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十六 (1)

1. 老老余編(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大學》傳曰:孝、弟、慈三者,修身齊家治國之本也。夫孝以事親,移於君為忠,於長為弟,於幼為慈,於眾人則仁也,莫不總於斯道斯理,擴而充之者也。夫子答孟武伯之問:孝父母惟其疾之憂。故曰:為人子者,不可不知醫也。此予特編一帙,表而出之,俾為子者,知所慎重而有所取也。

弟長慈幼方餌之權衡,可以類推矣。即吾醫尤當洞燭攝養之方,以副人子之孝心,端在是矣。春甫引。

白話文:

孟子說:「尊敬自己的老人,也要尊敬別人的老人。」《大學》的傳說中提到:「孝順、友愛、慈悲這三種美德,是修身、齊家、治國的根本。」孝順父母,推而廣之,對君主就是忠誠,對長輩就是友愛,對晚輩就是慈悲,對所有人就是仁愛,這些美德都是從孝順中延伸而來的。孔子回答孟武伯的問題時說:「孝敬父母,就要為他們擔憂他們的疾病。」因此說:「做子女的,不能不懂醫術。」我特地編寫了一本書,公開發表,讓做子女的知道該重視什麼,該學習什麼。

兄弟之間友愛、長幼有序、慈悲照顧,用藥的權衡之道,都可以類推。尤其我們醫生更應該深入理解養生的方法,才能輔助子女的孝心,這才是關鍵所在。春甫引。

2. 保養論

《養老新書》云:安樂之道,惟善保養者得之。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太乙真人曰:一者少言語,養內氣;二者戒色欲,養精氣;三者薄滋味,養血氣;四者咽津液,養臟氣;五者莫嗔怒,養肝氣;六者美飲食,養胃氣;七者少思慮,養心氣。人由氣生,氣由神住,養氣全神,可得真道。

凡在萬形之中,所保者莫先於元氣;攝養之道,莫若守中實內,以陶和將護之方,雖在閒日,安不忘危。聖人預戒,老人尤不可不慎也。春、夏、秋、冬,四時陰陽,生病起於過用。五臟受氣,蓋有常分。不適其性,而強云為,用之過耗,是以病生。善養生者,保守真元,外卻客氣,不得而干之。

白話文:

《養老新書》說,安樂的生活,只有善於保養的人才能獲得。孟子說:我善於保養我浩然正氣。太乙真人說:第一要少說話,養護內氣;第二要戒除色欲,養護精氣;第三要淡薄口味,養護血氣;第四要吞咽津液,養護臟氣;第五要避免生氣,養護肝氣;第六要飲食美味,養護胃氣;第七要少思慮,養護心氣。人是由氣而生,氣是由神而住,養氣全神,才能得到真道。

在萬物之中,最需要保護的就是元氣;攝養之道,最好的方法就是守中實內,用陶冶和保護的方法,即使在平時,也不能忘記危險。聖人預先告誡,老年人更要謹慎。春夏秋冬四季陰陽變化,生病都是因為過度使用造成的。五臟受氣,各有固定的份量。不適合其特性而強行使用,過度消耗,就會生病。善於養生的人,會保護真元,排除外邪,不讓它們入侵。

至於藥餌,往往招來真氣之藥少,攻伐和氣之藥多。故善服藥者,不如善保養。康節先生詩云:爽口物多終作疾,快心事過必為殃。與其病後能求藥,不若病前能自防。郭康伯遇神人,授一保身衛生之術,云:但有四句偈耳,須是在處守持。偈云: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還將心自醫,心境靜時心亦靜,心生還是病生時。

郭信用其言,知自護愛,康強倍常,年幾百歲。

白話文:

至於藥物,常常是真正補充元氣的藥少,而攻擊損害人體正氣的藥卻很多。所以,懂得善於服藥的人,還不如懂得保養身體的人。康節先生的詩說:「口感舒服的食物,最終都會導致疾病;令人感到舒爽的事情,做過頭了就一定會帶來禍患。与其等到生病了才去找藥,不如在生病之前就做好預防。」

郭康伯遇到一位神仙,得到了一套養生保健的秘訣,神仙說:「只需要記住四句偈語,並且隨時隨地都牢牢記住。」偈語是:「自己的身體生病,只有自己最清楚;身體生病,也應該靠自己來治療。當心境平靜的時候,心神也自然安寧;心生煩惱的時候,疾病也會隨之而來。」

