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九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十九 (9)

1. 腹痛門

(第八)

白話文:

第八種腹痛的情況。

2. 病機

小兒腹痛之病,誠為急切。凡初生二、三個月及一周之內,多有腹痛之患,無故啼哭不已,或夜間啼哭之甚,多是腹痛之故,大都不外寒熱二因:夫因於寒者,面白唇青,或瀉痢清白,以熱綿裹腹而啼少止即是寒也;因於熱者,面赤唇紅,得暖啼甚即是熱也。一周之外,能吃飲食,則有傷食腹痛,或瀉、或不瀉,口渴而臭,面黃身熱,即是積痛。

久而不愈,必至成疳。除此三因之外,則如《內經·舉痛論篇》云:五臟卒痛,寒邪客經,其機不可不察也。若《類萃》、《小兒》等方概言寒邪而不及熱與積,是則以管窺豹,未見其全斑也。

白話文:

小兒腹痛這個病,確實是個緊急狀況。剛出生兩三個月和一周內的小孩,常常會有腹痛的問題,會沒來由地哭鬧不停,或是在晚上哭得更厲害,大多是因為腹痛的緣故。造成腹痛的原因,通常不外乎寒和熱這兩種:如果是因為寒引起的,小孩會臉色蒼白、嘴唇發青,或是拉肚子,拉出的便便是清清白白的。這時如果用溫熱的棉布包住肚子,哭鬧就會稍微停止,那就是因為寒造成的腹痛。如果是因為熱引起的,小孩會臉色發紅、嘴唇紅潤,如果給他保暖,哭鬧反而會更厲害,那就是因為熱造成的腹痛。超過一周大的小孩,如果開始吃東西了,腹痛的原因就可能是因為吃太多東西而消化不良,可能會拉肚子,也可能不會,但會口渴而且嘴巴有異味,臉色發黃、身體發熱,這就是因為食物積滯造成的腹痛。

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很久沒有好轉,就可能會變成疳病。除了這三種原因以外,就像《黃帝內經·舉痛論篇》說的:「五臟突然疼痛,是因為寒邪侵襲經絡」,這種情況也必須注意。如果像《類萃》、《小兒》等書只提到寒邪造成的腹痛,而沒有說到熱和食物積滯,那就好像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沒有看到牠的全貌。

3. 脈候

小兒脾胃脈弦,食積痛;脈遲微,為寒痛;陰弦則腹痛,弦急小腹痛;尺脈緊,臍下痛。心腹痛不得息,脈細小遲者生;堅實大者死。腹痛脈大而長者死。

白話文:

小兒的脾胃脈象如果呈現弦象,多半是因食物積滯而引起的疼痛;脈象如果遲緩且微弱,則多半是寒性引起的疼痛;如果脈象呈現陰弦,則會腹痛;脈象如果弦急,則會小腹疼痛;如果尺脈呈現緊象,則可能是肚臍下方疼痛。心腹疼痛到呼吸困難,脈象如果細小遲緩,則有可能會好轉;脈象如果堅硬有力且大,則情況不妙。腹痛時,如果脈象呈現大而長,則情況危險。

4. 治法

腹痛乃邪正交攻,相擊而作也。挾熱痛者,以面赤或壯熱,四肢煩,手心熱見之;挾冷者,以面色青白見之,冷甚則變證,唇口黑,爪甲青矣。熱證黃芩芍藥湯、四順清涼飲;冷證理中湯、指迷七氣湯加桂,煎調蘇合丸。錢氏云:小兒積痛,面黃,目白無精光,多睡畏食,大便酸臭者,當用消積丸;甚者白餅子下之,後和胃。凡蟲痛多在心腹,口吐清水,安蟲散主之。

白話文:

腹痛是因為邪氣和正氣互相搏鬥、衝擊而產生的。如果腹痛伴隨著熱象,通常會看到臉色發紅或者高燒,四肢煩躁,手心發熱;如果腹痛伴隨著寒象,通常會看到臉色青白,寒氣很嚴重的話會出現變化,嘴唇和指甲會發黑發青。熱證可以使用黃芩芍藥湯或四順清涼飲來治療;寒證可以使用理中湯、指迷七氣湯加桂,再用蘇合丸一起服用。錢氏說:小孩子因為積食而腹痛,臉色發黃,眼睛無神,精神不濟,嗜睡厭食,大便酸臭,應該使用消積丸;嚴重的話可以用白餅子(一種藥丸)來幫助藥效發揮,之後再調理腸胃。一般來說,蟲引起的腹痛多發生在心窩和肚子附近,常常會吐出清水,可以用安蟲散來治療。

5. 藥方

理中湯,治小兒受寒腹痛。

人參,白朮,炙甘草,炮乾薑

上等分,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五分,熱服。

七氣湯,治七氣傷脾,結聚,大腹痛,不能乳食。

半夏(制一兩),人參(二錢),甘草(炙),桂心(各一錢),

上咀,每服二錢,薑、棗煎,食前服。

指迷七氣湯,治陰陽不升降,氣滯作痛。

青皮,陳皮,桔梗,莪朮(炮),肉桂,藿香,益智仁,香附子(制),半夏(制),甘草(各等分),

每服二錢,薑、棗煎。

桔梗枳殼湯,治諸氣痞悶,心腹疼痛。

桔梗,枳殼(各等分),甘草(減半),

每服二錢,姜煎服。

芍藥甘草湯,治熱腹痛,小便不通,及治痘疹肚痛。

芍藥(一錢),甘草(五分),

白水煎。加黃芩,名黃芩芍藥湯。

四順清涼飲,治小兒血脈壅實,臟腑生熱,頰赤多渴,五心煩躁,睡不寧,四肢驚掣,及因乳哺不時,寒溫失度,令兒血氣不順,脾胃不調,或濕吐連滯,欲成伏熱,或壯熱不飲,欲發驚癇。又治風熱結核,頭面瘡瘍,目赤咽痛,餘毒,一切壅滯,並宜服之。

