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 (2)
卷之九十 (2)
1. 諸汗門
(第十八)
2. 病機
夫汗者,心之所藏,在內為血,發外者為汗。蓋汗乃心之液,故人之氣血平則寧,偏則病。經云:陰虛陽必輳,則發熱而自汗,陽虛而陰必乘,則發厥而自汗,皆由陰陽偏勝而致也。小兒氣血嫩弱,膚腠未密,若厚衣太暖,臟腑生熱,搏心為邪所勝,津液不能內藏,蒸出肌膚而為汗也。又或傷於冷熱,陰陽不和,津液發泄,亦令睡中汗出。
其有虛者,諸病後汗出多,血氣弱,潮熱自汗。或寒熱發過之後,身涼自汗,日久令兒黃瘦,失治則變骨蒸疳癆是也。盜汗乃熟睡時溱溱然汗,以覺則止而不復出矣。是亦心虛,宜斂心氣,益腎水,使陰陽調和,水火升降,其汗自止。錢氏云:上至頭,下至項,謂之六陽虛汗,不須治之。
白話文:
汗是心臟所藏之物,內在為血,外發則為汗。因為汗是心臟的液體,所以人體氣血平穩則身體健康,氣血失衡則生病。經書上說:陰虛則陽氣必然旺盛,導致發熱自汗;陽虛則陰氣必然旺盛,導致發冷自汗,這些都是陰陽失衡造成的。小兒氣血嬌嫩,皮膚毛孔尚未緊密,如果穿衣過厚或天氣過暖,臟腑就會生熱,心臟受到邪氣侵襲,津液無法留在體內,就會蒸發到皮膚表面而形成汗。另外,如果受寒受熱,導致陰陽失調,津液就會外泄,也會導致睡夢中出汗。
虛弱的人,在疾病痊癒後容易出汗,因為血氣虛弱,容易出現潮熱自汗。或者寒熱病發過後,身體發涼卻自汗,時間久了會導致孩子面色發黃、體瘦,如果不治療就會發展成骨蒸、疳積、癆病。盜汗是指熟睡時汗流不止,一醒來就停止不再流汗。這也是心氣虛弱,需要斂心氣、益腎水,使陰陽調和,水火升降,汗就會自然停止。錢氏說:從頭到項的汗,叫做六陽虛汗,不用治療。
3. 治法
錢氏云:小兒睡而自汗出者,肌肉虛也,止汗散主之;遍身汗出者,香瓜丸主之。上至胸,下至臍,此胃虛也,當補脾,益黃散主之。有實證自汗,外因感冒風邪,發熱無間,昏醒浸浸汗出,或厚衣臥而額汗出也,當救表解肌,用百解散、止汗散主之。
小見無疾,但睡中汗出如水,覺而經久不幹,此名積證盜汗,脾冷所致,宜三稜散,次益黃散主之。
有時時冷汗漸出,髮根如貫珠,面額上濈濈然,此為驚汗,宜鎮驚丸、琥珀抱龍丸及茯苓湯加麻黃根取效。有病困睡,寐中而身體汗流,此因陽虛所致,久不已,令人瘦瘠,心氣不足,津液妄出故也,用茯神湯加黃耆主之。
白話文:
錢氏說,小孩睡覺時自己流汗,是肌肉虛弱,可用止汗散來治療;全身都流汗,則用香瓜丸治療。如果汗水從胸口流到肚臍,這是胃虛弱,要補脾,可用益黃散治療。如果是有實證引起的汗症,可能是外感風寒,發燒不斷,昏昏沉沉地一直流汗,或者穿厚衣服睡覺時額頭流汗,就要救治外邪,解肌散寒,可用百解散或止汗散治療。
有些孩子沒有病,但睡覺時汗水像水一樣流,醒來後很久才干,這叫做積證盜汗,是脾氣虛寒導致的,可以用三稜散治療,其次可以用益黃散治療。
如果經常冷汗漸漸流出來,髮根像串珠一樣,額頭上流着汗水,這是驚汗,可以用鎮驚丸、琥珀抱龍丸和茯苓湯加麻黃根治療。如果有病症困倦嗜睡,睡覺時身體流汗,這是陽虛導致的,長期這樣會讓人消瘦,心氣不足,津液外泄,可以用茯神湯加黃耆治療。
4. 藥方
團參湯,治小兒虛汗,或心血液盛亦發為汗。此藥收斂心氣。
揀人參,川當歸(各三錢),
咀,用豬心一枚,切三片。每服二錢,豬心一片,井水二盞,煎六、七分,食前作二次服。
撲汗方
黃連,牡蠣粉,貝母(各二兩),米粉(一升,敷)
上為細末,以絹囊盛撲。
白話文:
團參湯用於治療小兒虛汗,或心血液充盛而引起的汗出。此藥能收斂心氣。方劑為:人參、當歸各三錢,咀碎,豬心一枚切成三片。每次服用二錢的人參、當歸,以及一片豬心,用兩碗井水煎至六七分,飯前分二次服用。撲汗方則用黃連、牡蠣粉、貝母各二兩,米粉一升,混合研磨成細末,用絹袋盛裝,撲在患處。
牡蠣散,治血虛自汗,或病後暴虛,津液不固自汗。
牡蠣(二兩),黃耆,生地黃(各一兩),
上末,每服二錢,或加小麥煎。
止汗散,治小兒睡汗,用故蒲扇燒灰撲身上,如無扇,故蒲亦可。
通神丸,治小兒夜間通身多汗。
草龍膽(不拘多少)
為末,醋糊丸,綠豆大。每服五、七丸,米飲下。
白話文:
牡蠣散可以治療血虛自汗,或是病後虛弱,體液不固造成的自汗。
將牡蠣二兩、黃耆、生地黃各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也可以加入小麥一起煎服。
