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十二 (1)

1. 太乙散之功

交州刺史杜燮中毒藥而死,董奉以太乙散和水沃燮口中,須臾乃蘇。燮自謂初死時,有一車門直入一處,內燮於土窟中,以土塞之。俄頃,聞太乙使至,追杜燮,遂開土窟,燮得出。

白話文:

交州的刺史杜燮因為中毒藥而死了,董奉用水調和了太乙散灌進杜燮的口中,不久之後杜燮就甦醒了。杜燮自己說在他剛死的時候,看到一輛車直接進入到一個地方,把他關在一個土洞裡,然後用土堵上了洞口。過了一會兒,聽說太乙的使者來了,要把杜燮帶走,於是打開了土洞,杜燮就出來了。

2. 胸中蟲患

廣陵太守陳登患腹煩滿,面赤不食,使人講華佗。至曰:君腹中有蟲欲成,蓋腥物之所為。乃與湯藥,遂吐蟲三升許。蟲頭皆赤,半身猶是生膾。

白話文:

廣陵的太守陳登患有腹部脹滿的毛病,臉色紅紅的吃不下飯。派人請來了華佗。華佗到後說:你的肚子裡有蟲子正在形成,這是因為吃了不新鮮的海鮮造成的。於是給他開了藥湯,陳登服用後吐出了大約三升長的蟲子。這些蟲子的頭都是紅色的,半個身子還像生魚片一樣。

3. 蛟龍病

古有患者,飲食如故,發則如癲,面色青黃,小腹脹滿如孕。醫者診其脈與證皆異,而難明其主療。忽有一山叟曰:聞開皇六年,灞橋有患此病。蓋因三月八日水邊食芹菜得之,有識者曰:此蛟龍病也。為龍游於芹菜之上,誤食而病也。遂以寒食餳,每劑五合,服之數服,吐出一物,雖小而似蛟龍狀,有兩頭。其病者依此治之獲效。

白話文:

古時候有一位病人,飲食習慣跟平常一樣,卻突然發作,症狀如同癲癇,面色青黃,小腹脹滿如同懷孕。醫生診斷其脈象和病症都很奇怪,難以確定病因和治療方法。

忽然,一位山區老人說道:「聽說開皇六年,灞橋有一個人患有這種病。是因為三月八日那天,他在河邊吃芹菜而感染的。有識之士說,這是蛟龍病。因為蛟龍在芹菜上游動,病人誤食而染病。」

於是,老人用寒食餳(一種用冷水煮成的糕點)作為藥方,每次服用五合,服用幾次後,病人吐出了一樣東西,雖然很小,但形狀像蛟龍,而且有兩個頭。病人按照這個方法治療,最終獲得了療效。

4. 瘡破雀飛

金州防禦使崔堯封有甥李言吉,左目上瞼忽生一小瘡,漸大,長如鴨卵,其根如弦,恆偃其目不能開。堯封飲之酒,令大醉,遂與割去。瘡既破,中有黃雀飛鳴而去。

白話文:

金州防禦使崔堯封的外甥李言吉,他的左眼上眼皮突然長了一個小腫塊,慢慢變大,大小像個鴨蛋,根部像一條線,使得他一直無法睜開眼睛。崔堯封讓他喝酒,喝到大醉後,就把那個腫塊割掉了。腫塊割開後,裡面飛出一隻黃雀,還發出了鳴叫聲。

5. 人漸縮小

世有奇疾,終莫能曉。昔呂縉叔以制誥知穎州,忽得疾,但縮小,不能醫,臨終僅如小兒。古人不曾患此疾,終無人識。

白話文:

世上有些奇特的疾病,最終都無法弄清楚。以前呂縉叔因為担任制誥一職而得知颍州的事情,突然生病,身體不斷縮小,無法醫治,到臨終時僅僅像小孩子一樣大小。古人從沒有患過這種病,所以始終沒有人能夠認出這是什麼病。

6. 視物倒植

元末四明呂復,別號滄州翁,深於醫道。臨川道士蕭云泉,眼中視物皆倒植,請復治,問其因。曰:某嘗大醉,盡吐所飲酒,熟睡至天明,遂得此病。復診其脈,左關浮促,即告之曰:傷酒大吐,上焦反復,致倒其膽腑,故視物皆倒植,不內外因,法當復吐以正其膽。遂用藜蘆、瓜蒂為粗末水煎,使平旦頓服,以吐為度,吐畢視物如常。(《九靈山房集》)

