。味甘酸,花葉味微苦澀。

【救飢】採花炸熟食。或曬乾磨面作燒餅食亦可。及採嫩葉炸熟,水浸淘淨,油鹽調食。或蒸曬作茶食亦可。其棠梨經霜熟時可摘食。【治病】具見本草。

花葉實皆可食。

桑椹,本草有桑根白皮,舊不載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其葉飼蠶,結實為桑椹。有黑白二種。桑之精英盡在於椹。桑根白皮東行根益佳,肥白者良。出土者不可用,殺人。味甘性寒無毒。製造忌鐵器及鉛。葉椏者名雞桑,最堪入藥。續斷、麻子、桂心為之使。桑椹味甘性緩。或云木白皮亦可用。

【救飢】採桑椹熟者食之。或熬成膏攤於桑葉上,曬乾搗作餅收藏。或直取椹子曬乾,可藏經年。及取椹子清汁,置瓶中封三二日即成酒。其色味似葡萄酒甚佳,亦可熬燒酒,可藏經年,味力俞佳。其葉嫩老皆可炸熟食之,皮炒乾磨面可食之。【治病】具見本草。

榆錢樹,本草有榆皮,一名零榆。生潁川山谷、秦州,今處處有之。其木高大,春時未生葉,其枝條間先生榆莢,形狀似錢而薄小色白,俗呼為榆錢。後方生葉,似山茱萸葉而長,尖㿉潤澤。榆皮味甘,其性平無毒。

【救飢】採肥嫩榆葉炸熟,水浸淘淨,油鹽調食。其榆錢煮糜羹食佳,今人多睡。或焯過曬乾備用,或為醬皆可食。榆皮刮去其上,乾燥鄒澀者,取中間軟嫩之皮銼碎曬乾、炒焙極干搗磨為面,拌糠乾草末蒸食,取其滑澤易食。又云榆皮與檀皮為末服之,令人不飢,根皮亦可曬乾搗磨為面,作餅食之。【治病】具見本草。

葉實皆可食。

竹筍,本草竹葉有䈽竹葉、苦竹葉竹葉。《本經》並不載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竹之類甚多,而入藥者。惟此三種,人多不能盡別。䈽竹堅而促節,體圓而質勁成白如霜。作苗者有一種亦不名䈽竹。苦竹亦有二種,一種出江西及閩中,本極粗大。筍味甚苦不可啖,一種出江浙,近地亦時有之。肉厚而葉長闊。笑微苦味,俗呼甜苦筍,食所最貴者,亦不聞入藥用。淡竹肉薄,節間有粉,南人以燒竹瀝者,醫家只有此一品。又有一種薄殼者,名甘竹葉最勝,又有實中竹、䈽竹,並以筍為佳,於藥無用。凡取竹瀝,惟用淡竹、苦竹、䈽竹爾。陶隱居云:竹實出藍田、江東,乃有花而無實,而頃來斑斑有實,狀如小麥,堪可為飯。《圖經》云:竹筍味甘,無毒。又云:而有微毒。

【救飢】採竹嫩筍炸熟,油鹽調食,焯過曬乾,炸熟尤佳。【治病】具見本草。

俱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