止汗散用來治療小兒睡眠時出汗。用舊蒲扇燒成灰,然後撒在小兒身上。如果沒有蒲扇,可以用舊蒲草代替。
通神丸用來治療小兒晚上全身出汗。
將草龍膽(數量不拘)研磨成粉末,用醋糊做成丸子,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米湯送服。
又方,治睡中汗出,用酸棗仁、人參、茯苓(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食前米飲調服。
白話文:
另一個方法是治療在睡眠中出汗的情況。使用相同份量的酸棗仁和人參以及茯苓研磨成粉末狀,每次服用兩錢,在進餐之前用水稀釋後食用。
5. 諸淋候
(第十九)
6. 病機
小兒諸淋者,腎與膀胱也。膀胱與腎為表裡,俱主水。水入小腸,下於胞,行於陰為小便也。膀胱津液內郁,水道不通,停積於胞,熱則澀,故令水道不利,小便淋瀝,故謂之淋。其狀小便出少,小腹急痛引臍是也。有石淋、氣淋、血淋,名雖有五,總屬於熱。
白話文:
小兒的各種尿路問題,主要與腎臟和膀胱有關。膀胱與腎臟相爲表裏,共同調節體內的水分。水分進入小腸後,向下流入膀胱,在陰部形成尿液。若膀胱中的體液積聚,導致排尿管道不通暢,積聚於膀胱,熱氣會使尿道變得澀滯,因此導致尿道不暢通,出現尿頻尿急的症狀,這就是所謂的淋症。其表現爲尿量少,伴有小腹急痛並牽連到肚臍的情況。其中包括石淋、氣淋、血淋等五種類型,儘管名稱不同,但總的來說都是由於熱症引起的問題。
7. 治法
治淋之法,金沙散立效,五苓散、木通散、八正散、導赤散等劑服之,亦與大方脈相參用藥。
白話文:
治療淋證的方法,金沙散最有效,服用五苓散、木通散、八正散、導赤散等藥劑,也需與大方脈的脈象相參照,選用合適的藥物。
8. 藥方
葵子散,治小兒諸淋,小便不通。
葵子,車前子,木通,瞿麥,赤伏苓,桑白皮,梔子,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服二錢,蔥白二寸,煎,乳食前服。
八正散,治心經蘊熱遺於小腸,口燥咽乾,五淋之證。(方見大人門。)
導赤散,治小兒血淋。(方見熱門。)
白話文:
葵子散用來治療小兒各種小便不順的症狀。藥方包含葵子、車前子、木通、瞿麥、赤伏苓、桑白皮、梔子、甘草(炙,各等分)。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蔥白二寸煎煮,在乳食前服用。八正散用來治療心經熱氣積聚在小腸,導致口乾舌燥、各種小便不順的症狀,可在大人門中找到此方。導赤散用來治療小兒血淋,可在熱門中找到此方。
冬葵子散,治小兒小腹急悶,小便淋漓。
冬葵子(一兩),木通(半兩),
為末,每服二錢,燈芯一束煎服。
車前子散,治小水不利。
茯苓,豬苓,香薷,車前子,人參(各等分),
上末,每服二錢,燈芯湯下。
尿血方
生蒲黃,生地黃,赤茯苓,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冬葵子散用於治療小兒腹脹氣痛,小便頻尿。藥方由冬葵子一兩、木通半兩組成,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燈芯一束煎服。
車前子散用於治療小便不利。藥方由茯苓、豬苓、香薷、車前子、人參等量組成,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燈芯湯送服。
尿血方由生蒲黃、生地黃、赤茯苓、甘草等量組成。
上咀,每服一錢,煎調發灰,食前服。
金沙散,治小便淋瀝不通。
鬱金,海金沙,滑石,甘草(各等分),
上末,每服二錢,煎木通、燈芯湯下,或冬瓜湯下亦可。
局方五淋散,治諸淋,小便血尿如豆汁,如膏。(方見大人門。)
白話文:
取藥材「上咀」,每次服用一錢,煎煮成灰白色藥液,飯前服用。金沙散可以用於治療小便淋漓不暢。金沙散由鬱金、海金沙、滑石、甘草等量組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木通、燈芯煎湯服用,也可以用冬瓜湯沖服。五淋散可以治療各種淋症,包括小便帶血或如豆汁、如膏狀的尿液,具體配方請參考大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