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七 (4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47)

1. 灸法

肺俞,膈俞,小兒中指中節灸,艾如小麥炷三壯,治龜背。

白話文:

灸療方法: 在背部的肺俞穴和膈俞穴,以及小兒中指中間指節的地方施灸。艾絨像小麥粒大小,灸三個艾炷,可以治療龜背。

2. 語遲候

(第二十九)

白話文:

第二十九種情況是關於說話遲緩。

3. 病機

《保幼須知》云:言,心之聲也。小兒在胎時,其母卒有驚怖,邪氣乘心,故兒感受母氣,心宮不守,舌本不通。四、五歲而不能言者,菖蒲丸。

白話文:

《保幼須知》說:說話,是心發出的聲音。小孩在母親肚子裡時,如果母親突然受到驚嚇,邪氣就會侵入心臟,導致小孩也感受到母親的氣,心神不安,舌頭的根本就無法正常運作。四、五歲還不能說話的,可以服用菖蒲丸來治療。

4. 藥方

菖蒲丸

石菖蒲,人參,麥門冬,遠志,當歸,川芎(各三錢),乳香,硃砂(各二錢),

上為末,煉蜜丸,麻子大。每服十丸,粳米飲下。

白話文:

藥方

將石菖蒲、人參、麥門冬、遠志、當歸、川芎(各三錢),以及乳香、硃砂(各二錢),全部研磨成細末,再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麻子一般。每次服用十丸,用粳米煮成的米湯送服。

5. 齒遲候

(第三十)

白話文:

(第三十)牙齒長得慢的狀況

6. 病機

聶氏云:稟受腎氣不足者,則齒生而遲。齒乃骨之餘,骨乃腎之候,腎不足故骨不長,而齒生遲也。

白話文:

聶氏說:天生腎氣不足的人,牙齒就會長得比較慢。牙齒是骨頭的末端,而骨頭的狀況又反映了腎臟的功能,腎氣不足,骨頭就長不好,所以牙齒也會長得慢。

7. 藥方

芎黃散,治齒遲。

川芎(半兩),當歸,白芍藥,生地黃,山藥,炙甘草(各二錢),

上未,白湯調,以末摻齒根。

白話文:

芎黃散,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小孩長牙遲緩的。

藥材有:川芎(半兩)、當歸、白芍藥、生地黃、山藥、炙甘草(各二錢)。

把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溫開水調勻,然後把藥粉塗抹在牙齦根部。

8. 行遲候

(第三十一)

白話文:

(第三十一)

嬰兒發育遲緩,觀察重點在於:

  • 筋骨軟弱、發育遲緩: 筋骨軟弱無力,身體的發育進度明顯落後於同齡嬰兒。
  • 站立、行走延遲: 到了該站、該走的年紀,卻遲遲無法做到。

9. 病機

聶氏云:兒生至周歲,三百六十日膝骨成,乃能行也。近世小兒,多因父母氣血虛弱,故胎氣不強,骨髓軟弱,故不能行也。

白話文:

聶氏說:嬰兒出生到滿一歲,也就是三百六十天的時候,膝蓋骨才會發育完成,這時才能夠開始走路。但現在的小孩子,很多是因為父母的氣血虛弱,導致胎兒在母親肚子裡時就發育不良,骨髓也比較軟弱,所以才會無法正常走路。

10. 藥方

五加皮散,治行遲腳軟。

五加皮,川牛膝,宣木瓜(各等分,為細末)

上米飲調服,入酒一、二滴。

虎骨丸,小兒骨弱不能行者。(方見前。)

白話文:

五加皮散,治療走路遲緩、腳軟無力的情況。

藥材組成:五加皮、川牛膝、宣木瓜(各取相同份量,磨成細粉)。

服用方法:用米湯調和藥粉服用,再滴入一到兩滴酒。

虎骨丸,治療小孩子骨骼虛弱、無法行走的情況。(藥方在前面已經提過。)

11. 鶴膝候

(第三十二)

白話文:

鶴膝候(第三十二):

指的就是膝蓋部位的病症,就像鶴的膝蓋一樣,又細又弱,關節活動不順暢,甚至可能腫脹疼痛。

12. 病機

小兒稟受不足,氣血不充,故肌肉瘦薄,骨節呈露,狀如鶴膝,抑亦腎虛得之。腎虛則精髓內耗,膚革不榮,易為邪氣所襲,日就枯悴,其殆鶴膝之節乎?

白話文:

小孩先天體質虛弱,氣血不足,所以肌肉消瘦、皮膚單薄,骨頭關節突出,看起來像鶴的膝蓋一樣,這也可能是因為腎虛所導致的。腎虛會導致精髓內耗,皮膚肌肉得不到滋養,容易受到外邪侵襲,身體日益枯槁憔悴,這樣的情況大概就是所謂的鶴膝風關節病吧?