郭康伯相信了神仙的話,懂得自我保護和愛護身體,身體比平常更加強健,活了幾百歲。

3. 服藥例

常見世人治年高之人疾患,將同年少,亂投湯藥,妄行針灸,以攻其疾,務欲速愈。殊不知上壽之人,血氣已衰,精神減耗,危若風燭,百病易攻。至於視聽不至聰明,手足舉動不隨,其身體勞倦,頭目昏眩,風氣不順,宿疾時發,或秘或泄,或冷或熟,此皆老人之常態也。不順治之,緊用針藥,務求痊瘥,往往因此別緻危殆。

且攻病之藥,或吐或汗,或解或利。緣衰老之人不同年少真氣壯盛,雖汗吐轉利,未至危困。其衰弱之人若汗之,則陽氣泄;吐之,則胃氣逆;瀉之,則陽氣脫,立致不虞。此養老之大忌也。大抵老人藥餌止是扶持之法,只可用溫平順氣,進食補虛中和之藥,不可用市肆贖賣,他人惠迭,不知方味,及狼虎之藥臾之。服餌切宜審詳,若有宿疾或時發動,則隨疾勢用中和湯藥調治,三朝五日自然無事。

白話文:

許多人治療老年人的疾病,往往像对待年轻人一样,乱投药方,胡乱针灸,想要快速治好疾病。殊不知,老年人血气衰弱,精神耗损,如同风烛残年,百病易发。他们视听不灵敏,行动不便,身体容易疲劳,头晕目眩,风气不顺,旧病时常复发,或便秘或腹泻,或怕冷或怕热,这些都是老人的正常现象。不按规律治疗,过度使用针灸药物,急于求愈,反而容易导致其他危险。

而且,攻克疾病的药物,往往会让人呕吐、流汗、腹泻或排泄。老年人与年轻人不同,真气不足,即使汗吐或腹泻,也不容易危及生命。但对于体弱的老人来说,如果出汗,会耗损阳气;呕吐,会伤及胃气;腹泻,会损耗阳气,很容易导致意外。这是养生的禁忌。总的来说,老年人用药,应该以扶持为主,只可用温平顺气的药物,以及补虚中和的药物,不能随便服用市面上出售的,或是他人赠送的,不了解药性的药物,更不能服用猛烈的药物。服药一定要谨慎,如果有旧疾或偶尔发作的疾病,就应该根据病情服用中和汤等药物治疗,三五天自然就会好转。

然後調停飲食,依食療之法隨食性變饌,此最為良法也。

老人腎虛,膀胱氣弱,夜多小水,此蓋腎水虛而火不下,故足痿。心火上乘肺而不入脬胞,故夜多小水。若峻補之,火益上行,脬亦寒矣。老人臟腑結,大便秘,可頻吃豬羊血或葵菜血臟羹,皆能疏利。老人常服芝麻湯及杏仁湯,又嚼麻子,俱能潤利。

白話文:

接著要調整飲食,根據食療的方法,隨食物的性質變化菜餚,這是最好的方法。

老年人腎虛,膀胱氣弱,晚上經常小便,這是因為腎水虛弱,火氣下降不足,所以腳容易發軟無力。心火上升到肺部,卻沒有進入膀胱,所以晚上經常小便。如果用猛烈的藥物進補,火氣會更加上升,膀胱也會變得寒冷。老年人臟腑機能衰退,容易便秘,可以經常吃豬血或羊血,或是用葵菜和血臟做湯,這些都能通便。老年人常喝芝麻湯和杏仁湯,或者嚼芝麻,都能潤腸通便。

4. 集方法

凡人少壯及老年,其氣血有盛衰不等。岐伯曰:少火之氣壯,壯火之氣衰。蓋少火生氣,壯火食氣,況復衰火,不可不知也。故治法亦當分別其等,少年、壯年自是區分不同,陳令尹集方俱為老人備用,今所續編亦皆據其對證輕重處方而品列之也。

白話文:

凡人少壯及老年,其氣血有盛衰不等。

意思是說,人從年輕到老,其氣血的盛衰狀況是不一樣的。

岐伯曰:少火之氣壯,壯火之氣衰。

岐伯說:年輕人體內的陽氣旺盛,所以氣血也比較充沛;壯年人體內的陽氣開始衰退,氣血也隨之減弱。

蓋少火生氣,壯火食氣,況復衰火,不可不知也。

因為年輕人陽氣旺盛,能夠生發氣血;壯年人陽氣開始衰退,需要消耗氣血來維持生命;更何況老年人陽氣衰弱,更需要格外注意。

故治法亦當分別其等,少年、壯年自是區分不同,陳令尹集方俱為老人備用,今所續編亦皆據其對證輕重處方而品列之也。

因此,治療方法也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人進行區分。少年、壯年人的治療方法自然有所不同。陳令尹所收集的藥方,都是針對老年人編寫的。現在所編寫的藥方,也是根據不同年齡段的人的病症輕重程度,對症下藥,並按照藥性進行分類。

