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 (6)
卷之九十 (6)
1. 灸法
肺俞,膈俞,小兒中指中節灸,艾如小麥炷三壯,治龜背。
白話文:
將小孩的小拇指中間部位用艾草像小麥一樣大小的柱狀物灸三次,可以治療駝背。
2. 語遲候
(第二十九)
3. 病機
《保幼須知》云:言,心之聲也。小兒在胎時,其母卒有驚怖,邪氣乘心,故兒感受母氣,心宮不守,舌本不通。四、五歲而不能言者,菖蒲丸。
白話文:
古文中說:“語言是人心靈的聲音。”小孩在母親懷孕的時候,如果突然受到驚嚇或恐懼,邪氣就會趁機侵入孩子的心臟,因此孩子會感受到母親的情緒波動,導致心臟功能失調,舌頭無法正常運作。到了四五歲還不會說話的孩子,可以服用“菖蒲丸”。
4. 藥方
菖蒲丸
石菖蒲,人參,麥門冬,遠志,當歸,川芎(各三錢),乳香,硃砂(各二錢),
上為末,煉蜜丸,麻子大。每服十丸,粳米飲下。
白話文:
菖蒲丸
方劑組成:
- 石菖蒲、人參、麥門冬、遠志、當歸、川芎 各三錢
- 乳香、硃砂 各二錢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做成丸子,大小如麻子。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十丸,用粳米湯送服。
5. 齒遲候
(第三十)
6. 病機
聶氏云:稟受腎氣不足者,則齒生而遲。齒乃骨之餘,骨乃腎之候,腎不足故骨不長,而齒生遲也。
白話文:
聶氏說:如果一個人在出生時腎氣不足,則牙齒生長會較慢。因爲牙齒是骨頭的一部分,而骨頭則是腎臟的表現,所以當腎臟能量不足時,骨骼發育就會受到影響,導致牙齒生長緩慢。
7. 藥方
芎黃散,治齒遲。
川芎(半兩),當歸,白芍藥,生地黃,山藥,炙甘草(各二錢),
上未,白湯調,以末摻齒根。
白話文:
芎黃散,用於治療出牙遲緩。
配方:
- 川芎(半兩)
- 當歸
- 白芍藥
- 生地黃
- 山藥
- 炙甘草(各二錢)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白湯調和,然後將藥末塗抹在牙根處。
8. 行遲候
(第三十一)
9. 病機
聶氏云:兒生至周歲,三百六十日膝骨成,乃能行也。近世小兒,多因父母氣血虛弱,故胎氣不強,骨髓軟弱,故不能行也。
白話文:
聶氏說:嬰兒出生到一歲,經過360天膝蓋骨頭形成後才能行走。近代的小孩大多因爲父母氣血虛弱,所以胎兒體質不強健,骨骼軟弱無力,因此無法走路。
10. 藥方
五加皮散,治行遲腳軟。
五加皮,川牛膝,宣木瓜(各等分,為細末)
上米飲調服,入酒一、二滴。
虎骨丸,小兒骨弱不能行者。(方見前。)
白話文:
五加皮散,可以治療走路遲緩、腳軟無力。將五加皮、川牛膝、木瓜等量研磨成細末,以米湯調服,並滴入一、二滴酒。若孩童骨骼虛弱,無法行走,可服用虎骨丸(方劑已在前面提及)。
11. 鶴膝候
(第三十二)
12. 病機
小兒稟受不足,氣血不充,故肌肉瘦薄,骨節呈露,狀如鶴膝,抑亦腎虛得之。腎虛則精髓內耗,膚革不榮,易為邪氣所襲,日就枯悴,其殆鶴膝之節乎?
白話文:
小孩因為先天稟賦不足,氣血不充足,所以肌肉瘦弱、皮膚薄,骨骼突出,看起來像鶴腿,也可能是由於腎虛造成的。如果腎虛就會導致精氣神消耗,皮膚和筋膜不能得到滋養,容易被邪氣侵入,逐漸變得乾燥無光澤,這可能就是形成鶴腿的原因吧?
