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八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十八 (10)

1. 病機

小兒初生百日內,覺口冷腹痛,身起寒粟,時發戰慄,曲足握拳,晝夜啼哭不已,或口禁不開,名曰胎寒。其證在胎時,母因腹痛而致寒。經云:胎寒多腹痛,亦有產婦喜啖生冷,或胎前外感風寒暑濕,治以涼藥,內傷胎氣,則生後昏昏多睡,間哯乳瀉白。若不早治,多成慢驚。

2. 治法

胎寒證必對證施藥,如腹痛身冷,啼哭不寧者,以當歸散定其痛。如氣息不順者,以勻氣散調其氣。不乳者,以白朮散養其胃氣,白芍湯去其寒濕,乳母更宜忌口。

3. 藥方

當歸散,治小兒胎中受寒,面色青白腹痛,啼哭不寧。

當歸,官桂,川芎,白姜(炮),香附子,木香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字,以乳汁調下,日二服,看大小加減服之。

勻氣散,治小兒胎寒,咳嗽氣喘腹脹。

桔梗陳皮(一錢),砂仁茴香(各五分),白姜(二分半),粉草(四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空心沸湯調。

參苓白朮散,治小兒脾胃虛寒瀉泄,不思乳食。(方見瀉泄門。)

白芍藥湯,治胎腹痛,乳母同服。

白芍藥(炒),澤瀉(各一錢),炙草,薄荷(各二分),

上水煎,加姜三片、鉤藤一錢。如乳母服宜大劑。

4. 病機

小兒生下肌肉厚,遍身紅如血色。滿月以後,漸漸肌瘦,目白睛紅花色。五心熱,大便難,時時吐涎者是也。當用浴體法主之。

浴體法

天麻末(二錢),全蠍硃砂(各五分),烏蛇肉(酒浸),白礬(各三錢),青黛(二錢),麝香(一字)

上同研勻,用水三碗入藥三錢,桃枝一握,並藥五七枝同煎,至十沸,溫浴之,勿浴背。

小兒生下面色無精光,肌肉薄,大便白水,身無血色,時時哽氣多噦,目無精彩,當如前法浴體。

巢氏曰:小兒在胎,因母驚悸有所觸撲,驚氣入胎,子乘母氣,降生之後,其兒精神不爽,顏色虛白。初則溫溫有熱,其後頰赤多驚。物動則恐,聲響則悸。印堂青色,壯熱哯乳,睡中多驚,手足微掣,久則成癇。受驚之輕者,青龍湯全蠍餅至聖保命丹。重者用奪命丹治之。

錢氏曰:小兒壯熱吐乳,心神不寧,手足抽掣,身體強直,眼目反張,則是胎驚風證。

5. 治法

小兒胎驚,視其眉間氣色,赤而鮮碧者可治,若黯青黑者不可治。虎口指紋曲入里者可治,交出外者不治。先宜解表風邪,利驚化痰,調氣貼囟,甚則以朱銀丸利之。凡初生嬰兒難以用藥,如遇此候,急取豬乳細研牛黃麝香,各少許,調末入口中,則愈矣。

6. 藥方

青龍丸,治小兒胎熱,化痰鎮驚。

人參天麻茯神白附子(炮),牛膽南星(烙。各一兩),甘草(炙,錢半),青黛(一錢),硃砂(水飛,半錢),麝香(一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用鉤藤、皂莢子煎湯研化,不拘時服。

參蠍散,治小兒胎驚,定心神。

天漿子,天竺黃,人參,硃砂,全蠍,天麻,蟬蛻,麝香(少許)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金銀湯下。

豬乳膏,治小兒諸驚胎癇。

全蠍(一個,焙),琥珀,硃砂(少許)

上為末,每服一字,麥門冬煎湯調下。

獨活湯,治胎驚,發散風邪。

羌活獨活(各一分),檳榔,天麻,麻黃(去節),甘草(各半分),

銼散,每服半錢煎服,於內加南星末,蜜調下,可貼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