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4)

1. 病能篇第三

今瘧不必應者何也?曰:此應四時者也。其病異形者,反四時也。其以秋病者寒甚,以冬病者寒不甚,以春病者惡風,以夏病者多汗。曰:夫病溫瘧與寒瘧而皆安舍?舍於何臟?曰:溫瘧得之冬中於風,寒氣藏於骨髓之中,至春則陽氣大發,邪氣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腦髓爍,肌肉消,腠理發泄,或有所用力,邪氣與汗皆出,此病藏於腎,其氣先從內出之於外也。

如是者,陰虛而陽盛,則熱矣,衰則氣復反入,入則陽虛,陽虛則寒矣,故先熱而後寒,名曰溫瘧。帝曰:癉瘧何如?曰:癉瘧者,肺素有熱氣盛於身,厥逆上衝,中氣實而不外泄,因其所用力,腠理開,風寒舍於皮膚之內、分肉之間而發,發則陽氣盛,陽氣盛而不衰則病矣。

其氣不及於陰,故但熱而不寒,氣內藏於心,而外舍於分肉之間,令人消爍脫肉,故命曰癉瘧。

至真要大論篇,帝曰:火熱復,惡寒發熱,有如瘧狀,或一日發,或間數日發,其故何也?曰:勝復之氣,會遇之時,有多少也。陰氣多而陽氣少,則其發日遠;陽氣多而陰氣少,則其發日近。此勝復相搏,盛衰之節,瘧亦同法。

陰陽齊等,則一日之中寒熱相半;陽多陰少,則一日之發,但熱不寒;陽少陰多,則隔日發,先寒後熱。雖勝復之氣,若氣微則一發之後,六七日乃發,故云愈而復發。或頻三日發而六七日止,或隔十日發而四五日止者,皆由氣之多少,會遇與不會遇也。俗謂鬼柙暴疾而從祈禱避匿者,病勢已過,旋至於斃,自謂其分,寧不傷乎?習俗既久,卒難離革,悲哉奈何?

咳論篇,帝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曰:願聞其狀。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邪氣謂寒邪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內外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

此言五臟受病之由。各以其時,謂旺月也,若非旺月則不受邪,故各傳以與之,是也。

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治時感於寒則受病,微則為咳,甚則為泄為痛。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邪,乘夏則心先受邪,乘至陰則脾先受邪,乘冬則腎先受之。曰:何以異之?(異,分別也。)曰: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

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轉,轉則兩胠下滿。(胠,亦脅也。)脾咳之狀,咳則右胠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曰:六腑之咳奈何?曰:五臟之久咳,乃移於六腑。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

白話文:

現在的瘧疾不一定按照時節發病,這是為什麼呢? 答:瘧疾本來是順應四季變化的。如果發病情況與四季不符,那就是違背了四季的規律。比如秋天得瘧疾會非常怕冷,冬天得瘧疾怕冷症狀較輕,春天得瘧疾會怕風,夏天得瘧疾會多汗。 問:那麼溫瘧和寒瘧這兩種瘧疾,它們的病根在哪裡呢?又藏在什麼臟器中?答:溫瘧是冬天感受風邪,寒氣藏在骨髓裡。到了春天,陽氣旺盛,邪氣卻不能自己排出,加上遇到酷暑,腦髓會被灼傷,肌肉消瘦,皮膚毛孔張開。如果這時又勞累,邪氣就會隨著汗液一起排出。這種病根藏在腎臟,它的氣是先從體內向外發散的。

像這樣的情況,如果體內陰氣不足而陽氣過盛,就會發熱;如果體內陽氣衰弱,氣又會重新回到體內,這時就會出現陽虛,陽虛就會發冷。所以這種瘧疾是先發熱後發冷,叫做溫瘧。 問:癉瘧又是怎麼回事呢? 答:癉瘧是肺部本身就積熱,熱氣在體內旺盛,導致氣機逆亂上衝。體內之氣壅滯而無法向外疏洩,加上勞累,毛孔張開,風寒之邪就會停留在皮膚和肌肉之間而發病。發病時陽氣旺盛,如果陽氣一直旺盛不衰退,病就會持續下去。

