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九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十九 (4)

1. 泄瀉門

(第五)

2. 病機

泄瀉乃脾胃顓病,凡飲食寒熱,三者不調,此為內因,必致泄瀉。又經所論:春傷風,夏飧泄,夏傷暑,秋傷濕,皆為外因,亦致泄瀉。醫者當於各類求之,毋徒用一止瀉之方而云概可施治,此則誤兒豈淺云耳。若不治本,則瀉皆暫止而復瀉,耽誤既久,脾胃益虛,變生他證,良醫莫救。

白話文:

腹瀉是脾胃的專屬病症。無論是飲食的寒熱,還是三餐不調,這些都是內在的原因,都會導致腹瀉。經典醫書中也提到:春天受風寒,夏天吃壞肚子,夏天中暑,秋天受潮濕,這些都是外在的原因,也會導致腹瀉。醫生應該根據不同類型的腹瀉原因進行治療,不能只用一種止瀉藥就認為可以治癒所有腹瀉,這會造成很大的錯誤。如果沒有治療根本原因,腹瀉只是暫時止住,過一會兒又會復發,時間久了,脾胃就會更加虛弱,還會引發其他疾病,即使是良醫也無力回天。

3. 脈候

脈弦者,食積瀉;脈微小,虛寒瀉。小兒泄瀉,微緩者生,洪大急數者危。初生及未滿三歲看虎口脈紋。

白話文:

當脈搏強勁且有節奏時,表示消化不良或食物堆積在胃腸道裡,並且會出現腹瀉的情況。若脈搏微弱而細小,則代表身體虛弱、寒冷和腹瀉。

對於小孩來說,如果他們的脈搏輕柔舒緩,那麼通常情況良好;但如果脈搏快速又激烈,那就有危險了。

新生嬰兒以及不到三週歲的小孩要特別關注其虎口部位的脈搏和皮膚上的血管網狀圖案。

4. 治法

小兒泄瀉證非一端,有冷瀉,有熱瀉,有傷食瀉,有風瀉,有驚瀉,當詳辨其證而治之。

冷瀉者,脾胃受冷,肚痛,穀不化,小便清,大便黃白或如糟粕,手足厥冷,當服理中湯、益黃散、人參藿香等散。

熱瀉者,大便黃赤,小便赤少,口渴煩躁。醫者不明,但用豆蔻、訶子等服之,如水澆石,用錢氏白朮散去木香、五苓散去桂服之。熱甚者,四逆散、黃連丸、調中湯去大黃加黃連、枳殼治之,如挾熱而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黃芩湯,嘔加半夏。又挾熱瀉痢而小便閉澀赤甚者,加減四順清涼飲服之。

白話文:

小兒腹瀉症狀多樣,需仔細辨證治療

小兒腹瀉的病因並非單一,有寒氣導致的腹瀉,也有熱氣導致的腹瀉,還有傷食、風寒、受驚等原因造成的腹瀉。醫生要仔細辨別其症狀,才能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冷瀉是指脾胃受寒導致的腹瀉,表現為肚子痛、消化不良、小便清澈、大便呈黃白色或像糟粕一樣,手腳冰涼。治療應服用理中湯、益黃散、人參、藿香等散劑。

熱瀉是指熱氣導致的腹瀉,表現為大便黃赤、小便赤少、口渴煩躁。有些醫生不了解病因,只用豆蔻、訶子等藥物治療,就像水澆石頭一樣,無效。應服用錢氏白朮散去木香、五苓散去桂枝的方劑治療。熱氣很嚴重時,可服用四逆散、黃連丸、調中湯去大黃加黃連、枳殼的方劑治療。如果腹瀉伴隨熱氣,且同時出現太陽和少陽經的病症,則可服用黃芩湯治療,若同時伴有嘔吐,可加入半夏。如果腹瀉伴隨熱氣,且小便閉澀、顏色深紅,可服用加減四順清涼飲治療。

傷食瀉者,由乳食過飽,坐臥風冷之所,傷食油膩之物遂成食瀉,宜先服紫霜丸,取下其積,不可便補。經云:食瀉重,當取疳。虛用補虛進食丸、感應丸、紫霜丸。量虛實先取其積盡,次以加減益黃散、異功散、四君子湯調理之。

驚瀉者,由慢驚病後,或吐胃虛,或氣弱因驚,眼白如淡墨,大便青黃,此瀉宜至聖保命丹、鉤藤飲主之。或乳隨糞下,消乳熱,進食丸主之。或微渴,心脾喘燥狂熱,此瀉尤難治,硃砂五苓散主之。冷者,定命飲子,服後與溫驚朱君散、睡驚太乙丹等藥治之。大要散風邪,消積滯,開胃進食,養脾之藥。

白話文:

吃太多食物導致腹瀉的人,是因為奶食過飽,又坐在風冷的地方,吃了油膩的食物,所以就造成食物性腹瀉。應該先服用紫霜丸,把積食排泄掉,不要馬上就補。古書上說:食物性腹瀉嚴重,要先把積食排出。虛弱的人可以用補虛的進食丸、感應丸、紫霜丸。要根據虛實狀況,先把積食排泄乾淨,然後再用加減益黃散、異功散、四君子湯調理。

