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十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五 (1)

1. 瘟疫敘論

經曰:冬傷於寒,春必病溫。瘟疫當推運氣所發。

巢氏《病源》云: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冰寒,此四時正氣之敘也。冬時嚴寒,萬物深藏,君子固密,則不傷於寒。觸冒之而即病者,為傷寒;不即病者,為寒毒藏於肌膚中,至春變為瘟病,至夏為熱病。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必有瘟病者,皆由冬時觸冒之所致也。

凡病傷寒而成瘟者,先夏至日為病瘟,後夏至日為病暑,其冬復有非節之暖,是為冬瘟。冬瘟為病,非其時而有其氣者。冬氣嚴寒,君子當閉密,而反發泄於外者,為冬不藏精,春必病瘟。

丹溪云:眾人病一般,此天行時疫。

瘟病者,春時天道和暖,患壯熱、口渴而不惡寒者是也。

瘟疫病者,其病與時氣瘟熱等證相類,皆由歲之內節氣不和,寒暑乖候,或有暴風疾雨,霧露不散,則民多瘟疫病,無少長率皆相似,如有鬼厲之氣,故云瘟癘病。

黃瘟者,由邪氣鬱結不散,或失於汗解,或汗後不解,猶邪熱深鬱於胃中,小便不利,舉發為黃,遍身如橘枳,故曰黃病。

白話文:

《內經》說:「冬天受寒邪侵襲,春天一定會發生溫病。」瘟疫的發生,應當歸咎於天地運氣的變化。

巢元方在《病源》中說:「春天氣候溫和,夏天氣候炎熱,秋天氣候清涼,冬天氣候寒冷,這是四季正常的氣候變化順序。冬天時節寒冷嚴酷,萬物都深藏起來,君子也應該固守閉藏,這樣就不會受到寒邪的傷害。如果感受寒邪而立即發病的,這是傷寒;沒有立即發病,而是寒毒潛藏在皮膚肌肉中,到了春天轉變為瘟病,到了夏天轉變為熱病。因此,辛勞奔波的人,春夏一定會有瘟病發生,這都是因為冬天感受寒邪所導致的。」

凡是因為傷寒而轉變成瘟疫的,在夏至之前發病的是瘟病,夏至之後發病的是暑病。如果冬天又出現不合時節的溫暖天氣,這就稱為冬瘟。冬瘟這種病,是氣候不合時宜而產生的。冬天氣候寒冷,君子應當閉藏固守,反而向外發泄,這是冬天沒有藏精,春天一定會發生瘟病。

朱丹溪說:「很多人得相同的疾病,這是天行時疫。」

瘟病,是指春天時節,天氣溫暖,患者出現高熱、口渴而不怕冷的症狀。

瘟疫這種病,它的症狀和當季的溫熱病症相似,都是因為一年之中節氣不和諧,寒暑失常,或者有暴風雨,霧氣露水不能消散,這樣民眾就會多發瘟疫,無論年長年幼,發病症狀都差不多,就像有鬼怪邪氣作祟一樣,所以稱為瘟癘病。

黃瘟,是因為邪氣鬱結不散,或者沒有通過發汗來解決,或者發汗後病邪仍然沒有消除,而是熱邪深藏在胃中,導致小便不暢通,進而引發黃疸,全身皮膚如同橘子皮的顏色,所以稱為黃病。

2. 瘟疫傳經與傷寒證同

一日太陽受病,邪在皮膚,故頭項強腰脊強;二日陽明受病,邪在肌肉,故身熱鼻乾不得眠;三日少陽受病,故胸脅痛而耳聾;四日太陰受病,故咽乾腹滿;五日少陰受病,故口熱舌乾而引飲;六日厥陰受病,故煩滿而陰陷;七日六經傳變,法當愈。其不愈者,邪氣未除而欲再傳經,重受病也。

白話文:

瘟疫第一天侵犯太陽經,邪氣停留在皮膚,所以會出現頭部、脖子僵硬,以及腰部、背部僵硬的症狀。第二天侵犯陽明經,邪氣深入肌肉,所以會出現身體發熱、鼻子乾燥、難以入睡的症狀。第三天侵犯少陽經,所以會出現胸部和脅肋疼痛,以及聽力下降的症狀。第四天侵犯太陰經,所以會出現喉嚨乾燥、腹部脹滿的症狀。第五天侵犯少陰經,所以會出現口中發熱、舌頭乾燥,而且想喝水的症狀。第六天侵犯厥陰經,所以會出現心煩、胸悶,以及陰部下陷的症狀。第七天,如果六經都已傳遍,照理說應該會痊癒。如果沒有痊癒,代表邪氣沒有清除,而且還想要再次傳遍各經,再次生病。

3. 病瘟勞役者難治

巢氏云:凡瘟毒病新瘥,脾胃尚虛,穀氣未復,若作勞妄動傷力,並食豬、羊、雞、犬、魚膾、炙爆、肥膩、生果、麵食,硬澀難消之物,停積腸胃,膈悶腹脹便秘,或大吐大下,重複發熱病作,不可救也。

白話文:

巢氏說:凡是感染瘟疫剛痊癒的人,脾胃功能還很虛弱,消化功能尚未恢復,如果這時就勞動或胡亂活動耗損體力,又吃豬肉、羊肉、雞肉、狗肉、生魚片、烤肉、油膩食物、生冷水果、麵食等難以消化吸收的東西,這些食物會停留在腸胃裡,造成胸悶、腹脹、便秘,或嚴重上吐下瀉,導致再次發燒、疾病復發,這樣就難以救治了。

4. 溫病陰陽交者不治

評熱論篇帝曰:有病溫者,汗出輒復熱,而脈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為何?岐伯對曰:病名陰陽交,交者死,不治。(此陰陽交錯而血氣不循,亂經妄走,而熱所以不息也,故死。)

白話文:

黃帝問道:有人得了溫病,流汗後反而更熱,脈搏跳動急促,出汗也沒有使病情減輕,還胡言亂語、吃不下飯,這是什麼病?岐伯回答說:這病叫做陰陽交錯,陰陽交錯的人會死,無法醫治。(這是因為陰陽交錯導致血氣運行紊亂,經脈失常,熱邪才會無法消退,所以會死。)

5. 瘟病陰陽易者不治

陰陽易病者,是男子婦人瘟病新瘥,未平復而相交合,因而病復者,名為陰陽易也。男子病新瘥未平復,而婦人與之交接得病者,名陽易;婦人病新瘥未平復,男子與之交接得病者,名陰易。若二男二女並不相易,所以呼為易者,陰陽相感動,其毒度著與人,如換易也。其證身熱頭重,四肢拘急,小腹㽲痛者,即死。其病勢緩者,違歲月亦死。

白話文:

瘟疫剛痊癒的病人,如果陰陽之氣還沒恢復就發生性行為,因此導致疾病復發的,就叫做陰陽易。男子剛從瘟疫中康復,身體還沒完全恢復,就和女子發生性行為而導致女子生病的,叫做陽易;女子剛從瘟疫中康復,身體還沒完全恢復,就和男子發生性行為而導致男子生病的,叫做陰易。如果兩個男子或兩個女子之間發生性行為,並不會互相傳染,之所以稱為「易」,是因為陰陽之氣互相感應,把體內的毒氣傳染給對方,就像交換一樣。這種病症會出現發熱、頭重、四肢抽筋、小腹絞痛,這些症狀一旦出現,很快就會死亡。如果病程發展較慢,拖延時間,也會在幾年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