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二 (1)
卷之十二 (1)
1. 藥方
氣鬱用木香、青皮、香附為君,撫芎、橘葉為臣,檳榔、厚朴為佐使。血鬱用桃仁、牡丹皮,索為佐使。痰鬱用海石、栝蔞為君,南星、貝母為臣,香附、陳皮、玄明粉為佐使。食鬱用神麯、砂仁、麥芽為君,山楂、香附為臣,陳皮、半夏為使,生薑、甘草為佐。濕鬱用蒼朮、茯苓為君,羌活、川芎為臣,茵陳、豬苓為佐使。
熱鬱用黃連、山梔為君,青黛、條芩為臣,甘草、乾葛為佐使。諸郁藥,春加防風、紫蘇,夏加苦參、黃連,秋冬加吳茱萸。凡郁在中焦,以蒼朮、撫芎,開提其氣以升之。假令食在氣上,氣升則食降。余仿此。
婦女諸郁,須以川芎、香附子。蒼朮、撫芎、香附子總解諸郁。
香附子(氣溫味辛苦,能橫行胸臆,故能解諸郁。必用童便浸,焙乾用,否則燥。),撫芎(即⿰車韋蕪芎藭苗頭小個是也。其氣味辛,行榮而上走,故能散郁。),蒼朮(善能走散,佐以防風、藁本能上行,佐以香附、牛膝能下行,故能散郁。)
(丹溪)六郁湯,能解諸郁。
陳皮(去白,一錢),半夏(炮),蒼朮,撫芎(各一錢),赤茯苓,梔子(炒,各七分),香附子(一錢),炙甘草(五分),砂仁(研五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煎一盞溫服。氣鬱加青皮、木香、檳榔、紫蘇、乾薑,倍香附、砂仁。濕鬱加蒼朮、白朮。熱鬱加黃芩,倍梔子。痰鬱加南星、枳殼、小皂莢。血鬱加桃仁、紅花、牡丹皮。食鬱加山楂、神麯、麥芽。
茭山五郁湯,解諸郁。
香附(君),川芎,青皮(臣),梔子,神麯(佐),甘草(使)
水盞半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服。對證加藥,法如六郁湯。
(丹溪)越鞠丸,解諸郁。
神麯(炒),香附(制),蒼朮(浸),芎藭,山梔(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水丸綠豆大,每服五七丸溫水下。
(東垣)火鬱湯,治五心發熱,屬火鬱。(方見火門。)
升陽散火湯,治熱鬱。(方見火門。)
(丹溪)升麻二陳湯,治痰鬱火邪在下焦,大小二便不利。此藥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
陳皮(去白),撫芎,茯苓(各一錢),半夏(一錢半),升麻,防風,甘草,柴胡(各五分),
水盞半姜三片,煎一盞溫服。
(《心統》)香連丸,治久郁心胸不快,痞塞煩痛。
川黃連(姜炒),香附子(制。各四兩),
上為末,神麯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
(《集成》)芍藥香附丸,治久病陰虛,氣鬱內熱夜甚。
芍藥(炒),香附子(制。各一兩),蒼朮(五錢),片芩(三錢),甘草(二錢),
上為末,蒸餅丸服。
(《集成》)潤喉散,治氣鬱夜熱,咽乾哽塞。
桔梗,川芎,香附子(各三錢),紫河車(四錢),百藥煎(七錢半),甘草(三錢),
白話文:
藥方
氣鬱:主要用木香、青皮、香附這三味藥為主,搭配川芎、橘葉作為輔助,再用檳榔、厚朴作為佐使藥。
血鬱:主要用桃仁、牡丹皮,另外搭配其他藥作為佐使藥。
痰鬱:主要用海石、栝蔞這兩味藥為主,搭配南星、貝母作為輔助,再用香附、陳皮、玄明粉作為佐使藥。
食鬱:主要用神麯、砂仁、麥芽這三味藥為主,搭配山楂、香附作為輔助,再用陳皮、半夏作為使藥,生薑、甘草作為佐藥。
濕鬱:主要用蒼朮、茯苓這兩味藥為主,搭配羌活、川芎作為輔助,再用茵陳、豬苓作為佐使藥。
熱鬱:主要用黃連、山梔這兩味藥為主,搭配青黛、條芩作為輔助,再用甘草、乾葛作為佐使藥。
所有鬱症的藥方,春天可以加入防風、紫蘇,夏天可以加入苦參、黃連,秋冬可以加入吳茱萸。凡是鬱症發生在中焦部位,可以用蒼朮、川芎來開通並提升氣機。如果食物積在氣的上方,氣機上升食物就會下降。其他情況可以類推。
婦女的各種鬱症,必須使用川芎、香附子。蒼朮、川芎、香附子可以總體解決各種鬱症。
香附子:藥性溫和,味道辛苦,能夠在胸腔中橫向運行,所以能夠解除各種鬱結。一定要用童便浸泡後烘乾使用,否則藥性會過於燥熱。
川芎:就是指芎藭這種植物,苗頭小,個頭也小。它的氣味辛辣,能使氣血運行向上,所以能疏散鬱結。
蒼朮:非常善於走竄疏散,搭配防風、藁本可以使藥性向上,搭配香附、牛膝可以使藥性向下,所以能疏散鬱結。
丹溪的六鬱湯可以解除各種鬱症。
藥方組成:陳皮(去掉白色的部分,用一錢),半夏(炮製過),蒼朮,川芎(各用一錢),赤茯苓,梔子(炒過,各用七分),香附子(一錢),炙甘草(五分),砂仁(研磨成粉,五分)。