芍藥,當歸,甘草,大黃(各等分),

上咀,三歲兒服一錢,水半盞煎服。胃風邪加去節麻黃;中風體強,目上視加獨活。

平胃保和湯,即平胃加山楂、麥芽。

白話文:

理中湯,治療小孩因受寒引起的腹痛。

使用人參、白朮、炙甘草、炮乾薑,將以上藥材等量混合。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杯煎煮至剩下一半,趁熱服用。

七氣湯,治療因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傷及脾胃,導致氣機鬱結,腹部脹痛,無法正常進食或哺乳。

使用製半夏一兩、人參二錢、炙甘草和桂心各一錢,將以上藥材切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生薑、紅棗煎煮,飯前服用。

指迷七氣湯,治療因陰陽氣機升降失常,導致氣滯而產生疼痛。

使用青皮、陳皮、桔梗、炮製過的莪朮、肉桂、藿香、益智仁、製香附子、製半夏和甘草,將以上藥材等量混合。每次服用二錢,加入生薑、紅棗煎煮。

桔梗枳殼湯,治療各種氣機鬱滯導致的胸悶,以及心腹疼痛。

使用桔梗、枳殼等量混合,甘草用量減半。每次服用二錢,加入生薑煎煮服用。

芍藥甘草湯,治療因熱引起的腹痛,小便不暢,以及治療痘疹引起的腹痛。

使用芍藥一錢、甘草五分,用水煎煮。如果加入黃芩,則稱為黃芩芍藥湯。

四順清涼飲,治療小孩因血脈壅盛,臟腑生熱,導致臉頰發紅、口渴、五心煩熱、睡眠不安、四肢抽搐,以及因餵養不當、寒溫失調,導致小孩氣血不順、脾胃失調,或濕熱積滯、將要形成伏熱,或高熱不退不飲水,將要發作驚厥。也治療因風熱引起的結核、頭面瘡瘍、眼睛紅腫、咽喉疼痛、餘毒、一切壅滯等症狀,都適合服用此方。

使用芍藥、當歸、甘草、大黃,將以上藥材等量混合,切成粗末。三歲小孩服用一錢,用水半杯煎煮服用。如果因胃風而引起的症狀,則加去節麻黃;如果因中風導致體格強壯、眼睛上視,則加獨活。

平胃保和湯,就是在平胃散的基礎上加入山楂和麥芽。

6. 積滯門

(第九)

白話文:

(第九)

積滯這種病,主要原因是因為脾胃功能虛弱,無法正常消化食物,導致食物停留在腸胃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積滯。這種情況就像水流不暢,停滯下來就會形成淤積一樣。

7. 病機

《活幼心書》云:小兒所患之證,皆因乳哺不節,過食生冷、堅硬之物,脾胃不能克化,停積中脘;外為風寒所傷,或因夜臥失蓋,致頭痛,面黃身熱,眼胞微腫,腹痛膨脹,足冷肚熱,喜睡神昏,不思飲食,或嘔噦噫氣,吞酸,大便腥臭,此為沉積所傷。但凡小兒有積,面目黃腫,肚熱脹痛,好睏惡食,小便如漿,大便或秘、或溏,啼哭夜煩,便利無禁,糞白而酸,此皆積證也。然有乳積、有食積、有氣積,要當明辨。

吐乳瀉乳,其氣酸臭,此由叫啼未已,以乳與兒,停滯不化,是為乳積;肚硬帶熱,渴瀉或嘔,此由飲食無度,多餐過飽,飽後即睡得之,是為食積;腹痛啼叫,利如蟹沫,此因觸忤其氣,榮衛不和,淹延日久得之,是為氣積;有時時泄下清水,如生草汁,是受驚而後有積,煩悶啾唧,常似生嗔,名為驚積。小兒醫者,亦惟因其重輕虛實而治之可也。

白話文:

小孩生病,大多是因為餵奶不注意,過量食用生冷、堅硬的食物,導致脾胃無法消化,食物停留在胃部;或是因為外感風寒,或夜裡睡覺沒蓋好,引起頭痛、臉色發黃、身體發熱、眼皮稍微腫脹、腹痛腹脹、腳冷肚子發熱、喜歡睡覺、精神不佳、不想吃東西、或是嘔吐、打嗝、吐酸水、大便有腥臭味,這些都是因為食物積滯造成的。

凡是小孩有積食,臉色就會發黃浮腫,肚子發熱脹痛,容易想睡覺、不愛吃東西,小便像米漿一樣混濁,大便可能便秘或腹瀉,哭鬧不停、夜裡煩躁不安、大小便次數無節制、大便白色且有酸味,這些都是積食的症狀。

積食又分為乳積、食積、氣積,要仔細分辨清楚。

吐奶或拉肚子,氣味酸臭,這是因為小孩哭鬧不停,馬上餵奶,導致奶水停滯不消化,就是乳積;肚子硬且發熱,口渴、拉肚子或嘔吐,這是因為飲食沒有節制,吃太多太飽,飽餐後馬上睡覺造成的,就是食積;腹痛哭鬧、拉肚子像蟹沫一樣,這是因為情緒受到刺激,導致身體氣血不順,拖延日久造成的,就是氣積;有時會拉出像生草汁一樣的清水,這是受到驚嚇後形成的積食,會感到煩悶、哭鬧不安,常常像在生氣一樣,稱為驚積。

治療小兒疾病的醫生,應該根據病情輕重、虛實來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