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五 (1)

1. 病機

《內經》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氣使然?岐伯曰:憂思則心系急,心系急則氣道約,約則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補手少陰、心主,足少陽留之也。

又曰: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視足少陽脈之陷下者灸之。又云:膽足少陽之脈,是病則口苦善太息,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

運氣善太息皆屬燥邪傷膽。經云:陽明在泉,燥淫所勝,病善太息。又云:陽明之復善太息,嘔苦。又云少陰司天,地乃燥,淒滄數至,脅痛太息是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中,黃帝問:人為什麼會嘆氣呢?岐伯回答說:當人憂愁思慮時,會使心臟的脈絡變得緊張,心脈緊張就會使氣的通道收縮,通道收縮就會不通暢,所以人會嘆氣來舒展氣機。可以補養手少陰心經和手厥陰心包經,並在足少陽膽經留針。

另外,《內經》又說:膽有病的人喜歡嘆氣,口中會感到苦味,並會嘔吐出隔夜的汁液。檢查足少陽膽經的脈,如果發現有凹陷的狀況,可以用灸法治療。又說:膽是足少陽經的脈,如果這個經脈生病,就會口苦、喜歡嘆氣。觀察其脈的盛衰虛實、寒熱陷下等情況,加以治療。

從運氣學的角度來看,喜歡嘆氣都屬於燥邪傷害了膽。經文說:陽明燥金當令的年份,燥邪過盛,容易使人生病,出現喜歡嘆氣的症狀。又說:陽明燥金復氣的年份,也容易出現喜歡嘆氣、嘔吐苦水的症狀。又說:少陰君火司天的時候,地氣呈現乾燥,容易出現淒涼悲傷的情緒,頻繁嘆氣,同時可能伴隨脅肋疼痛,這也是燥邪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