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一 (4)
卷之九十一 (4)
1. 痘疔
痘瘡最毒者名痘疔。其疔獨黑而或陷或大,獨紫或痛或脹。若不速治,十不救一。法用銀簪挑破其疔,將四聖散點入疔內,即變紅蠟色而獲安。
白話文:
最嚴重的痘瘡叫做痘疔。這種疔子有的是黑色,可能會凹陷或者變大,有的是紫色,會感覺疼痛或是腫脹。如果不迅速治療,十個人裡面可能救不了幾個。治療方法是用銀簪將疔子挑破,然後將四聖散點入疔子內,就會轉變為紅蠟色並且得到康復。
2. 斑疹
冬月溫暖而溫毒發,斑疹如錦紋者,又有冬月觸寒毒至春始發。病初在表,或已發汗或未發汗,表證未罷而毒不散,故發斑。以黑膏主之。又有冬月溫暖,人感乖戾非節之氣,冬未即散,至春或被寒折,毒不得泄,遇天暄暖,毒氣始發。即肌膚斑爛,癮疹如錦紋,咳嗽,心悶,嘔吐清汁,葛根橘皮湯主之。
醫者辨作胃寒治之,轉加悶亂,狀若驚癇,遂生他疾。楊氏曰:毒氣入胃,令人發斑。其證昏聵,關前脈大,多見於胸腹。輕則如疹子,重則如錦紋。咳嗽易治,黑者難治。
白話文:
冬月溫毒發斑疹及寒毒發病之辨證論治
冬月天氣溫暖,容易發生溫毒,導致身上出現斑疹,如同錦紋一般。 這種情況也可能是在冬月接觸到寒毒,到了春天才發作。
病發初期,病邪停留在肌表,可能已經發汗,也可能尚未發汗。 表證未除,毒邪卻未散,因此才會出現斑疹。治療可以用黑膏方。
另外,冬月天氣溫暖,人體容易受到不正常的氣候影響。 這種影響如果在冬天沒有消散,到了春天又遇到寒邪,毒邪無法宣泄,等到天氣轉暖,毒氣就會發作。表現為皮膚斑爛,癮疹如同錦紋,伴隨咳嗽、心悶、嘔吐清汁等症狀。 這種情況可用葛根橘皮湯治療。
如果醫生誤把這種情況當成胃寒來治療,反而會加重病情,導致患者胸悶心亂,甚至出現驚厥等症狀,進一步發展為其他疾病。
楊氏醫家認為,毒氣侵入胃部,才會導致身上出現斑疹。 這種情況患者通常神志昏迷,關前脈搏有力,多見於胸腹部位。輕者表現為疹子,重者則像錦紋。 咳嗽相對容易治療,但斑疹顏色發黑就比較難治。
3. 斑爛
痘瘡既靨,遍身皮肉斑爛者,由於不當發散而誤用發散之藥,使毒熱暴出於肌膚,皆為斑瘡以致潰爛,故名斑爛。若再生者,乃因靨後失於解利,毒氣留滯於肌肉之間而致然也。甚者,用干黃土為末敷之,敗草散貼之。有因誤爪成瘡,則用百花膏。有疳蝕瘡則用硝膽膏、綿繭散、生肌散之屬。
白話文:
痘瘡好了之後,全身皮膚肉體出現斑點潰爛,是因為不當發散,錯誤使用發散藥物,導致毒熱暴發於肌膚,形成斑瘡進而潰爛,因此稱為斑爛。如果痘瘡好了之後又出現斑爛,則是因為痘瘡好了之後沒有適當解毒利濕,毒氣滯留在肌肉之間而造成的。
嚴重者,可以用黃土研成粉末敷在患處,也可以用敗草散貼敷。如果因為不小心抓撓而造成潰瘍,則可用百花膏治療。如果因疳氣侵蝕而形成潰瘍,則可以用硝膽膏、綿繭散、生肌散等藥物治療。
4. 聲啞水嗆
