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八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十八 (16)

1. 病機

楊氏曰:慢驚之證,或因急驚過用涼藥,或取下大過傳變而成,或吐痢不止而得,或氣虛暴吐而成。有臟腑虛,洞泄成者,風邪入於腸胃,故大便不禁而痢。又有久痢胃氣虛脫成者,有傷寒傳變陰證而成者。有得之久嗽成癇者。有下積峻取而成者,有吐血瀉血而成者。有感風不解,誤藥而成者。

有得之發癇不已者,有得蟲積衝心者,有卵腫疝氣腹痛得之者,有日夜盜汗,脾困多睡,煩躁引飲,四肢浮腫,大小便秘,丹瘤腫毒,龍帶纏腰,走馬急疳,皆傳慢候。惟吐瀉積利成虛,治之則變證甚速。

慢驚者,因久吐瀉而胃氣漸虛。胃與肺,母子也,母虛亦令子衰。二經虛則生虛痰者,肺胃所出也。痰則凝滯在於咽喉,如拽鋸之聲,時復瘛瘲是也。

白話文:

楊氏曰:慢驚之證,或因急驚過用涼藥,或取下大過傳變而成,或吐痢不止而得,或氣虛暴吐而成。

楊氏說:慢驚的症狀,可能是因為急驚後過度使用寒涼藥物,也可能是因瀉下過度導致病情轉變而成,或是因吐瀉不止而引發,也可能是因氣虛而突然嘔吐造成。

有臟腑虛,洞泄成者,風邪入於腸胃,故大便不禁而痢。又有久痢胃氣虛脫成者,有傷寒傳變陰證而成者。有得之久嗽成癇者。

有些人因為臟腑虛弱,導致腸胃功能失調,外邪入侵腸胃,便會出現大便失禁、痢疾的症狀。也有些人是因為長期痢疾,導致胃氣虛脫而引發慢驚。還有一些是因傷寒轉變為陰證而引起慢驚。也有些人是因為久咳導致驚癇。

有下積峻取而成者,有吐血瀉血而成者,有感風不解,誤藥而成者。

有些慢驚是因下焦積聚瘀滯,使用峻猛的藥物而引起的。有些是因為吐血、瀉血而導致的。還有一些是因感受風寒,未及時治療,誤服藥物而造成的。

有得之發癇不已者,有得蟲積衝心者,有卵腫疝氣腹痛得之者,有日夜盜汗,脾困多睡,煩躁引飲,四肢浮腫,大小便秘,丹瘤腫毒,龍帶纏腰,走馬急疳,皆傳慢候。惟吐瀉積利成虛,治之則變證甚速。

有些慢驚是因為發作癲癇而引起的。有些是因為蟲積衝擊心臟而造成的。有些是因為卵腫、疝氣、腹痛而導致的。還有一些表現為日夜盜汗、脾胃虛弱、嗜睡、煩躁、口渴、四肢浮腫、大小便不通、丹毒、腫毒、帶狀疱疹、兒童疳積等,這些症狀都屬於慢驚的表現。特別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因吐瀉、積食、腹瀉而導致虛弱,治療起來就會比較快地出現新的變化。

慢驚者,因久吐瀉而胃氣漸虛。胃與肺,母子也,母虛亦令子衰。二經虛則生虛痰者,肺胃所出也。痰則凝滯在於咽喉,如拽鋸之聲,時復瘛瘲是也。

慢驚的患者,是因為長期吐瀉導致胃氣逐漸虛弱。胃和肺,如同母子,母親虛弱,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胃肺兩經虛弱,就會產生虛痰,虛痰是肺胃所產生的。虛痰停留在咽喉,就會出現像拉鋸一樣的聲音,並且時常出現抽搐的症狀。

小兒因病後或吐瀉,脾胃虛損,遍身冷,口鼻氣出亦冷,手足時瘲瘛,昏睡露睛,此無陽也。急驚慢驚陰陽二證,切宜辨而治之。急驚合涼瀉,慢驚合溫補。世之俗醫不知分別,誤死甚多。小兒傷於風冷,病吐瀉。醫謂脾虛,以溫補之,不已,復以涼藥治之,又不能已,謂本傷風,復又攻之。

脾氣即虛,故大便不聚而成瀉。當去脾風,風去則利止,宣風散主之,使君子丸補其胃。亦有諸吐利久不瘥者,脾虛生風而成驚。

白話文:

孩子因病後或吐瀉,導致脾胃虛損,全身冰冷,口鼻呼出的氣息也是冰冷的,手腳時常抽搐,昏睡但眼睛卻睜開,這是陽氣不足的表現。急驚和慢驚是陰陽兩種病症,必須仔細辨別後才能治療。急驚需要用清涼瀉火的方法治療,慢驚則需要用溫補的方法治療。世俗醫生不懂得區分這兩種病症,誤診誤治的人很多。孩子受風寒侵襲,導致吐瀉。醫生誤以為是脾虛,用溫補的方法治療,病情沒有好轉,又用涼藥治療,依然不見起色,認為是原本受風寒,又繼續用攻邪的藥物治療。

