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八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十八 (10)

1. 病機

小兒初生百日內,覺口冷腹痛,身起寒粟,時發戰慄,曲足握拳,晝夜啼哭不已,或口禁不開,名曰胎寒。其證在胎時,母因腹痛而致寒。經云:胎寒多腹痛,亦有產婦喜啖生冷,或胎前外感風寒暑濕,治以涼藥,內傷胎氣,則生後昏昏多睡,間哯乳瀉白。若不早治,多成慢驚。

白話文:

嬰兒出生後百日內,若感覺口冷腹痛、全身起雞皮疙瘩、偶爾發抖、蜷縮雙腳握緊拳頭、晝夜不停哭鬧,甚至嘴巴張不開,稱為胎寒。

這種症狀的病因在於懷孕期間,母親因腹痛而導致胎兒受寒。醫書記載:胎寒多伴隨腹痛,也可能是產婦喜歡吃生冷食物,或孕期受風寒暑濕外感,使用寒涼藥物治療,導致內傷胎氣,因此孩子出生後昏昏欲睡、偶爾打嗝、吐奶或腹瀉。

若不及時治療,容易發展成慢驚。

2. 治法

胎寒證必對證施藥,如腹痛身冷,啼哭不寧者,以當歸散定其痛。如氣息不順者,以勻氣散調其氣。不乳者,以白朮散養其胃氣,白芍湯去其寒濕,乳母更宜忌口。

白話文:

治療胎寒症必須針對病症用藥。若嬰兒腹痛、身體冰冷,啼哭不安,可以用當歸散止痛。若嬰兒呼吸不順暢,可以用勻氣散調節呼吸。若嬰兒不吸乳,可以用白朮散滋養胃氣,白芍湯去除寒濕,乳母更應該忌口。

3. 藥方

當歸散,治小兒胎中受寒,面色青白腹痛,啼哭不寧。

當歸,官桂,川芎,白姜(炮),香附子,木香,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字,以乳汁調下,日二服,看大小加減服之。

勻氣散,治小兒胎寒,咳嗽氣喘腹脹。

桔梗,陳皮(一錢),砂仁,茴香(各五分),白姜(二分半),粉草(四分),

白話文:

當歸散,用來治療小兒在胎中受寒,導致面色蒼白、腹痛、哭鬧不止的症狀。

藥方由當歸、官桂、川芎、白姜(炮製)、香附子、木香、甘草等藥材,按照相同的比例混合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字(約0.3克),用乳汁調服,每天服用兩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調整藥量。

勻氣散,用來治療小兒胎寒引起的咳嗽、氣喘、腹脹。

藥方由桔梗、陳皮(一錢)、砂仁、茴香(各五分)、白姜(二分半)、粉草(四分)等藥材組成。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空心沸湯調。

參苓白朮散,治小兒脾胃虛寒瀉泄,不思乳食。(方見瀉泄門。)

白芍藥湯,治胎腹痛,乳母同服。

白芍藥(炒),澤瀉(各一錢),炙草,薄荷(各二分),

上水煎,加姜三片、鉤藤一錢。如乳母服宜大劑。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字(約為0.375克),空腹時用沸水調和服用。

參苓白朮散,用於治療小兒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瀉、不思乳食等症狀。(詳細方劑見瀉泄門。)

白芍藥湯,用於治療妊娠期間的腹痛,乳母也適合服用。

白芍藥(炒)、澤瀉(各一錢)、炙草、薄荷(各二分),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再加入生薑三片、鉤藤一錢。如果由乳母服用,可適當增加藥量。

4. 病機

小兒生下肌肉厚,遍身紅如血色。滿月以後,漸漸肌瘦,目白睛紅花色。五心熱,大便難,時時吐涎者是也。當用浴體法主之。

浴體法

天麻末(二錢),全蠍,硃砂(各五分),烏蛇肉(酒浸),白礬(各三錢),青黛(二錢),麝香(一字)

上同研勻,用水三碗入藥三錢,桃枝一握,並藥五七枝同煎,至十沸,溫浴之,勿浴背。

小兒生下面色無精光,肌肉薄,大便白水,身無血色,時時哽氣多噦,目無精彩,當如前法浴體。

白話文:

嬰兒出生時肌肉豐滿,全身紅得像血一樣。滿月後,逐漸消瘦,眼白泛紅,五心煩熱,大便困難,經常吐口水,這就是需要用浴體法治療的症狀。

浴體法:

將天麻末、全蠍、硃砂、烏蛇肉(浸酒)、白礬、青黛、麝香研磨成粉末,取三錢藥粉放入三碗水中,再加入一把桃枝,一同煎煮,煮沸十次後,用溫水為孩子洗澡,注意不要洗背部。