13. 藥方

加味地黃丸,治小兒鶴膝。

熟地黃(煮爛搗,四兩),山茱萸肉,山藥(各二兩),澤瀉(一兩),牡丹皮,白茯苓(各半兩),鹿茸(酥炙),牛膝(各二錢),

上為末,麵糊丸,如黍米大。三歲兒以上與十五丸。

白話文:

加味地黃丸,治療小兒鶴膝病。

配方如下:

熟地黃(煮爛搗成泥,四兩),山茱萸肉,山藥(各二兩),澤瀉(一兩),牡丹皮,白茯苓(各半兩),鹿茸(用酥油烤過),牛膝(各二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調和做成藥丸,大小如黍米。三歲以上的兒童每次服用十五丸。

14. 發斑候

(第三十三)

白話文:

(第三十三)

這裡講的是發斑的症狀。

15. 病機

小兒發斑有二:有溫毒發斑,有胃爛發斑。溫毒發斑者,冬月溫暖,人感乖戾之氣未即病,至春或被積寒所折,毒氣不能泄,至天氣暄熱,溫毒始發,則肌肉斑爛,疹如錦紋。治法用葛根橘皮湯、黃連橘皮湯主之。若胃爛發斑者,傷寒未下即發斑,下早亦發斑,蓋不當下而下之,熱乘虛而入胃,當下而失下,則胃熱不得泄,所以皆發斑。

不可用表藥,蓋表虛里實,若發其汗,重令升泄,更增斑爛,表虛故也,玄參升麻湯、化斑湯主之。傷寒發斑只是熱在臟腑,先攻腸胃,里蘊成瘡,方發出外。赤者易冶,黑者難治。蓋毒氣入胃之深故也。羌活散(見傷寒)加蟬蛻治赤斑。

白話文:

小孩出疹子有兩種原因:一種是溫熱毒邪引起的,另一種是胃腸腐敗引起的。

溫熱毒邪引起的疹子,通常是因為冬天不夠寒冷,人感受了不正常的氣候卻沒有立刻生病,等到春天可能因為之前累積的寒氣被驅散,毒氣無法排出,直到天氣轉熱,溫熱毒邪才發作,導致皮膚出現斑點潰爛,像錦緞一樣的花紋。治療方法可以用葛根橘皮湯或黃連橘皮湯。

至於胃腸腐敗引起的疹子,通常是傷寒沒有及時治療就出疹子,或是太早用藥反而導致出疹子。這是因為不該用藥卻用了,熱邪趁虛進入胃部,或是該用藥卻沒有用,導致胃熱無法排出,所以都會出現疹子。

這種情況不可以用發汗的藥,因為體表虛弱,體內卻有實熱,如果再發汗,會讓體內的熱邪更加往外發散,導致疹子更加嚴重,這是因為體表虛弱的緣故。治療方法可以用玄參升麻湯或化斑湯。傷寒引起的疹子只是因為熱邪在內臟,先侵犯腸胃,導致體內形成瘡瘍,然後才發到皮膚表面。紅色的疹子比較容易治療,黑色的疹子比較難治療,因為毒氣侵入胃部的程度比較深。可以用羌活散(方子在傷寒篇)加上蟬蛻來治療紅疹。

16. 藥方

葛根橘皮湯,治小兒發斑癮疹如錦紋,嘔吐清汁,發熱。

葛根,橘皮,杏仁,麻黃,知母,黃芩,甘草(各等分),

上咀,每服二錢,白水煎。有熱不吐去陳皮,不熱去黃芩、知母。

黃連橘皮湯,溫毒發斑,兼治麻證泄瀉並去血。

黃連,陳皮,杏仁(去皮尖),枳實(炒),麻黃,葛根(各半兩),厚朴(炒),甘草(炙。各錢半),

上咀,每服二錢,白水煎服。

玄參升麻湯,治傷寒汗、下後,毒氣不散,表虛里實,身發錦斑,甚則煩躁譫語。

玄參,升麻,甘草(各等分),

每服二錢,水煎服。

化斑湯(方見傷寒門)

白話文:

葛根橘皮湯: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小孩子身上出現像錦緞花紋一樣的紅疹,並且伴隨有嘔吐清澈液體和發燒的症狀。

藥方組成是:葛根、橘皮、杏仁、麻黃、知母、黃芩、甘草,每種藥材都用相同的份量。

使用方法是: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取二錢,用白開水煎煮後服用。如果發熱但沒有嘔吐,就去掉橘皮;如果沒有發熱,就去掉黃芩和知母。

黃連橘皮湯: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因為溫熱毒邪引起的發疹,同時也可以治療麻疹引起的腹瀉以及血便。

藥方組成是:黃連、陳皮、去皮尖的杏仁、炒過的枳實、麻黃、葛根(各半兩)、炒過的厚朴、炙甘草(各錢半)。

使用方法是: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取二錢,用白開水煎煮後服用。

玄參升麻湯: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傷寒病經過發汗或瀉下後,體內毒氣沒有散去,出現表虛裡實的情況,身上會出現像錦緞花紋一樣的紅疹,嚴重的話還會煩躁不安、胡言亂語。

藥方組成是:玄參、升麻、甘草,每種藥材都用相同的份量。

使用方法是:每次取二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化斑湯:這個藥方在《傷寒論》中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