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八 (19)
卷之八十八 (19)
1. 病機
《類萃》云:小兒傷寒與大人無異,所以異者,兼有夾食而已,其或有二證,某證某方皆無越張、朱格例,特不過大小之分,劑中病則止。按仲景《傷寒論》云: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冷冽,此四時正氣之序也。惟冬時嚴寒,去寒就溫,不致於傷。偶然觸冒,名為傷耳。
若冬冒寒,伏藏於肌膚,而未即病,至春而發者,為之溫病,至夏而發者,為之熱病。至此則冬伏寒隨春夏之氣改變,為病既久之後,不得復言其寒也。故曰:溫病不惡寒者,其理可見矣。如春應暖而反寒,夏應熱而反冷,秋應涼而反熱,冬應寒而反溫,非其時而有其氣,此四時乖戾之氣也。偶即中傷,謂之時氣,又與傷寒不同。
白話文:
《類萃》中記載:小兒傷寒與大人一樣,只是小兒容易夾食,因此可能有兩方面的症狀。無論是哪種症狀,用藥都無需超出張仲景、朱丹溪的範例,只是劑量需要根據大小有所區別,藥到病除即可。
根據仲景《傷寒論》所說:春天氣候溫和,夏天氣候炎熱,秋天氣候涼爽,冬天氣候寒冷,這是四季正常的氣候順序。唯有冬天嚴寒,人們會躲避寒冷,尋求溫暖,不易受寒。偶然受寒,才叫做傷寒。
如果冬天受寒,寒邪潛伏於肌膚,尚未發病,等到春天發病,稱為溫病;等到夏天發病,稱為熱病。到這時,冬天潛伏的寒邪隨著春夏氣候的變化而改變,疾病已經持續很久了,就不能再說它是由於寒邪引起的。所以說:溫病患者不惡寒,道理就在這裡。
如果春天應該暖和卻反常寒冷,夏天應該炎熱卻反常寒冷,秋天應該涼爽卻反常炎熱,冬天應該寒冷卻反常溫暖,這些都是違反時令的氣候。偶爾因為這些異常氣候而受傷,叫做時氣,這與傷寒不同。
若小兒在襁褓中,或長成而稟賦怯弱,多因乳母解脫衣服不避風寒所致也。然小兒患此,口不能言其致病之由,脈不能診其必然之理,但只煩啼發熱而已,故不可不盡心焉。初得之時,嬰幼則以虎口三關脈紋紅色驗之。長而童稚,則以一指按其三部,據左手脈之緊盛而斷之,其喘急憎寒心氣熱,呵欠頓悶項急者,是也。其惡寒惡風必畏入藏身,引衣密隱,是為表證。
惡熱內實者,必出頭露面,揚手躑足,煩渴燥糞,掀衣氣粗,是為里證。至若頭額冷汗,手足涼,口冷氣,面色黑暗淡,大便瀉青,此為陰證,視其小便或赤或白,可以知裡熱之有無,或清或濁,可以知里之輕重。舉是觀之,則汗下清溫之法可類推矣。
白話文:
嬰兒時期或長大後體弱多病,常常是因為奶媽不注意保暖,解開衣物讓孩子受寒所導致的。孩子生病時,無法言語說明病因,脈象也無法準確診斷,只能以發燒哭鬧表現出來,所以照顧者必須格外用心。剛開始生病時,嬰兒可以觀察虎口三關脈紋是否呈紅色來判斷。稍大的孩子,可以用手指按壓手腕的三個部位,根據脈象的緊盛程度來判斷。如果孩子呼吸急促、怕冷、心氣熱、打哈欠、胸悶、脖子僵硬,就是受寒了。如果孩子怕冷、怕風、躲藏起來,緊緊裹著衣服,這是表面症狀。
如果孩子怕熱、內熱實證,就會露出頭面、揮手晃腳、口渴、大便乾硬、掀開衣服、呼吸粗重,這是內熱症狀。如果孩子額頭出冷汗、手腳冰冷、口氣冰冷、面色暗淡、拉稀水便,這是陰證,觀察小便的顏色,可以判斷內熱程度,小便清澈或浑濁,可以判斷病情的輕重。根據這些觀察,就可以推斷出適當的治療方法,以清熱解表為原則。
2. 脈候
《難經》曰:傷寒之脈,陰陽俱盛而緊澀。《傷寒論》云: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寸口脈浮而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浮澀而緊為傷寒。脈沉微而熱不退者危。
白話文:
古文中提到的是兩種不同的疾病診斷方法和症狀描述。
- 《難經》說到傷寒病的脈象是陰陽都強大且緊繃、乾燥。
- 在《傷寒論》中指出,如果脈搏在寸口處浮動且緊張,那麼這可能是因為受到風邪或寒冷所引起的;若同時出現浮躁、緊縮的情況,就表示可能已經感染了傷寒病毒;另外還有一個情況就是當病人發燒但身體卻感到冷時(即「脈沈微」),代表病情非常嚴重,有生命危險!
