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6)

1. 病能篇第三

生氣通天論篇,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其生五,其氣三,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壽命之本也。(支氏曰:人不知節欲而數犯,傷其正氣,則邪氣乘正氣之虛而入為害也,故曰邪氣傷人。王注直云邪氣傷正氣,而不先言耗損之由,則邪何從而入也?)蒼天之氣,清冷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失之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此謂自傷,氣之削也。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

因於寒,欲如運樞,起居如驚,神氣乃浮。

因於暑,汗,煩則喘喝,(大聲也。)靜則多言,體若燔炭,汗出而散。

病因於暑,則當汗泄,不為發表,邪熱內攻,中外俱熱,故煩躁喘數大呵而出其聲也。

因於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長,緛短為拘,弛長為痿。因於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

濕氣熏蒸,清道不利,故首如有物蒙之若裹也。熱傷血,不能養筋,致為拘攣。濕傷筋,不能束骨,故為痿弱。濕熱甚,以致正氣不宣通,故四維發腫。諸陽受氣於四肢也,今人見膝間關節腫痛,便作風治者誤矣。

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闢積於夏,使人煎厥。(煎迫而成厥逆。)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壞都,汩汩乎不可止。

陽氣煩勞則主陰絕,闢積不已,至夏火愈亢,而時若煎迫而氣逆上,火既亢上,則目盲耳閉,精敗神去,如潰散之壞都,所儲之水散流而不可遏矣。病而至此,為壞極矣。

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有傷於筋,縱,其若不容。

怒則氣上,血隨積焉。陰陽相搏,氣血奔並,因薄厥生。菀,陳積也。薄,迫也。怒氣傷於筋則為痿,而不維持也,故曰縱,其若不容。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身常偏汗出者,久久而成偏枯。

汗出見濕,乃生痱痤。

陽氣發泄,寒水制之,熱鬱皮膚,則為瘡痱。

膏粱之變,足生大疔。

膏粱厚味,內多滯熱,皮厚肉疏,故內變為疔。足,多也。

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郁乃痱。

此陽為陰遏,而不通暢,故迫為皶,粉刺也。輕為痱痤。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陷脈為痿,留連肉腠。

內精微以養神,外柔和以養筋。開闔失宜,為寒所襲,則筋絡拘耎,形容僂俯矣。寒氣下陷於脈中,則為痿。留連於肉腠而不舒。

營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癰腫。

營氣不順,血鬱肌肉,故成癰腫。

魄汗未盡,形弱而氣爍,穴俞以閉,發為風瘧。

白話文:

病能篇第三

《生氣通天論篇》提到,皇帝問:自古以來,能與天相通的,是生命的根本,而根本在於陰陽的調和。天地之間,六合之內,所有的氣都通過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與天氣相通。人體有五種基本功能,三種氣的運行,如果經常違反這些規律,就會被邪氣侵襲而損害健康,這關係到壽命長短。 (支氏說:人如果不知節制慾望而經常違犯,就會損傷正氣,邪氣就會趁著正氣虛弱時侵入危害人體,所以說邪氣傷人。王註直接說是邪氣傷害正氣,而沒有先說耗損的原因,那麼邪氣又從何而來呢?)

如果天上的氣是清冷的,人的意志就會清明穩定;順應天時,陽氣就會穩固,即使有邪氣侵犯,也不能傷害到人,這是因為順應了時令的規律。所以,聖人會注重精神的修養,順應天氣的變化,從而達到與神明相通的境界。如果違背了這些,就會導致體內九竅閉塞,體外肌肉壅滯,衛氣散亂,這就叫做自己傷害自己,氣的消耗。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如果失去了它的作用,就會折損壽命,不能顯示光輝。所以天道的運行應該像太陽一樣光明,陽氣才能向上升發,保護體表不受外邪侵襲。

