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回本書目錄

1. 胎黃候第六

2. 病機

巢氏曰:小兒在胎受母熱毒,生下遍身面目俱壯熱,大便秘,小便黃色,多啼不乳。

《千金》論云:小兒生下,遍身面目皆黃如金色,身上壯熱,大便不通,小便濁赤,不思乳食,啼叫不止,此胎黃之候也。皆因母受熱而傳於胎也。有此證者,乳母服地黃湯。

白話文:

巢元方說:小孩子在母親肚子裡時,因為母親感染了熱毒,出生後全身、臉部都發熱,大便乾結,小便黃色,而且會一直哭鬧、不喝奶。

《千金方》裡說:小孩子出生後,全身、臉部都黃得像金子一樣,身上發高燒,大便不通暢,小便混濁赤紅,不想吃奶,哭鬧不停,這是胎黃的徵兆。這些都是因為母親受到熱毒影響而傳給胎兒的。有這種情況,哺乳的母親可以服用地黃湯。

3. 治法

胎黃胎疸證,母子俱宜服地黃湯及地黃飲子。小兒百日內及半周,不因病後身微黃者,胃熱也。若自生而身黃者,胎疸也。經云:諸疸皆熱,色深黃者是也,犀角散主之。若淡黃兼白者,胃怯也,白朮散主之。(方見瀉門。)

白話文:

針對新生兒黃疸,母親和嬰兒都適合服用地黃湯和地黃飲子。如果嬰兒在出生一百天內或半年內,沒有因為生病而出現輕微的黃疸,通常是胃熱引起的。如果是從出生就出現黃疸,那就是胎疸。如同醫書所說,各種黃疸都屬熱症,而且顏色深黃就是熱症的表現,可以使用犀角散治療。如果黃疸顏色偏淡黃帶白,那就是胃虛弱的表現,可以使用白朮散治療。(藥方在瀉門篇裡可以找到。)

4. 藥方

地黃湯

生地,赤芍藥,天花粉,赤茯苓,川芎,當歸,豬苓,澤瀉,甘草,茵陳(各等分),

上銼,用水煎,食前服。

生地黃飲子,治小兒生下滿身面目俱黃,狀如金色,面赤身熱,眼閉不開,大便不通,小便如梔汁,滿身生瘡。

生地黃,赤芍藥(各一錢),羌活,當歸,甘草(一錢),

上為極細末,用燈心煎湯,食前服。

犀角散,治小兒胎熱,一身盡黃。

犀角,茵陳,栝蔞根,升麻(煨),甘草,龍膽草,生地黃,寒水石(煅,等分)

上咀,用水煎,不拘時服。

白話文:

地黃湯

將生地黃、赤芍藥、天花粉、赤茯苓、川芎、當歸、豬苓、澤瀉、甘草、茵陳,各取相同分量,切碎。用水煎煮,在吃飯前服用。

生地黃飲子

這個藥方是治療嬰兒剛出生時,全身包括臉部都呈現黃色,像金色一樣,臉色赤紅、身體發熱、眼睛閉著睜不開、大便不通暢、小便像梔子花汁液一樣黃,全身長瘡的情況。

取生地黃、赤芍藥各一錢,加上羌活、當歸、甘草各一錢,全部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燈心草煎煮的湯送服,在吃飯前服用。

犀角散

這個藥方是治療嬰兒胎熱,導致全身發黃的狀況。

取犀角、茵陳、栝樓根、煨過的升麻、甘草、龍膽草、生地黃、煅燒過的寒水石,各取相同分量,稍微搗碎。用水煎煮,什麼時候服用都可以。

5. 臍風候第七

6. 病機

小兒生後有臍風證者,多因斷臍帶後為風濕所傷而成也。風入臍者,令臍腫腹脹,口撮多啼,不能乳飲,謂之臍風。若入經絡,多變為癇,當作癇證治之。

臍風致於四肢柔直,日夜多啼,不能吮乳,甚則發為風搐。若臍邊青黑,撮口不開,是為內搐,不治。爪甲黑者則死。

白話文:

嬰兒出生後出現臍風的症狀,多半是因為剪斷臍帶後受到風濕侵襲所造成的。風邪侵入臍部,會導致肚臍腫脹、腹部脹氣、嘴巴嘟起且哭鬧不停,無法順利吸吮母乳,這就是所謂的臍風。如果風邪進入經絡,多半會轉變為癲癇,應當以治療癲癇的方式來處理。

臍風會導致四肢軟弱無力,整天哭鬧不停,無法吸吮母乳,嚴重的話會發展成抽搐。如果肚臍周圍呈現青黑色,嘴巴緊閉無法張開,這是內搐,屬於無法醫治的狀況。指甲呈現黑色,則代表將要死亡。

7. 治法

王氏曰:熱在胸膛,伸縮拿氣,亦令臍腫,宜千金龍膽湯主之。

白話文:

王氏說:熱邪在胸腔裡,導致呼吸時胸部會像在伸縮一樣,並且會使肚臍腫脹,應該用《千金方》裡的龍膽湯來治療。

8. 藥方

控痰飲,治臍風宜先用此吐風痰,次用益脾散和脾,又用辰砂膏利驚即愈。或手足攣拳,噤口不開,不治。

蠍梢,銅青(各五分),硃砂(一錢),膩粉(一字),麝香(少許)

上為末,每服一字,臘茶清調下先吐風痰,然後和胃,或有甘草方吐痰,隨輕重用。

宣風散,治小兒初生因斷臍後,外傷風濕,唇青不乳,多喘撮口。

全蠍(二十一個,頭足全去毒,用無灰酒炙塗為末用),麝香(一字,另研)

