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五 (3)
卷之五 (3)
1. 五行生死順逆之圖
歌曰:
木火土金水五行,周而復始互相生。
水火金木土五賊,周而復始互相剋。
白話文:
歌訣說:
木、火、土、金、水這五行,循環往復、互相滋生。
水、火、金、木、土這五種相剋的關係,也是循環往復、互相制約。
2. 干支五行所屬之圖
歌曰:
甲乙寅卯木東藏,丙丁巳午火南方。
庚辛申酉金西屬,壬癸子亥水北鄉。
戊己辰戌丑未土,寄旺四季位中央。
白話文:
歌訣說:
甲、乙、寅、卯都屬於木,位在東方。丙、丁、巳、午都屬於火,位在南方。庚、辛、申、酉都屬於金,位在西方。壬、癸、子、亥都屬於水,位在北方。戊、己、辰、戌、丑、未都屬於土,寄居並旺盛於四季的中央位置。
3. 二十四節氣之圖
五日謂之候,三候成一氣。大小月閨月但依歷交之。凡四時寒暑溫涼,盛於季月,然差正位三十日有奇也。
立春雨水驚蟄節,春分清明穀雨時。
立夏小滿芒種候,夏至小暑大暑期。
立秋處暑白露日,秋分寒露霜降隨。
立冬小雪及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推。
白話文:
五天叫做一候,三個候構成一個節氣。月份有大小月和閏月,都按照曆法交替計算。四季的寒冷、炎熱、溫和、涼爽,在每個季節的最後一個月最為顯著,但與正位(指節氣)會有三十多天的偏差。
立春、雨水、驚蟄是節,春分、清明、穀雨是時。
立夏、小滿、芒種是候,夏至、小暑、大暑是期。
立秋、處暑、白露是日,秋分、寒露、霜降跟隨而來。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依序推算。
4. 論六十日交氣日刻
夫日一晝一夜十二時,當均分於一日,故上智設銅壺貯水,漏下浮箭,箭分百刻以度之,雖日月晦明,終不能逃也。是以一日之中有百刻之候也。夫六氣通主一歲,則一氣主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乃知交氣之時有早晏也,故此立圖以明之。
冬夏日有長短之異,則晝夜互相推移,而日出入時刻不同。然終於百刻也,其氣交之刻則不能移。甲子之歲,初之氣始於漏水下一刻,(寅初,)終於八十七刻半,子正之中也。二之氣復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戌正四刻也。三之氣復始於七十六刻,終於二十六刻半,酉正之中也。
四之氣復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未正四刻也。五之氣復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午正之中也。六之氣復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辰正四刻也。此之謂一周天之歲度,余刻交入乙丑歲之初刻矣。如此而轉至戊辰年,初之氣復始於漏水下一刻,則四歲而一小周也。
故申、子、辰氣會同者,此也。巳酉醜初之氣,俱起於二十六刻。寅午戌初之氣,皆起於五十一刻。亥卯未初之氣,俱起於七十六刻。氣皆起於同刻,故謂之三合者,義由此也。以十五小周為一大周,則六十年矣。
白話文:
一天分為白天和夜晚共十二個時辰,應該平均分配在一天之中。所以古代聰明的人設置了銅壺儲水,利用漏水滴下的速度來推動浮箭,箭身上刻有一百個刻度來計算時間。即使是日月有陰晴圓缺,也無法逃脫這個計算。因此,一天之中就有了百刻的計時方法。
一年有六個氣節主管,每個氣節主管六十天又八十七刻半。由此可知,氣節交替的時間有早有晚,所以設立這個圖表來明確說明。
冬至和夏至的時候,白天和夜晚的長短不同,因此白天和夜晚相互推移,日出日落的時間也不一樣。但是一天總共還是一百刻,而氣節交替的時間是不會改變的。甲子年,第一個氣節開始於漏水刻度的一刻(寅時的開始),結束於八十七刻半(子時的正中)。第二個氣節開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結束於七十五刻(戌時的第四刻)。第三個氣節開始於七十六刻,結束於二十六刻半(酉時的正中)。
第四個氣節開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結束於五十刻(未時的第四刻)。第五個氣節開始於五十一刻,結束於三十七刻半(午時的正中)。第六個氣節開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結束於二十五刻(辰時的第四刻)。這樣就是一周天的歲數。剩餘的刻度就交給乙丑年的第一刻了。像這樣轉到戊辰年,第一個氣節又從漏水的一刻開始,這樣就是四年一個小循環。
