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 (1)
卷之九 (1)
1. 內經敘論
至真要大論: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經脈篇曰:足太陰脾之脈,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是動則病舌本強,食則嘔。
脈解篇曰:食則嘔者,物盛滿而上溢故也。
舉痛論曰:寒氣客於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厥陰之病,少腹堅滿。厥病嘔,病食不下,入而復出。厥甚,寒氣入脾,食畢而吐。)
《靈樞經》曰:人之噦,蓋谷入於胃,胃氣上注於肺。寒氣邪氣穀氣俱還入胃,新故相亂,真邪相攻,氣並相逆,復出於胃,故為噦。
又曰:胃氣逆為噦。
又曰:病深者其氣噦。
劉河間曰:胃膈熱甚則為嘔,火氣炎上之象也。
楊仁齋云:胃氣不和而嘔吐,人所共知。然有胃寒有胃熱,有痰飲有宿食,有風邪入胃,有氣逆衝上,數種之異,可不究其所自來哉?
丹溪曰:嘔為火氣炎上,特其一耳。有氣逆者,有寒氣鬱於胃口者,有食滯胃脘,而新食不得下而反胃者,有胃中有痰而嘔者,有久病胃虛不納穀者。
白話文:
所有向上衝逆的症狀,都屬於火熱的病邪。所有嘔吐酸水、突然腹瀉、迫不及待想排便的症狀,都屬於熱邪。
足太陰脾經的脈絡,會從胃分出來,向上通過橫膈膜,注入心中,當這條經脈發生異常時,就會導致舌根僵硬,吃東西就想嘔吐。
吃東西就想嘔吐,是因為胃裡的東西過多,滿溢出來的緣故。
寒氣侵入腸胃,導致氣機逆亂向上衝出,所以會引起疼痛和嘔吐。(厥陰的病症,會導致小腹脹滿。厥病會引起嘔吐,吃不下東西,吃進去又吐出來。厥病嚴重時,寒氣會侵入脾臟,導致吃完飯就吐。)
《靈樞經》說:人打嗝,是因為食物進入胃中,胃氣向上注入肺部。寒氣、邪氣和食物的氣,一起回到胃裡,新舊之氣互相混亂,正邪之氣互相攻擊,氣機同時逆亂,從胃中衝出來,所以會打嗝。
又說:胃氣逆亂就會打嗝。
又說:病很嚴重的人,就會打嗝。
劉河間說:胃和膈膜的熱邪很嚴重,就會導致嘔吐,這是火氣向上升騰的表現。
楊仁齋說:胃氣不調和導致嘔吐,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嘔吐的原因有很多種,有的是因為胃寒,有的是因為胃熱,有的是因為有痰飲,有的是因為有宿食,有的是因為風邪侵入胃部,有的是因為氣機逆亂向上衝,這些不同的原因,難道可以不去探究它們的來源嗎?
丹溪說:嘔吐是火氣向上升騰,這只是一個原因而已。還有氣機逆亂的,有寒氣鬱積在胃口的,有食物停留在胃中,導致新食物無法進入而嘔吐的,有胃中有痰而嘔吐的,有久病導致胃虛,不能接受食物而嘔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