用法: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煎煮至剩一碗,溫熱服用。氣鬱的症狀可以加入青皮、木香、檳榔、紫蘇、乾薑,並加倍香附、砂仁的用量。濕鬱的症狀可以加入蒼朮、白朮。熱鬱的症狀可以加入黃芩,並加倍梔子的用量。痰鬱的症狀可以加入南星、枳殼、小皂莢。血鬱的症狀可以加入桃仁、紅花、牡丹皮。食鬱的症狀可以加入山楂、神麯、麥芽。
茭山的五鬱湯可以解除各種鬱症。
藥方組成:香附(作為主要藥),川芎,青皮(作為輔助藥),梔子,神麯(作為佐藥),甘草(作為使藥)。
用法: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三片,煎煮至剩八分,在飯後較遠的時間服用。根據不同的症狀,可以加入不同的藥物,方法同六鬱湯。
丹溪的越鞠丸可以解除各種鬱症。
藥方組成:神麯(炒過),香附(炮製過),蒼朮(浸泡過),川芎,山梔(炒過。各等分)。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水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溫水送服。
東垣的火鬱湯,治療因火鬱而引起的五心煩熱的症狀。(藥方見火門)。
升陽散火湯,治療熱鬱的症狀。(藥方見火門)。
丹溪的升麻二陳湯,治療因痰鬱和火邪滯留在下焦,導致大小便不暢的症狀。此藥能使大便通暢而小便增多。
藥方組成:陳皮(去掉白色的部分),川芎,茯苓(各用一錢),半夏(一錢半),升麻,防風,甘草,柴胡(各用五分)。
用法: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三片,煎煮至剩一碗,溫熱服用。
(《心統》)香連丸,治療因長期鬱結導致心胸不快、痞塞煩悶疼痛的症狀。
藥方組成:川黃連(用生薑炒過),香附子(炮製過,各用四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神麯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集成》)芍藥香附丸,治療因久病導致陰虛,氣鬱內熱在夜晚加重的症狀。
藥方組成:芍藥(炒過),香附子(炮製過,各用一兩),蒼朮(五錢),片芩(三錢),甘草(二錢)。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蒸餅製成藥丸服用。
(《集成》)潤喉散,治療因氣鬱導致夜間發熱,咽喉乾燥哽咽的症狀。
藥方組成:桔梗,川芎,香附子(各用三錢),紫河車(四錢),百藥煎(七錢半),甘草(三錢)。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直接含服。
蒼莎丸,治療氣鬱的症狀。
藥方組成:蒼朮,香附子(各用四兩),黃芩(一兩),木香(五錢)。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蒸餅製成藥丸,用薑湯送服。
(《局方》)本香檳榔丸,治療因氣鬱和食鬱引起的胸膈痞滿、大便秘結的症狀。(藥方見積聚門)。
丹溪的加味二陳湯,治療因食鬱和痰滯引起的胸膈不適。
藥方組成: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過),白朮(炒過),陳皮(去掉白色的部分),半夏(浸泡過),茯苓,川芎,香附子(各用八分),枳殼,黃連(用生薑炒過),甘草(各用五分)。
用法: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剩八分,在飯前稍微加熱後服用。
左金丸,治療火鬱的症狀。(藥方見積門)。
青娥丸,治療因腎鬱導致腰腿足膝無力、膀胱不利的症狀。(藥方見虛損門中)。
渴膽湯,治療因膽鬱導致口苦、驚悸、健忘、失眠的症狀。(藥方見驚悸門中)。
香連丸,治療因火鬱導致氣逆、腹痛、吞酸的症狀。(藥方見痢門)。
丹溪的生韭飲,治療因食鬱日久導致胃脘有瘀血而疼痛,此藥能很好地開通並提升氣血。
藥方組成:新鮮韭菜(搗碎取自然汁一碗,溫熱後加入一兩杯酒一同服用)。
服用方法:先將桃仁去掉外皮仔細咀嚼數十枚,然後用韭菜汁送服。
羌活勝濕湯,治療因濕鬱導致肩背僵硬、腰部如折斷般疼痛的症狀。(藥方見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