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八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十八 (11)

1. 病機

巢氏曰:小兒在胎受母熱毒,生下遍身面目俱壯熱,大便秘,小便黃色,多啼不乳。

《千金》論云:小兒生下,遍身面目皆黃如金色,身上壯熱,大便不通,小便濁赤,不思乳食,啼叫不止,此胎黃之候也。皆因母受熱而傳於胎也。有此證者,乳母服地黃湯

2. 治法

胎黃胎疸證,母子俱宜服地黃湯地黃飲子。小兒百日內及半周,不因病後身微黃者,胃熱也。若自生而身黃者,胎疸也。經云:諸疸皆熱,色深黃者是也,犀角散主之。若淡黃兼白者,胃怯也,白朮散主之。(方見瀉門。)

3. 藥方

地黃湯

生地,赤芍藥,天花粉赤茯苓川芎當歸豬苓澤瀉甘草,茵陳(各等分),

上銼,用水煎,食前服。

生地黃飲子,治小兒生下滿身面目俱黃,狀如金色,面赤身熱,眼閉不開,大便不通,小便如梔汁,滿身生瘡。

生地黃,赤芍藥(各一錢),羌活,當歸,甘草(一錢),

上為極細末,用燈心煎湯,食前服。

犀角散,治小兒胎熱,一身盡黃。

犀角,茵陳,栝蔞根,升麻(煨),甘草,龍膽草,生地黃,寒水石(煅,等分)

上咀,用水煎,不拘時服。

4. 病機

小兒生後有臍風證者,多因斷臍帶後為風濕所傷而成也。風入臍者,令臍腫腹脹,口撮多啼,不能乳飲,謂之臍風。若入經絡,多變為癇,當作癇證治之。

臍風致於四肢柔直,日夜多啼,不能吮乳,甚則發為風搐。若臍邊青黑,撮口不開,是為內搐,不治。爪甲黑者則死。

5. 治法

王氏曰:熱在胸膛,伸縮拿氣,亦令臍腫,宜千金龍膽湯主之。

6. 藥方

控痰飲,治臍風宜先用此吐風痰,次用益脾散和脾,又用辰砂膏利驚即愈。或手足攣拳,噤口不開,不治。

蠍梢,銅青(各五分),硃砂(一錢),膩粉(一字),麝香(少許)

上為末,每服一字,臘茶清調下先吐風痰,然後和胃,或有甘草方吐痰,隨輕重用。

宣風散,治小兒初生因斷臍後,外傷風濕,唇青不乳,多喘撮口。

全蠍(二十一個,頭足全去毒,用無灰酒炙塗為末用),麝香(一字,另研)

上為極細末,用半字金銀煎湯或麥門冬、湯調化,食遠服。

防風散,治小兒臍風。

防風羌活白芷當歸黃耆,甘草(各五分),

上為細末,少許燈心湯調服。

7. 病機

《聖惠》論小兒撮口皆由在母胎中挾於風熱,兒生之後,氣血未調,洗浴當風而成。此疾若口吐白沫,四肢覺冷,必難用藥也。小兒患諸風疾,傳入惡候,至於撮口,病致危急。凡有臍風撮口,胎風撮口,鎖肛撮口,釣腸撮口,卵疝撮口,應病悉入成風,風入心脾,俱能撮口。

夫患在撮口者,皆由結鬱於中,干及腸胃,閉不得通,氣不能化,腹中滿脹,肚下青筋,撮口不乳,證候甚急,若不速與利下,無可救療。若將撮口以為常,少緩之,則斃矣。

8. 治法

撮口最為急候,治法貴乎疏利,以辰砂膏利之而愈,一臘之內見之尤甚。

9. 藥方

辰砂殭蠶散,治初生撮口。

辰砂(水飛,五分),殭蠶(直的,去綠嘴炒,一錢),蛇蛻(炒,一錢),麝香(研,半分),

上為細末少許,用蜜調,敷唇口。

龍膽湯,治嬰孩月內胎驚氣盛發熱,臍風撮口。

龍膽草,鉤藤,柴胡黃芩(炒),桔梗赤芍藥(炒),茯苓(各五分),甘草(炙,五分),蜣螂(二枚,去翅足炙),大黃(一兩,濕紙包火煨)

上為極細末,用棗去核煎或加防風麥門冬煎湯調服。

撮風散,治小兒撮口。

赤腳蜈蚣(半條,炙),鉤藤(一分),硃砂全蠍梢(各一錢),麝香(一字)

上為末,每服一字,竹瀝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