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十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五 (1)

1. 瘟病發汗與傷寒不同

瘟因春時溫氣而發,初非傷寒於表也。此因鬱熱自內而發於外,故宜辛平之劑以發散之,況時令已暖,更不可用麻黃,所以與傷寒發表不同也。

白話文:

瘟疫這種病,是因為春天溫熱的氣候所引起的,最初並不是像傷寒那樣從體表感受風寒。瘟疫是因為體內鬱積的熱氣,從內部往外發散而造成的,所以應該使用性質平和的辛散藥物來疏散熱氣,何況當時的氣候已經溫暖,更不可以使用麻黃這類藥性強烈的發汗藥,這就是瘟疫的發汗治療和傷寒的發汗治療不同的地方。

2. 瘟病用三因治法權輕重用方最效

凡瘟病,發於三陽者多,而三陰者少。脈浮,頭痛發熱者,太陽也,宜人參羌活散加葛根、蔥白、生薑、紫蘇汗之。自汗身痛者,九味羌活湯。脈尺寸俱長,鼻乾不眠而躁者,陽明也,宜葛根解肌湯、十味參飲汗之。脈尺寸俱弦數,胸脅痛而耳聾,少陽也,小柴胡湯主之。

白話文:

瘟疫這種病,通常侵犯人體三陽經的比較多,侵犯三陰經的比較少。

如果脈象是浮的,有頭痛、發燒的症狀,這是太陽經受邪,適合用人參羌活散,再加入葛根、蔥白、生薑、紫蘇來發汗。如果還出現自汗、身體疼痛的症狀,可以用九味羌活湯。

如果脈象是寸關尺都長,有鼻乾、失眠、煩躁的症狀,這是陽明經受邪,適合用葛根解肌湯或十味參飲來發汗。

如果脈象是寸關尺都呈現弦數,有胸脅疼痛、耳鳴的症狀,這是少陽經受邪,適合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3. 大頭瘟候

大頭瘟為天行邪氣客於太陽、陽明、少陽之經,頭目俱腫而為病也。太陽病發於頭上,並腦後下項,及目後赤腫者是也,治宜荊防敗毒散,羌活、藁本行經。陽明病發於鼻額,並二目不開,及面部者是也。或熱氣喘、口乾、舌燥、咽喉腫痛不利,脈數大者,普濟消毒飲。若內實熱者,防風通聖散間服之。

少陽病發於耳之上下前後,並頭角紅腫者是也。若肌熱日晡潮熱,或寒熱往來,口苦咽乾目痛,胸脅滿悶,小柴胡湯加消毒之藥。

三陽經俱受邪,併發於頭面耳鼻者,以普濟消毒飲或通聖散、消毒散,外用清涼救苦散敷之。

治大頭瘟不宜速,攻則邪氣不伏,反攻於內而傷人也。且頭空虛之分,既著空虛,則無所不至也。所以治法當先緩而後急,則邪伏也。緩治以清熱消毒,虛者兼益元氣,胃虛食少者兼助胃氣,內實熱盛者大便秘結,以酒浸大黃下之,乃宣熱而泄其毒也。此為先緩後急之法。若先從鼻腫,次腫於目,又次腫於耳至頭上,絡腦後結塊,則止不散,必出膿而後愈。

白話文:

大頭瘟這種病,是外來的邪氣侵犯了人體的太陽經、陽明經和少陽經,導致頭和臉都腫起來。

太陽經的病症是從頭頂開始,蔓延到後腦勺、脖子,眼睛後面也會紅腫。這種情況適合用荊防敗毒散,再加羌活、藁本來疏通經絡。

陽明經的病症是從鼻子額頭開始,眼睛睜不開,臉部也腫起來。可能會有發熱氣喘、口乾舌燥、咽喉腫痛不利、脈搏快速有力的狀況,這時適合用普濟消毒飲。如果體內實熱嚴重,可以間隔服用防風通聖散。

少陽經的病症是從耳朵上下前後開始,頭的角落會紅腫。如果肌肉發熱,在傍晚時潮熱,或是忽冷忽熱,口苦咽乾,眼睛痛,胸部脅肋悶脹,適合用小柴胡湯,並加入一些清熱解毒的藥。

如果三條陽經都受到邪氣侵犯,頭、臉、耳朵、鼻子都腫起來,可以用普濟消毒飲,或是通聖散、消毒散,外用清涼救苦散來敷。

治療大頭瘟不能太急,如果急著攻邪,邪氣反而會留在體內,反而會傷到身體。而且頭部是個空虛的地方,一旦被邪氣侵犯,就會到處擴散。所以治療方法應該先緩和,再逐步加強,這樣才能讓邪氣降伏。緩和治療主要是清熱解毒,虛弱的人要同時補氣,胃虛食慾不振的人要同時幫助恢復胃氣。如果體內實熱嚴重,大便不通暢,可以用酒浸泡過的大黃來通便,這樣可以宣散熱邪、排出毒素。這是先緩和後加強的治療方法。如果腫脹的順序是先從鼻子開始,接著腫到眼睛,再腫到耳朵,最後腫到頭,連到後腦勺都結塊,這樣的情況就會持續不散,一定要化膿後才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