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九 (12)
卷之八十九 (12)
1. 蛔蟲門
(第十二)
2. 病機脈候
蛔蟲者,九蟲內之一蟲也,長一尺,亦長五、六寸者,蓋因臟腑虛弱而動。或因食肥甘而動。其動則腹中痛發作,腫聚行束上下,痛有休止,亦攻心痛,口喜吐涎及清水,貫腸心者即死。論其脈,腹中痛,其脈發當沉弱而弦,今反脈大即是蛔蟲也。此痛因食物太早受甜,怕痛時便高聲啼叫,只看人中上鼻頭、唇口一時黑色即是。
白話文:
蛔蟲是九種內寄生蟲之一,身長約一尺,也有長五、六寸的。它之所以會出現,通常是因為臟腑虛弱或食用肥甘厚味的食物而導致。當蛔蟲在體內活動時,會造成腹痛發作,腫脹、疼痛部位會上下移動,疼痛時有時無,甚至會痛到心臟,讓人感到噁心、想吐口水或清水,如果蛔蟲穿透腸道進入心臟,就會致命。
從脈象來看,如果腹痛時脈象沉弱而弦,而原本沉弱的脈象突然變得有力,這就可能是蛔蟲引起的。這種疼痛通常是由於過早食用甜食所致,患者在疼痛時會高聲啼哭,如果觀察到人中、鼻頭、嘴唇周圍突然變黑,那就很可能是蛔蟲作祟。
3. 治法
此證當服使君子丸、檳榔散、化蟲丸,取下便無事。仲景云:蛔厥者,其人當吐蛔,今病者靜前後煩,此五臟寒,烏梅丸主之。其蛔蟲穿者,用薏苡根煎服即安。
白話文:
這個症狀應該服用使君子丸、檳榔散、化蟲丸,服下之後就會沒事了。仲景說:蛔厥的人,會吐出蛔蟲,現在這個病人靜下來之後卻煩躁不安,這是五臟寒,烏梅丸可以治療。如果蛔蟲穿孔,可以用薏苡根煎服,就能痊癒。
4. 藥方
使君子丸,治小兒五疳,脾胃不和,心腹脹,時或疼痛,不進乳食,漸至羸瘦。
厚朴,陳皮(各一兩),使君子肉(一兩,湯泡去黑皮),甘草,川芎(各二錢半),加芍藥
上未,煉蜜丸,芡實子大。每服一丸,空心米飲下。
化蟲丸,治小兒蟲咬心痛,來去不定,不思乳食。
鶴蝨,檳榔,胡粉,苦楝根(各半兩),明礬(三錢五分,半生半枯)
白話文:
使君子丸用於治療小兒五疳,脾胃不和,心腹脹滿,偶爾疼痛,不愛吃奶或食物,逐漸消瘦。厚朴和陳皮各一兩,使君子肉一兩(用湯泡去黑皮),甘草和川芎各二錢半,再加芍藥,混合後煉成蜜丸,大小如芡實子。每次服一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化蟲丸用於治療小兒蟲咬心痛,疼痛不定,不思奶食。鶴蝨、檳榔、胡粉、苦楝根各半兩,明礬三錢五分(半生半枯)。
上末,麵糊丸,綠豆大。三歲服三十丸,熟水入香油二滴吞下。食前如有小蟲,皆化為水,大蟲自利下,初服甚效。
烏梅丸,治蛔蟲上入其膈,故須臾復上,得食而嘔又煩者,咽聞食臭,服此當自吐蛔,又治久痢。
烏梅(二十三枚),乾薑(兩二錢,炮),黃連(二兩),川椒,當歸(各半兩),細辛,附子(炮去皮臍),人參,桂枝,黃蘗(各七錢),
上為末,用酒浸烏梅肉一宿,去核,蒸飯杵成泥,和藥勻丸如麻子大。食後服十丸,日三服,忌生冷物。
白話文:
將綠豆磨成粉,做成麵糊丸,每丸如綠豆大小。三歲小孩一次服用三十丸,用熟水加入兩滴香油送服。飯前如果有小蟲,服用後就會化為水,大蟲則會自行排出,初次服用效果顯著。
烏梅丸是用來治療蛔蟲上到膈膜,導致患者時常感到噁心嘔吐,聞到食物味道就反胃,服用此丸後就會吐出蛔蟲,同時也能治療久痢。