如果因為寒冷而生病,會像轉動的樞紐一樣不靈活,起居動作會很驚慌,神氣會浮散不穩。

如果因為暑熱而生病,會流汗、煩躁、喘氣,聲音很大;安靜時會多說話,身體感覺像被火烤一樣,出汗後會稍微緩解。

因為暑熱而生病,應該發汗泄熱,如果不用發汗的方法,邪熱就會向內侵襲,導致身體內外都發熱,所以會煩躁、喘氣、呼吸急促,並且大聲喘氣。

如果因為潮濕而生病,會感覺頭像被裹住一樣,如果濕熱無法去除,大筋會收縮變短,小筋會鬆弛變長。收縮變短導致拘攣,鬆弛變長導致痿軟。如果因為氣的運行不暢而生病,會出現腫脹,並且在四肢輪流出現,這樣陽氣就會衰竭。

濕氣熏蒸,使清道不通暢,所以頭部會感覺像被東西蒙住一樣。熱會損傷血液,導致不能滋養筋脈,所以會引起拘攣。濕會損傷筋脈,導致不能束縛骨骼,所以會導致痿弱。濕熱過重,導致正氣不能宣通,所以四肢會腫脹。人體的陽氣在四肢,現在人看到膝關節腫痛,就當作風病治療,這是錯誤的。

陽氣如果因為過度勞累而亢盛,精氣會耗竭,積蓄在夏季,會使人感到煎熬而氣厥。(感覺像被煎烤一樣,導致氣逆。)眼睛會看不見東西,耳朵會聽不到聲音,身體就像崩潰的城市一樣,精氣像潰堤的水一樣無法阻止。

陽氣過度勞累就會導致陰氣衰竭,如果積蓄不止,到夏季火氣更旺,就像被煎烤一樣導致氣逆向上,火氣上亢,就會導致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見,精氣敗壞,精神離散,就像潰散的城市,積蓄的水散流而不可遏制。病到這種程度,就是極為危險了。

陽氣如果因為大怒而形體氣機斷絕,血液會壅積在上面,導致人昏厥。如果筋脈受損,會鬆弛,感覺身體無法容納自己。

怒氣會導致氣向上衝,血液也會跟著積聚。陰陽相搏,氣血奔湧,就會導致昏厥。壅積,是堆積的意思。迫,是逼迫的意思。怒氣如果傷到筋,就會導致痿軟,無法維持,所以說鬆弛,好像容不下自己。

如果出汗時身體某個部位偏少,時間久了就會導致偏癱。

如果出汗後又遇到潮濕,就會生痱子、痤瘡。

陽氣發散,被寒水抑制,熱鬱積在皮膚,就會形成瘡或痱子。

如果經常吃肥膩的食物,腳上就會長出大疔。

經常吃肥膩的食物,體內會積累很多熱,導致皮膚厚、肌肉疏鬆,所以體內會生疔。腳,表示很多的意思。

勞累後出汗,被風吹到,寒邪入侵就會導致皮膚生屑,如果鬱積,就會生痱子。

這是陽氣被陰氣抑制,不能通暢,所以被迫成為屑狀的粉刺。輕微的就成為痱子。

陽氣充足就能滋養精神,柔和就能滋養筋脈。如果開合功能失調,寒氣就會侵入,導致身體彎曲駝背。寒氣如果下陷到脈絡中,就會導致痿軟。停留在肌肉組織之間,就會感到不舒服。

內在精微之氣可以滋養精神,外在柔和之氣可以滋養筋脈。如果開合功能失調,就會被寒邪侵襲,導致筋絡拘攣,身體彎曲。寒氣下陷到脈絡中,就會導致痿軟,停留在肌肉組織之間而無法舒展。

如果營氣運行不順暢,逆於肌肉紋理,就會產生癰腫。

如果營氣不順,血液鬱積在肌肉中,就會形成癰腫。

如果汗液還沒有完全排盡,身體就會虛弱,氣機也會耗散,穴位俞穴閉塞,就會發為風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