痘出而聲音不出,此為形氣俱病。心之氣舉,擊出於肺而為聲,其喉之竅若管龠焉。金受火制之使然也,故宜清金,用涼膈散去硝黃。痘之發,氣拘血載,奔行四肢百脈,因風邪阻塞腠理,痰唾稠黏有礙氣道,其毒不能盡行於肌表,因成咽啞者。痘出氣喉,初甚細小不覺,若微露其機者,用甘桔湯預防。
及至肌表之痘成漿,內亦成漿。其痘壅盛則氣出,管龠窄狹,所以氣與擊出之聲不清也。不清者,肺金之所害也。
水嗆者,毒壅會厭門也。然是門飲食所進之處。如飲水湯則毒礙其門,不易進納而乃溢入氣喉。氣喉者,不受物之處,故發於嗆也。或進穀食而不嗆者,蓋食有渣,自然有其門,而非如水之溢不犯氣道故也。七日前聲啞咽嗆,併為逆證。七日之後而有者,不待醫而自愈,外痘結痂,豈有內痘不痊哉?故先腎服甘桔湯,用於已發、未發之前,蓋所以清其氣道不使毒之有犯,此預治之法也,不可忽。若待證成而治之,可謂不通矣。
白話文:
痘痘長出來,卻發不出聲音,這是形體和氣血都生病了。心臟的氣往上走,衝擊到肺部而發出聲音,喉嚨的開口就像管子和笛子一樣。金屬受火的克制才會這樣,所以應該要清熱降金,用涼膈散來去除硝黃。痘痘發出來的時候,氣血被阻礙,在四肢百脈裡流動,因為風寒阻礙了皮膚的毛孔,痰液粘稠堵塞了氣道,毒氣不能完全發散到皮膚表面,所以會造成喉嚨啞巴。痘痘長出來的時候,喉嚨的氣一開始很微弱,幾乎感覺不到,好像稍微露出一些徵兆,就要用甘桔湯預防。
等到皮膚上的痘痘變成膿液,內部的痘痘也變成膿液。如果痘痘很多,氣體就排不出來,管子和笛子也變窄,所以氣和衝擊出來的聲音就變得不清朗。不清朗,是肺金受到傷害的緣故。
喝水嗆到,是因為毒氣堵塞了會厭門。會厭門是食物進去的通道。如果喝水或喝湯,毒氣就會阻礙這個通道,不容易吞嚥,就會溢入氣道。氣道是不能接受食物的地方,所以就會發生嗆到。如果吃東西沒有嗆到,是因為食物有渣滓,自然有其通道,不像水一樣溢出來,不會侵犯氣道。七天前發生聲音啞和咽喉嗆咳,就屬於逆證。七天後再出現,就不用看醫生了,會自然痊癒,外表的痘痘結痂,內部的痘痘怎麼可能不痊癒呢?所以腎虛的人要先服用甘桔湯,用於痘痘已經長出來和還沒長出來之前,這是為了清除氣道,防止毒氣入侵,這是預防治療的方法,不可忽視。如果等到病症出現了才治療,就太晚了。
5. 寒戰咬牙
夫寒戰者,陰凝於陽。陽分虛則陰入氣道而𣯶⿱㓁奄作寒,不待練而自戰也。咬牙者,陽陷於陰。陰分虛則陽入血道而兩相銼作聲,不待力而自鬥也。七日前見寒戰者,表虛也。鬥牙者,內虛也。七日後見寒戰者,氣虛極也。氣虛者,以保元湯加桂以溫陽分。血虛者,保元湯加芎歸以益陰分。有獨寒戰者,有獨咬牙者,非一體治之。
白話文:
人若發寒戰,是因為陰氣凝結於陽氣,陽氣虛弱導致陰氣入侵氣道,使人感到寒冷而顫抖。咬牙則是因為陽氣陷入陰氣,陰氣虛弱導致陽氣侵入血脈,兩者相衝摩擦發出聲響。如果在病發前七天出現寒戰,說明表虛;如果出現咬牙,則說明內虛。病發後七天出現寒戰,說明氣虛嚴重。氣虛者應服用保元湯加桂枝溫陽。血虛者應服用保元湯加川芎、當歸益陰。寒戰和咬牙並非同病,需針對症狀分別治療。
6. 面目發腫
