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六 (5)
卷之八十六 (5)
1. 養老編
孔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聖言所包自廣,若必待親終,然後盡於大事,亦非聖賢之意。
君子曰:曾元養小體。曾子豈安養小?或因貧富豐儉之不同,或偶因珍奇之一事。
人子父母之奉,不在富奢,雖一橘亦可奉親。故諺曰:人能以愛子之心愛親,孝矣。若非理之奉,亦不為孝。
古人有對客烹雞,已而供母者,今人卻不能然。
父母之言或有差錯,人子不可對人質正,待後言之。如不害事,亦不必言。
凡百家事,人子必須與親商榷,然後行之,庶免乖忤。若親意堅執,小有未善,亦當勉從。
父母賢明,自是均一。或有所偏向,財帛不均,為子者必自解,曰:此財帛父母之物也。若初不有此,奈何?有或遇水火盜賊失去,又將奈何?其不才之子,必怨對其親,或至終身不相見者有之,尚得謂之人子乎?何其卑弱之甚也。
白話文:
孔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聖言所包自廣,若必待親終,然後盡於大事,亦非聖賢之意。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不知。聖人的話語涵蓋面廣,如果一定要等到父母過世之後,才去盡孝道,這也不是聖賢的本意。
君子曰:曾元養小體。曾子豈安養小?或因貧富豐儉之不同,或偶因珍奇之一事。
君子說:曾子主張以養小動物來體會養育的辛苦。曾子難道會不了解養育小動物的辛苦嗎?也許是因為貧富、豐儉的差異,或者偶然得到珍奇之物而忘記了父母的養育之恩。
人子父母之奉,不在富奢,雖一橘亦可奉親。故諺曰:人能以愛子之心愛親,孝矣。若非理之奉,亦不為孝。
子女侍奉父母,不在於富貴奢華,即使只是一顆橘子,也可以奉養父母。所以有句俗語說:人能以愛子女的心來愛父母,就是孝道。如果沒有道理的奉養,也稱不上孝順。
古人有對客烹雞,已而供母者,今人卻不能然。
古人有招待客人烹雞,然後再供奉給母親的,而現在的人卻做不到這樣。
父母之言或有差錯,人子不可對人質正,待後言之。如不害事,亦不必言。
父母的話語可能會有錯誤,子女不可當面糾正,待以後再說。如果沒有害處,也無需多言。
凡百家事,人子必須與親商榷,然後行之,庶免乖忤。若親意堅執,小有未善,亦當勉從。
凡事關乎家庭,子女必須和父母商量,然後再去做,這樣才能避免意見不合。如果父母堅持己見,即使有些地方不太妥當,也要努力順從。
父母賢明,自是均一。或有所偏向,財帛不均,為子者必自解,曰:此財帛父母之物也。若初不有此,奈何?有或遇水火盜賊失去,又將奈何?其不才之子,必怨對其親,或至終身不相見者有之,尚得謂之人子乎?何其卑弱之甚也。
父母賢明,自然會公平公正。如果父母有偏心,財產分配不均,做子女的要自己想開,說:這些財產是父母的,如果一開始沒有這些財產,又該怎麼辦呢?如果遇到水火、盜賊,失去財產,又該怎麼辦呢?那些不孝順的子女,必然會怨恨父母,甚至終身不見,還能稱之為子女嗎?他們的行為實在是太過卑劣了!
