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十四 (3)

1. 藥有輕清重濁

輕清成象,本乎天者親上也;(味薄,茶之類。)重濁成形,本乎地者親下也。(味厚,大黃之類。)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瀉為陰。清中清者,清肺以助其天真;清中濁者,榮華腠理。濁中清者,榮養於神;濁中濁者,堅強骨髓。

白話文:

輕盈清澈的物質歸於天,因此向上升,例如味道清淡的茶;沉重渾濁的物質歸於地,因此向下沉,例如味道濃厚的大黃。辛甘的味道能發散,屬於陽;酸苦的味道能湧瀉,屬於陰。清中之清能清肺,以助其先天之氣;清中之濁能滋潤肌膚和毛髮。濁中之清能滋養精神;濁中之濁能堅固骨髓。

2. 藥用氣味所宜

凡藥之所用,皆以氣味為主。補瀉在味,隨時而換。氣薄為陽中之陰,氣厚者為陽中之陽;味薄為陰中之陽,味厚者為陰中之陰。辛、甘、淡之熱者,為陽中之陽;辛、甘、淡之寒者,為陽中之陰。酸、苦、咸之寒者,為陰中之陰;酸、苦、咸之熱者,為陰中之陽。夫辛、甘、淡、酸、苦、咸乃味之陰陽,又為地之陰陽也。

溫涼寒熱,乃氣之陰陽,又為天之陰陽也。氣味生成,而陰陽造化之機存焉。一物之內,氣味兼有;一藥之中,理性具焉。主對治療,由是而出。

凡藥苦平升,微寒平亦升,甘辛平降,甘寒瀉火,苦寒瀉濕熱,苦甘寒瀉血熱。

茯苓淡,為在天之陽也。陽當上行,何謂利水而泄下?亦不離乎陽之體,故人手太陽。麻黃苦,為在地之陰也,陰當下行,何謂發汗而升上?經云:味之薄者,乃陰中之陽,所以麻黃髮汗而升上,然亦不離乎陰之體,故入手太陰。附子氣之厚者,乃陽中之陽,故經云發熱;大黃味之厚者,乃陰中之陰,故經云泄下。

白話文:

藥物的運用,主要是依據其氣味特性。補瀉作用體現在味道上,可以根據情況隨時調整。氣薄屬於陽中之陰,氣厚屬於陽中之陽;味薄屬於陰中之陽,味厚屬於陰中之陰。辛、甘、淡三味中,熱性者屬於陽中之陽,寒性者屬於陽中之陰。酸、苦、咸三味中,寒性者屬於陰中之陰,熱性者屬於陰中之陽。辛、甘、淡、酸、苦、咸六味,既是味的陰陽,也是地之陰陽。

溫、涼、寒、熱,既是氣的陰陽,也是天之陰陽。氣味形成,陰陽造化的機制便存在其中。單一藥材,往往兼具多種氣味;單一藥物,理性和功效並存。主治和治療,由此而來。

藥物苦味平性上升,微寒性也平性上升,甘味辛味平性下降,甘味寒性瀉火,苦味寒性瀉濕熱,苦味甘味寒性瀉血熱。

茯苓性味淡,屬於天之陽。陽當上升,為何能利水而泄下?這也與陽之體性有關,故入手太陽經。麻黃性味苦,屬於地之陰。陰當下降,為何能發汗而升上?經書說:味薄者屬於陰中之陽,所以麻黃能發汗而升上,但仍不脫陰之體性,故入手太陰經。附子氣厚,屬於陽中之陽,故經書說能發熱;大黃味厚,屬於陰中之陰,故經書說能泄下。

粥淡,為陽中之陰,所以利小便;茶苦,為陰中之陽,所以清頭目。

凡藥根之在土中者,中半以上,脈之上行也,以生苗者為根;中半以下,氣脈之下行也,以入土者為梢。病在中焦與上焦者,用根;在下焦者,用梢:根升梢降。大凡藥根有上、中、下,人身半以上,天之陽也,用頭;在中焦者,用身半以下,地之陰也,用梢。述類象形者也。

凡藥之五味,大抵隨五臟所入之味而為補瀉。甘入脾,酸入肝,鹹入腎,苦入心,辛入肺。所入之味,亦不過因其性而調治之。辛主散,酸主收,甘主緩,苦主堅,咸主軟。辛能散結、潤燥,苦能燥濕、軟堅,咸能軟堅,酸能收緩,甘能緩急,淡能利竅。

白話文:

粥清淡,屬陽性食物中的陰性,因此利尿;茶苦,屬陰性食物中的陽性,因此能清頭目。

所有藥材的根部,生長於土壤中,根部生長在地表以上的部分,代表著向上生長的陽氣,因此用於治療上焦和中焦的疾病;生長在地表以下的部分,代表著向下生長的陰氣,因此用於治療下焦的疾病。根升梢降,藥材的根部向上生長,梢部向下生長。同樣地,人體也是如此,上半身屬於天之陽,因此用藥材的頭部;中焦屬於地之陰,因此用藥材的梢部。這是根據藥材的形狀和特性,推斷其藥性,並用於治療疾病。