《理辨》曰:其痘起發五六日之際,有面目先腫光亮者,是陽乘陰分,毒不能發也。何則?血乃氣之本,血有不足,根本以失去矣。氣乃血之標,將見虛陽動作,其氣妄行肉分。區區不足之血,亦何能乘載其毒而出耶?七日之後,傳經已足,氣退毒陷,陰陽各失其正,尚何可治之有哉?治者不可不預為之調攝氣血以保重之,至此則難治矣。
白話文:
《理辨》書中說:痘疹發病五六天時,如果面部先腫脹發亮,這就是陽氣乘虛侵入陰分,毒氣無法發散。這是因為血液是氣血的本源,血液不足,根本就已經失去了。氣血是血液的表象,現在會看到虛陽氣機妄動,氣血遊走於肌肉之間。區區不足的血液,又怎麼能載着毒氣發散出來呢?七天以後,經脈氣血已經不足,陽氣衰退,毒氣深陷,陰陽失去平衡,這時候就幾乎無藥可醫了。治療者不可不預先調養氣血,加強身體的抵抗力,到了這個地步就難以治療了。
7. 晝夜啼哭
小兒蘊熱毒為瘡疹,因外未得出,內不得散,則神不安以致然耳。當此察其蘊毒在表在裡。若發而渴,面赤,小便赤,宜微表令出可也。若外無熱,大便秘,腹脹滿者,當令大便通則無壅滯之氣,榮衛通行,神魂泰然,癢瘡出亦快矣。或以為心熱,為痰聚,而用下藥,良由不知其本云。
白話文:
小兒身上積聚的熱毒,形成瘡疹,因為熱毒無法向外排出,也無法在體內消散,所以孩子精神不安,甚至會發燒。此時要觀察熱毒是表淺還是深在。
如果孩子發燒、口渴、面紅、小便發黃,就應該稍微引導熱毒往外排出。
如果孩子沒有發燒,但便秘、肚子脹滿,就應該幫助孩子排便,這樣就能消除體內積聚的氣,使血氣流通,孩子精神也會安穩,瘡疹也很快就會消退。
有些人誤以為孩子是心火旺盛,或者痰濕積聚,而使用瀉下藥物,那是因為他們沒有了解病因的根本所在。
8. 不乳食
痘瘡不乳食有虛實二證。或吐或利,面青、目睛青黑色者,為虛寒,宜溫之。若大小二便如常,面赤而氣壅,或渴或睡中驚或咬牙,目白睛黃或赤,氣喘身熱,此實熟中滿不乳食也。
白話文:
嬰兒不喝奶或不吃東西長瘡的情況有虛證和實證兩種。如果出現嘔吐或腹瀉,臉色發青、眼睛呈現青黑色,這是虛寒的表現,應該用溫補的方法治療。如果大小便正常,但臉色紅潤且呼吸不順,或者口渴、睡覺時易驚醒或磨牙,眼睛的白眼球變黃或充血,並且伴有氣喘、身體發熱,這就是因為實熱導致的胃腸滿脹而不願飲食。
9. 痘瘡入目
心熱生肝風,肝主目,熱毒沖之,故為患。宜涼肝丸、密蒙花散服之,秦皮湯洗之。痘後而目傷者,蓋因目中生痘,或食發物,或毒熱太甚,上蒸肝膈故也。切不可用點藥。但以穀精散、人參牛蒡子散、菊花散、羌活防風散治之,外用秦皮湯洗之。痘瘡平復,與雞鴨蛋食之,則傷神效。若腫脹不能開者,用雞蛋清調黃連末塗兩太陽穴並足心,以引熱毒。
白話文:
心火過盛會導致肝風,而肝臟主司眼睛,熱毒上沖眼睛,因此就會造成眼疾。建議服用涼肝丸、密蒙花散,並用秦皮湯洗眼。
痘疹痊癒後眼睛受損,可能是因為眼睛長痘,或食用發物,或體內毒熱太重,上蒸至肝膈所致。切忌用藥點眼。應以穀精散、人參牛蒡子散、菊花散、羌活防風散治療,並用秦皮湯外洗。
痘瘡癒合後,食用雞鴨蛋會傷神。若眼睛腫脹無法睜開,可以用雞蛋清調和黃連末塗抹在太陽穴和足心,引導熱毒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