白話文:

元朝末年,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呂復,字滄州翁,精通醫術。當時,臨川(今江西撫州)的道士蕭雲泉,眼睛看到的東西都顛倒了,他便去請呂復醫治,並詢問病因。呂復問道:「你曾經喝醉酒,把喝下去的酒都吐了出來,然後一直睡到天亮,就得了這個病?」蕭雲泉答應了。呂復診了他的脈,發現左手關脈浮躁,於是告訴蕭雲泉說:「你喝酒喝多了嘔吐,導致上焦氣機逆亂,膽腑顛倒,所以看到的東西都顛倒了,這不是內外因導致的病症,應該用藥物再次催吐來矯正膽腑。」

呂復便用藜蘆和瓜蒂研成粗末,用水煎服,讓蕭雲泉在清晨服用,以吐為度。吐完之後,蕭雲泉的視力恢復正常,看到的東西不再顛倒了。(出自《九靈山房集》)

7. 視直如曲

昔有人家一妾,視物如曲弓,視界尺之直亦如曲鉤。俸醫親見,藥莫能治。

白話文:

從前有一户人家的妾,看東西都像是彎曲的弓形,即使是一尺長的直物,在她眼中也像彎曲的鉤子。醫生親眼見到這種情況,但是沒有藥能夠治療。

8. 嘔物如舌

鎮陽有士人嗜酒,日飲數斗,飲興一發則不遏。一夕大醉,嘔出一物如舌。初視無痕竅,至欲飲時,眼偏其上矗然而起,家人沃之以酒,立盡常日所飲之數而止,遂投之猛火,自出,烈為十數片。士人自此惡酒不飲。

白話文:

有一個住在鎮陽的書生非常愛喝酒,每天要喝好幾斗。一旦酒興來了就控制不住。有一天他喝得大醉,吐出一個像舌頭的東西。剛開始看過去這東西沒有孔洞,到了他想喝酒的時候,那東西就直挺挺地立了起來。家人把酒澆在上面,它立刻就把書生平時喝的酒量全部吸收完了才停止。隨後家人將它扔進大火裡燒掉,它就分裂成了十多片。從此之後,這個書生就不再喝酒了。

9. 消食籠

《齊諧記》云:江夏郡安陸縣隆安中有郭坦兄弟三人。大兄得天行病後,遂大能食,一日食鬥米。其家給五年,貧罄。後乞食至一家門前,已得飯,復乞其後門。其家人怒之云:前門已飯了,又從後門來討,那得許多與你?彼答云:腹中飢甚,實不知是後門。門園有韭三畦,彼就地而啖其二。

須臾,悶臥在地,大吐一物如籠,因出地漸漸小。人持飯與,遂不復食。將飯著所吐之物上,即消化成水,此病尋瘥。

白話文:

根據《齊諧記》記載:江夏郡安陸縣隆安地區,有一戶姓郭的兄弟三人。哥哥得了天行病之後,食量大增,每天能吃一斗米。家中供應了五年,家財耗盡。後來他到一戶人家門口乞討,已經得到飯食,卻又從後門再次乞討。那家人生氣地說:「前門已經給你飯了,怎麼又從後門來討,哪有這麼多給你?」郭坦回答說:「肚子實在太餓了,真的不知道是後門。」院子里有韭菜三畦,他就在地上吃掉了其中兩畦。

不久,他就悶悶地躺在地上,吐出一個像籠子一樣的東西,然後逐漸變小消失在地里。人們拿飯給他,他卻不再吃。把飯放在他吐出來的東西上,飯就化成水了。他的病不久就好了。

10. 孕婦腹內鐘鳴

有貧士於常賣處買得藥方一冊,其中有一方能治妊婦腹內如鐘鳴,用鼠窟前畚士研羅為末,每服二錢,麝香湯調服,其疾即愈。

白話文:

有個貧窮的讀書人從經常賣東西的地方買到一本藥方書,書中有一個藥方可以治療孕婦肚子裡像鐘聲響的情況,使用方法是取老鼠洞前面的土,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麝香湯調和服用,疾病就能痊愈。

