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 (4)
卷之九十 (4)
1. 便血臟毒
(第二十三)
2. 病機
論曰:小兒初生,七日內大、小便有血出者,此由胎氣熱盛所致也。母食酒面炙爆熱物,流入心肺,兒在胎內,稟受熱毒,亦傳心肺。且女子熱入於心,故小便有之;男子熱入於肺,故大腸有之。血出淡淡有水,胚紅色,盛則其血鮮。凡有此證,不可以他藥,只以生地黃取自然汁,入蜜少許和勻,溫服自愈,男女皆效。
甘露飲兼服茅根及茅花湯煎濃服亦好,犀角地黃湯可服。臟毒,聚金丸、地黃丸主之。瘀血,桃仁承氣湯主之。
白話文:
論曰:
小嬰兒出生後,七天內大小便出現血的現象,這是因為胎氣過熱造成的。母親在懷孕期間食用酒、面、炙、爆等熱性食物,這些熱性物質會進入心肺,嬰兒在子宮裡就吸收了這些熱毒,也傳到心肺。而女性的熱毒會進入心臟,所以小便有血;男性的熱毒會進入肺部,所以大便有血。
如果血色淡且帶有水,顏色偏紅,就說明胎熱比較輕;如果血色鮮紅,就說明胎熱比較重。遇到這種情況,不能用其他藥物,只要用生地黃取其自然汁液,加入少許蜂蜜混合,溫溫地喝下去,就能自愈,男女皆可。
也可以搭配甘露飲,同時服用茅根和茅花湯,煎煮濃稠後服用,效果也很好。犀角地黃湯也可以服用。
如果出現臟腑有毒的情況,可以用聚金丸、地黃丸治療。如果有瘀血,可以用桃仁承氣湯治療。
3. 藥方
甘露飲,治小兒胃中客熱,牙宣口氣,齒齦腫爛,時出膿血,或肌煩不欲飲食,及赤目腫痛,不住涼藥,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及治身面皆黃,肢體腫,大便不調,小便澀黃並治。
熟地黃,麥門冬(去心),枳殼(炒),甘草(炙),茵陳,枇杷葉(拭去毛),石斛,黃芩,生地黃,天門冬(去心。各等分),
白話文:
甘露飲:治療小兒胃熱症狀的方劑
功效: 治療小兒胃中積熱,導致牙齦腫痛、流膿血、口臭,以及其他相關症狀,如食慾不振、眼睛紅腫、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皮膚發黃、肢體浮腫、大便不暢、小便黃赤等。
藥材:
- 熟地黃
- 麥門冬(去心)
- 枳殼(炒)
- 甘草(炙)
- 茵陳
- 枇杷葉(去毛)
- 石斛
- 黃芩
- 生地黃
- 天門冬(去心)
藥材比例: 各等分
用法:
(需請教專業中醫師,依個人情況調整劑量和用法)
注釋:
- 此方劑中的藥材具清熱解毒、利濕止痛、健脾和胃等功效,能有效治療小兒胃熱導致的各種症狀。
- "去心" 表示去除藥材的內心,"炒" 表示用火炒制,"炙" 表示用火烤制。這些加工步驟能改變藥材的性味,使其更適合治療疾病。
- 此方劑仅供参考,具体的用药剂量、煎煮方法和服用时间需遵医嘱。
上咀,每服二錢,水煎,食後服。
聚金丸,治大便下血,發熱煩躁,腹中熱痛作渴,脈來弦數。或驚熱,目赤昏澀;或有酒毒去血,並治之。
黃連(一兩,水浸曬乾,一兩炒,一兩泡,一兩生用),黃芩,防風(各一兩),
上末,麵糊丸,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千金地黃丸,治心熱腸風,臟毒去血。
生地黃(半斤,研,取汁連渣,二味拌勻曬乾),黃連(四兩),
上未,煉蜜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後麥門冬湯下。
白話文:
【聚金丸】,用於治療大便出血、發熱煩躁、腹部熱痛、口渴,脈象緊張快速。或者有驚嚇引起的熱病、眼睛紅腫混濁;或是因飲酒導致的出血,都能治療。
