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十七 (1)
卷之二十七 (1)
1. 治咳逆宜降火順氣為先
咳逆證,古方多作胃寒,故用丁香、柿蒂、薑、附熱劑,此亦一偏也。咳逆有虛有實有火,今其氣自下衝上而作聲,非氣而何?大抵傷寒雜證汗吐下後,過服涼劑,胃氣虛寒者,或亦有之,惟此可從溫補,亦不宜用熱劑。除此之外,就因病後必是發熱,失於汗下,熱鬱既久,以致陰虛。
雖汗下之,亦失其時,致火亢極。故雖退熱之後,尚有火伏陰中,而承胃虛沖上,連聲逆吸,而為咳呃之證也,竹茹、麥門冬、橘皮之類。便秘以承氣湯下之。
白話文:
咳嗽、氣逆的病症,古代的醫方大多認為是胃寒引起的,所以使用丁香、柿蒂、生薑、附子等溫熱藥。這其實也是一種偏頗的看法。咳嗽氣逆有虛證、實證和火證之分。現在這種氣從下往上衝而發出聲音的情況,不是氣逆是什麼?大多是傷寒、雜病經過發汗、催吐、瀉下之後,又過度服用寒涼藥物,導致胃氣虛寒。這種情況或許可以考慮用溫補的方法,但也不宜使用過熱的藥物。除此之外,多數情況是因為生病後發熱,卻沒有及時用發汗或瀉下的方法治療,導致熱邪鬱積太久,以致陰液虧虛。
即使使用了發汗或瀉下的方法,也因為錯過了時機,導致火熱之氣亢盛到極點。所以即使退了熱,體內仍然有火伏藏在陰液之中,然後藉由胃虛而往上衝,接連發出咳嗽、呃逆的聲音,就形成了這種咳嗽、呃逆的病症。可以用竹茹、麥門冬、橘皮等藥物來治療。如果出現便秘,可以用承氣湯來瀉下。
2. 治咳逆甚者吐法速效
凡有忍氣鬱結積怒之人,並不得行其志者,多有咳逆之證。藥以降火、清痰、順氣,不效者,必須吐法,以人參蘆煎湯入煨鹽少許飲之,少頃,探吐膠固痰涎,其咳立已。
實者病傷寒失下,大便秘結而咳逆,速以寒劑下之。若因飲食過傷,或因痰飲停宿,或因暴怒氣逆而得此證,皆為形氣俱實,用子和湧法極效,人參蘆尤佳。
咳逆要審有餘不足。如丹溪治一老人,患滯下後發咳逆,用參朮湯下大補丸而愈。又治一女子怒後作呃,用人參蘆吐之而愈。
易老云:咳逆者,火熱奔急上行,而肺金不納。便秘者,大承氣湯下之;便軟者,瀉心湯主之。
吐利之後作呃者,生薑、半夏、橘皮、竹茹之類。虛弱者,加人參、白朮;脈微遲者,加薑、桂、丁香、柿蒂。
無故偶然作呃,此緣氣逆,宜小半夏茯苓加枳實湯。便秘者,承氣湯,或用蘿蔔子湯調木香調氣散服。
作呃自利者,以滑石、甘草、黃柏、芍藥、參、朮、陳皮、竹瀝。
內傷呃逆,用補中益氣湯加丁香。痰呃用二陳加枇杷葉薑汁製服之。傷寒呃逆舌強短者,桃仁承氣湯下之。
白話文:
對於那些因為壓抑情緒、積累憤怒、無法實現願望而導致咳嗽劇烈的人,常常會出現咳逆的症狀。用降火、清痰、順氣的藥物治療如果沒有效果,就必須使用催吐的方法。用人參蘆煎湯,加入少許煨過的鹽飲用,過一會兒,用手指探喉催吐出黏稠的痰液,咳嗽就會立刻停止。
若是因為外感風寒導致沒有及時排便,大便乾結而咳嗽劇烈,要趕快用寒涼的藥物來通便。如果因為飲食過量、痰飲停滯、或者因為突然發怒導致氣機逆亂而出現咳逆,這些都屬於身體氣血充實的情況,使用張元素(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催吐方法非常有效,其中又以人參蘆的效果最好。
治療咳逆要仔細分辨是屬於實證還是虛證。比如朱丹溪(金元四大家之一)曾經治療一位老人,在腹瀉後出現咳逆,用參朮湯加上大補丸治好了。他又曾治療一位女子,在生氣後出現呃逆,用人參蘆催吐後也治好了。
易老(張元素)說:咳逆是由於火熱之氣急速向上衝,導致肺氣不能正常收納。如果是因為便秘,就用大承氣湯通便;如果大便稀軟,就用瀉心湯治療。
在嘔吐或腹瀉之後出現呃逆,可以用生薑、半夏、橘皮、竹茹之類的藥物來治療。如果身體虛弱,就加上人參、白朮;如果脈象微弱遲緩,就加上乾薑、肉桂、丁香、柿蒂等藥。
如果沒有明顯原因突然出現呃逆,是因為氣機逆亂所致,可以用小半夏茯苓湯加上枳實來治療。如果合併便秘,可以用承氣湯,或者用蘿蔔子湯調和木香調氣散服用。
如果出現呃逆又伴隨腹瀉,可以用滑石、甘草、黃柏、芍藥,加上人參、白朮、陳皮、竹瀝等藥物來治療。
內傷導致的呃逆,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丁香。痰濕導致的呃逆,可以用二陳湯加上枇杷葉和薑汁來治療。外感風寒導致的呃逆,如果出現舌頭僵硬短縮,可以用桃仁承氣湯來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