將烏梅、乾薑、黃連、川椒、當歸、細辛、附子(去皮臍)、人參、桂枝、黃蘗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浸泡烏梅肉一夜,去核,蒸熟搗碎成泥,與藥粉混合,製成如麻子大小的丸藥。飯後服用十丸,一天服用三次,忌食生冷食物。
5. 咳嗽門
(第十三)
6. 病機
《內經》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聽從其令也。五臟之咳,久乃移於六腑,始傷肺氣,終動脾濕,故咳而又嗽也。經曰:秋傷於濕,冬必咳嗽。大抵素秋之氣宜清肅,及動之,則氣上衝而為咳嗽,久則動脾濕而為痰也。大法與大人同。
白話文:
《內經》中說道:引起咳嗽的原因並非只有肺臟,五臟六腑皆有可能。皮膚和毛髮是肺臟的外合部位,當皮膚和毛髮首先受到外邪入侵時,邪氣就會順著它們的引導進入體內。五臟的咳嗽,如果久治不愈,就會蔓延至六腑,開始傷害肺氣,最終導致脾濕受損,所以咳嗽會伴隨痰液。
經書中也記載:秋季受濕邪侵襲,冬季就會咳嗽。總的來說,秋季的氣候宜於清肅,如果過度活動,就會導致氣機上衝而引起咳嗽。久咳之後,會影響脾濕,進而產生痰液。
治療方法與成人相同。
7. 脈候
《脈經》曰:關上脈微為嗽,脈浮緩者為傷風,脈緊者肺寒咳嗽。脈浮軟者生,弦急者死。
白話文:
《脈經》說: 關上的脈象輕微是咳嗽的表現, 脈搏浮動緩慢的是受風傷的症狀, 脈搏緊縮的是肺部寒冷引起的咳嗽。脈搏浮動柔軟的人會康復, 弦狀緊急的人可能會死亡。
8. 治法
錢氏曰:嗽者,肺盛微寒。八、九月,肺氣大旺,病嗽者,其病必實,非久病也。其證面赤身熱、痰盛,法當以葶藶丸下之。若久者,不可下也。十一月、十二月嗽者,傷風嗽也。風從背脊第三椎肺俞入也,以麻黃汗之。有熱證,面赤,便水,涎熱,咽喉秘者,甘桔湯治之。
若五、七日之間。其身熱,痰盛,涕唾稠黏者,以褊銀丸下之。有肺盛者,咳而後喘,面腫欲飲水者,有不飲水者,其身則熱,以瀉白散瀉之。若傷寒咳嗽五、七日無熱證而但嗽者,亦葶藶丸主之,後用化痰藥。而肺虛者,咳而哽氣,時時長出氣,喉中有聲,此久病也,以阿膠散主之。
白話文:
錢氏說:咳嗽的原因,是肺氣盛而微寒。在農曆八月、九月,肺氣旺盛,這時候咳嗽,病症必定是實證,不是久病。症狀是臉色發紅、身體發熱、痰液很多,應該用葶藶丸來瀉下。如果咳嗽已經很長時間,就不能用瀉下藥了。
農曆十一月、十二月咳嗽,是傷風咳嗽。風從背部第三節椎骨的肺俞穴侵入,可以用麻黃來發汗治療。如果有發熱的症狀,例如臉色發紅、小便量多、唾液發熱、咽喉乾燥,應該用甘桔湯治療。
如果咳嗽持續五到七天,身體發熱,痰液多,鼻涕和唾液黏稠,可以用褊銀丸來瀉下。如果是肺氣盛的咳嗽,咳嗽後會喘不過氣,臉部腫脹想要喝水,也有不願意喝水的,但身體發熱,應該用瀉白散來瀉火。
如果傷寒引起的咳嗽,持續五到七天沒有發熱症狀,只是咳嗽,也可用葶藶丸治療,之後再服用化痰藥。如果是肺虛引起的咳嗽,咳嗽時會感覺胸口憋悶,經常喘不過氣,喉嚨裡有聲音,這是久病,應該用阿膠散來治療。
痰盛者,先實脾,後以褊銀丸下之,涎退則補肺為上法,有嗽而吐水或清綠水者,以百祥丸下之;有嗽而吐痰涎、乳食者,以白餅子下之;有嗽而痰咳膿血者,乃肺熱,食後服甘桔湯,久嗽者,肺亡津液阿膠散補之,咳而痰實,不甚喘而面赤,時飲水者,褊銀丸下之。治嗽大法,盛則下之,久則補之,更量虛實,以意增減。
