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九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十九 (7)

1. 痢疾門

(第七)

2. 病機

小兒痢疾大抵多由脾胃不和,飲食過傷、停滯不能克化;又為乳母恣食生冷、熱毒、厚味以傳之;又為風寒、溫熱之邪以干之,故有此疾。有裡急、窘迫、急痛者,火性急速而能燥物故也。或夏末、秋初,忽有暴寒折於盛熱,無所發散,客搏肌膚之中,發於外則為瘧,發於內則為痢,內外俱發則為瘧痢。凡痢久則令腫滿,下焦偏冷,上焦熱結,則為上實下虛。

若脾胃濕熱之毒熏蒸清道而上,以致胃口閉塞而成噤口之證。又有一方、一家之內,上下傳染,長幼相似,是疫毒痢也。當先推其歲運,以平其外;察鬱結,以調其內,審其所傷,別其虛實、冷熱以治之。條然明白,不致妄投也。

白話文:

小兒痢疾的病因及治療

小兒痢疾大多是因為脾胃不和,飲食過度或積食難消化導致的。也有可能是因為乳母過度食用生冷、辛辣或油膩食物,將這些食物的熱毒傳給孩子;或是因為風寒、溫熱等邪氣侵襲,導致孩子出現痢疾。

痢疾症狀中,如果出現裡急後重、排便困難、疼痛劇烈等情況,這是因為火氣旺盛,容易使食物燥熱而引起。

痢疾發病時間上,如果是在夏末秋初,突然遇到寒冷的氣候,而之前又處於炎熱狀態,導致寒氣無法散發,留在體內,就會入侵肌膚。如果侵襲表面則會導致瘧疾,侵襲內部則會導致痢疾,如果內外同時發病就會出現瘧痢。

痢疾的長期影響,會導致腹脹、下焦虛寒、上焦熱結,形成上實下虛的狀態。

痢疾的特殊情況,如果脾胃積熱,毒氣上熏,導致胃口閉塞,就會出現噤口症。

傳染性痢疾,會在一家人中互相傳染,長幼皆會出現相似症狀,這就是疫毒痢。

治療痢疾時,首先要考慮孩子的出生年份,根據其運勢來調整外部環境;其次要觀察孩子體內的鬱結情況,調理其內部;然後要了解孩子的受傷情況,區分虛實、冷熱,再根據病情進行治療。這樣就能明明白白,不致於胡亂用藥了。

3. 脈候

《內經》曰:腸澼下血,身熱則死,寒則生。腸澼下白沫,脈沉則生,浮則死。仲景云:下痢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

白話文:

古文中提到,《內經》說:如果患有「腸澼」(一種慢性腹瀉病),若出現便血且身體發燒的情況,那麼病人就很可能會死亡;若是身體感到寒冷,就有生存的可能性。「腸澼」症狀為排泄物中含有白色泡沫,脈搏深沈的情況下可以存活,但脈搏浮淺的話就會危及生命。張仲景曾表示,對於患上下痢的人來說,如果脈搏光滑且快速,代表他可能有長期未消化的食物在胃裡,應該要進行清空胃部的操作。

4. 治法

治痢大法與大人同,惟劑輕重耳。赤痢積熱窘迫者,宜通之,次用黃連解毒自止,如不止,用香連丸、地榆散之屬。秋後痢疾多因夏傷暑,宜調中五苓,黃連、枳殼。或下如豆汁,如瘀血,宜胃風湯。噤口不能食,宜石蓮、香橘之屬。

治痢,生薑助胃為陽,茶葉助胃為陰。平調陰陽,蜜治痢,生薑作片,好茶各一錢半,蜜水煎服。蟲毒痢,阿膠、黃蘗各二錢,用水同煎服。痢疾不能飲食,邪氣、疫毒不能發泄,傳入臟腑,腸胃摺疊以噤口,九死一生。脾虛胃弱,有熱氣關閉胸中。噤口服參苓白朮散加石菖蒲、枳殼、粳米一撮同煎,食前服。心氣通,胃脘開,便能食。