人各有所偏,偏處最明,善道君親者,必自明處傍引正之。人子諫親,知其必不肯從,必厚結親之摯友,或所親信之人,於其不意之中解之,必致其情。
白話文:
人的個性各有不同,偏向某一方面的地方最容易表現出來,懂得如何讓父母接受勸告的人,一定會從自己明白的地方旁邊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如果做子女的想要勸阻自己的父母,知道他們肯定不會聽從,就一定要和父母的好朋友或者被信任的人建立深厚的關係,在對方沒有想到的情況下進行開解,這樣才能表達出自己的心意。
2. 起居編
老人火衰必自多寒,又不勝衣,當以熟絹軟布為之,所套花綿,年換新者。
父母送終之具,五十以後即當漸備,常以夏月為懼。
春時遇天氣頓暖,不可頓減綿衣。緣老人氣弱骨疏,風冷易傷,才透春時,但多令夾衣,遇暖之時,一重重漸減,即不致暴傷也。
老不耐風,非不耐風也,只當調氣爾;少不耐勞,非不耐勞也,只當調脾爾。
六十忌入房戶,所以輔衰,故重性命也。
人年五十以上皆常大便不利,或成苦下痢。有斯二疾常須預防。若秘澀則宜數食葵菜等滑物,如其下痢宜與姜韭溫熱之菜。老人於四時之中常宜溫食,不得輕之。
養老之要,耳無妄聽,口無妄言,身無妄動,心無妄念,此皆有益於老人也。又當愛心,每有誦唸,無令耳聞,此為要妙耳。
白話文:
上了年纪的人阳气衰退,容易怕冷,而且穿衣也承受不住厚重的衣物,应该用柔软的熟丝绸布料做衣服,里面填充棉花,每年更换新的。
父母过世时的丧葬用品,五十岁以后就要开始准备,尤其是夏天要更加注意。
春天遇到天气突然变暖,不要一下子就减少棉衣。因为老人气虚骨骼疏松,容易受风寒侵袭,刚入春的时候,最好多穿夹衣,天气暖和的时候,一层一层慢慢减少,就不会突然受寒了。
老年人怕风,其实不是真的怕风,而是要调节气息;年轻人怕劳累,其实不是真的怕劳累,而是要调理脾胃。
六十岁以后要忌房事,因为这时候阳气衰弱,所以更要重视生命。
五十岁以后,人经常会出现排便不畅,或者腹泻。这两种情况都要经常预防。如果便秘,就应该多吃菠菜等滑利食物;如果腹泻,就应该吃姜、韭菜等温热的食物。老年人一年四季都要吃温热的食物,不能掉以轻心。
养生的关键在于,耳朵不要胡乱听,嘴巴不要乱说,身体不要乱动,心不要乱想,这些对老年人都有益处。此外,还要保持一颗慈爱之心,每次念经的时候,不要让老人听到,这是养生的妙诀。
老人之道,常念善,無念惡;常念生,無念殺;常念信,無念欺。無作博戲,強用氣力,無舉重,無疾行,無喜怒;無極視,無極聽;無大用意,無大思虎;無吁嗟,無叫喚;無歌嘯,無啼泣;無悲愁,無哀慟;無慶弔,無接對賓客。能如此者,可無至病,長壽斯必也。
老人常避大風、大雨、大寒、大暑、大霧、霜、霰、雪、旋風、惡氣,能不觸冒者,是大吉祥也。
老人所居之室,必須大周密,無致風隙也。
老人須知服食將息,調身按摩,搖動肢節,導引行氣,不得對面殺生,以奉養也。
白話文:
老年養生之道
第一部分:心態與行為
老年人應當常懷善念,摒棄惡念;常念慈悲,不殺生;常懷誠信,不欺騙。不沉迷於賭博,不逞強好勝,不舉重物,不疾行,不喜怒無常。不長時間凝視,不長時間聆聽,不操心勞神,不胡思亂想。不呼天喊地,不喧嘩吵鬧。不唱歌大笑,不哭泣哀嚎。不悲傷愁苦,不哀痛過度。不參加慶弔活動,不頻繁接待賓客。若能做到以上,則可避免疾病纏身,長壽必有保障。
第二部分:避忌事宜
老年人應當避免大風、大雨、嚴寒、酷暑、濃霧、霜、雪、旋風、污濁空氣等,不與之接觸,則為大吉大利。
第三部分:居家環境
老年人居住的房屋,必須周密嚴實,不可有漏風之處。
第四部分:日常養護
老年人需注意飲食起居,調養身心,按摩身體,活動關節,導引氣血。不可當著面殺生,以示慈悲。
3. 藥餌編
丹溪云:人生至六十、七十之後,精血俱耗,平居無事已有熱證,何者?頭傾目眩,肌癢溺數,鼻涕牙落,涎多寐少,足弱耳聵,健忘眩暈,腸燥面垢,發白眼花,久坐兀睡,未風先寒,食則易飢,笑則易淚,但老境無不有此。
或曰:《局方》用烏附丹劑多與老人為宜,豈非以年老氣弱下虛,理宜用溫補?今皆以為熱,烏附丹劑將不可施之老人耶?曰:奚止烏附丹劑不可妄與,至於好酒膩肉、濕面肉汁、燒炙煨爆,辛辣甜滑皆在所慎。或者又曰:甘旨養老,經訓具在,為子與婦,一有不及,孝道便虧,而吾子之言若是,其將有說以通之乎?曰:正所謂道並行而不相悖者,請詳言之。古者井田之法行,鄉閭之教興。
白話文:
丹溪說,人到六十、七十歲以後,精血都消耗殆盡,即使平時沒事也會有熱症,表現為頭昏眼花、皮膚癢、小便次數增多、流鼻涕、掉牙、口水多、睡眠少、腿腳無力、耳朵聽力下降、健忘、眩暈、腸燥便秘、面容污濁、頭髮白、眼花、久坐容易打瞌睡、沒有風就覺得冷、吃飯容易餓、笑著就容易流眼淚,這些都是老年人常見的現象。
有人可能會說,《局方》中烏附丹藥方多用於老人,難道不是因為老年人氣虛體弱、下元虛寒,應該溫補嗎?現在都認為老年人有熱證,那烏附丹藥方就不能用在老人身上了嗎?