這種病邪氣不涉及陰,所以只發熱不發冷。病氣藏在心臟,而發病部位在肌肉之間,會導致人消瘦,所以叫做癉瘧。

(至真要大論篇)問:如果體內的熱邪復發,出現怕冷發熱,症狀像瘧疾一樣,有時一天發作一次,有時間隔幾天發作,這是什麼原因呢? 答:這是因為陰陽二氣相互抗爭、此消彼長的過程中,彼此力量強弱不一,相遇的時間也有早晚的緣故。如果陰氣強盛而陽氣衰弱,發作的時間就會比較長;如果陽氣強盛而陰氣衰弱,發作的時間就會比較近。這是陰陽二氣相互搏擊,盛衰變化所表現的規律,瘧疾的發作也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陰陽二氣勢均力敵,那麼一天之內會出現寒熱交替;如果陽氣盛而陰氣衰弱,那麼一天之內只發熱不發冷;如果陽氣衰弱而陰氣盛,那麼就會隔天發作,先發冷後發熱。雖然陰陽之氣相互抗爭,但是如果氣很虛弱,那麼發作一次之後,可能要過六七天才會再次發作,所以說「病癒又復發」。有時連續三天發作,然後六七天停止;有時隔十天發作,然後四五天停止,這些都是因為陰陽二氣的力量強弱不同,以及相遇與不相遇所造成的。世俗傳說這是鬼怪作祟,而向神明祈禱,或者躲藏起來,其實疾病的進展已經過了一段時間,病情惡化,導致死亡,卻認為是命運如此,這不是很可悲嗎?這種習俗由來已久,難以改變,真是令人悲哀啊!

(咳論篇)問:肺為什麼會引起咳嗽呢? 答:五臟六腑都會引起咳嗽,不僅僅是肺。 問:我想知道它們各自的症狀。 答:皮膚毛髮是肺的表層,邪氣會先侵犯皮膚毛髮,因為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繫的。(邪氣指的是寒邪)寒冷的食物進入胃部,從肺脈向上到達肺,就會導致肺寒。肺寒就會內外邪氣結合,就會產生咳嗽,這是肺咳。五臟各自在當令的季節會受到疾病侵襲,如果不是當令的季節,它們就會把病傳給其他臟器。

這裡說的是五臟受病的緣由。各自在當令的季節,指的是旺盛的月份,如果不是旺盛的月份,就不容易受邪,所以會把病傳給其他臟器。

人與天地是相應的,所以五臟各自在當令的季節感受寒邪就會生病,病情輕微就會咳嗽,嚴重就會腹瀉或疼痛。秋天,肺會先受邪;春天,肝會先受邪;夏天,心會先受邪;長夏(季節交替之間),脾會先受邪;冬天,腎會先受邪。問:它們的症狀有什麼不同呢?(這裡的「異」是區別的意思)答:肺咳的症狀是咳嗽時會氣喘有聲音,嚴重時會咳血。心咳的症狀是咳嗽時心會痛,喉嚨像有東西梗住一樣,嚴重時會咽喉腫痛。

肝咳的症狀是咳嗽時兩側脅肋會痛,嚴重時身體不能轉動,轉動就會覺得兩脅脹滿。(胠,也是脅肋的意思)脾咳的症狀是咳嗽時右脅下疼痛,隱隱地牽引到肩膀和背部,嚴重時不能動彈,動彈就會加劇咳嗽。腎咳的症狀是咳嗽時腰背會相互牽引而疼痛,嚴重時會咳出痰涎。 問:六腑的咳嗽又是怎麼回事呢? 答:五臟長期咳嗽,會把病傳到六腑。脾咳嗽一直不好,就會傳給胃。胃咳嗽的症狀是咳嗽時會嘔吐,嘔吐嚴重時會吐出蛔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