如果嬰兒出生時面色暗淡無光,肌肉瘦弱,大便稀薄如水,身體沒有血色,經常打嗝,眼睛沒有神采,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洗澡。

巢氏曰:小兒在胎,因母驚悸有所觸撲,驚氣入胎,子乘母氣,降生之後,其兒精神不爽,顏色虛白。初則溫溫有熱,其後頰赤多驚。物動則恐,聲響則悸。印堂青色,壯熱哯乳,睡中多驚,手足微掣,久則成癇。受驚之輕者,青龍湯、全蠍餅、至聖保命丹。重者用奪命丹治之。

錢氏曰:小兒壯熱吐乳,心神不寧,手足抽掣,身體強直,眼目反張,則是胎驚風證。

白話文:

巢氏曰:

小兒在母親腹中時,若母親受到驚嚇或碰撞,驚恐之氣就會進入胎兒體內。孩子隨著母親的氣息出生後,精神就會不振,面色蒼白。剛開始,身體會有點溫熱,之後臉頰發紅,容易驚嚇。看到東西移動就害怕,聽到聲音就心悸。印堂(兩眉之間)呈現青色,發高燒,吐奶,睡覺時常驚醒,手腳微微抽動,時間久了就會發展成癲癇。

如果只是輕微的受驚,可以使用青龍湯、全蠍餅、至聖保命丹治療。如果是比較嚴重的受驚,則需要使用奪命丹治療。

錢氏曰:

小兒發高燒、吐奶、心神不寧、手腳抽搐、身體僵硬、眼睛翻白,這就是胎驚風的症狀。

5. 治法

小兒胎驚,視其眉間氣色,赤而鮮碧者可治,若黯青黑者不可治。虎口指紋曲入里者可治,交出外者不治。先宜解表風邪,利驚化痰,調氣貼囟,甚則以朱銀丸利之。凡初生嬰兒難以用藥,如遇此候,急取豬乳細研牛黃、麝香,各少許,調末入口中,則愈矣。

白話文:

嬰兒受到驚嚇,觀察眉間氣色,如果紅而帶鮮碧色,可以治療;若呈現暗青黑色,則不可治療。虎口指紋彎曲向內者可以治療,交錯向外者則不治。

首先應解表驅散風寒,化解驚嚇、消除痰濕,調節氣血並貼於囟門,情況嚴重者則用朱銀丸治療。

凡初生嬰兒難以用藥,若遇到這種情況,應立即取豬乳研磨牛黃、麝香,各取少許,調成粉末喂入口中,即可痊癒。

6. 藥方

青龍丸,治小兒胎熱,化痰鎮驚。

人參,天麻,茯神,白附子(炮),牛膽南星(烙。各一兩),甘草(炙,錢半),青黛(一錢),硃砂(水飛,半錢),麝香(一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用鉤藤、皂莢子煎湯研化,不拘時服。

白話文:

青龍丸是治療小孩胎熱、化解痰液和安撫驚嚇的一種藥物。它由人參、天麻、茯神、白附子(經過火烤)、牛膽南星(經過燒灼處理)各一兩、甘草(經過烘烤並磨碎至三十分之一大小)錢半、青黛一錢、硃砂(用水飛法加工後磨成粉末)半錢、麝香一錢等成分組成。這些材料被製成細粉狀,然後與蜂蜜混合在一起做成像梧桐樹籽一樣大的丸劑。服用方法是在使用前先用鉤藤和皁莢子煮開水,再把丸劑放入水中攪拌溶解,隨時都可以服用。

參蠍散,治小兒胎驚,定心神。

天漿子,天竺黃,人參,硃砂,全蠍,天麻,蟬蛻,麝香(少許)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金銀湯下。

豬乳膏,治小兒諸驚胎癇。

全蠍(一個,焙),琥珀,硃砂(少許)

上為末,每服一字,麥門冬煎湯調下。

獨活湯,治胎驚,發散風邪。

白話文:

「參蠍散」能治療小兒的胎驚,安定心神。配方包括天漿子、天竺黃、人參、硃砂、全蠍、天麻、蟬蛻和少許麝香,將其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金銀湯送服。

「豬乳膏」則能治療小兒各種驚嚇、胎癇。配方包括一個焙過的全蠍、琥珀和少許硃砂,將其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字,用麥門冬煎湯送服。

「獨活湯」專門治療胎驚,具有發散風寒的作用。

羌活,獨活(各一分),檳榔,天麻,麻黃(去節),甘草(各半分),

上銼散,每服半錢煎服,於內加南星末,蜜調下,可貼囟用。

白話文:

方劑中包含羌活、獨活(各一份)、檳榔、天麻、麻黃(去節)、甘草(各半份)。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以水煎服。服用時可加入南星末,用蜂蜜調和後服用,也可將藥粉敷貼在囟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