脾氣虛弱,因此大便不成形而導致瀉痢。應該去除脾胃中的風寒,風寒去除,瀉痢就會停止,宣風散主治此症,使君子丸可以補益胃氣。有些孩子吐瀉不止,久治不愈,這是脾虛生風導致驚厥。

2. 脈候

脈沉遲散緩為慢驚風。虎口脈紋青淡紫色,伸縮來去,主慢驚風。青紫或黑紋隱隱相雜,似出而不出,主慢脾風。

白話文:

脈搏深沈、遲緩且分散不集中是慢性驚厥症狀。在虎口處的脈紋呈現淺藍色、紫色混雜,並且有時出現有時消失,也是慢性驚厥症狀。若混合著暗紅色或黑色的脈紋隱約可見,像是要出來但又沒有完全露出,則可能是慢性脾風病。

3. 治法

閻孝忠曰:慢驚得於大病之後,吐瀉之餘,或誤取,轉致脾胃虛損,風邪乘之,似搐而不甚搐,名曰瘛瘲。似睡而精神慢,四肢冷而口中氣皆冷。睡中露睛,或胃痛而啼哭如鴉聲,此證已危,蓋脾胃虛損故也。潔古曰:慢驚,陰證也,俱臟受病耳。蓋小兒泄瀉,病久脾胃虛損,若不早治,則成慢驚,名曰瘛瘲,似搐而不甚搐也。

脾肺俱虛,肝木所乘,是為慢驚也,常用溫補羌活膏主之。

醫慢驚不可急攻。急驚,陽證,稍易理;慢驚,陰證,最難治。服藥已愈而尚虛乏,未待三五日之間者有之,俗謂過街候,發為定論,不可輕易妄劑投之,攻急則前功俱廢。

白話文:

閻孝忠曰:

慢驚通常發生在大病之後,吐瀉過後,或是誤食藥物,導致脾胃虛損,風邪乘虛而入,表現為似要抽搐卻又不太明顯的狀態,稱為瘛瘲。患者看似在睡覺,但精神遲緩,四肢冰冷,口中氣息也冰冷。睡夢中會露出眼珠,或者胃痛啼哭,聲音像烏鴉一樣,這些都是病情危重的徵兆,主要原因是脾胃虛損。

潔古曰:

慢驚屬於陰證,皆因臟腑受病所致。小兒如果久患泄瀉,脾胃就會虛損,如果不早點治療,就會發展成慢驚,也就是瘛瘲,表現為似要抽搐卻又不太明顯。

脾肺俱虛,肝木乘之,就會導致慢驚。治療常用溫補的羌活膏。

醫治慢驚不可急攻。

急驚屬於陽證,相對容易治療;慢驚屬於陰證,最難治療。服藥後病情看似痊癒,但仍然虛弱乏力,甚至在三五天之內再次發作。民間俗稱「過街候」,一旦發作就難以挽回,不可輕易亂投藥物,急攻治療反而會前功盡棄。

慢驚所治之理,須究問原由。所發若是急驚傳陰為慢驚者,乃陽癇所作陰癇也。當察陽證未純,其陰證,用藥斟酌。如因泄瀉而作慢驚者,男兒為重。如因吐逆而作慢驚者,女子為重,即陽脫而陰盛。小兒有長幼之別,臟腑有虛實之分。有瀉三五次,便成風候,乃由虛之盛也。

或有二三日泄,方成風候,或有五七日瀉不止,而成風候。暴瀉成風,猶可速治。蓋回陽調中,補氣之謂易。若久瀉漸傳成風候者,為虛乏,故難理療。

慢驚不治證

四肢厥冷,吐瀉咳嗽,面黯神慘,鴉聲胃痛,兩脅動氣,口生白瘡,髮直搖頭,睛不轉,涎鳴喘嗌,頭軟,大小便不禁,手足一邊牽引者,皆為不治。唇臉青紫者不治。一身不管百節,似癱者不治。

白話文:

慢驚之治理與不治證

治理

慢驚的治療,必須追根究底,了解其病因。

如果慢驚是由急驚傳陰而來的,其實是陽癇所造成的陰癇。這時要觀察陽證是否完全轉化為陰證,用藥需謹慎斟酌。

如果慢驚是由泄瀉引起的,男子病情較重。如果慢驚是由吐逆引起的,女子病情較重,這都是陽氣虛脫,陰氣盛實的表現。

小兒的病情則要分為長幼之別,臟腑也有虛實之分。有些孩子瀉肚子三五次,就出現風候,這是由於虛證盛實所致。

有些孩子則要泄瀉二三日,甚至五七日不停止,才出現風候。暴瀉成風,還可以快速治療,因為回陽調中,補氣相對容易。但如果久瀉漸漸傳變成風候,則代表身體虛乏,治療起來就比較困難。

