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十 (8)

1. 藥方

天烏散,塗一切腫毒。

天南星,草烏,赤小豆,黃蘗(各等分),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調貼患處,或用米醋亦佳。

解毒丸,治小兒一切瘡腫毒癤、丹毒、赤遊腫。

玄參,連翹,升麻,黃芩,芍藥(各三錢),當歸,羌活,防風,生地黃,荊芥,甘草(各一錢),

白話文:

【天烏散】,可用於塗抹所有腫毒。

天南星,草烏,赤小豆,黃蘗(以上四種成分等量),

以上成分研磨成粉末,與生薑的自然汁混合後貼在患處,或者使用米醋調和也很好。

【解毒丸】,適用於治療小孩的所有膿包腫毒、丹毒、紅遊腫等症狀。

玄參,連翹,升麻,黃芩,芍藥(以上五種各取三錢),當歸,羌活,防風,生地黃,荊芥,甘草(以上六種各取一錢),

以上成分混合後製成丸狀,可內服以達到解毒的效果。

上末,煉蜜丸,如雞頭子大,以青黛為衣,燈芯、薄荷湯下。

五福化毒丹,治小兒蘊積熱毒,口舌生瘡,身體多疥。

玄參,桔梗(各半兩),茯苓(二兩),人參,牙硝,青黛(各半兩),甘草(七錢),麝香(一字),金銀箔(各十片)

上末,煉蜜丸,芡實大。一歲兒服一丸,分四服,薄荷湯化下。及治痘疹後痘毒上攻,口齒涎血、臭氣,仍以雞翎掃藥於口內。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雞頭般,外層裹上青黛,以燈芯和薄荷湯送服。此藥方名為五福化毒丹,專治小兒積熱毒,口舌生瘡,身體多疥。

配方為玄參、桔梗各半兩,茯苓二兩,人參、牙硝、青黛各半兩,甘草七錢,麝香一字,金銀箔各十片。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芡實般。一歲孩童每次服用一丸,分四次服下,以薄荷湯送服。此藥方亦可治痘疹後痘毒上攻,口齒流血、臭氣,可將藥粉用雞翎刷於口中。

玄參劑,解諸熱,消瘡毒。

玄參,生地黃(各一兩),大黃(半兩,煨)

為末,煉蜜丸,燈芯、淡竹葉湯下。或入砂糖少許,有加防風、羌活、赤芍、連翹。

漏蘆湯,治小兒癰瘡,及丹毒瘡癤。

漏蘆,麻黃(去節),連翹,升麻,黃芩,甘草,芒硝(各二錢),大黃(一兩),白蘞(七錢),

白話文:

玄參劑

功效: 清熱解毒,消瘡毒。

配方:

  • 玄參:一兩
  • 生地黃:一兩
  • 大黃:半兩,煨製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煉蜜製成丸劑,以燈芯或淡竹葉湯送服。亦可加入少許砂糖。

加味: 可根據情況加防風、羌活、赤芍、連翹等藥材。

漏蘆湯

主治: 小兒癰瘡,丹毒瘡癤。

配方:

  • 漏蘆:二錢
  • 麻黃:二錢(去節)
  • 連翹:二錢
  • 升麻:二錢
  • 黃芩:二錢
  • 甘草:二錢
  • 芒硝:二錢
  • 大黃:一兩
  • 白蘞:七錢

上咀,每服一錢,白水煎,量大小加減。

青解丸,治小兒五臟積熱,毒氣上攻,胸腫咽喉痛,頭面發熱,唇口乾燥,兩頰生瘡,驚風潮熱,痰壅。

寒水石,石膏(各四兩),青黛(一兩),

上未,蒸餅丸,芡實大。每服一丸,新汲水磨下。

一方,治軟癤久不愈,用出窯新磚為末,醋調敷。

一方,用大枳殼一枚,去穰,於空地上磨,令口平,以調麵糊搭四圍,黏在癤上,自破膿出盡,更無痕跡。

白話文:

上咀每次服用一錢,用白水煎服,根据病情调整剂量。青解丸用于治疗小儿五脏积热,毒气上攻,胸部肿胀,咽喉疼痛,头面发热,嘴唇干燥,两颊生疮,惊风发热,痰液阻塞。寒水石和石膏各四两,青黛一两,混合在一起,用蒸饼制成丸剂,芡实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新汲取的清水研磨服用。另外,治疗软癤久不愈,可用出窑的新砖研磨成粉末,用醋调和敷在患处。还有一种方法是用大枳壳一枚,去除里面的果核,在空地上磨平,用麵糊粘在癤上,待其自然破溃,脓液流尽,便不会留下疤痕。

