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八 (9)
卷之八十八 (9)
1. 小兒不宜服涼藥
足脛冷,腹虛脹,糞色青,吐乳食,眼珠青,面青白,脈沉微,此皆寒症,不宜涼藥。
白話文:
腳踝冰冷、腹部空虛且脅脳、大便顏色偏綠、嘔吐奶水或食物、眼球呈青色、面部蒼白無血色、脈搏深沈微弱,這些都是寒冷病症的表現,不適合使用清涼性質的藥物。
2. 小兒不宜服熱藥
足脛熱,兩腮紅,大便秘,小便赤,渴不止,上氣急,脈緊數,此皆熱候,不宜熱藥。
白話文:
腳踝部感到發熱、雙頰泛紅、排便不順暢、尿液呈深色且頻繁口渴、呼吸困難、脈搏快速跳動等症狀都是熱病的特徵。這些情況都不適合使用溫熱性質的藥物治療。
3. 用藥活法
用藥之法,不可僻執古方,當因證輕重加減藥味,冷熱玄微,務合其理,切忌妄施誤投丸散,頃刻傷殘性命,天理不容。為醫者可不自慎?如雄黃、牙硝、石英、硼砂、丹砂之類,不可火煎,川烏、附子、鬱金、南星、半夏不可生用,務須精細依法修制,斯藥無不獲效矣。
白話文:
用藥的方法,不能一味死守古方,應該根據病情的輕重加減藥材的用量,冷熱寒涼、深奧微妙的藥性也要注意,務必符合藥理,切忌胡亂使用、錯誤配伍丸散,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傷殘或性命之憂,這是天理不容的。作為醫生,怎能不謹慎?
例如雄黃、牙硝、石英、硼砂、丹砂等藥材,不可用火煎煮;川烏、附子、鬱金、南星、半夏等藥材,不可生用,必須要精細地依照藥方進行炮製,這樣藥物才能發揮療效。
4. 服藥則例
病在胸膈上者,先食而後服藥。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藥而後食。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心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飽滿而在夜。病在表者,不以時候。
白話文:
病情影響到胸部和喉嚨的人,在進餐之後再服用藥物;病情影響到腹部和胃部以下的人,在服用藥物之後再進行進餐;病情影響到四肢血液循環的人,最好在早晨空腹時服用藥物;病情影響到骨骼和髖關節的人,最好在晚上吃足量的食物並服用藥物。如果病情是出現在皮膚表面的話,則不受時間限制。
5. 金銀薄荷之誤
古方所載金銀薄荷為湯,使後之醫士,遂以薄荷外加以金銀耳環同煎,殊欠明理。夫環為女人常帶之物,垢膩浸漬,用以煎煮,其味雜乎藥內,大非所宜。昔何澄論金銀薄荷,即金錢薄荷是也。今之家園薄荷葉小者如金錢,考其名曰金錢薄荷,此理甚明,非所謂再加金銀同煎。大概錢字與銀字相近,故訛以傳訛,是亦魚魯亥豕之類是也。
白話文:
古方記載的金銀薄荷湯,讓後世的醫士誤以為要將薄荷加上金銀耳一起煎煮,實在是不明就裡。環是女人常戴的飾品,沾染了許多污垢和油脂,用它來煎煮藥物,味道混雜在藥湯之中,非常不適宜。
昔日何澄論述金銀薄荷,指的是金錢薄荷。如今家裡種植的薄荷葉,小的像金錢,考究其名稱,叫做金錢薄荷,道理十分清楚。根本不是要再添加金銀一起煎煮。