白話文:

治療痢疾的方法,大人和小孩相同,只是藥物的劑量不同而已。赤痢是由於積熱導致腸胃阻塞,應該先用通便的方法,然後再用黃連解毒,如果還止不住,就用香連丸、地榆散等藥物。秋後痢疾大多是因為夏天受暑傷造成的,應該調和脾胃,可以用五苓散,黃連和枳殼。如果痢疾像豆汁一樣稀薄,可能是瘀血,可以用胃風湯。如果病人無法開口進食,可以用石蓮、香橘等藥物。

治療痢疾,生薑有助於胃氣,屬於陽性;茶葉有助於胃陰,屬於陰性。平調陰陽,可以用蜂蜜治療痢疾。將生薑切成片,好茶各取一錢半,用蜂蜜水煎服。如果是蟲毒導致的痢疾,可以用阿膠和黃蘗各二錢,用水一起煎服。如果痢疾患者不能飲食,邪氣和疫毒無法排出,就會侵入臟腑,導致腸胃摺疊而無法開口,就會有九死一生的危險。脾胃虛弱,有熱氣阻塞胸中,就會無法開口。可以服用參苓白朮散,加入石菖蒲、枳殼、粳米一小撮一起煎服,飯前服用。心氣通暢,胃脘打開,就可以進食了。

痢疾不治證

小兒下痢如塵腐色者死,如屋漏水者死,肛門如竹筒不斂者死,下血如敗血不收者死。凡小兒赤白大下而不禁,小水無,腹疼,發熱,唇紅,舌胎,氣促,心煩,狂躁不安,面色變易如妝,飲食全不進,穀道傾陷者,並不治。

白話文:

痢疾不治證

小兒若患痢疾,出現以下症狀,則難以治癒:

  • 糞便如塵土般腐敗,顏色灰暗: 此為腸胃腐敗,元氣耗損之象,難以挽回。
  • 糞便如房屋漏水般稀薄: 此為腸胃虛弱,氣血虧損之象,難以恢復。
  • 肛門像竹筒般鬆弛,無法收縮: 此為腸道機能嚴重受損,無法正常運作之象,難以修復。
  • 下血如同敗血,無法止住: 此為血虛氣弱,臟腑損傷之象,難以恢復。

總之,若小兒出現以下症狀,則屬於痢疾不治之症:

  • 赤白痢疾,無法控制,頻繁排泄: 說明腸胃虛弱,氣血虧損,元氣耗散。
  • 小便量減少,甚至無尿: 說明腎氣不足,體內津液虧損。
  • 腹部疼痛,發熱: 說明腸胃受損,熱毒內蘊。
  • 嘴唇紅腫,舌苔厚膩: 說明熱毒入血,氣血運行不暢。
  • 呼吸急促,心煩意亂,躁動不安: 說明心神不寧,精神恍惚。
  • 面色變化不定,如塗抹脂粉: 說明氣血虧損,臟腑虛弱。
  • 食慾不振,飲食全不進: 說明腸胃功能嚴重受損,難以消化吸收。
  • 肛門下陷,如墜落一般: 說明脾腎虛弱,元氣不足。

以上症狀同時出現,則屬於痢疾不治之症,即使施以醫術,也難以奏效。

5. 藥方

小香連丸,治小兒冷熱腹痛,痢下水穀。

木香,訶子肉(各一兩),黃連(吳茱萸炒赤色,四兩),

上為末,飯丸綠豆大。米飲下十丸至三十丸,頓服之。

地榆散,治小兒赤痢因大腸停積熱毒得之,或點滴鮮紅。

地榆,訶子肉,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小香連丸」可以治療小兒腹部冷熱疼痛、腹瀉以及無法消化食物的症狀。