3. 治法
陶節庵曰:凡熱證有頭疼惡寒,皆是傷寒,無則皆非也,何則?傷寒則惡寒,傷食則惡食,理固然也。但在冬時惡寒為甚,蓋冬為正傷寒,天氣嚴凝,風寒猛烈,觸冒之者,惡寒殊甚,其餘時月惡寒亦微。冬時惡寒,腠理閉密,非辛溫不可,故以桂枝等藥以治之。然風與寒常相因,寒則傷榮,惡寒頭痛脈浮而無汗,則用麻黃開發腠理,以散邪,得汗則愈。風則傷衛,頭痛惡風,脈浮緩而自汗,則用桂枝充塞腠理以散邪,汗止即愈。
若夫榮衛俱傷,又非此二湯所治也,須大青龍湯。然此湯大峻,其可代之者,有非冬時惡寒頭痛之證,皆宜辛涼之劑,通表裡以和之則愈矣。若以冬時所用桂枝辛涼之藥而通治之,則殺人矣。曰辛涼者何?羌活沖和湯是也,兼能代大青龍湯為至穩。過此則少陽陽明二經在乎半表裡肌肉之間,脈亦不浮不沉。
白話文:
陶節庵說:凡是熱證出現頭痛、怕冷的,都是傷寒,否則就不是傷寒。為什麼呢?因為傷寒就會怕冷,傷食就會厭食,這道理是顯而易見的。
但冬季怕冷的情況會更加嚴重,因為冬天是正傷寒的季節,天氣寒冷凝結,風寒猛烈,人容易受到風寒的侵襲,所以怕冷的症狀格外明顯。其他季節的怕冷症狀則較輕微。
冬季怕冷,毛孔閉塞,需要用辛溫的藥物來治療,所以用桂枝等藥來治。
然而,風與寒常常互相影響,寒邪傷及營氣,會出現怕冷、頭痛、脈浮而無汗的症狀,此時要用麻黃來疏通毛孔,散去邪氣,出汗後便可痊癒。風邪傷及衛氣,會出現頭痛、怕風、脈浮緩而自汗的症狀,此時要用桂枝來充實毛孔,散去邪氣,汗止即可痊癒。
如果營衛都受損,就不是這兩種湯劑所能治療的了,需要用大青龍湯。但大青龍湯藥力很強,可以替代它使用的是,在非冬季出現的怕冷頭痛症狀,都可以用辛涼藥物,通達表裡,調和之,便可痊癒。如果用冬季所用的桂枝這種辛涼藥物來通治,就會致命。
所謂辛涼藥物,就是羌活沖和湯,它可以兼代大青龍湯,效果非常穩妥。
除此之外,少陽和陽明二經位於半表半裡,肌肉之間,脈象也不浮也不沉。
外證在陽明則有目疼鼻乾,不得眠之證,脈洪而長,以葛根解肌湯、升麻湯治之。在少陽則胸脅痛而耳聾,脈見弦數,以小柴胡加減以和之。此三經者,不從標本,從乎中也。以小柴胡湯加葛根芍藥,治少陽陽明俱病如拾芥。若傳入里,外證悉罷,已無頭痛惡寒,脈見沉實,便作實熱譫語惡熱,六七日不大便,口燥咽乾而渴,輕則大柴胡湯,重則三承氣湯。選用比之大人,劑惟輕緩而治之可也。
白話文:
如果外感病邪侵犯陽明經,就會出現眼睛疼痛、鼻腔乾燥、失眠的症狀,脈象洪大而有力,可以用葛根解肌湯、升麻湯治療。如果侵犯少陽經,則會出現胸脅疼痛、耳聾,脈象弦數,可以用小柴胡加減湯治療。這三條經絡的病症,不單純從表裡寒熱來判斷,還要從病邪所在的部位來考慮。如果同時侵犯少陽和陽明經,可以用小柴胡湯加葛根、芍藥來治療,就像拾取地上的一根小草一樣容易。如果病邪傳入裡,外感症狀消失,不再頭痛發寒,脈象沉實有力,就會出現實熱譫語、惡寒發熱、六七天不排便、口乾咽燥、口渴的症狀,輕症用大柴胡湯,重症用三承氣湯。對於兒童用藥,需要根據其體質和年齡,劑量要輕緩,才能達到療效。
麻黃湯(治傷寒頭痛,發熱腰痛,骨節痛,惡寒無汗而喘,以此汗之,蓋暖取汗漐漐至手足心而止,不須再服。)
桂枝湯(傷寒發熱惡寒有汗,以此和之。此為表虛不可再汗。)
大青龍湯(治傷寒脈浮緊,頭痛身痛,發熱惡寒,不得汗出煩躁,擾亂不安,以此汗之。)
羌活沖和湯(治太陽經傷寒無汗,發熱頭痛,惡寒脊強,脈浮緊,又治非冬時或有暴寒中人,如傷寒者,以此治之萬全。此方代麻黃湯用極平穩無害。)
解肌湯(治溫病天行時氣,頭痛壯熱,四時感冒,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用此。)
