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十 (5)

1. 灸法

小兒脫肛,灸百會,穴在頂心旋毛間。灸三炷,如小麥大立止。

白話文:

小孩出現直腸脫出的情況,可以使用艾灸治療,在頭部中央有旋毛的地方(即百會穴位)進行艾灸,每次灸三次,每根艾條大小像小麥粒一樣即可立即停止症狀。

2. 五軟五硬候

(第二十五)

3. 病機

五軟證,名曰胎怯。良由父精不足,母血氣衰而得。有因母血氣弱而孕者,有受胎而母多疾者,或其父母貪色,體氣虛弱,或年紀已邁而復見子,有日月不足而生者,或服墜胎之劑不去而竟成胎者。耗傷真氣及降生之後,精氣不充,筋骨痿弱,肌肉虛瘦,神色昏慢,致使頭、項、手、足、身體軟弱,名為五軟。歌曰:稟氣元虛髓不充,六淫之氣易來攻。

頭兼手足身羸弱,此證名為五軟同。

五硬證,頭哽不能俯視,氣壅胸膈,手足心冷如冰而硬,名曰五硬。又有肚大青筋而不寬,宜去積之劑,心腹硬者亦是。

白話文:

五軟證與五硬證:古代醫學解讀

五軟證,又名胎怯。

其病因源於父母體質虛弱,精氣不足。具體而言:

  • 母體血氣虛弱懷孕,或孕期母體多病。
  • 父母過於縱欲,體氣虛弱,或年紀較大才生育。
  • 胎兒在母體中不足月出生。
  • 母體服用墮胎藥物未果,反而成胎。

這些情況都會導致胎兒耗傷真氣,出生後精氣不足,筋骨痿弱,肌肉虛瘦,神色昏沉遲緩,進而出現頭、頸、手、足、身體軟弱無力,合稱五軟。

歌訣:

稟受先天精氣虛弱,骨髓不足,容易受到外邪侵襲。

頭部、手足、身體皆軟弱無力,此病名為五軟證。

**五硬證,**症狀包括:

  • 頭部僵硬,不能低頭。
  • 胸膈氣悶,呼吸不暢。
  • 手足心冰冷僵硬。

**此外,**還有肚子僵硬不舒展,需服用消積藥物,以及心腹僵硬等症狀。

注:

  • 現代醫學對五軟證和五硬證的理解可能與古籍記載有所不同,需要結合現代醫學知識進行分析。
  • 繁體字「大青」為草藥名,現今一般使用簡體字「大青」來表示。

4. 藥方

瀉青丸,治五軟五硬。(方見前。)

貼項散,貼五軟。

附子(制),南星(制。各二錢),

為末,薑汁調,攤貼患處。

五加皮散,治項軟,三歲不能行。

五加皮

為末,酒調敷頭骨上,以酒服治行遲。

虎骨丸,治腳軟行遲。

虎脛骨(酥炙),生地黃,酸棗仁,茯苓,防風,川芎,牛膝,肉桂(各等分),

白話文:

瀉青丸治五軟五硬,方見前。貼項散則貼五軟,取附子(制)、南星(制)各二錢,研末,以薑汁調敷患處。五加皮散治項軟,三歲不能行,取五加皮研末,以酒調敷頭骨上,並以酒服治行遲。虎骨丸治腳軟行遲,取虎脛骨(酥炙)、生地黃、酸棗仁、茯苓、防風、川芎、牛膝、肉桂各等分,共研為丸。

上為末,煉蜜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酒送下或木瓜湯下。

牛膝散,治小兒三歲不能行。

五加皮(六錢),牛膝,木瓜(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米飲調,次入酒二、三滴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蜜丸,大小如麻子。每次服用十顆,用酒或木瓜湯送服。

牛膝散用於治療三歲以下的小兒不能行走。

將五加皮六錢、牛膝、木瓜半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米湯調服,再滴入二到三滴酒。

5. 白虎證

(第二十六)

6. 病機

小兒有白虎一病,不可不察。據《統天曆遊年圖》云:白虎在太歲前一辰也,假如太歲在巳,則為白虎在辰,太歲在申,則白虎在未,余仿此。其神所值之方,小兒不知禁忌,出入居處,稍有觸冒,便能為病。其狀身微熱,有時少冷,啼叫,屈指為數物,手足不瘛瘲是也。