藥材的五味,通常根據其特性,用於補益或瀉泄不同的臟腑。甘味入脾,酸味入肝,鹹味入腎,苦味入心,辛味入肺。藥材的五味,主要是根據其特性來治療疾病。辛味能散結潤燥,苦味能燥濕軟堅,鹹味能軟堅,酸味能收斂緩和,甘味能緩解疼痛,淡味能利竅。

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甘草。)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白朮。)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訶子皮。)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知母、黃柏。)

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知母。)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芒硝。)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甘草。)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肝虛以陳皮、生薑之類補之。經云:虛則補其母。水能生木,腎乃肝之母,腎水也,若補其腎,熟地、黃柏是也。

白話文:

肝臟感到急躁,就趕快吃點甜的緩和它;心臟感到緩慢,就趕快吃點酸的收斂它;脾臟感到濕氣重,就趕快吃點苦的乾燥它;肺臟感到氣逆往上衝,就趕快吃點苦的瀉下去;腎臟感到乾燥,就趕快吃點辛辣的滋潤它。

腎臟想要堅固,就趕快吃點苦的來堅固它;肝臟想要舒展,就趕快吃點辛辣的來舒展它;心臟想要柔軟,就趕快吃點鹹的來軟化它;脾臟想要緩和,就趕快吃點甜的來緩和它;肺臟想要收斂,就趕快吃點酸的來收斂它。肝臟虛弱可以用陳皮、生薑等補它。古書上說,虛弱就補它相應的臟腑。水能生木,腎是肝的母親,腎是水,如果要補腎,就用熟地黃、黃柏。

如無他證,惟不足,錢氏地黃丸主之,實則白芍藥瀉之。如無他證,錢氏瀉青丸主之,實則瀉其子,心乃肝之子,以甘草瀉心。

心虛則炒鹽補之,虛則補其母。木能生火,肝乃心之母,肝木也,心火也,以生薑補肝。如無他證,錢氏安神丸是也。實則甘草瀉之。如無他證,以錢氏方中重則瀉心湯,輕則導赤散。

脾虛則甘草、大棗之類補之。實則以枳殼瀉之。如無他證,虛則以錢氏益黃散,實則瀉黃散。心乃脾之母,以炒鹽補心。肺乃脾之子,以桑白皮瀉肺。

白話文:

如果沒有其他症狀,只是氣血不足,可以用錢氏地黃丸治療;如果實際上是實證,就用白芍藥瀉火。如果沒有其他症狀,可以用錢氏瀉青丸治療;如果實際上是實證,就瀉其子,心是肝的兒子,用甘草瀉心。

心虛就用炒鹽補之,虛則補其母。木能生火,肝是心的母親,肝屬木,心屬火,用生薑補肝。如果沒有其他症狀,可以用錢氏安神丸;如果實際上是實證,就用甘草瀉之。如果沒有其他症狀,可以用錢氏方中重的瀉心湯,輕的導赤散。

脾虛就用甘草、大棗之類補之;如果實際上是實證,就用枳殼瀉之。如果沒有其他症狀,虛則用錢氏益黃散,實則用瀉黃散。心是脾的母親,用炒鹽補心。肺是脾的兒子,用桑白皮瀉肺。

肺虛則五味子補之,實則桑白皮瀉之。如無他證,實則用錢氏瀉白散,虛則用阿膠散。虛則以甘草補脾土,補其母也。實則以澤瀉瀉腎水,瀉其子也。

腎虛則熟地黃、黃柏補之,瀉以澤瀉瀉之。腎本無實,本不可瀉,錢氏有補腎地黃丸,無瀉腎之藥。肺乃腎之母,金生水故也,以五味子補肺而已。

白話文:

肺氣虛弱就用五味子來補益,肺氣過盛則用桑白皮來瀉火。如果沒有其他症狀,肺氣過盛就用錢氏瀉白散,肺氣虛弱就用阿膠散。肺氣虛弱就用甘草來補脾土,因為脾土是肺的根本;肺氣過盛就用澤瀉來瀉腎水,因為腎水是肺的子氣。

腎氣虛弱就用熟地黃、黃柏來補益,腎氣過盛就用澤瀉來瀉火。腎本無實,本來就不應該瀉火,錢氏的補腎地黃丸中沒有瀉腎的藥物。肺是腎的根本,因為金生水,所以只要用五味子來補益肺氣就可以了。

3. 五宜

肝色青,宜食甘,糯米、牛肉、棗、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黃,宜食鹹,大豆、豕肉、慄、藿皆咸。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

白話文:

肝臟的顏色是青色,適合吃甜的食物,像糯米、牛肉、棗子和葵菜都是甜的。心臟的顏色是紅色,適合吃酸的食物,像小豆、狗肉、李子和韭菜都是酸的。肺臟的顏色是白色,適合吃苦的食物,像麥子、羊肉、杏子和薤白都是苦的。脾臟的顏色是黃色,適合吃鹹的食物,像大豆、豬肉、栗子和藿香都是鹹的。腎臟的顏色是黑色,適合吃辛辣的食物,像黃黍、雞肉、桃子和蔥都是辛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