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十二 (1)

1. 太乙散之功

交州刺史杜燮中毒藥而死,董奉以太乙散和水沃燮口中,須臾乃蘇。燮自謂初死時,有一車門直入一處,內燮於土窟中,以土塞之。俄頃,聞太乙使至,追杜燮,遂開土窟,燮得出。

2. 胸中蟲患

廣陵太守陳登患腹煩滿,面赤不食,使人講華佗。至曰:君腹中有蟲欲成,蓋腥物之所為。乃與湯藥,遂吐蟲三升許。蟲頭皆赤,半身猶是生膾。

3. 蛟龍病

古有患者,飲食如故,發則如癲,面色青黃,小腹脹滿如孕。醫者診其脈與證皆異,而難明其主療。忽有一山叟曰:聞開皇六年,灞橋有患此病。蓋因三月八日水邊食芹菜得之,有識者曰:此蛟龍病也。為龍游於芹菜之上,誤食而病也。遂以寒食餳,每劑五合,服之數服,吐出一物,雖小而似蛟龍狀,有兩頭。其病者依此治之獲效。

4. 瘡破雀飛

金州防禦使崔堯封有甥李言吉,左目上瞼忽生一小瘡,漸大,長如鴨卵,其根如弦,恆偃其目不能開。堯封飲之酒,令大醉,遂與割去。瘡既破,中有黃雀飛鳴而去。

5. 人漸縮小

世有奇疾,終莫能曉。昔呂縉叔以制誥知穎州,忽得疾,但縮小,不能醫,臨終僅如小兒。古人不曾患此疾,終無人識。

6. 視物倒植

元末四明呂復,別號滄州翁,深於醫道。臨川道士蕭云泉,眼中視物皆倒植,請復治,問其因。曰:某嘗大醉,盡吐所飲酒,熟睡至天明,遂得此病。復診其脈,左關浮促,即告之曰:傷酒大吐,上焦反復,致倒其膽腑,故視物皆倒植,不內外因,法當復吐以正其膽。遂用藜蘆、瓜蒂為粗末水煎,使平旦頓服,以吐為度,吐畢視物如常。(《九靈山房集》)

7. 視直如曲

昔有人家一妾,視物如曲弓,視界尺之直亦如曲鉤。俸醫親見,藥莫能治。

8. 嘔物如舌

鎮陽有士人嗜酒,日飲數斗,飲興一發則不遏。一夕大醉,嘔出一物如舌。初視無痕竅,至欲飲時,眼偏其上矗然而起,家人沃之以酒,立盡常日所飲之數而止,遂投之猛火,自出,烈為十數片。士人自此惡酒不飲。

9. 消食籠

《齊諧記》云:江夏郡安陸縣隆安中有郭坦兄弟三人。大兄得天行病後,遂大能食,一日食鬥米。其家給五年,貧罄。後乞食至一家門前,已得飯,復乞其後門。其家人怒之云:前門已飯了,又從後門來討,那得許多與你?彼答云:腹中飢甚,實不知是後門。門園有韭三畦,彼就地而啖其二。

須臾,悶臥在地,大吐一物如籠,因出地漸漸小。人持飯與,遂不復食。將飯著所吐之物上,即消化成水,此病尋瘥。

10. 孕婦腹內鐘鳴

有貧士於常賣處買得藥方一冊,其中有一方能治妊婦腹內如鐘鳴,用鼠窟前畚士研羅為末,每服二錢,麝香湯調服,其疾即愈。

11. 婦人異疾

一婦異疾,每腹脹則腹中有聲,如擊鼓遠聞於外。人行過門者,皆疑其家作樂。腹脹消,則鼓聲亦止,一月一作,經百醫皆莫能明其疾。

12. 產婦腹中癢

箭竿及鏃主治婦人產後腹中癢,安所臥床蓆下,勿令婦人知。

13. 產後腸癢

針線袋主治婦人產後腸中癢不可忍,以袋安所臥褥下,勿令人知。

14. 王氏異疾

汾州王氏得病,右脅有聲如蝦蟆,常欲手按之,否則聲聲相接。郡醫不能辨。聞留陽山人趙巒,請診之。曰:此因驚氣入於臟腑,而成,與鎮驚硃砂丸,吞以蝦蟆衣(即車前草湯),遂瘥。

15. 杯中蛇影

陳留何解元一日會飲於趙修武宅,酒至數杯,忽見杯底有似小蛇,咽入口亦不覺有物,但每每思而疑之,日久覺心痛,自思蛇入腹,為患不淺。後復會其宅,恰才執杯,又見小蛇,乃放杯細看,乃梁上掛弓一張,蛇影乃弓梢之影是也,遂解其疑,痛即止。

16. 食掛

眉州米思古得疾不能食,聞葷腥則嘔,惟用大鐺旋煮湯沃淡飯,數數食之。醫莫能治。史載之曰:俗輩不讀《內經》,而妄醫人之疾,可嘆可駭。君之疾正在《素問》經中,名曰食掛。凡人之肺,六葉舒張而蓋,下覆於脾,子母氣和則進食。一或有戾則肺不能舒,脾乃為蔽,故不嗜食。

遂授之一方,以清氣潤肺為治。服三日,病者鼻聞肉味覺香,取啖之,甚美。此宋人載於傳記。余考之《素問》,並無食掛之病,或記者假託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