大概是因為「錢」和「銀」字形相近,所以傳抄時出現錯誤,以訛傳訛,就像「魚魯亥豕」的錯誤一樣。
6. 薑棗
姜味辛微溫,無毒。生者發散寒邪,炮者守中和胃。棗味甘平無毒,滋補脾胃,調和百藥,去核煎。不去核者,令人煩悶。
白話文:
生薑味道辛辣、稍微帶點溫性,無毒性。 生薑可以發汗解表,驅除體內的寒氣;經過炮製後的生薑則能夠幫助調節身體內部平衡,並且保護腸胃功能。 大棗的味道甜而溫和,沒有毒性,具有滋養補益的作用,可以幫助調理脾胃的功能,同時還能調和各種藥物的功效。 如果不將大棗中的果核去掉就進行熬煮的話,則可能會導致人感到煩躁不安。
7. 小兒雞醫於大人
夫醫之道,誠為難矣。故治小兒為尤難。孫真人云:能醫十男子,莫醫一婦人。何也?男子者,榮衛氣壯,婦人血脈相沖兼產,又難為治。《千金》云:婦人之病比男子十倍難療。又云:能醫十婦人,莫醫一小兒。何也?婦人可以問病,血氣尚全,小兒言語不能,精神未備,切脈難憑,故曰難。
白話文:
醫學之道,實屬不易,尤其治療小兒更是難上加難。
孫真人曾言:「能醫十個男子,卻莫能醫一個婦人。」這是為何呢?男子氣血旺盛,而婦人血脈交錯,且兼有生育之事,因此治療難度更高。《千金方》中也說:「婦人之病比男子難治十倍。」
再者,又云:「能醫十個婦人,卻莫能醫一個小兒。」為何如此?婦人尚能言語表達病情,氣血也較為完整。而小兒言語不通,精神尚未健全,脈象難以準確判斷,所以治癒難度極大。
8. 小兒十五候死證
眼上赤脈,下貫瞳人。頂門突起,兼及作坑。鼻孔黑燥,肚大青筋。目多直視,睹不轉睛。指甲青黑,忽作鴉聲。舒舌出口,齧齒咬人。魚口氣急,啼不出聲。蛔蟲既出,必是死形。用藥速救,十無一生。
白話文:
眼白佈滿紅血絲,紅血絲向下貫穿瞳孔,頭頂突起,並伴隨凹陷,鼻孔乾燥發黑,肚子有青筋,眼睛直視,無法轉動,指甲青黑,偶爾發出鴉叫聲,舌頭伸出,牙齒咬人,呼吸急促,卻無法哭泣,蛔蟲出來後,病人必定死亡。用藥急救也無濟於事,十個病人必死無疑。
9. 五臟克絕
心病目黑,腎克心,壬癸日絕。肝病皮黑肺克肝,庚辛日絕。脾病唇青,肝克脾,甲乙日絕。肺病頰腫目赤,心克肺,丙丁日絕。腎病面腫唇黃,土克腎,戊己日絕。
白話文:
心臟有疾病會導致眼睛周圍發黑,腎臟剋制心臟,在壬癸兩天病情最嚴重。肝臟有疾病會導致皮膚發黑,肺部剋制肝臟,在庚辛兩天病情最嚴重。脾胃有疾病會導致嘴脣變青色,肝臟剋制脾胃,在甲乙兩天病情最嚴重。肺部有疾病會導致臉頰脹大且眼睛紅腫,心臟剋制肺部,在丙丁兩天病情最嚴重。腎臟有疾病會導致面部浮腫和嘴脣泛黃,土壤剋制腎臟,在戊己兩天病情最嚴重。
10. 病機
巢氏曰:小兒在胎,母食熱毒之物,或熱藥,令兒生下身熱面赤,眼閉口熱,痰盛喘急,大便不通,小便赤澀。多因胎中受熱,或因誤服溫劑,致令熱蓄於內,蒸胎氣,固有此證。若久而不治,則鵝口重舌,紫赤丹瘤,急驚風搐,皆由此而生也。
白話文:
巢氏說:小孩子在母親肚子裡時,如果母親吃下熱毒的食物,或服用熱性的藥物,就會導致孩子出生後身體發熱、臉色發紅、眼睛閉合、嘴巴發熱、痰多氣喘、大便不通、小便赤澀。這多半是因為孩子在胎中受到熱氣,或者誤服溫性藥物,導致熱氣積聚在體內,蒸騰胎氣,因此出現這些症狀。如果長期不治療,就會發展成口舌生瘡、皮膚出現紫紅色腫瘤、突然驚嚇抽搐等等,都是由此而來的。
