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一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十一 (10)

1. 首尾不可汗下辨

前人論曰:痘瘡首尾不可汗下,蓋是戒慎恐懼之意。若痘本輕,不必倉慌妄藥,而致求全之毀,如《易》云:勿藥有喜。言其剛健中正本為無妄,故象曰:無妄之藥,不可試也。故人所謂首尾不可汗下者,亦言本無汗下必用之證,惟恐執以汗下,則反有傷正氣之過矣,正如無妄之藥不可試也云。

古云首尾不可汗。甫按:古人戒汗之意,痘瘡本稀,出至足上有者為出齊,不可謂出不快而故表之。若本稀少,又無邪鬱而強表之,正云誅伐無過之地,反有斑爛倒靨,耗散元氣不能起脹者矣,謂首不可汗者此也。痘當黝靨有熱而脫遲,前路俱正,今雖遲緩,終無憂也。若強汗之,必反損其真氣而瘡爛潰不能收斂者矣,謂尾不可汗者此也。

白話文:

古人認為,出痘期間,從頭到尾都不應該使用汗法。這是因為出痘本就輕微,不需急於用藥,以免弄巧成拙。就像《易經》所說:「勿藥有喜」,意思是說,身體本身有抵抗力,不必用藥就能痊癒。如果本就不需要汗法,卻強行使用,反而會傷及正氣,如同試用無妄之藥一樣,後果難料。

古人說「首尾不可汗」,意思是說,出痘初期,如果痘疹稀少,但卻強行使用汗法,就像無端攻擊沒有錯的人一樣,反而會造成斑痕、爛瘡,耗損元氣,導致痘疹無法正常生長。這就是「首不可汗」的原因。痘疹應該逐漸成熟,出現黑色斑點,並伴隨熱感,然後才會脫落,這是正常的情況。即使痘疹生長緩慢,最終也無需擔心。如果強行使用汗法,則會損傷真氣,導致痘瘡潰爛,難以癒合,這就是「尾不可汗」的原因。

古云首尾不可下。甫嘗考其為斑,未見於表,下則邪氣不得伸越,此脈證有表無里,故禁首不可下也。斑毒已見於外,內無根蒂,大便不實,並無里證,若下,虛其里則反陷伏,故禁尾不可下也。

表實當汗,裡實當下,此不易之理也,要當隨時應變審證而施,當汗則汗,當下則下,而何有於首尾之禁?當汗不汗,則表邪不解,而瘡有難出陷伏之患。當下不下,則內毒不除,而痘有變黑歸腎之厄,故汗下二法要須詳審。如痘疹未出,發熱之初非微汗則表不解,有身熱、頭痛鼻塞、咽喉不利、咳嗽、毛焦、皮膚緊痛,此皆熱極,痘瘡雖出而毒亦不輕,宜微汗解散,痘出輕矣。若此者,安得亦禁而不汗乎?如斑未出,毒在臟腑,大便不通,固宜下之以瀉其毒。

白話文:

古人說,治療痘疹,一開始和結束時都不能用瀉下法。

一開始為什麼不能瀉下呢?

因為剛開始時,痘疹的毒氣還沒有顯露在皮膚表面,如果就用瀉下法,會讓邪氣沒有辦法往外擴散,導致身體裡有表症卻沒有裡症,這就是脈象上表現為有表無里的狀態。所以,一開始不能用瀉下法。

結束時為什麼也不能瀉下呢?

因為當痘疹已經出現於皮膚表面,體內的毒氣已經沒有根源,而且大便不正常,也沒有裡症的情況下,如果再用瀉下法,會讓身體虛弱,反而讓毒氣隱藏在身體內部。所以,結束時也不能用瀉下法。

那麼,什麼時候應該用汗法,什麼時候應該用瀉下法呢?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

如果表症實證,就應該用汗法;如果裡症實證,就應該用瀉下法。

但是,如果應該用汗法卻不使用, 表面的邪氣就無法去除,痘疹就會有潛伏不出的危險。

如果應該用瀉下法卻不使用, 體內的毒氣就無法排出,痘疹就會變黑,毒氣會進入腎臟,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所以,使用汗法和瀉下法一定要根據病情仔細判斷,不能一概而論。

舉例來說:

  • 當痘疹還沒出現,剛開始發熱時,如果只是輕微的發汗,就可以讓表邪消散。這個時候,病人會出現身體發熱、頭痛、鼻塞、咽喉疼痛、咳嗽、頭髮乾枯、皮膚緊繃疼痛等等症狀。這些都是熱邪太重的表現。雖然痘疹已經出現,但毒氣依然很重,可以用微汗的方法來解毒,讓痘疹輕一些。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一概而論禁止使用汗法呢?
  • 當痘疹還沒出現,毒氣還在臟腑裡,而且大便不通的情況下,就應該用瀉下法,排出毒氣。

總之,使用汗法和瀉下法一定要根據實際病情,審慎判斷,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至有痘出太盛、喘促腹滿、小便赤、手足心並脅下有汗,或妄言,大便秘,亦宜下之。如痘已出足而結膿窠、尚有熱證見者,當利二便,恐餘毒在裡未盡,因而生疾,若此者首尾皆宜下也,何可禁哉?