將木香、訶子肉各一兩,黃連(炒至赤色)四兩,研磨成粉末,用飯丸成綠豆大小。用米湯送服,每次十到三十丸,一次服下。

「地榆散」可以治療小兒因大腸積熱中毒引起的赤痢,或排泄鮮紅色糞便。

將地榆、訶子肉、甘草等量,研磨成粉末。

上為末,每服一錢,米湯調下。一方加黃連、枳殼、芍藥。

胃風湯,治小兒風冷乘虛入客腸胃,水穀不化,泄瀉注下,及腸胃濕毒下痢如豆汁,瘀血日夜無度。

人參,白朮,白茯苓,川芎,當歸,芍藥,桂(少許)

上為粗未,每服三錢,入粟米數粒同煎,食前服。

百一選方,治小兒噤口痢。

白話文:

胃風湯用於治療小兒因風寒入侵腸胃,導致消化不良,腹瀉,以及腸胃濕熱引起的腹瀉,症狀如豆汁狀,甚至出現血便。方劑以人參、白朮、茯苓、川芎、當歸、芍藥、桂枝(少許)為藥材,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少量粟米一起煎煮,飯前服用。另外,也可用胃風湯加黃連、枳殼、芍藥等藥材,每次服用一錢,用米湯調服。

石蓮肉去殼留心,研為末。每服五分,陳米飲調下。此是毒氣上衝心腹,藉此以通心氣,便覺思食。

香脯,治小兒刮腸下痢,噤口不食,閉口閤眼至重者。

精豬肉(一兩,批薄片),膩粉

上將豬肉於炭火上慢炙,旋鋪膩粉勻成脯。每以少許與吃,如未知吃,且放鼻邊,自然要吃。此方治胃口有毒,食之神效。

小連丸,治小兒赤白痢,脾胃虛弱,糟粕不聚,腹脹不食,時作陣痛,煩渴身熱。

黃連(三兩),乾薑(炮一錢),當歸,阿膠(炒。各兩半),

白話文:

石蓮去殼留心,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分,用陳米湯送服。這用來治療毒氣上衝心腹,藉此通心氣,便能感到想吃東西。

香脯,用來治療小兒腹瀉、拒食、閉口不食,甚至昏迷不醒的重症。

將豬肉切成薄片,裹上膩粉。把豬肉放在炭火上慢慢烤,一邊烤一邊均勻地撒上膩粉,製成香脯。每次給孩子吃一小塊,如果孩子不願意吃,就把香脯放在孩子鼻子邊,自然就會想吃。這個方子治療胃口中毒,效果顯著。

小連丸,用來治療小兒赤白痢、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不食、時常陣痛、口渴發熱。

黃連三兩,乾薑炮製一錢,當歸、阿膠(炒)各兩半。

上為末,阿膠膏丸,小豆大。三歲三十丸,食前米湯化服。

養臟湯,治小兒冷熱不調,下痢赤白,或如膿血魚腦,裡急後重,臍腹絞痛,脫肛墜下,並治之。(方見大人痢門。)

參香散,治嬰兒臟腑氣虛怯,冷熱不調,積在臟腑,作成痢疾。或下鮮血,或如豆汁、魚腦、瘀血,或下紫黑血,或赤白相雜,或成五色,裡急後重,日夜頻並,臍腹絞痛,甚不可忍,及噤口、疳蠱、時瘟諸痢,無問新久。

人參,白扁豆(炒去皮),木香(各四錢),肉豆蔻(制),茯苓(八錢),陳皮(去白),罌粟殼(去筋蒂,炙。各二兩四錢),

白話文:

將阿膠膏製成丸藥,大小如小豆。三歲兒童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前用米湯送服。

養臟湯適用於治療小兒體質虛弱,寒熱不調,導致腹瀉,糞便顏色或呈赤白、膿血、魚腦狀,或伴隨裡急後重、臍腹絞痛、脫肛等症狀。此方亦適用於成人痢疾,詳見成人痢疾門。

參香散適用於治療嬰兒臟腑虛弱,氣虛怯弱,寒熱不調,導致積食,進而發展成痢疾。症狀包括下鮮血、豆汁樣、魚腦樣、瘀血樣、紫黑血、赤白相雜或五色混雜的糞便,伴隨裡急後重、日夜頻瀉、臍腹絞痛等,甚至出現噤口、疳積、時行瘟疫等病症,無論新舊病症均可服用。