不治證

以下症狀,屬於慢驚不治之證:

  • 四肢厥冷,吐瀉咳嗽,面色黯淡神氣萎靡,聲音嘶啞胃痛,兩脅疼痛有氣,口中長白瘡,頭髮直立搖頭,眼睛不能轉動,口水流出並伴隨喘息,頭軟无力,大小便失禁,手足一側抽搐,這些都是不治之症。
  • 嘴唇和臉色青紫,也不治。
  • 全身無力,像癱瘓一樣,也不治。

4. 藥方

理中湯,治小兒慢驚,脾胃寒虛泄瀉。(方見脾胃門)

朮附湯,治小兒身冷泄瀉慢驚。

白朮(炒,二錢),甘草(炙,一錢),熟附子(六分),

上水一盞,生薑五片、棗二枚煎,食前溫服。

醒脾散,治小兒吐瀉不止,痰作慢驚,脾困昏沉,默默不食。

木香(一錢),全蠍(去毒炙,五分),天麻(煨),白朮(炒),人參,茯苓,殭蠶(去嘴炒),白附子(炮),甘草(炙。各一錢),

白話文:

理中湯可以治療小孩脾胃虛寒導致的驚厥、腹瀉。朮附湯則專門針對小孩因脾胃虛寒而引起的發冷、腹瀉和驚厥。兩種湯藥的配方都包含白朮、甘草和附子,但朮附湯還加入了熟附子。另外,醒脾散用於治療小孩因脾胃虛弱導致的嘔吐、腹瀉不止、痰多、驚厥、昏沉、不願進食。醒脾散的配方則包含木香、全蠍、天麻、白朮、人參、茯苓、殭蠶、白附子和甘草。

上為細末,用棗去核,煎湯調化,不拘時服。

(王氏)惺惺散,治小兒吐瀉,脾弱內虛生驚。

人參,茯苓,木香,天麻,扁豆,全蠍(炙),陳米(炒。各等分),

上咀,每服二錢,薑棗煎服。

星香全蠍散,治小兒慢驚風,昏迷痰搐。

木香,膽南星,人參,陳皮(各錢),全蠍(炙),甘草(炙,五分),

上為咀,每服一錢,入紫蘇三葉,薑棗同煎。

烏蠍四君子湯,治前證。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然後用棗去核,煎湯調和,不分時間服用。這個藥方叫做「惺惺散」,專治小兒嘔吐腹瀉,脾氣虛弱,內虛生驚。

另一個藥方叫做「星香全蠍散」,用於治療小兒慢驚風,昏迷痰搐。

再有一個藥方叫做「烏蠍四君子湯」,同樣適用於治療上述的疾病。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川烏,全蠍(炙。等分),

上為細末,服半錢,姜艾湯調下,再服去川烏。

一方以烏蠍四君子湯調下蘇合香丸亦妙。

醒風湯,治小兒吐瀉後胃虛生風,手足搐搦驚悸。

天麻(炮),防風,人參,白附子(炮),全蠍(毒炒),殭蠶(去嘴炒),天南星,甘草(炙)

上咀,用姜三片、冬瓜仁三十粒同煎,不拘時服。

白話文:

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川烏、炙全蠍,等份研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生薑、艾葉煎湯調服,服用後再去除川烏。另外,可用烏蠍配四君子湯調服蘇合香丸,效果也很好。此方稱為醒風湯,用於治療小兒吐瀉後胃虛生風,出現手足抽搐、驚悸等症狀。

天麻(炮製)、防風、人參、炮製白附子、毒炒全蠍、去嘴炒殭蠶、天南星、炙甘草,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生薑三片、冬瓜仁三十粒同煎,不限時間服用。

定命飲子,治小兒吐瀉,脾胃虛弱不止。

半夏曲,天麻,甘草(炙),茯苓(去皮),白朮(炒),老生薑

上咀,加薑棗煎,食遠服。或為細末,薑棗湯調服亦可。

益黃散,治脾虛吐瀉不止及成慢驚。

陳皮,丁香(五粒),訶子肉,青皮(炒),甘草(炙。各五分),

上咀,水煎膿服無時。

白話文:

「定命飲」適用於治療小兒脾胃虛弱導致的持續性嘔吐腹瀉。將半夏曲、天麻、甘草(炙)、茯苓(去皮)、白朮(炒)、老生薑等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生薑和紅棗煎煮,飯後服用。也可以將藥材研成細末,用薑棗湯調服。