我說,不僅烏附丹藥方不能隨意給老人服用,像美酒肥肉、濕面肉汁、燒烤油炸、辛辣甜膩等食物,也要謹慎食用。
可能又有人會說,甘甜的食物可以滋養老年人,這是經書上都有記載的,作為子女和妻子,如果稍有不周,就會有違孝道,你這樣說,難道有道理可以說服我們嗎?
我說,正所謂道理並行而不相悖,請讓我詳細解釋。古時候有井田制,鄉里間有教育,這些都是為了讓百姓安居樂業。
人知禮讓,比屋可封。肉食不及幼壯,五十方才食肉。當時之人血氣充和,筋骨堅凝,腸胃清厚,甘旨養老,何由致病?今則不然,幼小食肉,強壯恣饕。比及五十,疾巳蠭起,氣耗血竭,筋柔骨痿,腸胃壅閼,涎沫充溢,而況人身之陰,難成易虧。六七十之後,陰不足以配陽,孤陽幾欲飛越,因天生胃氣尚爾留連,又藉水穀之陰稽縻而不走耳。所陳前證皆是血少。
經曰:腎惡燥。烏附丹劑非燥而何?夫血少之人若防風、半夏、蒼朮、香附俱是燥劑且不敢多,況烏附丹劑乎?或者又曰:一部《局方》悉是溫熱養陽,吾子之言無乃謬妄乎?子曰:《局方》用燥劑,為劫濕病也,濕得燥則豁然而收。《局方》用暖劑,為補虛病也,補腎不如補脾,得暖則易化而食進,下雖暫虛,亦可少回。
白話文:
以前的人懂禮儀,謙讓有度,因此身體健康,壽命也很長。他們年輕時不食肉,到了五十歲才開始吃肉。當時的人血氣充沛,筋骨強健,腸胃功能良好,即使吃些美味的食物,也很少生病。但現在不同了,小孩子就開始吃肉,成年人更是放縱食慾,到了五十歲,疾病就開始出現,氣血虧損,筋骨衰弱,腸胃堵塞,口水分泌過多。更何況人體的陰氣本來就難以積累,容易損耗,到了六七十歲,陰氣不足以配合陽氣,陽氣就想飛散出去,只是因為先天胃氣還比較充足,再加上水穀之陰的牽制,才沒有真正散去。這些問題都是因為血氣不足造成的。
古書上說,腎臟最怕乾燥,而烏附丹的藥性偏燥。血氣不足的人,本來就應該少用像防風、半夏、蒼朮、香附這類燥性藥物,更何況是烏附丹呢?有些人可能會說,《局方》裡全都是溫熱補陽的藥物,你說的話太過偏激。但我認為,《局方》之所以用燥性藥物,是要治療濕氣重的疾病,濕氣遇到燥性藥物就會迅速消散。《局方》之所以用溫熱藥物,是要治療虛弱的疾病,但補腎不如補脾,溫熱藥物可以幫助脾胃運化,食物容易消化吸收,雖然暫時會造成脾胃虛弱,但也能很快恢復。
《內經》治法,亦許用劫,正是此意。蓋為質厚而病淺者設也,此亦儒者用權之意,若以為經常之法,豈不太誤?彼年老者,質雖厚,此時亦近平薄;病雖淺,其本亦易於發,而可劫藥以取遠效乎?若夫形肥者血多,形瘦者氣實,間或有可劫者,設或失手,何以收救?吾寧稍遲,可以計出萬全,豈不美乎?烏附丹劑其不可輕試也,明矣。至於飲食,尤當謹節。
夫老人內虛脾弱,陰虧性急。內虛胃熱,則易飢而思食;脾弱難化,則食已而再飢。陰虧難降則氣鬱而成痰,至於視聽言動皆成廢懶,百不如意怒火易熾。雖有孝子孝孫,亦是動輒扼腕,況未必孝順乎?所以物性之熱者,炭火製作者,氣之辛辣者,味之甘膩者,其不可食也,明矣。雖然,腸胃堅厚,神氣深壯者,世俗觀之何妨奉養,從口固快一時,積久必為患害。
白話文:
《內經》的治療方法,有時可以考慮用劫法,這正是它的用意所在。因為劫法是針對質地厚實而疾病輕淺的人而設的,這也符合儒家權變的思想。如果把劫法當作常規方法,豈不是大錯特錯?老年人雖然質地厚實,但此時也趨於虛薄;疾病雖然輕淺,但病根很容易發作,還能用劫藥來取得長遠的效果嗎?至於形體肥胖的人血多,形體瘦弱的人氣實,偶爾可以用劫法,但如果失手,又如何補救呢?我寧願稍微緩慢些,可以做到萬全之策,豈不更好?烏附丹這樣的藥方,不可輕易嘗試,這點很清楚了。至於飲食,更要謹慎節制。
老年人內虛脾弱,陰虛性急。內虛胃熱,就容易飢餓想吃東西;脾弱難以消化,就吃了東西又很快餓。陰虛難以下降,就會氣鬱成痰,導致視聽言動都變得遲緩無力,百事不如意,容易生氣。即使有孝順的兒孫,也會經常感到無奈,更何況不一定孝順呢?所以,性熱的食物,比如炭火製作的,以及氣味辛辣的,味道甘甜膩口的,都不應該食用,這點很清楚。雖然如此,如果腸胃堅固,精神旺盛的人,世俗眼光看來無妨奉養,從口腹滿足一時,但長期下去必定會造成危害。
由是觀之,多不如少,少不如絕,爽口多疾,厚味措毒。前哲格言猶在人耳,可不慎歟?或曰:如子之言,殆將絕而不與,於汝安乎?予曰:君子愛人以德,小人愛人以姑息,況施於所尊者哉?惟飲與食將以養生,不以致疾,若以所養轉為所害,恐非君子之所謂孝與敬也。然則如之何則可?曰:好生惡死,好安惡病,人之常情。
為子為孫必先聞之以義理,曉之以物性,旁譬曲喻,陳說利害,意誠辭確,一切以敬慎行之,又次以身先之,必將有所感悟,而無扦格之逆矣。吾子所謂絕而不與,施於有病之時,尤是孝道。無病之時,量酌可否,以時而進。
某物不食,某物代之,又何傷於孝道乎?若夫平居閒話,素無開導誘掖之言,及至飢腸已鳴,饞涎已動,飲食在前,馨香撲鼻,其可禁乎?經曰:以飲食中養之,中之一字恐與此意合,請勿易看過。愚謂然而醫書《內經》曰:陰陽之妙,變化無窮,造化皆出於此。如秦越人演八十一難,止得《內經》中一二,仲景取其傷寒一節,劉守真以熱論變仲景之法,李明之以飲食勞役立論。
白話文:
由此可見,吃太多不如吃得少,吃得少不如不吃,味道鮮美容易生病,過於美味的食物會帶來毒害。古人的格言至今仍在耳邊,難道不應該謹慎嗎?有人可能會說:像你這樣說,難道就要完全不吃,這樣對你又有什麼好處呢?我說:君子以道德來愛人,小人以縱容來愛人,何況對待尊長呢?飲食本應是為了養生,而不是為了致病,如果用來養生的東西反而成了致病的原因,恐怕就不是君子所說的孝敬了。那麼,要怎麼做才能做到呢?我說:愛生怕死,愛安怕病,這是人之常情。
作為子孫,一定要先讓他們明白道理,了解食物的特性,用旁敲側擊的方式,講清楚利弊關係,說話要誠懇,言辭要明確,所有事情都要以敬慎的態度去做,還要以身作則,這樣才能讓他們有所感悟,不會出現逆反心理。我所说的完全不吃,是指在生病的時候,這才是真正的孝道。在健康的時候,可以適當斟酌,並根據時間來進食。
某種食物不吃,可以用其他的食物代替,這又哪裡違背了孝道呢?如果平時不講道理,不加以引導和教誨,等到肚子餓得咕嚕咕嚕叫,口水直流,美味的食物擺在面前,香氣撲鼻,又怎麼能忍得住呢?《經書》上說:「以飲食中養之」,「中」這個字恐怕就是指這個意思,不要輕易忽略了。我认为,醫書《內經》中說:陰陽之道奧妙無窮,萬物變化皆源於此。比如秦越人演繹了八十一種難題,也只是掌握了《內經》中的一二,仲景取其傷寒部分,劉守真用熱論來改變仲景的方法,李明則以飲食勞役為論點。