此方藥材包括人參、白扁豆(炒去皮)、木香、肉豆蔻(制)、茯苓、陳皮(去白)、罌粟殼(去筋蒂,炙)。各藥材用量為:人參、白扁豆、木香各四錢,肉豆蔻二兩四錢,茯苓八錢,陳皮、罌粟殼各二兩四錢。

上為極細末,用米飲調化,食前服。

豆蔻香連丸,治小兒乳食不節,腸胃虛弱,冷熱之氣客於腸間,下赤白痢,腸內疼痛,日夜頻並,不飲乳食。

黃連(炒,七錢半),肉豆蔻(二枚,麵包煨),丁香(二錢半),木香,訶子(炮。各半兩),

上未,粟米糊丸,黍米大。三歲服十丸,米飲下。

烏梅散,治下痢後津液減少,臟腑虛燥,煩渴引飲,及治諸病後煩渴引飲無度。

烏梅肉(半兩,微炒),茯苓,木瓜(各一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米湯調和,飯前服用。

豆蔻香連丸用於治療小兒飲食不節,腸胃虛弱,寒熱之氣停留在腸道中,導致赤白痢,腸道疼痛,日夜不停,不願喝奶吃飯。

黃連(炒至七錢半),肉豆蔻(兩枚,用麵包包裹烘烤),丁香(二錢半),木香,訶子(炮製,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小米糊做成丸子,大小如黍米。三歲兒童服用十丸,用米湯送服。

烏梅散用於治療下痢後津液減少,臟腑虛燥,口渴想喝水,以及治療各種疾病後口渴無度地飲水。

烏梅肉(半兩,微炒),茯苓,木瓜(各一兩)。

上為粗未,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一片同煎。

桃花丸,治下痢赤白多,並泄瀉青水。

赤石脂,乾薑(各等分),

上未,糊丸,如麻子大。空心服二、三十丸,米飲下。

茅花湯,治吐血下血,鼻衄不止,兼治血痢、黑痢。

上用茅花一大把,水三盞,煎一盞,分二服。無花,以根代之。

寬腸枳殼散,順氣止痢。

甘草(六錢,炙),枳殼(二兩四錢,炒)

為末,每服一錢,空心沸湯調下。

白話文:

上面的藥方,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和一片薑一起煎煮。

桃花丸可以用來治療下痢,痢疾的顏色可能是紅色或白色,還可以用來治療泄瀉,瀉出的水帶有青色。

赤石脂和乾薑等分,將上面的藥材混合在一起,做成丸子,大小像麻子一樣。空腹服用二十到三十顆丸子,用米湯送服。

茅花湯可以用來治療吐血、下血、鼻衄不止,也可以治療血痢和黑痢。

取一大把茅花,用三杯水煎煮成一杯,分成兩次服用。如果沒有茅花,可以用茅根代替。

寬腸枳殼散,可以順氣止痢。

甘草六錢,炙烤;枳殼二兩四錢,炒制。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空腹用沸水調服。

黃連解毒湯、生薑湯、黃芩湯、調中湯(以上四方俱治痢)

白話文:

黃連解毒湯:由黃連、黃柏和梔子組成。用於清熱瀉火,治療口舌瘡瘍、發熱頭痛等症狀。

生薑湯:由生薑和甘草組成。主要用於溫胃散寒,止嘔化痰,適用於脾胃虛寒引起的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

黃芩湯:由黃芩、芍藥和大棗組成。主要功效爲清熱燥溼,涼血安胎,可用於治療孕婦因肝經溼熱導致的小便短赤、尿頻急迫等症狀。

調中湯:由人參、茯苓、乾薑、半夏、炙甘草組成。具有調理脾胃功能的作用,可改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問題。 以上四種方劑均可以用來治療痢疾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