所以,申、子、辰這三個地支的氣節會合在一起,就是這個原因。巳、酉、丑的第一個氣節,都從二十六刻開始。寅、午、戌的第一個氣節,都從五十一刻開始。亥、卯、未的第一個氣節,都從七十六刻開始。氣節都從相同的刻度開始,所以稱之為三合,意義就在這裡。以十五個小循環為一個大循環,就是六十年。
5. 六十年交氣日刻圖
歌曰:
欲知交氣早晏時,漏下一刻甲子初。(六十日終期。)
八十七刻半二氣,續此而起歟盡日。
七十五刻是三氣,從茲又繼諸六十二,
刻半之外四氣始,五十刻後五氣居。
畢於三十七刻半,六氣承之廿五除。
自是轉至戊辰首,復與漏下一刻如。
申子辰初相會合,巳酉醜初同刻晝。
寅午戌初氣不異,亥卯未初當共儲。
四歲一小周義三合,六甲交遍良弗虛。(十五小周為一大周。)
白話文:
想知道交氣(節氣轉換)的時間早晚,就在一天的開始,當漏刻(古代計時器)走完一刻,且恰逢甲子日的時候。(這表示六十天的一個週期結束。)
過了87刻半的時間,就進入第二個節氣,接下來每天都依此開始並持續一整天。
過了75刻的時間,就進入第三個節氣,從這裡開始,接著是62刻半的時間。
過了62刻半的時間,第四個節氣開始;過了50刻的時間,進入第五個節氣。
過了50刻的時間,第五個節氣結束,在37刻半的時間,第六個節氣接續而來,之後時間減少到25刻。
從此轉到戊辰日開始,又回到像最初漏刻走完一刻的時候。
在申子辰日的第一刻,各節氣的時間會合;巳酉丑日的第一刻,各節氣的時間與白天相同。
寅午戌日的第一刻,節氣的時間並沒有不同;亥卯未日的第一刻,節氣的時間應該一起計算。
每四年是一個小週期,代表三合局的意義,六十甲子都輪完一遍,這個規律確實不虛假。(十五個小週期為一個大週期。)
6. 六十年交氣日刻
圖自寅順觀,至子為甲子歲初氣,子至戌為二氣,自亥至酉為三氣,酉至未為四氣,自申至午為五氣,午至辰為六氣,自巳至卯起乙丑歲初氣。餘歲繼此推之,則氣起同刻,三歲相合,義自見矣。然晝夜百刻當分算於十二時,每一時該八刻零三分。
愚按:六氣每氣主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例申子辰年,初之氣始於大寒寅初刻,至春分日子正之中,是初之氣才滿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也。二之氣即始於是日子時八十七刻六分,至小滿日戌正四刻,是二之氣才滿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也。三氣已後並仿此,按圖推之。所謂八十七刻半者,十二時共有日刻,甲子年大寒日寅初刻交初之氣,至二月半子時五刻才滿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乃值子時之五刻也。百刻而除八十七刻半,剩下十二刻半,算入二之氣內,仍該找七十五刻,湊作八十七刻半。
自前子時六刻交二之氣數起,至七十五刻乃值戌時四刻也。百刻而除七十五刻,剩下二十五刻,算入三之氣內,仍該找六十二刻半,湊作八十七刻半也。自前戌時五刻交三之氣數起,至六十二刻半,乃值酉時將五刻也。百刻而除六十二刻半,剩下三十七刻半算入四之氣內,仍該找五十刻湊作八十七刻半也。
自前酉時六刻交四之氣數起,至五十刻,乃值未之四刻也。百刻而除五十刻,剩下五十刻,算入五之氣內,仍該找三十七刻半,湊作八十七刻半。自前未之五刻交五之氣數起,至三十七刻半,乃值午時五刻。百刻而除三十七刻半,剩下六十二刻半,算入六之氣內,仍該找二十五刻,湊作八十七刻半也。自前午之六刻交六之氣數起,至二十五刻,乃值辰之四刻也。
百刻而除二十五刻,剩下七十五刻,算入乙丑歲之初氣內矣。
白話文:
六十年交氣日刻
觀察這個圖,從寅的位置開始順時針看,到子這個位置是甲子年的第一個節氣開始,從子到戌是第二個節氣,從亥到酉是第三個節氣,酉到未是第四個節氣,從申到午是第五個節氣,午到辰是第六個節氣,從巳到卯開始是乙丑年的第一個節氣。其他年份的節氣交替也依照這個規則推算,這樣一來,節氣開始的時間點就會相同,每三年節氣的運行就會大致吻合,道理自然就明白了。然而,一天有百刻,應該平均分配到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應該包含八刻又三分之一刻。
我認為:每個節氣主管六十天又八十七刻半的時間。例如,在申子辰這幾年,第一個節氣從大寒的寅時初刻開始,到春分的子時正中,才剛好滿六十天又八十七刻半。第二個節氣接著從春分日子時的八十七刻又六分開始,到小滿日的戌時四刻,才剛好滿六十天又八十七刻半。第三個節氣之後都依照這個方法,看著圖推算。所謂的八十七刻半,是因為一天有十二個時辰,總共是一百刻。以甲子年為例,大寒那天寅時初刻交入第一個節氣,到二月一半的子時五刻才滿六十天又八十七刻半,剛好就是子時的五刻。一百刻減去八十七刻半,剩下十二刻半,算入第二個節氣,仍然要補足七十五刻,湊成八十七刻半。