恐先仲景書者以傷寒為主,恐誤內傷作外感;先明之之書者,以胃氣為主,恐誤外感為內傷;先守真書者,以熱為主,恐誤以寒為熱。不若先主於《內經》,則自然活潑潑地。或曰:今之醫,但看《脈訣》以為診視,閱諸方書便可治病,似為簡便。先生之教讀《內經》,雖識病,無方可據,《脈經》千條萬緒,難以撫尋。
曰:只欲如此,人之生命至重,非積歲月之功,豈可便視人之疾?前人立論制方,有與《內經》意合者,有穿鑿者,立意偏者,有因病人之虛實形氣脈證而制方,有病之變化無窮,人之形志苦樂不一,有地土所宜,證有相似,治有不同。不讀《內經》,便與據方施治,若有差誤,死不復生。
白話文:
有些人只專注於傷寒論,容易把內傷當成外感;有些人只專注於胃氣論,容易把外感當成內傷;有些人只專注於傷寒論,容易把寒當成熱。不如先以《內經》為根本,這樣才能灵活运用医理。有人說,現在的醫生只看《脈訣》來診病,看一些方書就能治病,好像很簡單。但先生教我們讀《內經》,雖然能識別疾病,卻沒有现成的方子可以依循,而且《脈經》內容繁雜,很難找到確切的答案。
我說:如果真的這樣想,那麼人的生命至關重要,絕非短時間的學習就能掌握,怎麼能隨便就診治病人呢?古人立論制方,有些符合《內經》的理念,有些則牽強附會,有些側重於某個方面,有些依據病人的虛實、形氣、脈證來制方,而疾病變化無窮,人的形志、苦樂、地域、症狀都各不相同,治療方法也自然有所差異。不讀《內經》就照方施治,一旦有誤差,後果不堪設想。
人雖不知,於心安乎?脈理精微,通陰陽造化之理,千變萬化,聖人尚論其端緒,秘其蘊奧。善為脈者,從而推廣,豈高陽生數語之《脈訣》能盡無窮之病耶?斯為醫之可法,然事親者,固當知醫之事,亦不可不知醫之為事。醫士果良,則親疾可托也。司馬溫公曰:父母有疾,專當以迎醫、驗方、合藥為務,則知醫豈非人子之事哉?程子曰:病臥於床,委之庸醫,比之不慈不孝。事親者亦不可不知醫。
然委之庸醫,是不知醫之為事也。噫!大抵醫藥之道,奚可草草而為哉?二子之言,良有以也。
高年之人多有宿疾。積氣所攻,則精神昏倦,宿患發動。又復經冬已來,擁爐熏衾,啖炙飲熱,至春成積,多所發泄,致體熱頭昏,膈壅涎漱,四肢勞倦,腰腳不任,皆天所發之疾也。常宜體候,若稍覺微疾,不可復行疏利,恐傷臟腑,別生余疾,俱只用消積和氣涼膈化痰之藥消解而已。
白話文:
雖然我們可能不了解醫術的奧妙,但心安理得地將身體交給醫生嗎?脈象細微精深,蘊含著陰陽造化之理,變化無窮,即使是聖人也不過能掌握其皮毛,深奧的道理仍待探究。精通脈象的醫生,能由此推演病情,難道僅憑高陽生寥寥數語的《脈訣》就能窮盡無盡的病症嗎?這正是醫術的精妙之處。然而,孝敬父母的人,不僅要懂得醫術,更要懂得如何選擇醫生。醫術高超的醫生,才能讓父母的疾病得到妥善治療。司馬溫公說:「父母生病,我們理應專心致志地迎請醫生、驗證藥方、配製藥物,難道這不是子女應盡的責任嗎?」程子說:「父母病倒在床,卻委託庸醫治療,簡直是不慈不孝。」孝敬父母的人,也應該懂得醫術。