傷風發熱咳嗽者,宜先發散其表,人參羌活散加麻黃,或金沸草散加桑白皮、惺惺散、參蘇飲皆是發散之藥,熱不除,解肌湯主之。假如表散風邪,無別證微嗽者,服抱龍丸、瀉白散平肺之劑;痰涎壅盛,玉餅子、金星丸;下痰熱,瀉白散加人參或辰砂半夏丸、抱龍丸尤良。下後熱不退,作驚風之狀,宜以薄荷散服。
白話文:
痰多的人,先要健脾,之後用褊銀丸來化痰,痰退之後補肺是最好的方法。咳嗽吐清水或清綠水,用百祥丸來化痰;咳嗽吐痰涎、乳食,用白餅子來化痰;咳嗽吐痰帶膿血,是肺熱,飯後服用甘桔湯,咳嗽久的人,肺部津液不足,用阿膠來滋補。咳嗽痰多,不怎麼喘,但臉紅,常喝水,用褊銀丸來化痰。治療咳嗽的大原則,痰多就化痰,久咳就滋補,要根據虛實情況,靈活增減藥物。
傷風發熱咳嗽,應該先散寒解表,用人參羌活散加麻黃,或者金沸草散加桑白皮、惺惺散、參蘇飲,都是發散的藥物,如果熱還沒退,就用解肌湯。假如表散風邪,沒有其他症狀,只是輕微咳嗽,服用抱龍丸、瀉白散平肺的藥;痰涎壅盛,就用玉餅子、金星丸來化痰;有痰熱,就用瀉白散加人參,或者辰砂半夏丸、抱龍丸效果更好。化痰之後熱不退,出現驚風的症狀,就用薄荷散來治療。
感寒發熱咳嗽者,服惺惺散加麻黃表散寒邪。微嗽,杏仁膏、人參半夏丸;痰嗽,半夏茯苓湯。
久嗽曾經解利,肺氣虛寒宜補肺,服補肺阿膠散、潤肺散。肺中風,肺受寒久不已,灸肺俞穴三壯,服百部丸,陳皮、罌粟殼、桑根白皮煎湯研化,食後服。
白話文:
若因受寒而發熱咳嗽,可服用惺惺散加麻黃以散寒邪氣。輕微咳嗽,可用杏仁膏、人參半夏丸;有痰咳嗽,則用半夏茯苓湯。
若久咳且曾有腹瀉的情況,表示肺氣虛寒,需要補肺,可服用補肺阿膠散、潤肺散。若因肺受寒久而不癒,導致肺中風,則灸肺俞穴三次,並服用百部丸,再以陳皮、罌粟殼、桑根、白皮煎湯研化,飯後服用。
小兒初生百日內咳嗽,肺葉脆弱,最為難治。平常冷熱邪入肺中,無能得出,又不堪吐利,必明病源,消解風寒,化痰順氣,益肺生津,胃開氣壯,嗽即漸減,不可強攻。
冷嗽則鼻流清涕,面白痰薄,日輕夜重,或微有邪熱。熱嗽則面微紅,鼻乾熱,痰稠,脈浮數。胃熱不因風寒而得,以兒啼便乳,壅結心肺不散,即嗽而逆,以玉餅子下。
錢氏治嗽之法,先實脾,脾母得實,肺則和平。
小兒咳嗽者,腠理受風邪感激,臉紅喘促,辨虛實,若見唇縮胸前陷,鼻枯乾黑,皆為不治。
白話文:
嬰兒出生頭一百天內咳嗽,肺部嬌嫩,是最難治療的。平常風寒熱邪入侵肺部,無法排出,又不能吐瀉,必須清楚病因,消除風寒,化痰順氣,滋養肺部,改善脾胃功能,咳嗽才會慢慢減輕,不可强行治療。
如果咳嗽伴隨鼻流清涕,面色蒼白,痰液稀薄,白天輕微晚上加重,可能伴隨輕微熱症,就是風寒引起的。如果咳嗽伴隨面部微紅,鼻腔乾燥發熱,痰液濃稠,脈象浮數,就是熱邪引起的。如果胃部熱邪引起的咳嗽,不是因為風寒,而是孩子啼哭、吃奶、消化不良造成心肺郁積,導致咳嗽逆氣,可以用玉餅子幫助排泄。
錢氏治療咳嗽的原則是先健脾,脾胃功能健全,肺部才能和平。
孩子咳嗽,大多是因為腠理受到風邪侵襲,導致臉紅喘氣,要根據虛實情況判斷。如果孩子嘴唇縮起,胸部凹陷,鼻子乾燥發黑,則屬於不治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