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四 (1)

1. 悲屬肺

經曰:在藏為肺,在志為悲。又云:精氣並於肺則悲,是也。

運氣悲皆屬寒水攻心。經曰:火不及曰伏明。伏明之紀,其病昏惑悲忘,從水化也。又云:太陽司天,寒氣下臨,心氣上從,善悲數欠。又云:太陽司天,寒淫所勝,善悲時眩僕。又云:太陽之復,甚則入心。善恐善悲,治以諸熱是也。

《原病式》云:悲屬金,肺之志也。金本燥,能令燥者火也。心火主於熱,善痛。故悲痛苦惱者,心神煩熱,肺金燥亂,而非清淨也。所以悲哭而五液俱出者,火熱亢極而反兼水化制之故也。

白話文:

經文說:「在五臟中,肺對應的情緒是悲傷。」又說:「精氣聚集在肺就會產生悲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悲傷的產生,大多是因為寒水之氣侵犯心臟所導致。《黃帝內經》說:「火氣不足叫做伏明。」伏明之年,發生的疾病會有昏沉、迷惑、悲傷健忘等症狀,這是因為受到水氣影響轉化而來的。又說:「太陽之氣主導天氣時,寒氣從上而下侵襲,心氣則往上走,就會常常感到悲傷、頻頻打呵欠。」又說:「太陽之氣主導天氣時,寒氣過盛,就會感到悲傷,時常頭暈跌倒。」又說:「太陽之氣衰退反撲時,嚴重的會侵犯心臟,產生恐懼、悲傷,治療應該以溫熱藥為主。」這都是這個道理。

《原病式》說:「悲傷屬於金,是肺所主導的情緒。」金的本性是乾燥,能夠使金更乾燥的是火。心火主導熱,會產生疼痛。因此,悲傷痛苦煩惱的人,是因為心神煩躁發熱,肺金也因此乾燥混亂,而無法保持清靜。所以會哭泣而流出淚水、鼻涕等各種體液,是因為火熱過度旺盛,反而因為水液的產生來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