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二 (1)
卷之十二 (1)
1. 藥方
三聖丸,治嘈雜神效。
白朮(炒,四兩),黃連(炒,五錢),橘紅(一兩),
上為細末,神麯糊丸,綠豆大。每服五十丸,薑湯下。
二陳湯(方見痰門。)
三神丸(方見虛損門。)
曲末丸,治痰飲嘈雜吞酸。(方見吐酸門。)
香連丸,治嘈雜火鬱,瘦人尤宜服。(方見痢門。)
術連丸,治嘈雜。
白朮(四兩,土炒),黃連(一兩,姜炒),
上為末,神麯糊丸,黍米大。每服五七十丸,薑湯下。
軟石膏丸,治嘈雜噯氣。
軟石膏(煅),半夏(制),南星(制),香附子(炒),梔子仁(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粥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下。
和中湯,治虛火嘈雜。
人參,白朮,陳皮,半夏,茯苓(各一錢),甘草(五分),黃連(錢半,姜炒),大棗(二枚)
水盞半,加粳米一撮,煎八分,溫服。
白話文:
三聖丸,治療胃部不適、心煩意亂等症狀,效果顯著。
使用炒過的白朮(約150克)、炒過的黃連(約18克)、橘紅(約38克),將它們磨成細粉,用神麯糊做成藥丸,大小像綠豆一樣。每次服用50顆,用薑湯送服。
二陳湯(藥方在治療痰的章節)。
三神丸(藥方在治療虛弱虧損的章節)。
曲末丸,治療痰飲引起的胃部不適、吞酸等症狀。(藥方在治療吐酸的章節)。
香連丸,治療因火氣鬱結引起的胃部不適,瘦弱的人尤其適合服用。(藥方在治療痢疾的章節)。
術連丸,治療胃部不適。
使用土炒過的白朮(約150克),姜炒過的黃連(約38克),將它們磨成細粉,用神麯糊做成藥丸,大小像黍米一樣。每次服用50到70顆,用薑湯送服。
軟石膏丸,治療胃部不適、打嗝等症狀。
使用煅燒過的軟石膏、製過的半夏、製過的南星、炒過的香附子、炒過的梔子仁,各取等量,將它們磨成細粉,用米粥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50顆,用薑湯送服。
和中湯,治療因虛火引起的胃部不適。
使用人參、白朮、陳皮、半夏、茯苓(各約3.8克)、甘草(約1.9克)、姜炒過的黃連(約5.7克)、大棗(2枚)。
加水約半碗,加入一小撮粳米,煎煮至八分,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