13. 藥方
加味地黃丸,治小兒鶴膝。
熟地黃(煮爛搗,四兩),山茱萸肉,山藥(各二兩),澤瀉(一兩),牡丹皮,白茯苓(各半兩),鹿茸(酥炙),牛膝(各二錢),
上為末,麵糊丸,如黍米大。三歲兒以上與十五丸。
白話文:
加味地黃丸,治小兒鶴膝
配方:
- 熟地黃(煮爛搗碎,四兩)
- 山茱萸肉(二兩)
- 山藥(二兩)
- 澤瀉(一兩)
- 牡丹皮(半兩)
- 白茯苓(半兩)
- 鹿茸(酥炙,二錢)
- 牛膝(二錢)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如黍米。
用法:
三歲以上的小孩,每次服用十五丸。
功效:
治療小兒鶴膝(膝蓋彎曲不能伸直)。
14. 發斑候
(第三十三)
15. 病機
小兒發斑有二:有溫毒發斑,有胃爛發斑。溫毒發斑者,冬月溫暖,人感乖戾之氣未即病,至春或被積寒所折,毒氣不能泄,至天氣暄熱,溫毒始發,則肌肉斑爛,疹如錦紋。治法用葛根橘皮湯、黃連橘皮湯主之。若胃爛發斑者,傷寒未下即發斑,下早亦發斑,蓋不當下而下之,熱乘虛而入胃,當下而失下,則胃熱不得泄,所以皆發斑。
不可用表藥,蓋表虛里實,若發其汗,重令升泄,更增斑爛,表虛故也,玄參升麻湯、化斑湯主之。傷寒發斑只是熱在臟腑,先攻腸胃,里蘊成瘡,方發出外。赤者易冶,黑者難治。蓋毒氣入胃之深故也。羌活散(見傷寒)加蟬蛻治赤斑。
白話文:
小兒發斑的兩種情況及其治療
小兒發斑分為兩種:溫毒發斑和胃爛發斑。
溫毒發斑:發生在冬月天氣溫暖時,人體感受外邪,但尚未發病,到春天或因積寒而導致病情加重,毒氣無法排出,等到天氣轉暖,溫毒開始發作,就會出現肌肉斑爛,疹子如同錦紋一樣。治療方法可用葛根橘皮湯、黃連橘皮湯。
胃爛發斑:發生在傷寒病症尚未退卻就出現斑疹,或者傷寒病症退卻得過早也出現斑疹,這是因為不適當的治療導致傷寒寒邪未退,而熱邪趁機入侵胃部,或者本來應該要退寒卻沒有退寒,導致胃部積熱無法排出,所以才出現斑疹。
治療胃爛發斑不能使用表藥,因為這種情況是表虛里實,如果使用發汗藥,會加重熱毒升發,使斑疹更加嚴重,這是因為表虛的緣故。治療胃爛發斑可用玄參升麻湯、化斑湯。
傷寒發斑是熱邪已經深入臟腑,先侵犯腸胃,在裡邊形成瘡瘍,然後才發散到體表。發斑的顏色以紅色容易治療,黑色則難治,因為黑色斑疹說明毒氣已經深入胃部。治療赤斑可以用羌活散(見傷寒論)加蟬蛻。
16. 藥方
葛根橘皮湯,治小兒發斑癮疹如錦紋,嘔吐清汁,發熱。
葛根,橘皮,杏仁,麻黃,知母,黃芩,甘草(各等分),
上咀,每服二錢,白水煎。有熱不吐去陳皮,不熱去黃芩、知母。
黃連橘皮湯,溫毒發斑,兼治麻證泄瀉並去血。
白話文:
葛根橘皮湯
治療: 小兒發出像錦紋一樣的疹子,伴隨嘔吐清水、發燒。
藥物組成:
- 葛根
- 橘皮
- 杏仁
- 麻黃
- 知母
- 黃芩
- 甘草 (各等份)
用法用量:
將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清水煎服。
加減:
- 如果發燒不吐,可以去除陳皮。
- 如果不發燒,可以去除黃芩和知母。
黃連橘皮湯
治療: 溫毒引起發疹,同時伴隨麻痺症狀、腹瀉和出血。
註解:
- 葛根橘皮湯和黃連橘皮湯都是古代中醫處方,用於治療不同症狀的疾病。
- 藥物用量和加減方法僅供參考,需根據個人情況調整。
黃連,陳皮,杏仁(去皮尖),枳實(炒),麻黃,葛根(各半兩),厚朴(炒),甘草(炙。各錢半),
上咀,每服二錢,白水煎服。
玄參升麻湯,治傷寒汗、下後,毒氣不散,表虛里實,身發錦斑,甚則煩躁譫語。
玄參,升麻,甘草(各等分),
每服二錢,水煎服。
化斑湯(方見傷寒門)
白話文:
黃連、陳皮、杏仁(去皮尖)、枳實(炒)、麻黃、葛根(各半兩)、厚朴(炒)、甘草(炙,各錢半),這些藥材混合在一起,每次服用二錢,用白水煎煮後服用。這個方子叫做玄參升麻湯,用於治療傷寒發汗、瀉痢後,毒氣未散,表面虛弱內裡實證,身體出現紅色斑點,嚴重者會煩躁胡言亂語的情況。
玄參、升麻、甘草等分混合,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煮後服用。這個方子叫做化斑湯,在傷寒門中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