11. 治法
小兒初生有胎熱證者,宜先以木通散煎與母服,使通於乳,令兒飲之,通心氣解煩熱,不可求速效。乳母服藥,漸次解熱,百無一失。若以涼藥攻之,必致嘔吐也,變生大患。乳母仍忌辛辣酒面厚味,庶易得安。
白話文:
嬰兒出生後如果有胎熱症狀,應該先用木通散煎好給母親服用,讓藥效通過乳汁傳遞給嬰兒,使嬰兒心氣通暢,解除煩熱。切忌急於求成,要慢慢地讓母親服用藥物,逐漸消除熱症,這樣一定能痊癒。如果用寒涼藥物急於攻治,反而會導致嬰兒嘔吐,造成更大的問題。母親在服藥期間,也要忌食辛辣、酒、麵食和油膩的食物,這樣才能讓嬰兒更容易恢復健康。
12. 藥方
木通湯,治小兒胎熱,諸熱腸腑閉澀,瘡毒丹斑,母子同服。
木通,萹豆(各五錢),大黃,赤茯苓,甘草(各三錢),瞿麥,滑石,山梔子,車前,黃芩(各一錢),
上水盞半,燈心十莖,薄荷五葉同煎。
白話文:
木通湯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胎熱,以及因熱症引起的腸胃閉塞、瘡毒、丹斑等症狀。母親與孩子皆可服用。
配方:
- 木通:五錢
- 萹豆:五錢
- 大黃:三錢
- 赤茯苓:三錢
- 甘草:三錢
- 瞿麥:一錢
- 滑石:一錢
- 山梔子:一錢
- 車前:一錢
- 黃芩:一錢
用法:
以上藥材以水煎煮,水量約為半盞,加入燈心十莖,薄荷葉五片,一同煎煮即可。
釀乳法,乳母服之。
豬苓,澤瀉,赤茯苓,天花粉,茵陳,生甘草,生地黃,山梔(等分),
上咀每服六錢,水煎,食後乳母捏去宿乳,卻服此藥。
甘豆湯,治小兒胎熱。
甘草(一錢),黑豆(二錢),淡竹葉(十片)
上咀水一鍾,燈心七莖煎,不拘時服。
四聖散,治小兒胎受熱毒,生下兩目不開。
白話文:
「釀乳法」是給乳母服用的。
藥方:豬苓、澤瀉、赤茯苓、天花粉、茵陳、生甘草、生地黃、山梔(各等份)。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六錢,用水煎煮,飯後乳母先擠出乳汁,再服用此藥。
「甘豆湯」用於治療小兒胎熱。
藥方:甘草(一錢)、黑豆(二錢)、淡竹葉(十片)。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用一碗水煎煮,加入七根燈芯,不限時間服用。
「四聖散」用於治療小兒胎受熱毒,出生後兩眼無法睜開。
燈心,黃連,秦皮,木賊
上水一鍾,棗子一枚煎,澄清去渣,無時洗,兩目自開,後服地黃膏。
地黃膏,治胎熱。
山梔子,綠豆粉(各兩半),粉草(六錢),
上為末,用生地黃搗杵兩半,和好蜜一兩半,以薄瓦器盛,在銅銚內煮成膏如稀糊,候冷後分入前藥末,同在乳缽內再研勻,和丸芡實大,每以半丸麥門冬湯化服。
白話文:
用燈心、黃連、秦皮、木賊,加水一碗,放一顆棗子煎煮,澄清去渣,隨時清洗眼睛,雙眼自然會睜開,之後服用地黃膏。地黃膏可以治療胎熱。將山梔子、綠豆粉各一半,粉草六錢研磨成粉末,再將生地黃搗碎成一半,加入蜂蜜一兩半,放入薄瓦器中,用銅銚煮成稀糊狀,冷卻後將藥粉加入,在乳缽中研磨均勻,做成芡實大小的藥丸,每次用麥門冬湯化服半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