2. 懸癱候

(第三十六)

3. 病機

小兒初生,口內血氣凝結,上齶及舌上有泡如癤,或如蘆㾦樣,名曰懸癰,一名垂癰。凡有此,急宜以針用綿纏裹,惟留針鋒,如粟米許,刺泡上,泄出黃赤血汁,用鹽湯洗,用蜜調一字散、如聖散,鵝翎蘸刷之。一刺不消,次日再刺,不過數次,自消盡。

白話文:

嬰兒出生後,口中氣血凝結,上顎和舌頭上出現像瘡瘍一樣的泡,或者像蘆葦根上的疙瘩一樣,稱為懸癰,也叫垂癰。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應立即用針蘸上棉花包裹,只留針尖,大約像米粒那麼大,刺破泡,讓黃紅色血水流出,再用鹽水清洗,然後用蜂蜜調和一字散、如聖散,用鵝毛蘸取塗抹。如果一次刺破後沒有消退,第二天再刺一次,一般不超過幾次就會自然消退。

4. 藥方

一字散

硃砂,硼砂(各五分),冰片(少許)

上為細末,蜜調少許,鵝翎刷入口內,嚥下無妨。

如聖散

真鉛粉(一錢),牛黃,辰砂,太陰玄精石

上各等分,為細末,摻入口內患處。

白話文:

一字散

藥材:

  • 硃砂 五分
  • 硼砂 五分
  • 冰片 少許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調和少量,用鵝毛刷蘸取藥粉塗抹於口腔內,吞嚥下去也沒有關係。

如聖散

藥材:

  • 真鉛粉 一錢
  • 牛黃 等分
  • 辰砂 等分
  • 太陰玄精石 等分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直接撒在口腔患處。

5. 瘰癧候

(第三十七)

6. 病機

小兒瘰癧,是臟腑久伏積熱,而頸項筋宛之中及項下有核如梅李初生,漸次而多,謂之瘰癧。瘰癧者,結核是也。或在耳後,或在耳前,或在耳下,連及頤項,或在頸下連缺盆,皆謂瘰癧。或胸前及胸側,或在兩脅,是為馬刀瘡,手足少陽經主之。

白話文:

小兒的瘰癧,是臟腑長期積累的熱氣,導致頸部筋脈之間,以及項下出現像梅李初生般的硬塊,逐漸增多,這就是瘰癧。瘰癧就是結核病。

它可能出現在耳後、耳前、耳下,蔓延至下巴和頸項,或在頸下連接到鎖骨凹陷處,這些都稱為瘰癧。如果出現於胸前、胸側或兩肋,就叫做馬刀瘡,這屬於手足少陽經所管轄的範圍。

7. 藥方

散癧湯,小兒結核成癧,先用此方。

連翹,桔梗梢,甘草梢,貝母,天花粉,黃蘗,大黃,玄參,青皮,赤芍藥(各等分),

上咀,每服四錢,水盞半,燈芯二十根,煎六分,食後臨晚臥服。

槲皮散,小兒瘰癧痛,以此洗之。

白話文:

散癧湯 方劑說明與用法

散癧湯,適用於小兒結核形成癧塊,可先用此方。

藥材組成:

  • 連翹
  • 桔梗梢
  • 甘草梢
  • 貝母
  • 天花粉
  • 黃蘗
  • 大黃
  • 玄參
  • 青皮
  • 赤芍

以上藥材各等分。

用法:

  1.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
  2. 每服四錢,以半碗水煎煮,加入燈芯二十根,煎至六分之五。
  3. 於飯後臨睡前服用。

槲皮散,可用於治療小兒瘰癧疼痛,取藥粉以水調和後洗患處。

槲皮(去粗皮,此木在處有之,即包益槲葉木是也),不拘多少,切碎水煎,溫湯頻洗。

白芨散,治瘰癧已潰,膿汁出不幹。

白芨,貝母(各半兩),輕粉(一錢),

上為細末,先以槲皮散洗過,後用清油調敷。

其餘瘰癧治法與大人大同,惟在量其大小虛實加減耳。

白話文:

將槲樹的樹皮去除粗皮,切碎後用水煎煮,用溫熱的藥湯反覆清洗患處。

治療瘰癧潰爛,膿汁流出不止的,可以用白芨散。

白芨和貝母各取半兩,輕粉一錢,研磨成細粉。先用槲皮散清洗患處,然後用清油調和藥粉敷在患處。

其他治療瘰癧的方法跟成人一樣,只是要根據患處大小和虛實程度調整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