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 (1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5)

1. 病能篇第三

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嘔膽汁。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狀,咳而遺失。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通結上文。

)曰:治之奈何?曰:治臟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

此總結一篇之義也。

舉痛論篇,帝曰:余聞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善言古者,必有驗於今;善言人者,必有厭於已。如此,則道不惑前要數極,所謂明也。今予問於夫子,令言而可知,視而可見,捫而可得,今驗於已,如發蒙解惑,可得聞乎?岐伯再拜而對曰:何道之問也?(發問甚大,而此只及五臟卒痛,甚不可曉。)帝曰:願聞人之五臟卒痛何氣使然?岐伯曰: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澀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曰:其痛或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止者,或按之無益者,或喘動應手者,或心與背相引而痛者,或脅肋與少腹相引痛者,或腹痛引陰股者,或痛夙昔而成積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少間復生者,或痛而嘔者,或腹痛而後泄者,或痛而閉不通者,凡此諸痛,各不同形,別之奈何?曰:寒氣客於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蜷,縮蜷則脈絀急,絀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得炅則痛立止,因重中於寒,則痛久矣。寒氣客於經脈之中,與炅氣相搏則脈滿,滿則痛而不可按也。(此當作痛甚不休也。)寒氣稽留,炅氣上從,則脈充大而血氣亂,故痛甚不可按也。寒氣客於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能散,小絡急引故痛,按之則血氣散,故按之痛止。寒氣客於俠脊之脈,則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無益也。寒氣客於衝脈,衝脈起於關元,隨腹直上,寒氣客則脈不通,脈不通則氣因之,故喘動應手矣。寒氣客於背俞之脈則血脈澀,脈澀則血虛,血虛則痛,其俞注於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寒氣客於厥陰之脈,厥陰之脈者,絡陰器繫於肝,寒氣客於脈中,則血澀脈急,故脅肋與少腹相弓痛矣。厥氣客於陰股,寒氣上及少腹,血澀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陰股。寒氣客於小腸膜原之間,絡血之中,血澀不得注於大經,血氣稽留不得行,故夙昔而成積矣。寒氣客於五臟,厥逆上瀉,陰氣竭,陽氣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氣復反則生矣。寒氣客於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寒氣客於小腸,不得成聚,故後泄腹痛矣。熱氣留於小腸,腸中痛,癉熱焦渴則堅幹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矣。帝曰:所謂言而可知者也,視而可見奈何?曰:五臟六腑固盡有部,視其五色,黃赤為熱,白為寒,青黑為痛,此所謂視而可見者也。曰:捫而可得奈何?曰:視其主病之脈,堅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捫而得者也。

白話文:

病能篇第三

肝臟的咳嗽如果持續不斷,就會影響到膽,膽受影響的咳嗽症狀是會嘔吐膽汁。肺臟的咳嗽如果持續不斷,就會影響到大腸,大腸受影響的咳嗽症狀是會咳到大小便失禁。心臟的咳嗽如果持續不斷,就會影響到小腸,小腸受影響的咳嗽症狀是會咳到漏氣,而且漏氣和咳嗽會同時發生。腎臟的咳嗽如果持續不斷,就會影響到膀胱,膀胱受影響的咳嗽症狀是會咳到小便失禁。長期咳嗽不止,就會影響到三焦,三焦受影響的咳嗽症狀是會咳到腹脹、不想吃東西喝水,這些都是因為積聚在胃,又影響到肺,導致人多痰涕、臉色浮腫、氣往上逆。(以上總結了前文的內容。)

