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1)

1. 脈候

右寸脈大於左寸為內傷。右寸氣口急大而數,時一代而澀,澀者肺之本脈,代者元氣不相接續。此飲食失節,勞役過甚,大虛脈也。

右關脾脈大而數,數中顯緩,時一代也。此不甚勞役之脈也。

右關胃脈損弱,甚則隱而不見,但內顯脾脈之大數微緩,時一代。此飲食不節寒溫失所之脈也。

右關脈沉而滑,此宿食不消脈也。

東垣曰:古人以脈上辨內外傷於人迎氣口。人迎脈大於氣口為外傷,氣口脈大於人迎為內傷。此辨固是,但其說有所未盡耳。(愚按脈辨內外傷以人迎氣口,誠是也。何則?人迎為胃之動脈,當主內傷;氣口為肺之動脈,當主外傷。外傷風寒,風寒傷皮,皮腠司於肺,故氣口主之。

內傷脾胃,脾胃主乎中氣,故人迎主之。古有人迎氣口之辨,即胃脈與肺脈,而主於內傷外感,各指其所司也。若只以氣口手脈辨之,惟以兩關之脈辨之可也。右關脾胃以主內傷,左關肝木以主外傷。外傷風寒,內應肝木;內傷元氣,內應脾胃。只以左右氣口辨之,斯為至理。

外感風寒皆有餘之證,是從前客邪來也。其病必見於左手,左手主表,乃行陽二十五度。內傷飲食及飲食不節,勞役所傷,皆不足之病也,必見於右手,右手主裡,乃行陰二十五度。故外感風寒,則獨左寸人迎脈浮緊,按之洪大緊者,急甚於弦,是足太陽寒水之脈。按之洪大而有力,中見手少陰心火之脈,丁與壬合,內顯洪大,乃傷寒脈也。

若外感風寒,則人迎脈緩而大,或大於氣口一倍,或兩倍三倍。內傷飲食,則右寸氣口脈大於人迎一倍,傷之重者,過在少陰則兩倍,太陰則三倍。此內傷飲食之脈。若飲食不節,勞役過甚,則心脈變見於氣口,是心火刑肺,其肝木挾心火之勢薄肺。經曰:侮所不勝,寡於畏者是也。

故氣口脈急大而數,時一代而澀也。澀者肺之本脈;代者元氣不相接,脾胃不及之脈;洪大而數者,心脈刑肺也;急者,肝木挾心火而反克肺金也。若不甚勞役,惟右關脾脈大而數,謂獨大於五脈,數中顯緩,時一代。如飲食不節,寒溫失所,則先右關胃脈損弱,甚則隱而不見,惟內顯脾脈之大數微緩時一代也。

如飲食不節,寒溫失所,則先右關胃脈損弱,甚則隱而不見,惟內顯脾脈之大數微緩時一代也。宿食不消,則獨右關脈沉而滑。經曰:脈滑者,有宿食也。

白話文:

右手的寸脈比左手的寸脈大,表示是內傷。右手的寸脈氣口,脈象急促、強大且次數快,有時會出現間歇,且脈象澀滯。澀滯是肺的本脈,間歇則是元氣不連續。這是飲食不規律、過度勞累,身體極度虛弱的脈象。

右手的關脈脾脈強大且次數快,快中又帶有緩慢,有時會出現間歇。這是不太勞累的脈象。

右手的關脈胃脈虛弱,嚴重時會隱而不見,但內部卻顯現脾脈的強大、次數快但稍微緩慢,且有時出現間歇。這是飲食不規律、冷熱飲食不當的脈象。

右手的關脈沉而滑,這是宿食未消的脈象。

東垣說:古人以人迎脈和氣口脈來區分內傷和外傷。人迎脈大於氣口脈是外傷,氣口脈大於人迎脈是內傷。這種區分固然正確,但說法還不夠全面。(我認為用人迎脈和氣口脈來區分內外傷是對的。為什麼呢?人迎脈是胃的動脈,應主內傷;氣口脈是肺的動脈,應主外傷。外感風寒,風寒侵犯皮膚,而皮膚歸肺管,所以氣口脈主外感。

內傷是脾胃的問題,脾胃主管體內的中氣,所以人迎脈主內傷。古人用人迎脈和氣口脈區分,實際上就是胃脈和肺脈,分別對應內傷和外感,各自主管不同的病因。如果只用氣口手脈來區分,那麼只用左右兩關的脈來區分就可以了。右關主脾胃,對應內傷;左關主肝木,對應外傷。外感風寒,內應肝木;內傷元氣,內應脾胃。只用左右手氣口脈來區分,才是最正確的道理。

外感風寒都是屬於有餘的病症,是外來的邪氣。這種病一定會表現在左手,左手主表,對應陽氣的運行。內傷是飲食不規律、過度勞累所致,都屬於不足的病症,一定會表現在右手,右手主裡,對應陰氣的運行。所以外感風寒,左手的寸脈人迎脈就會浮緊,按下去會感到脈象洪大緊迫,脈勢比弦脈更急,這是足太陽寒水的脈象。如果按下去脈象洪大且有力,中間可以感覺到手少陰心火的脈象,丁火和壬水結合,內部顯得脈象洪大,這是傷寒的脈象。

如果外感風寒,人迎脈會變得緩而大,或者比氣口脈大一倍、兩倍甚至三倍。內傷是飲食問題,右手的寸脈氣口脈會比人迎脈大一倍。如果傷得嚴重,病位在少陰經就會大兩倍,在太陰經就會大三倍。這就是內傷飲食的脈象。如果飲食不規律、過度勞累,心脈就會在氣口脈顯現,這是心火過盛而損傷肺氣,肝木又助長心火的勢頭來削弱肺。就像《黃帝內經》說的:欺負自己能戰勝的,卻又對自己畏懼的事物毫無顧忌。

所以氣口脈會急促、強大且次數快,有時會出現間歇,而且脈象澀滯。澀滯是肺的本脈;間歇是元氣不連續,脾胃功能不足的脈象;脈象洪大且次數快,是心脈過盛而損傷肺氣;脈象急,是肝木助長心火來反過來克制肺金。如果不是過度勞累,只是右手的關脈脾脈強大且次數快,比其他脈都大,快中帶有緩慢,且有時出現間歇。如果是飲食不規律、冷熱飲食不當,那麼先是右手的關脈胃脈虛弱,嚴重時會隱而不見,只有內部顯現脾脈的強大、次數快且稍微緩慢,而且有時出現間歇。

如果宿食未消,就只有右手的關脈是沉而滑的。《黃帝內經》說:脈象滑,是有宿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