上為極細末,用半字金銀煎湯或麥門冬、湯調化,食遠服。

防風散,治小兒臍風。

防風,羌活,白芷,當歸,黃耆,甘草(各五分),

上為細末,少許燈心湯調服。

白話文:

藥方

控痰飲:這個藥方用來治療臍風,應該先用這個方子來吐出風痰,接著再用益脾散來調和脾胃,然後再用辰砂膏來解除驚風的症狀,這樣就能痊癒。如果出現手腳抽搐彎曲,牙關緊閉無法張開的情況,就無法治癒。

藥材:蠍子尾部、銅青(各取五分)、硃砂(一錢)、膩粉(一字)、麝香(少許)。

製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字,用臘茶清調和後服用,先吐出風痰,然後調和脾胃。也可以用甘草方來幫助吐痰,用量依照病情的輕重調整。

宣風散:這個藥方用來治療嬰兒剛出生時,因為剪斷臍帶後,外感風濕,出現嘴唇發青、不肯吃奶、喘氣頻繁、嘴巴緊縮等症狀。

藥材:全蠍(二十一個,去除頭足和毒性,用無灰酒塗抹後炙烤,磨成粉末備用),麝香(一字,另外研磨成粉末)。

製法:將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用半字,用金銀花煎湯或麥門冬煎湯調和後服用,在飯後服用。

防風散:這個藥方用來治療嬰兒臍風。

藥材:防風、羌活、白芷、當歸、黃耆、甘草(各取五分)。

製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末。每次用少許,用燈心草煎湯調和後服用。

9. 撮口候第八

10. 病機

《聖惠》論小兒撮口皆由在母胎中挾於風熱,兒生之後,氣血未調,洗浴當風而成。此疾若口吐白沫,四肢覺冷,必難用藥也。小兒患諸風疾,傳入惡候,至於撮口,病致危急。凡有臍風撮口,胎風撮口,鎖肛撮口,釣腸撮口,卵疝撮口,應病悉入成風,風入心脾,俱能撮口。

夫患在撮口者,皆由結鬱於中,干及腸胃,閉不得通,氣不能化,腹中滿脹,肚下青筋,撮口不乳,證候甚急,若不速與利下,無可救療。若將撮口以為常,少緩之,則斃矣。

白話文:

《聖惠方》認為,嬰兒的撮口(口部肌肉抽搐)多半是因為在母親肚子裡就受到風熱的影響,出生後,氣血還沒調和好,洗澡時又吹到風而引起的。這種病如果出現口吐白沫、四肢冰冷的情況,通常就很難用藥治療了。嬰兒如果患上各種風邪引起的疾病,病情惡化,進而發展成撮口,就非常危險。像是臍風撮口、胎風撮口、鎖肛撮口、釣腸撮口、卵疝撮口,這些病症都會轉變成風邪,風邪侵入心脾,都會導致撮口。

總之,患上撮口的原因,都是因為體內氣機鬱結,影響到腸胃,導致阻塞不通,氣不能正常運化,腹部因此脹滿,肚子下方出現青筋,口部肌肉抽搐而無法吸吮乳汁,病情非常緊急。如果不及時用藥通便,就無法救治。如果把撮口當成一般常見的病症而不加以重視,稍微延誤治療,就會導致死亡。

11. 治法

撮口最為急候,治法貴乎疏利,以辰砂膏利之而愈,一臘之內見之尤甚。

白話文:

撮口(嘴巴緊閉無法張開)是最緊急的病症,治療方法最重要的是要疏通開導,讓氣血運行順暢。可以用辰砂膏來幫助疏通、利導,這樣就能治好。如果是在一年之內發病的,這種情況尤其嚴重。

12. 藥方

辰砂殭蠶散,治初生撮口。

辰砂(水飛,五分),殭蠶(直的,去綠嘴炒,一錢),蛇蛻(炒,一錢),麝香(研,半分),

上為細末少許,用蜜調,敷唇口。

龍膽湯,治嬰孩月內胎驚氣盛發熱,臍風撮口。

龍膽草,鉤藤,柴胡,黃芩(炒),桔梗,赤芍藥(炒),茯苓(各五分),甘草(炙,五分),蜣螂(二枚,去翅足炙),大黃(一兩,濕紙包火煨)

上為極細末,用棗去核煎或加防風、麥門冬煎湯調服。

撮風散,治小兒撮口。

赤腳蜈蚣(半條,炙),鉤藤(一分),硃砂,全蠍梢(各一錢),麝香(一字)

上為末,每服一字,竹瀝調下。

白話文:

辰砂殭蠶散,治療新生兒的撮口病。

將水飛過的辰砂(五分)、去除綠嘴並炒過的直殭蠶(一錢)、炒過的蛇蛻(一錢)、研磨過的麝香(半分)混合。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少許蜂蜜調和,敷在嘴唇周圍。

龍膽湯,治療嬰兒滿月內因胎驚導致氣盛發熱,或臍風引起的撮口病。

將龍膽草、鉤藤、柴胡、炒過的黃芩、桔梗、炒過的赤芍藥、茯苓(各五分)、炙甘草(五分)、去除翅足並炙過的蜣螂(二枚)、用濕紙包裹並以火煨過的大黃(一兩)混合。將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用去核的棗子煮的湯,或加防風、麥門冬煮的湯調服。

撮風散,治療小兒撮口病。

將炙過的赤腳蜈蚣(半條)、鉤藤(一分)、硃砂、全蠍的尾部(各一錢)、麝香(少許)混合。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少許,用竹瀝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