從前面的子時六刻開始計算第二個節氣,經過七十五刻,到了戌時的四刻。一百刻減去七十五刻,剩下二十五刻,算入第三個節氣,仍然要補足六十二刻半,湊成八十七刻半。從前面的戌時五刻開始計算第三個節氣,經過六十二刻半,到了酉時快要五刻的時候。一百刻減去六十二刻半,剩下三十七刻半,算入第四個節氣,仍然要補足五十刻,湊成八十七刻半。
從前面的酉時六刻開始計算第四個節氣,經過五十刻,到了未時的四刻。一百刻減去五十刻,剩下五十刻,算入第五個節氣,仍然要補足三十七刻半,湊成八十七刻半。從前面的未時五刻開始計算第五個節氣,經過三十七刻半,到了午時的五刻。一百刻減去三十七刻半,剩下六十二刻半,算入第六個節氣,仍然要補足二十五刻,湊成八十七刻半。從前面的午時六刻開始計算第六個節氣,經過二十五刻,到了辰時的四刻。
一百刻減去二十五刻,剩下七十五刻,就併入乙丑年的第一個節氣了。
7. 生成數論
聖人立法以推步,蓋不能逃其數。觀其立數之因,亦皆出於自然。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者,以水北方子位,子者陽生之初,一陽數也,故水曰一。火南方午位,午者陰生之初,二陰數也,故火曰二。木居東方,東陽也,三者奇之數,亦陽也,故木曰三。
金居西方,西陰也,四者偶之數,亦陰也,故金曰四。土應西南長夏,五者奇之數,亦陽也,故土曰五。由是論之,則數以陰陽而配者也。
然水生於一,天地未分,萬物未成之初,莫不先見於水。以今驗之,則草木子實未就,人蟲胎卵胚胎皆水也,豈不以水為一?及其水之聚而形質莫不備,陰陽之氣在中而後成。故物之小而味苦者,火之兆也;物熟則甘,土之味也。甘極則反淡。淡,本也。然人稟父母陰陽生成之化,故先生二腎。
左腎屬水,右腎屬火,則因水而後見,故火次二。蓋草木子實大小雖異,其中皆有兩以相合者,與人腎同,亦陰陽之兆。是以萬物非陰陽合體,則不能生化也。既陰陽合體,然後有春生而秋成,故木次三,金次四。蓋水有所屬,火有所藏,木有所發,金有所別,莫不皆因土而後成。
故金木水火土之成數,皆兼土數五也。水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常以五之生數,不可至十者,土不待十以成。是生成之數皆以合之,則萬物豈能逃其數哉?三陰三陽正化者,從本生數;對化者,從標成數。五運之紀,則太過者其數成,不及者其數生。各取其數之生成多少,以占政令氣化勝復之交作,蓋明諸用也。
白話文:
聖人制定曆法來推算天象,是無法逃脫數的規律的。觀察這些數的產生原因,也都是出自於自然。將水定為一,火定為二,木定為三,金定為四,土定為五,是因為水在北方的子位,子是陽氣開始產生的時候,屬於陽數中的第一個,所以水是一。火在南方的午位,午是陰氣開始產生的時候,屬於陰數中的第二個,所以火是二。木在東方,東方屬於陽,三是奇數,也是陽數,所以木是三。金在西方,西方屬於陰,四是偶數,也是陰數,所以金是四。土對應西南的長夏季節,五是奇數,也是陽數,所以土是五。由此可知,數是根據陰陽來配對的。
然而,水生於一,在天地還未分開,萬物還未形成的時候,最先出現的一定是水。用現在的情況來驗證,草木的種子果實還沒長成,人類、昆蟲的胎兒卵子都是水,難道不應該把水當作一嗎?等到水聚集而形成形體,陰陽之氣蘊藏其中,之後才形成。所以,東西小而味道苦的,是火的徵兆;東西成熟後就會變甜,那是土的味道。甜到極致就會轉淡,淡是本來的味道。而人稟受父母的陰陽之氣生成變化,所以先生出兩腎。
左腎屬水,右腎屬火,是因水而後產生的,所以火的次序是二。草木的種子果實大小雖然不同,其中都有兩個相對應的部分,和人的腎一樣,也是陰陽的徵兆。所以萬物如果不是陰陽合體,就無法產生變化。既然陰陽合體,然後才有春天的生長和秋天的收成,所以木的次序是三,金的次序是四。水有所歸屬,火有所潛藏,木有所發散,金有所區別,都是因為有了土才得以形成。
所以金木水火土的成數,都包含土的數五。水是六,火是七,木是八,金是九,土經常以五這個生數來計算,不能達到十,是因為土不需等待到十就可以形成。這些生成數都是互相組合的,這樣萬物怎麼可能逃脫數的規律呢?三陰三陽正常運化的,是從本來的生數計算;相對運化的,是從顯現的成數計算。五運的規律,太過的就用成數,不足的就用生數。各自取其數的生成多少,來推測政令、氣候變化的勝衰交替,這是為了闡明各種運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