白話文:

如果有痘子長得太多、呼吸急促、腹部脹滿、小便色紅、手掌腳心以及肋下出汗,或者胡言亂語,並且有大便乾結的情況,也需要使用瀉下的方法。如果痘子已經長得夠多並且開始化膿,但還伴有發熱的症狀,應該要讓大小便通暢,擔心的是體內還有殘留的毒素沒有完全排出,進而引發疾病,在這種情況下,初期和後期都應該使用瀉下的方法,怎麼能夠禁止呢?

2. 痘瘡避忌

李東垣云:痘瘡宜避一切穢惡氣及外人入房,遠行勞汗,腋下狐臭氣、房中淫液氣、麝香臊膻氣、婦人經候諸血腥臭氣、硫黃蚊煙氣、廁缸便桶氣、誤燒頭髮氣、吹滅燈燭氣、雞毛魚骨氣、蔥蒜韭薤氣,以上皆不可犯。須要時常焚燒乳香、蒼朮、黃芩、甘香之氣微襲,聞臭則榮衛氣暢而無倒靨陷伏之患矣。

白話文:

李東垣說:患有痘瘡的人,應該避免一切污穢之氣,以及外人進入房間。不可遠行、勞累出汗,也不要接觸腋下狐臭氣、房事後的淫液氣、麝香的臊羶氣、婦女經期等血腥臭氣、硫磺蚊煙氣、廁缸便桶氣、誤燒頭髮的氣味、吹滅燈燭的氣味、雞毛魚骨的氣味、蔥蒜韭薤的氣味。以上這些氣味都不可接觸。

應該經常焚燒乳香、蒼朮、黃芩等具有甘香氣味的藥物,讓這些香氣微弱地瀰漫在周圍,聞到這些香氣,就可以使人體的榮衛之氣暢通,避免出現痘瘡倒靨陷伏等病症。

3. 不可治證例

一、痘發熱之甚,驚搐不止,日發三五次,若至九次者,一出如蠶種即死。

一、痘瘡初出紫色成片者,曰紫雲痘,四日死。

一、痘瘡出如麻子無縫者兼紫色者,定死。

一、痘痘初出當頂紅者,過六七日死。

一、痘瘡凡見聲啞氣急,若痘色不正,定死。

一、痘瘡初出作瀉,服藥不能止者死。

一、出瘡後猶發驚者死。

一、痘瘡面目俱腫而痘反黑陷者死。

一、痘瘡閉目昏視、舌卷囊縮、飲食嗆喉、躁哭不寧者,皆死。

一、痘瘡四圍灰白頂黑而陷者,七日死。

一、痘瘡多有紫黑疔,挑去黑血擦藥不變仍復黑色者死。

白話文:

一、痘疹發熱嚴重,抽搐不停,一天發生三到五次,如果達到九次,一旦出現像蠶卵一樣的痘疹就會死亡。

一、痘疹剛出現時呈現紫色,成片狀的,被稱為「紫雲痘」,預示四天內會死亡。

一、痘疹出現時像芝麻大小,沒有孔洞,而且帶有紫色的,一定會死亡。

一、痘疹剛開始出現時頂部呈紅色,超過六七天就會死亡。

一、所有看到聲音嘶啞、呼吸急促,或者痘疹顏色不正常的情況,都會死亡。

一、痘疹剛開始出現就出現腹瀉,服用藥物無法制止的情況,會死亡。

一、出痘疹後還出現驚嚇的情況,會死亡。

一、痘疹導致臉部和眼睛都腫脹,痘疹反而呈現黑色凹陷的,會死亡。

一、痘疹讓眼睛閉合,視力模糊,舌頭捲曲收縮,吞嚥困難,焦躁不安的情況,都是死亡的徵兆。

一、痘疹周圍呈現灰白色,頂部呈現黑色且凹陷的,預示七天內會死亡。

一、痘疹上有很多紫色和黑色的療傷,即使挑去黑色血液並擦藥,但仍然恢復成黑色的,會死亡。

一、痘瘡初出狀如蚊蚤所齩,三日後反不見者,曰反關痘,五日死。

一、痘瘡焦黑不灌膿者,三日死。

一、痘瘡起脹清水白色頂陷者,三日後爪破而死。

一、痘瘡隨脹隨沒,內躁發喘死。

一、痘瘡癢塌寒戰不止者死。

一、痘瘡不食腹脹,喘渴不寧者死。

一、痘瘡黑色、大小便不通、目閉聲啞者死。

一、痘瘡發黃狀如橘色,下利氣促者即死。

一、頭溫足冷、悶亂飲水者死。

一、痘瘡身體通腫如冬瓜,腹脹如鼓,氣喘即死。

一、痘瘡忽然瀉血如豆汁、雞肝、爛肺者主死。

白話文:

痘瘡剛開始出現時像蚊子或跳蚤叮咬,三天后就消失不見的,叫做反關痘,五天內會死亡。

痘瘡焦黑不化膿的,三天內會死亡。

痘瘡起水泡,水泡頂端凹陷,顏色呈白色,三天後指甲刺破就會死亡。

痘瘡反覆起水泡又消失,同時出現內躁、呼吸急促的症狀,會死亡。

痘瘡奇癢無比,同時伴隨發冷顫抖不止的,會死亡。

痘瘡患者不願進食,腹部脹滿,呼吸急促、口渴難耐的,會死亡。

痘瘡顏色發黑,大小便不通,眼睛閉合、聲音嘶啞的,會死亡。

痘瘡發黃,顏色像橘子一樣,腹瀉、呼吸急促的,會馬上死亡。

頭部發熱、腳部冰冷,神志不清、喜歡喝水的,會死亡。

痘瘡患者全身腫脹,像冬瓜一樣,肚子脹得像鼓一樣,呼吸急促的,會馬上死亡。

痘瘡突然流出像豆汁、雞肝一樣的血液,伴隨肺部潰爛的,會死亡。

4. 痘藥正品

人參(味甘氣溫),益元氣,和中生津液,發痘起脹收結始終必用之。

黃書(味甘氣溫),補元氣固腠理,內托陷下皆用之。

當歸(味甘辛氣溫),能生血止血,活血養血,治痘賴以助血歸附氣位,以芍藥佐。

川芎(味辛氣溫),能助清氣升頭角,佐參耆以助元陽,治痘漸為引導上行之使。

芍藥(味酸平性寒),可升可降,治痘血散不歸賴以收之而附氣,瀉脾火,止腹痛。

官桂(味甘辛性熱),治痘瘡榮衛不充,用以鼓舞上行,引導氣血達表散寒。

白話文:

人參味甘性溫,可以滋補元氣、和胃生津,在發痘起疹、腫脹收縮的過程中始終都需要使用。

黃芪味甘性溫,可以補益元氣、固護肌膚腠理,對於內陷下垂的病症都可用它來治療。

當歸味甘辛性溫,可以生血止血、活血養血,治療痘疹需要它來幫助血液歸附於氣位,並以芍藥佐之。

川芎味辛性溫,可以幫助清氣上升到頭頂,佐以人參、黃芪來助益元陽,治療痘疹時可以引導它逐漸向上。

芍藥味酸性平,性寒,可以升也可以降,治療痘疹時,血液散而不歸,需要它來收斂並附著在氣位上,還可以瀉脾火、止腹痛。

官桂味甘辛性熱,治療痘疹時,如果榮衛不充,可以用它來鼓舞氣血上行,引導氣血達於肌表,散寒止痛。

甘草(味甘平氣溫),治痘解毒瀉火,和中益脾胃,佐理陰陽之正。

白朮(味甘辛氣溫),健脾利水,升降陰陽,能發痘灌漿止瀉。

茯苓(味甘淡氣溫),益脾止瀉利小便,除煩熱止渴生津,陽中之陰,降也,痘中不宜多服。

陳皮(味辛氣溫),和脾胃,達陰陽,暢氣散痰,可升可降。

生地黃(味苦甘氣微寒),行血涼血陰中之陽,治痘瘡血熱,鼻衄紫黑皆用。

犀角(味甘淡氣寒),解心火,治痘熱熾驚搐,煩躁不寧,用此鎮解。

白話文:

甘草性味甘平,可以治療痘瘡,解毒瀉火,調和脾胃,滋養脾胃,輔助陰陽平衡。

白朮性味甘辛,可以健脾利水,升降陰陽,促進痘疹發出,灌漿止瀉。

茯苓性味甘淡,可以益脾止瀉,利尿,消除煩熱,止渴生津,屬陽中之陰,具有下降的作用,痘瘡患者不宜服用過多。

陳皮性味辛溫,可以和脾胃,調節陰陽,暢通氣血,散寒化痰,可升可降。

生地黃性味苦甘,微寒,可以行血涼血,屬陰中之陽,治療痘瘡血熱,鼻出血顏色紫黑等症狀。

犀角性味甘淡,寒涼,可以清心火,治療痘瘡熱毒熾盛,驚厥抽搐,煩躁不安,可用來鎮驚解毒。

麥門冬(味甘豐氣微寒),生津止渴,清肺煩,解痘熱。

黃連(味苦氣寒),解諸熱毒,瀉心火,厚腸胃,用以解痘毒。

木香(味苦辛氣溫),調諸氣,和胃,避毒,行滯止瀉。不可多用,多用耗真氣。

肉豆蔻(味辛氣溫),治痘瘡寒瀉,能救中氣,止冷瀉。

紫草(味苦氣溫),能補中氣而制諸邪,散痘毒,利九竅。

生薑(味辛氣熱),避諸惡氣,開脾胃,和榮衛,溫中散寒。

白話文:

麥門冬性甘微寒,能生津止渴,清肺熱,解痘熱;黃連性苦寒,可解諸熱毒,瀉心火,厚腸胃,用於解痘毒;木香性苦辛溫,能調和氣血,和胃,避毒,行氣止瀉,但不可多用,以免耗損元氣;肉豆蔻性辛溫,可治痘瘡寒瀉,補中氣,止冷瀉;紫草性苦溫,能補中氣,抵抗外邪,散痘毒,利九竅;生薑性辛熱,能避除惡氣,開脾胃,調和營衛,溫中散寒。

柴胡(味苦辛氣微寒),發散熱邪,瀉肝火,並升麻能升正氣,治痘毒寒熱不平。

升麻(味苦辛氣溫),升陽氣於至陰,益脾氣,發腠表。

桔梗(味苦甘氣微寒),瀉火升散,載諸藥上行,治痘瘡入喉,解毒愈喉痹。

鼠帖子(味辛氣溫),潤肺散氣,利咽退腫,治痘毒專解不可缺。

滑石(淡性寒),利清道下降,疏導六腑之熱,利小水。

蟬蛻(味辛淡氣微溫),能散風解熱,痘瘡用之疏散邪氣,退毒風。

白話文: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可以發散熱邪,瀉去肝火,與升麻一起,能提升正氣,治療痘毒導致的寒熱不平。

升麻味苦辛,性溫,可以提升陽氣至陰處,增強脾氣,發散腠理。

桔梗味苦甘,性微寒,可以瀉火升散,將藥物向上引導,治療痘瘡侵入喉嚨,解毒治癒喉痹。

鼠帖子味辛,性溫,可以潤肺散氣,利咽退腫,治療痘毒,是必不可少的藥物。

滑石性寒,味淡,可以利清下降,疏導六腑的熱氣,利尿。

蟬蛻味辛淡,性微溫,可以散風解熱,治療痘瘡時,可以疏散邪氣,退去毒風。

糯米(味甘氣溫),滋養脾胃,益中氣,使痘毒不致內攻。

山楂(味甘酸氣溫平),益脾消食快氣,解利宿滯,開導參耆。

蜜糖(味甘氣溫),益脾生津潤燥,治痘不結痂。

荊芥穗(味辛平氣溫),除風熱,消瘡毒,利肌表,退腫,清頭目咽膈。

防風(味辛甘氣溫),散風熱利表邪,領黃耆行表,解毒托裡有功。

乾葛(味淡甘氣平),解肌清表熱,止渴,發散表邪。

白話文:

糯米能滋補脾胃,增強體力,防止痘毒入侵。山楂可以健脾開胃,消食化積,幫助參藥發揮功效。蜂蜜滋養脾胃,生津止渴,潤燥,能防止痘疹結痂。荊芥穗能驅散風熱,消滅瘡毒,疏通肌膚,消腫,清頭目咽喉。防風能散發風熱,驅除外邪,幫助黃耆發揮作用,解毒排毒。乾葛能清熱解表,止渴,散發外邪。

薄荷(味辛甘氣溫),散風熱,利頭目咽喉,痘毒可散。

玄參(味苦平氣微寒),能散表上之風火,驅痘毒出表,散斑疹。

硃砂(味淡平性寒),能鎮心神,除熱毒驚悸,治痘毒入心為驚昏亂用之。

珍珠(味甘淡氣微寒),能除痘毒。

琥珀(味淡平氣溫),安神寧志,除驚利陰陽。

白話文:

薄荷辛甘溫,能散風熱,利頭目咽喉,可散痘毒。玄參苦寒,能散表風火,驅痘毒出表,散斑疹。硃砂淡寒,能鎮心神,除熱毒驚悸,治痘毒入心引發驚昏亂用。珍珠甘淡微寒,能除痘毒。琥珀淡溫,安神寧志,除驚利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