有人問:要如何治療呢?答:治療臟病要治其俞穴,治療腑病要治其合穴,浮腫要治療相關的經絡。

這段話總結了整篇文章的重點。

舉痛論篇

黃帝說:我聽說,善於談論天道的人,一定能在人事上得到印證;善於談論古代的人,一定能在現代得到印證;善於談論人事的人,一定能在自己身上得到印證。如果這樣,道理就不會產生疑惑,前因後果都非常清楚,這就是所謂的“明白”。現在我來請教先生,希望你能講得清楚明白,看得清清楚楚,摸得真真實實,並且能在自己身上得到驗證,就像撥開雲霧見青天,讓我能夠清楚了解,可以嗎?岐伯再次拜謝並回答:您問的問題太大了!(這裡只談到五臟突然發生的疼痛,非常難理解。)黃帝說:我想要了解,人體五臟突然發生的疼痛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岐伯說:經脈中的氣血運行不止,周而復始,如果寒氣侵入經脈,就會導致氣血運行遲緩、阻塞不通,如果寒氣停留在經脈之外,就會導致血少;如果寒氣停留在經脈之中,就會導致氣不通暢,因此就會突然發生疼痛。黃帝又問:這種疼痛有的突然停止,有的持續劇烈不休,有的疼痛劇烈不能按壓,有的按壓後疼痛會減輕,有的按壓沒有幫助,有的會喘氣且脈動應手,有的會心痛連帶背痛,有的會脅肋痛連帶小腹痛,有的會腹痛連帶到陰股,有的疼痛累積很久變成頑疾,有的會突然痛到昏死過去,過一會兒又甦醒,有的會痛到嘔吐,有的會腹痛然後拉肚子,有的會疼痛卻便秘不通,這些不同的疼痛,形狀都不一樣,要如何區分呢?岐伯說:寒氣停留在經脈之外,會導致經脈寒冷,經脈寒冷就會收縮蜷曲,收縮蜷曲就會導致脈象急促,急促就會向外拉扯小絡脈,所以就會突然發生疼痛,如果用熱敷,疼痛就會立刻停止,如果寒氣反覆侵入,疼痛就會持續很久。寒氣停留在經脈之中,與身體的熱氣相互搏擊,就會導致經脈充盈,充盈就會疼痛且無法按壓。(這裡應該是說“疼痛劇烈不休”)寒氣停留在經脈中,熱氣向上升,就會導致脈象變大,氣血紊亂,所以會疼痛劇烈而且不能按壓。寒氣停留在腸胃之間,膈膜之下,導致血液無法散開,小絡脈被牽引,所以會疼痛,按壓後,氣血散開,疼痛就會停止。寒氣停留在脊椎兩側的經脈中,按壓也無法觸及,所以按壓沒有幫助。寒氣停留在衝脈,衝脈起於關元穴,沿著腹部向上,寒氣侵入衝脈就會導致經脈不通,經脈不通就會導致氣不順暢,所以會喘氣而且脈動應手。寒氣停留在背部的俞穴,導致經脈氣血運行澀滯,氣血澀滯就會導致血虛,血虛就會疼痛,而這些俞穴的氣血通往心臟,所以會連帶心痛,按壓後熱氣會到達,熱氣到達疼痛就會停止。寒氣停留在足厥陰肝經,足厥陰肝經絡於陰器,連繫著肝臟,寒氣侵入經脈之中,就會導致血流澀滯,脈象急促,所以會發生脅肋與小腹牽引疼痛。寒氣侵入陰股部位,寒氣向上影響到小腹,導致血流在下部澀滯,牽引著小腹,所以會腹痛連帶到陰股。寒氣停留在小腸的膈膜之間,小絡脈中的血液,導致血液無法流向大的經脈,氣血停滯不通,所以疼痛會累積很久變成頑疾。寒氣侵入五臟,氣機逆亂向上瀉氣,導致陰氣衰竭,陽氣還沒有恢復,所以會突然昏死過去,過一會兒氣機恢復就會甦醒。寒氣停留在腸胃,氣機逆亂向上,所以會痛到嘔吐。寒氣停留在小腸,無法形成聚集,所以會拉肚子並伴隨腹痛。熱氣停留在小腸,腸道疼痛,如果還出現熱病口渴,則腸道會變乾燥,無法順利排便,就會導致疼痛且便秘不通。黃帝說:這就是所謂的“說得清楚明白”。“看得清清楚楚”又是怎樣呢?岐伯說:五臟六腑都有各自的部位,看它們的顏色,黃色、紅色代表有熱,白色代表有寒,青色、黑色代表疼痛,這就是所謂的“看得清清楚楚”。黃帝又問:那“摸得真真實實”又是怎樣呢?岐伯說:觀察它主要的病脈,如果脈象堅硬且血流不足、陷下,這些都是可以摸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