然而,委託庸醫,就是不懂得選擇醫生的道理。唉!醫藥之道,怎能草率行事呢?二位賢者的話,實在很有道理。
上了年紀的人,大多有積累已久的疾病。積累的氣血攻伐身體,就會導致精神昏沉倦怠,舊病復發。又加上冬天以來,經常烤火、蓋厚被,吃炙烤的食物、喝熱的飲料,到了春天,這些積累的食物和熱氣就會發洩出來,導致身體發熱、頭昏腦脹、胸膈阻塞、口中津液分泌過多、四肢疲倦、腰腿無力,這些都是自然發生的疾病。平時就要注意身體狀況,如果感到輕微的病症,不要輕易服用疏利之藥,以免傷及臟腑,引發其他疾病,只需服用消積和氣、涼膈化痰的藥物來緩解即可。
夏月老人尤宜保扶,若檐下故道,穿隙破窗,皆不可納涼,此為賊風,中人暴毒。宜居虛堂靜室、水次木陰,潔淨之處,自有清涼。每日侵晨進溫平暖氣湯散一服,飲食溫軟,不令太飽,但時復進之。渴用飲粟米溫飲,豆蔻熱水;生冷肥膩,尤宜戒之。緣老人氣弱,當夏之時,納陰在內,以陰弱之腹,當冷肥之物,則多成滑泄,一傷真氣,卒難補復。
若是氣弱老人,夏至以後,宜服不燥熱平補腎氣暖藥三二十服,以助元氣,若蓯蓉丸、八味丸之類無妨。
白話文:
夏日養生之道:
夏季時節,老年人尤需細心保養。切忌在屋簷下、破窗洞口等處乘涼,因為此處容易吹入賊風,導致身體中毒。宜選擇通風良好、乾淨的房間,或者在水邊樹蔭下休憩,自然清涼。
每日清晨,服用溫和的補氣湯藥一劑,飲食宜清淡溫軟,不可過飽,可少量多次進食。口渴時,可飲用小米溫水或豆蔻熱水。生冷油膩的食物,老年人應當忌口。
因為老年人體弱,夏季時宜將陰氣收斂於內。若食用生冷油膩的食物,容易損傷脾胃,導致腹瀉,耗損元氣,難以恢復。
對於體弱的老人,夏季過後,建議服用溫和滋補腎氣的藥物,如蓯蓉丸、八味丸等,連服三二十劑,以補益元氣。
冬月最宜養老密室。溫淨衾服,調其飲食,適其寒溫。大寒之日,山藥酒肉時進一杯,以扶衰弱,以禦寒氣。不可遠出,觸冒嚴風,緣老人血氣虛怯,真陽氣少,若感寒邪,便成疾患,多為嗽逆、麻痹、昏眩之疾。炙爆燥毒之物尤切戒之。若食炙爆燥熱之物,故多有壅噎、痰嗽、咽目之疾。
亦不宜澡沐,陽氣內蘊之時,若加湯火所逼,須出大汗。高年之人陽氣發泄,骨肉疏薄,易為傷動,多感外疾。惟早眠晚起,以避霜威,朝宜欲少醇酒,然後進粥,臨臥宜服快脾消化藥一服。
白話文:
冬月養生之道
冬月最適合在密室裡養老。要穿著溫暖乾淨的衣服,調整飲食,適應寒溫變化。在大寒這天,可以喝一杯山藥酒肉,以補充元氣,抵禦寒氣。不可遠出,避免接觸嚴寒的風,因為老人血氣虛弱,陽氣不足,若受寒邪侵襲,很容易生病,常見的病症有咳嗽、喘逆、麻痺、頭昏眼花等。尤其要戒吃炙烤燥熱的食物,因為容易造成食道阻塞、痰咳、咽喉腫痛等疾病。
也不宜洗澡,因為陽氣應該內蘊,如果用熱水刺激,會導致大量出汗。老年人陽氣外泄,骨肉鬆散,容易受傷,更容易患上外感疾病。最好早睡晚起,以避開霜寒,早上可以喝少量醇酒,然後吃粥,睡前可以服用快脾消化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