黃連(一兩,用水浸泡曬乾,再一兩炒過,一兩生用)、黃芩、防風(各一兩),以上研磨為粉末,用麵糊調和成丸,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五十個,用白開水吞服。
【千金地黃丸】,用於治療心火旺盛引發的腸風、內臟毒素導致的出血。
生地黃(半斤,研磨後取出汁液與原渣混合,兩者均勻後曬乾)、黃連(四兩),以上研磨為粉末,用煉製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二十個,飯後用麥門冬湯吞服。
4. 脫肛痔證候
(第二十四)
5. 病機
小兒蛻肛者,皆因久患瀉痢得之。大腸頭自糞門出,宜用蔥湯熏洗,令軟送上。先服止瀉藥,然後服槐角等藥,又用五倍子煎湯,入明礬末熏洗而縮上。有兼痔證腫痛,此為乳母所傷,厚味爆煿感之而得者。
白話文:
小孩出現脫肛的情況,都是因為長期患有腹瀉或痢疾所致。大腸頭從肛門露出來,需要用蔥湯薰洗使其變軟後送回。首先服用止瀉藥物,然後再服用像「槐角」這樣的草藥,也可以使用「五倍子」煮水加入明礬粉末薰洗使它收縮回去。如果同時還有痔瘡症狀且伴有疼痛,這可能是由於母親飲食過於肥膩、油炸食物導致的。
6. 治法
宜用丹石散、勝雪膏等塗之腫處甚佳,服黃連解毒湯,苦參湯洗,又用防風、荊芥等煎湯洗。或用密陀僧、白礬、冰片末敷上亦妙。又用蓖麻子研成膏,貼頂上,腸即入,急洗蓖麻子去之。及用苦參湯洗亦效。凡腸頭作癢即有蟲,可用生艾、川楝根煎湯熏洗。
白話文:
宜用丹石散、勝雪膏等塗抹在腫脹處,效果甚佳。內服黃連解毒湯,用苦參湯洗患處。也可以用防風、荊芥等煎湯洗。或用密陀僧、白礬、冰片研末敷於患處亦有效。另外,可用蓖麻子研成膏,貼於頂上,腸道便會縮回,要立即洗去蓖麻子。也可用苦參湯洗,同樣有效。凡腸頭作癢,即表示有蟲,可用生艾、川楝根煎湯熏洗。
7. 藥方
龍骨散,治嬰兒大腸虛肛門脫出。
龍骨(二錢半),訶子肉(煨),沒石子(二枚),赤石脂,罌粟殼(去筋醋炒。各二錢),
為末,米飲調化,食前服。
澀腸散,治小兒久痢,大腸頭脫出不收。
訶子肉(煨),赤石脂,龍骨(各等分),
為末,茶少許和藥摻腸頭上,以帛揉入。治痢,木通湯調下。
白話文:
龍骨散
治嬰兒大腸虛肛門脫出。
龍骨(二錢半),訶子肉(煨),沒石子(二枚),赤石脂,罌粟殼(去筋醋炒。各二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米湯調勻,在飯前服用。
澀腸散
治小兒久痢,大腸頭脫出不收。
訶子肉(煨),赤石脂,龍骨(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少許茶水調和,塗抹在脫出的腸頭上,用布包裹揉入。治療痢疾,可用木通湯調服。
丹石散,治外痔如神。
黃丹,滑石(各等分),
為末,新汲水調塗,日上五次。
勝雪膏,治墜腸,翻花等痔,熱痛不可忍,或已成瘡者並治。
腦子,鉛霜(各少許)
以好醋研成膏,塗之愈。
苦參湯,治脫肛並痔。
枳殼,黃連,大黃,甘草,荊芥,苦參,芍藥,黃芩(各等分),
上咀,每劑半兩,車前子、茅草同煎,熏洗。
白話文:
丹石散:治療外痔非常有效。把黃丹和滑石按相同比例磨成粉末,用新鮮的井水調勻後塗抹在患處,每天使用五次。 勝雪膏:治療下垂的直腸、翻花痔、熱痛難耐或者已經形成潰瘍的情況。取少量腦脂和鉛霜,加入好的米醋攪拌成糊狀,然後塗抹於患部即可痊癒。 苦參湯:治療脫肛和痔疾。把枳殼、黃連、大黃、甘草、荊芥、苦參、芍藥和黃芩按照相同的比例切碎,每次服用半兩,再加車前草和茅根一起煮沸,先薰蒸再清洗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