11. 婦人異疾

一婦異疾,每腹脹則腹中有聲,如擊鼓遠聞於外。人行過門者,皆疑其家作樂。腹脹消,則鼓聲亦止,一月一作,經百醫皆莫能明其疾。

白話文:

有一個婦人患有奇特的疾病,每次肚子脹的時候,肚子裡就會發出聲音,像打鼓一樣從外面聽得到。路人經過她家門口時,都懷疑她家裡在辦宴會。當她的肚子脹氣消失時,鼓聲也就停了,這種情況每個月發生一次,許多醫生都無法明白她患的是什麼病。

12. 產婦腹中癢

箭竿及鏃主治婦人產後腹中癢,安所臥床蓆下,勿令婦人知。

白話文:

將箭竿和鏃放在產後婦人所睡的床蓆下,可以治療她產後腹部瘙癢,但不要讓她知道。

13. 產後腸癢

針線袋主治婦人產後腸中癢不可忍,以袋安所臥褥下,勿令人知。

白話文:

婦女在生產後,如果感到腸子癢得難以忍受,可以將針線袋放在睡的褥子下面,而且不要讓別人知道。

14. 王氏異疾

汾州王氏得病,右脅有聲如蝦蟆,常欲手按之,否則聲聲相接。郡醫不能辨。聞留陽山人趙巒,請診之。曰:此因驚氣入於臟腑,而成,與鎮驚硃砂丸,吞以蝦蟆衣(即車前草湯),遂瘥。

白話文:

汾州王氏患病,右側肋骨附近有聲音,像青蛙叫一樣,患者經常想要用手按壓,否則聲音就會不斷響起。郡裡的醫生無法辨別病情。聽說留陽山人趙巒醫術高超,便請他診治。趙巒診斷後說:「這是驚嚇之氣進入臟腑所致。」於是,他開了鎮驚硃砂丸,並用車前草湯送服,患者服用後病症逐漸痊癒。

15. 杯中蛇影

陳留何解元一日會飲於趙修武宅,酒至數杯,忽見杯底有似小蛇,咽入口亦不覺有物,但每每思而疑之,日久覺心痛,自思蛇入腹,為患不淺。後復會其宅,恰才執杯,又見小蛇,乃放杯細看,乃梁上掛弓一張,蛇影乃弓梢之影是也,遂解其疑,痛即止。

白話文:

陳留的何解元有一天在趙修武家喝酒,喝了幾杯之後,突然看見杯底好像有一條小蛇,他喝進嘴裡也沒感覺到有東西,但總忍不住心裡懷疑,時間久了就感到心痛。他心想,蛇進了肚子,這可不好辦。

後來他又去趙修武家赴宴,剛拿起酒杯,又看見了那條小蛇。他放下酒杯仔細觀察,才發現是屋樑上掛著一張弓,蛇影其實是弓梢的影子。他終於解開了心裡的疑惑,心痛也立刻消失了。

16. 食掛

眉州米思古得疾不能食,聞葷腥則嘔,惟用大鐺旋煮湯沃淡飯,數數食之。醫莫能治。史載之曰:俗輩不讀《內經》,而妄醫人之疾,可嘆可駭。君之疾正在《素問》經中,名曰食掛。凡人之肺,六葉舒張而蓋,下覆於脾,子母氣和則進食。一或有戾則肺不能舒,脾乃為蔽,故不嗜食。

遂授之一方,以清氣潤肺為治。服三日,病者鼻聞肉味覺香,取啖之,甚美。此宋人載於傳記。余考之《素問》,並無食掛之病,或記者假託耳。

白話文:

眉州人米思古染病不能進食,聞到葷腥就會嘔吐,只能用大鍋旋轉煮湯,澆在淡飯上,少量多次食用。醫生都無法醫治。史書記載此事,說道:世俗之人不讀《內經》,卻胡亂醫治人的病,令人嘆息驚駭。君王的病症其實在《素問》經中,叫做「食掛」。凡人的肺,有六葉舒展覆蓋,向下覆蓋於脾,子母之氣調和,就能進食。一旦有阻礙,肺部就無法舒展,脾臟被遮蔽,因此就不想吃東西。

於是給他開了一副藥方,以清氣潤肺作為治療方法。服藥三日,病人聞到肉味就感到香,拿來吃,覺得非常美味。這是宋代人記載在傳記中的故事。我考證了《素問》,並無「食掛」這種病症,可能是記載者虛假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