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十四 (5)

1. 十齊

【宣】,可以去壅,薑、橘之屬是也。鬱而不散,宜宣劑以散之。俚之人皆以宣為瀉劑,抑不知十劑之中已有通劑。舉世皆曰:春宜宣,以為下奪之藥,抑不知仲景曰:大法春宜吐,以春病則人病在頭故也。況十劑之中獨不見吐劑,豈非宣劑則所謂吐劑者乎?《內經》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即宣者升而上之也。以君召臣曰宣,義或同。

傷寒邪氣在上,宜瓜蒂散。頭痛,蔥根豆豉湯。傷寒懊憹,宜梔子豉湯。精神昏憒,宜梔子厚朴湯。自瓜蒂而下皆湧劑也。乃仲景不傳之妙,令人皆作平劑用之,未有發其秘者。予因發之,然則為湧明矣。故風癇中風、胸中諸實、痰飲寒結,胸中熱鬱於上,上而不下,下久則喘嗽、脹滿、水腫之病生焉,非宣劑莫能愈也。

【通】,可以去滯,木通、防己之屬是也。留而不行,宣通劑以行之,流通之謂也。前後不得溲便,宜木通、海金沙、大黃、琥珀、八正散之屬。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便。雖通與瀉相類,大率通為輕而瀉為重也。凡麻痹、鬱滯經隧不利,非通劑莫能愈也。

【補】,可以去弱,人參、羊肉之屬是也。弱而不足,宜補劑以扶之,補其不足也。俚人皆知山藥丸、鹿茸丸之補劑,然此乃衰老下脫之人方宜用之。今往往於少年之人用之,其極甚矣!古之甘平、甘溫、苦溫、辛溫皆作補劑,豈獨硫黃、天雄為補哉?況五臟各有補瀉,肝實瀉心,肺虛補腎。經曰: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

大率虛有六:表虛、裡虛、上虛、下虛、陰虛、陽虛。設陽虛則以乾薑、附子,陰虛則補以大黃、硝石。世傳以熱為補,以寒為瀉,雖非一日,豈知苦酸甘辛鹹各補其臟。經曰: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善用藥者,使病者進五穀,真得補之道也。若大邪未去,方滿方悶,心火方實,腎水方耗,而驟言鹿茸、附子,庸詎知其所謂補劑者乎?

【瀉】,可以去結,葶藶、硝黃之屬是也。閒而有餘,宜瀉劑以除之,泄瀉之謂也。諸痛為實,痛隨利減。經曰:實則瀉之,其實者散而瀉之,中滿者瀉之於內,大黃、牽牛、甘遂、巴豆之屬皆瀉劑也。惟巴豆不可不慎焉。蓋巴豆之性燥熱,毒不去變生他疾,縱不得已而用之,必以他藥制其毒,百千證中或可一二用之。非有暴急之疾,大黃、牽牛、甘遂、芒硝足矣。

令人往往以巴豆熱而不畏,以大黃寒而反畏,庸詎知其所謂瀉劑者乎?

【輕】,可以去實,麻黃、葛根之屬是也。實而氣蘊,宜輕劑以揚之。風寒之邪始發皮膚,頭痛、身熱宜輕劑或風散,升麻、葛根之屬是也。經曰:因其輕而揚之,發散所謂解表也。疥癬痤痱宜解表,汗以泄之,毒以熏之,皆輕劑也,故桂枝、麻黃、防風之屬亦然。設感冒傷風頭痛身熱,二日內用雙解散及嚏藥,解表出汗皆輕劑之云耳。

【重】,可以去怯,磁石、鐵粉之屬是也。怯則氣浮,宜重劑以鎮之,鎮墜之謂也。其藥則硃砂、水銀、寒水石、黃丹之類,以其體重故也。久病咳嗽,涎潮於上,咽喉不利,形羸不可峻攻,以此墜之。故《內經》曰:重者因而減之,貴其漸也。

【滑】,可以去著,冬葵子、榆白皮之屬是也。澀則氣著,宜滑劑以利之。《周禮》曰:滑以養竅。大便燥結,小便淋澀,皆宜滑劑。燥結者,其麻仁、郁李之類乎?淋澀者,其葵子、滑石之類乎?前後不通者,前後兩陰俱閉也,此名曰三焦約也。約,猶束也。先以滑劑潤養其燥,然後攻之,則無失矣。

【澀】,可以去脫,牡蠣、龍骨之屬是也。滑利氣脫,宜澀劑以收之。寢汗不禁,澀以麻黃根。滑瀉不已,澀以豆蔻、枯白礬、烏賊魚骨、罌粟殼。凡酸味皆同乎澀者,收斂之意也。咳嗽上奔,以薺汁、烏梅煎寧肺者,皆酸澀劑也。然此數種當治本以去邪,不可執一以便澀,斯為萬全也。

【燥】,可以去濕,桑白皮、赤小豆之屬是也。濕則為重,宜燥劑以除之。積寒久冷,食已不飢,吐利腥穢,屈伸不便,上下水液澄澈清冷,此為大寒之故,宜用乾薑、良薑、附子、胡椒輩以燥之,非積寒之病不可用也。若久服則變血溢、血泄、大枯大涸、溲便癃秘、聾瞽委弱之疾。

設有久服而此疾不作者,慎勿執以為是。蓋疾不作者一二,誤死者百千也。若病濕者,則白朮、陳皮、木香、防己、蒼朮皆能除濕,亦燥之平劑也。若黃連、黃柏、黃芩、大黃其味皆苦,苦屬火,皆能燥濕,此《內經》之本旨也。然世相違久矣,嗚呼!其獨薑、附之儔方為燥劑乎?

【濕】,可以去枯,紫石英、白石英之屬是也。枯則為燥,宜濕劑以潤之。潤雖與滑相類,其間少有不同。經曰:辛以潤之,蓋辛走氣化液故也。若夫硝性雖咸,本屬真陰之水,誠濡枯之上藥也,人有枯涸皺褐之病,非獨金化為然,蓋有火以乘之,非濕劑莫能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