驚嚇導致的腹瀉,是因為慢驚病之後,或是吐過之後胃虛弱,或是體弱多病因驚嚇而導致,眼白像淡墨一樣,大便青黃,這種腹瀉可以用至聖保命丹、鉤藤飲治療。如果還有乳汁隨著糞便排出,可以用進食丸治療乳熱。如果還有輕微口渴、心脾氣喘乾燥狂躁發熱,這種腹瀉就更難治了,要用硃砂五苓散治療。如果是因為體寒導致的腹瀉,可以用定命飲治療,服用之後再用溫驚的朱君散、睡驚太乙丹等藥物治療。總之,治療這種腹瀉的藥物,主要是用來散風寒、消積滯、開胃進食、養脾的。

惟傷食泄瀉者必惡食,發熱,心腹脹痛,下酸臭,先以疏利其食,服消積丸、鶴頂丹微疏導,不可峻取,後消食藥治之。

食積泄瀉者,積聚停飲,痞膈中滿,脅肋疼痛,夜熱晝涼,口吐酸水,嘔逆注瀉,脈實者,先利而後補,服消積丸、鶴頂丹,下後服消導藥,虛者先補而後下。

傷風泄瀉者,脾臟虛怯也。當初若脾實者,先解風熱,服藿香散。風熱已退,微熱者,參朮散、褐丸子。脾虛者,服醒脾散、實脾散。

白話文:

如果因為食物積滯而導致腹瀉,病人一定會厭惡食物,發燒,心口脹痛,大便酸臭。首先要疏通積滯,服用消積丸、鶴頂丹等藥物輕輕引導,不可急於求成,之後再用消食藥治療。

如果因為食物積滯而導致腹瀉,食物積聚在體內,導致胸膈滿悶,脅肋疼痛,晚上發熱白天涼,口吐酸水,嘔吐腹瀉,脈象實的,要先通便後補,服用消積丸、鶴頂丹,排泄完畢後再服用消導藥。脈象虛的,則要先補後通。

如果因為傷風而導致腹瀉,是脾臟虛弱造成的。如果一開始脾臟實健,就要先解風熱,服用藿香散。風熱退去,微微發熱的,服用參朮散、褐丸子。如果脾臟虛弱,則服用醒脾散、實脾散。

假令春月間多有傷風、咳嗽、泄瀉者,表裡俱虛,服藿香正氣散,倍加茯苓去皮、白朮、生薑、棗去核同煎。痰嗽發熱微瀉者,服人參羌活散,加半夏曲同煎,後服加味四君子湯、參朮散止瀉治之。

夏月傷暑泄瀉者,其證面垢,煩躁作渴,飲水漿,頭熱,嘔吐泄瀉,服丁香丸,定吐紫金核先定吐,後用參朮散。發熱,渴不止者,參朮散加天水散,滾白湯調。

白話文:

春天如果經常出現傷風、咳嗽、腹瀉,表示身體表裡都虛弱,可以服用藿香正氣散,並加倍茯苓去皮、白朮、生薑、去核紅棗一起煎服。如果出現痰嗽發熱、輕微腹瀉,可以服用人參羌活散,加入半夏曲一起煎服,之後再服用加味四君子湯、參朮散來止瀉治療。

夏天如果因為中暑而腹瀉,症狀包括臉色灰暗、煩躁口渴、喝水就吐、頭熱、嘔吐腹瀉,可以先服用丁香丸、定吐紫金核來止吐,之後再服用參朮散。如果發熱口渴不止,可以將參朮散加入天水散,用滾燙的白開水調和服用。

秋月痰嗽泄瀉者,六和湯。

冬月感寒泄瀉者,助胃膏、益黃散加肉豆蔻、生薑、棗去核煎服。寒極者附子理中湯。吐瀉,脾胃俱虛,欲作慢驚,服烏蠍四君子湯,生薑、棗去核煎服,或實脾散、全蠍觀音散治之。

中濕泄瀉者,著冷腸鳴,肚腹痛,手足寒,服理中湯、大養脾丸、藿香正氣散,腹痛加桂、乾薑,伏暑加藿香,寒暑同用。

白話文:

秋天因為月亮而咳嗽、腹瀉的人,可以服用六和湯。

冬天因為寒冷而腹瀉的人,可以服用助胃膏、益黃散,再加入肉豆蔻、生薑、去核紅棗煎服。如果非常寒冷,則可以服用附子理中湯。如果出現嘔吐和腹瀉,脾胃虛弱,想要昏迷,可以服用烏蠍四君子湯,加入生薑、去核紅棗煎服,或者用實脾散、全蠍觀音散來治療。

因為濕氣導致腹瀉的人,會出現腹痛、腹鳴、手腳冰冷,可以服用理中湯、大養脾丸、藿香正氣散。如果腹痛,可以加入桂枝、乾薑。如果暑濕,可以加入藿香。寒暑交加的情況,則可以同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