白話文:

孩子若患上「白虎病」,不可不注意。根據《統天曆遊年圖》記載:「白虎位於太歲前一辰」。例如,若太歲在巳,則白虎在辰;若太歲在申,則白虎在未,其他類推。白虎所值之方位,孩子年幼不懂忌諱,出入居所,稍有觸犯,便會染病。病狀表現為身體微熱,偶爾有發冷現象,啼哭不止,並以手指比劃數物,手腳不僵硬,便是白虎病的症狀。

7. 藥方

集香散,治白虎病。

絳真香,沉香,乳香,檀香,安息香,人參,茯神,甘草(炙),酸棗仁(各等分),

上咀,水煎,麝一字調入。不拘時服,藥渣房內燒。

白話文:

【集香散】,用於治療白虎病。

紅真香、沈香、乳香、檀香、安息香、人參、茯神、甘草(炙)、酸棗仁(各等份)。

以上材料切碎後,用水煎煮,加入一釐的麝香調和。不分時間地服用,並將藥渣在房間內焚燒。

8. 鬾病證

(第二十七)

9. 病機

鬾,小鬼也。小兒所以有鬾病,因其母未及周年即有胎孕,小兒乳之,故曰鬾病。其證令兒寒熱,黃瘦,骨空發落,日漸羸瘦是也。治法,速與斷其乳,溫平胃氣,調和血脈,自然而愈。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的文字是在說:「鬾」是指小孩身上的小鬼,因為母親在生下孩子還不到一年就懷了第二個孩子,讓第一個小孩喝奶,因此稱為「鬾病」。這種病症會使小孩感到忽冷忽熱、皮膚變黃消瘦、頭髮掉落且逐漸變得虛弱。治療的方法是要立即停止餵奶,用溫和平緩的方式調整脾胃功能以及血液循環,自然就能康復。

10. 藥方

龍膽湯,治小兒鬾病。

龍膽草,鉤藤,柴胡,桔梗,芍藥,川芎,茯苓,甘草(炙。各一錢),人參(五分),大黃(蒸,錢半),

上咀,每服二錢,用井水煎,食前服。仍夜用紅紗袋盛夜明砂與佩之吉。

白話文:

龍膽湯

龍膽湯用來治療小兒癎病。

藥方如下:

  • 龍膽草、鉤藤、柴胡、桔梗、芍藥、川芎、茯苓、甘草(炙,各一錢)
  • 人參(五分)
  • 大黃(蒸,錢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井水煎煮,飯前服用。另外,晚上可以用紅紗袋盛裝夜明砂,讓患兒佩帶,有助於治療。

11. 龜胸龜背證

(第二十八)

12. 病機

胸高腫突,其狀如龜,此肺受邪,喘久所致,亦有乳母多食五辛,有感於兒。背高傴僂,此為風寒客入脊骨,或坐早而然,多成痼疾。間有灼艾收功。

白話文:

胸部高度腫脹突出,形狀像烏龜,這是肺部受到病邪侵襲,長時間哮喘所導致的,也可能是哺乳母親吃太多辛辣食物,影響到孩子。背部高度彎曲駝背,這是由於風寒入侵脊椎骨骼造成的,或者因為過早站立行走而引起的,大多會成為慢性疾病。偶爾使用艾灸可以收到療效。

13. 藥方

百合丹,治小兒龜胸高起。

百合,天門冬,杏仁,木通,桑白皮,甜葶藶(炒),石膏,大黃(三分,焙)

上末,煉蜜丸,綠豆大。每服五丸,食後臨臥熟水化下。

枳殼防風丸,治客風入背而高聳。

枳殼,防風,獨活,前胡,麻黃,當歸,大黃(煨。各一錢),

上為末,麵糊丸,黍米大。食後米飲下。

白話文:

百合丹,用於治療小兒胸骨突出。

材料:百合、天門冬、杏仁、木通、桑白皮、甜葶藶(炒)、石膏、大黃(三分,焙)。

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如綠豆。每次服五丸,飯後臨睡前用溫水送服。

枳殼防風丸,用於治療外邪入侵背部導致背部隆起。

材料:枳殼、防風、獨活、前胡、麻黃、當歸、大黃(煨。各一錢)。

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用麵糊製成丸子,大小如黍米。飯後用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