「益黃散」則用於治療脾虛導致的持續性嘔吐腹瀉,以及由此引起的慢驚。將陳皮、丁香(五粒)、訶子肉、青皮(炒)、甘草(炙,各五分)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煎煮,不限時間服用。

(錢氏)白朮散,治小兒脾虛吐瀉,積痛頻泄,欲成慢驚。

人參,白朮(炒),茯苓,甘草(炙,加半分),藿香(各等分),木香(少許),葛粉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薑棗湯調服。

丹溪加白扁豆、山藥、肉豆蔻用姜一片煎服,若慢驚已作加全蠍、天麻、細辛、白附子麵煨同煎服。

天王散,治小兒吐瀉,或誤服冷藥,脾虛生風成慢驚。

白話文:

錢氏白朮散用於治療小兒脾虛導致的吐瀉、腹痛、腹瀉頻繁,以及有發展成慢驚的傾向。配方包括人參、炒白朮、茯苓、炙甘草、藿香、木香和葛粉,等量混合成粉末,每次服用一至二錢,用薑棗湯送服。丹溪加方則在原方基礎上加入白扁豆、山藥、肉豆蔻,用姜片煎服。如果已經出現慢驚,則需加入全蠍、天麻、細辛和白附子麵,一起煨煮服用。天王散則用於治療小兒因吐瀉、誤服寒涼藥物導致的脾虛生風而引發的慢驚。

天南星(一個,重八九錢,去臍淨,黃土地坑子深三寸,炭火五斤,燒通紅赤入好酒半盞,後入南星,卻用炭三兩條蓋卻坑子,候南星微裂,取出銼碎,再炒熟,為極細末,用五錢天麻煨,取末一錢,麝一字和勻,三歲用五分。生薑防風煎湯調化不拘時服,亦治久嗽噁心。)

四聖散,治小兒慢驚痰滯,竄視搐搦,以少許吹入鼻中。

全蠍(去毒炒,七個),殭蠶(去嘴炒,四個),天南星(去皮臍生用,七錢半),川烏(去皮臍生用三錢)

上將南星研極細末,調作餅,裹全蠍、殭蠶、川烏,外用水濕紙重包,慢火煨赤色放在地上,一伏時取起研為極細末,用少許吹入鼻中,以薑汁調一字服。

白話文:

【天南星散】,用於治療小孩慢驚之症,痰液積聚,目光遊離,抽搐,取少量塗於鼻孔。

  • 全蠍(去除毒性後炒製,共7個),
  • 僭蠶(去除嘴部後炒製,共4個),
  • 天南星(不去皮與臍,生用,共7錢半),
  • 川烏(不去皮與臍,生用,共3錢)。

以上將天南星研磨成極細粉末,調和成餅狀,包裹全蠍、僭蠶、川烏,外層以濕潤的紙張重包,以慢火烘至紅色,放置地上一炷香的時間後取出,研磨成極細粉末,取少量塗於鼻孔,以薑汁調和後服用。

全蠍觀音散,治小兒吐瀉,脾虛發作慢驚。

全蠍(去毒炒,十個),天麻(煨),防風,白芷(各一錢),人參,黃耆,茯苓,甘草(炙),白扁豆(薑湯浸去皮炒。各錢半)

上為極細末,棗二枚、冬瓜仁炒,煎湯調下,不時服。

調氣散,治小兒慢驚之後,以此調理。

木香,香附子(制),人參,陳皮,藿香,甘草(各等分),

上咀,每服二錢,姜三片、棗一枚,水一盞煎服。

白話文:

全蠍觀音散用於治療小兒吐瀉、脾虛導致的慢驚。配方為全蠍去毒炒十個、天麻煨、防風、白芷各一錢、人參、黃耆、茯苓、甘草炙、白扁豆薑湯浸去皮炒各錢半,研成極細末,用兩個棗、炒過的冬瓜仁煎湯調服,不時服用。調氣散用於治療小兒慢驚後調理,配方為木香、香附子制、人參、陳皮、藿香、甘草各等分,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加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太乙)保生丹,治小兒慢驚尚有陽證。

全蠍(十四個),白附子(生),直殭蠶,膽南星,蟬蛻,琥珀(各二錢),麝香(半錢),防風,硃砂(各一錢),

上為末,粟米粉糊丸,梧桐子大,金箔為衣,每服一丸,薄荷湯調。

白話文:

保生丹,治小兒慢驚尚有陽證

這個方子叫做「保生丹」,用來治療小兒慢驚,而且還有陽證。

藥材:

  • 全蠍:十四個
  • 白附子(生):二錢
  • 直殭蠶:二錢
  • 膽南星:二錢
  • 蟬蛻:二錢
  • 琥珀:二錢
  • 麝香:半錢
  • 防風:一錢
  • 硃砂:一錢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粟米粉糊做成丸子,每個丸子大小像梧桐子,再用金箔包起來。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