白話文:
麻黃湯治傷寒頭痛、發燒、腰痛、骨節疼痛,怕冷卻不流汗且喘不過氣,用此藥逼出汗水。藥效溫暖,能使汗水從手腳心慢慢滲出,達到流汗的目的,不需要再服用。
桂枝湯治傷寒發燒怕冷且流汗,用此藥調理身體。因為患者表虛,不適合再逼汗。
大青龍湯治傷寒脈象浮緊,頭痛、全身疼痛,發燒怕冷,卻出不了汗,煩躁不安,用此藥逼出汗水。
羌活沖和湯治太陽經傷寒不流汗,發燒頭痛,怕冷、腰背僵硬,脈象浮緊。此外,非冬天或突然受寒導致症狀像傷寒者,也可服用此藥。此方代替麻黃湯使用,效果平穩無害。
解肌湯治溫病流行時出現的頭痛、高燒,以及四季感冒,發燒口渴卻不畏寒的症狀。
升麻湯(治傷寒頭痛,憎寒壯熱,四肢疼痛,鼻乾不臥,兼治四時感冒,不正之氣,忽然惡寒頭重。)
敗毒散(傷寒風溫瘟疫,頭目昏眩,四肢疼痛,憎寒壯熱,項強目疼。)
小柴胡湯(治傷寒要藥,不俱少陽,和解、表解有礙者,多宜用之,無誤。在小兒尤為平劑。已上方並見大人傷寒門。)
一、傷寒五六日,往來寒熱,胸脅苦痛,默默悸欲食,心煩喜嘔,或胸膈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者,此湯主之。
白話文:
升麻湯可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頭痛、怕冷發熱、四肢疼痛、鼻乾難眠等症狀,也適用於四季感冒、不正之氣引起的類似症狀。敗毒散主要用於治療傷寒、風溫、瘟疫等引起的頭昏眼花、四肢疼痛、怕冷發熱、脖子僵硬、眼睛疼痛等症狀。小柴胡湯是治療傷寒的要藥,特別適合用於不屬於少陽症,但需要和解、解表卻有阻礙的情況,對兒童來說更是安全有效的藥物。以上這些方劑都適用於成人傷寒。
傷寒病發五六天,出現反覆寒熱、胸脅疼痛、心慌欲食、心煩想吐、或胸膈煩悶不吐、或口渴、或腹痛、或脅肋脹滿、或心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體微熱等症狀,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
一、氣虛血弱,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邪正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此湯主之。
一、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心下滿,不欲食,不便硬,脈細者,為陽微陰結,必有表復有里,脈沉亦在裡,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裡,此為半在表,半在裡也。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也。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此湯主之。
一、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少,胸膈滿,此湯與之。
一、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此與之。
一、太陽病不解,病過十日轉入少陽,脅下硬滿,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此湯主之。
白話文:
氣虛血弱,身體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外邪入侵。邪氣侵入身體,與正氣相爭,導致胸脇疼痛,發熱發冷,時好時壞,此湯可以治療。
傷寒病發病五到六天,患者頭部出汗,微微發冷,胸腹脹滿,不想吃東西,大便不暢,脈象細弱,這是陽氣微弱,陰氣鬱結,既有表證又有里證,脈象沉細屬於里證,頭汗出屬於陽氣微弱。如果純粹是陰氣鬱結,就不會有表證,全部都在裡證,現在的情況屬於半表半里,雖然脈象沉緊,但不是少陰病,因為少陰病患者不會出汗,而現在患者頭部出汗,所以不是少陰病,此湯可以治療。
陽明病發作時出現潮熱,大便稀溏,小便量少,胸膈脹滿,此湯可以治療。
陽明病患者胸脇硬滿,無法大便,並且嘔吐,舌苔白色,此湯可以治療。
太陽病久治不愈,病程超過十天,轉變成少陽病,胸脇硬滿,嘔吐不能進食,發熱發冷,尚未吐瀉,脈象沉緊,此湯可以治療。
一、傷寒瘥後,復更發熱,此湯主之。
大柴胡湯,治陽明病外證,身熱汗出而不惡寒,但惡熱,宜服此。陽明病脈逆發熱,汗出而不惡寒,頭眩小便難,此欲發疽證,宜服此。陽明病,脅下硬滿,大便秘而嘔,口燥者,此湯服之。陽明病中風,其脈浮大,氣短心痛,鼻乾嗜臥不得汗,一身盡黃,小便難,有潮熱而噦,此湯主之。
一、傷寒脅下堅滿,少陰乾嘔,不食,往來寒熱,若未吐下,此湯服之。若已吐下發汗譫語者,此湯主之。
一、傷寒五六日,陽脈澀,陰脈弦,腹中急痛,此湯主之。
一、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無表裡證,大便難,身微熱,此湯主之。
白話文:
傷寒痊癒後,又再次發熱,這時可以服用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用於治療陽明病,症狀包括身體發熱、出汗但不畏寒,只怕熱,適合服用此湯。如果陽明病脈象逆跳,發熱出汗但不畏寒,頭昏眼花、小便困難,這是快要發疽的症狀,也適合服用此湯。陽明病患者,如果脅肋部位硬實滿脹,大便祕結伴隨嘔吐,口乾舌燥,可以服用此湯。陽明病患者中風,脈象浮大,呼吸短促、心痛、鼻乾嗜睡、無法出汗、全身發黃、小便困難,伴隨潮熱和呃逆,這時也適合服用此湯。
傷寒患者,如果脅肋部位堅硬滿脹,少陰經出現乾嘔、不思飲食,反复寒熱交替,如果還沒有吐瀉,可以服用此湯。如果已經吐瀉、發汗、神志不清,也適合服用此湯。
傷寒病發五六日,陽脈澀,陰脈弦,腹部急痛,可以服用此湯。
傷寒病發六七日,眼睛看不清楚,沒有明顯的表裡證狀,大便困難,身體微熱,可以服用此湯。
小承氣湯,治太陽吐下而微煩,小便數,大便堅者,與此。上焦熱壅,胸痞而實,故用枳實、厚朴以瀉上焦之痞,大黃瀉實,去芒硝不傷陰分之血也。
大承氣湯,治傷寒裡實,三焦俱熱,腹滿而喘者,宜服此湯。
調胃承氣湯,治傷寒十餘日,不惡寒但惡熱者,實也。腹中滿不大便,蒸蒸鬱郁者,宜用之。已上諸方並見大人傷寒門,若小兒劑比大人減半,或三分之二與之。
白話文:
小承氣湯,用來治療太陽病導致的嘔吐、輕微煩躁、小便次數多、大便乾燥的症狀。上焦熱氣壅塞,胸部感到悶脹和飽滿,因此用枳實、厚朴來瀉去上焦的痞氣,大黃瀉去實熱,去除芒硝避免傷及陰血。
大承氣湯,用來治療傷寒導致的裡實,三焦都發熱,腹部脹滿伴隨喘息的症狀。
調胃承氣湯,用來治療傷寒十多天,不畏寒但畏熱,屬於實證。腹部脹滿,沒有大便,感覺蒸蒸郁郁的,可以用這個方子。以上這些方子都在大人傷寒門中記載,如果是小兒,劑量要減半,或者減至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