5. 護持禁忌

人,萬物中一物也,不能逃天地之數。若天癸數窮,則精血耗竭,神氣浮弱,如同小兒全假護持以助衰養。若遇水火兵寇非橫驚怖之事,必先扶持老人於安穩處避之,不可喧忙驚動。年高之人一遭大驚,便致冒昧,因生余疾。

凡喪葬凶禍不可令吊,疾病危困不可令驚,悲哀憂愁不可令人預報,穢惡臭敗不可令食,黏硬毒物不可令飧,敝漏卑濕不可令居,卒風暴寒不可令冒,煩暑懊熱不可令中,動作行步不可令勞,暮夜之食不可令飽,陰霧晦冥不可令飢,假借鞍馬不可令乘,偏僻藥洱不可令服,廢宅敧宇不可令人,墳園塚墓不可令遊,危險之地不可令行,澗淵之水不可令渡,間昧之室不可令居,凶禍遠報不可令聞,輕薄婢使不可令親,家緣冗事不可令管。若此事類頗多,不克備舉。

但人子悉意深慮過為之防,稍不便於老人者,皆宜忌之,以保長年。

白話文:

人,是萬物中的一份子,無法逃離天地運行的規律。當天癸的數量耗盡時,精血就會枯竭,精神也會變得虛弱,就像年幼的孩子需要全心全意地呵護才能幫助他們成長。

如果遇到水災、火災、戰爭、盜賊、意外事故或是突如其來的驚嚇,一定要先將老人安置在安全的地方,避免驚慌失措。年紀大的老人一旦受到過度驚嚇,就會導致身體虛弱,引發其他疾病。

平常生活中,不要讓老人參與喪葬、凶禍的祭奠活動,也不要讓他們接觸到疾病、危困的場面,更不要讓他們提前知道悲傷、憂愁的事情。不要讓他們食用腐敗、污穢的食物,也不要讓他們吃黏硬、有毒的食物。不要讓他們住在潮濕、漏水的房屋,也不要讓他們在暴風雨、寒冷的環境中冒險。不要讓他們在炎熱、燥熱的天氣中過度勞累,也不要讓他們在夜晚吃得太飽。不要讓他們在陰暗、霧氣瀰漫的天氣中挨餓,也不要讓他們騎乘馬匹。不要讓他們服用偏方、奇藥,也不要讓他們住在廢棄的房屋。不要讓他們去墳墓、陵園遊玩,也不要讓他們去危險的地方。不要讓他們渡過深淵、溪谷,也不要讓他們住在陰暗、密閉的房間。不要讓他們聽到關於凶禍的傳聞,也不要讓他們親近輕浮的婢女、僕役,也不要讓他們參與繁瑣的家務。

以上只是舉例,還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無法一一列舉。

6. 四時調攝

四氣調神論曰:陰陽四時者,萬物終始,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奇疾不起,是謂得道。春溫以生之,夏熱以長之,秋涼以收之,冬寒以藏之。若氣反於時,則皆為疾厲。此天之常道也。順之則生,逆之則病。經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人能執天道生殺之理,法四時運用而行,自然疾病不生,長年可保。

其黃髮之人,五臟氣虛,精神耗竭,若稍失節宣,即動成危瘵。蓋老人倦惰不能自調,在人資養以延遐算。為人子者,深宜察其寒溫,審其饘藥,依四時攝養之方,順五行休王之氣,恭恪奉親,慎無懈怠。

白話文:

四氣調神論曰:

陰陽與四季的變化,主宰著萬物的生長與消亡,是生死根本之所在。逆著自然法則,就會招致災禍;順應自然法則,則奇疾不會發生,這就是所謂的「得道」。

春天溫和,万物萌生,夏天炎熱,万物繁茂,秋天凉爽,万物收敛,冬天寒冷,万物休眠。如果人體的氣機與時節相悖,就會生病。這是天地的常道,順應它則生,逆反它則病。

經書上說:「觀察天道的運行法則,遵循天道運行的軌跡,就能夠盡善盡美。」人能夠掌握天道生殺的道理,依照四季變化調整自身,自然就能避免疾病,延年益壽。

其黃髮之人,五臟氣虛,精神耗竭,若稍失節宣,即動成危瘵。

年邁之人,五臟氣虛,精氣神衰竭,如果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危急的疾病。

蓋老人倦惰不能自調,在人資養以延遐算。

老人由於體弱無力,難以自我調養,需要後人悉心照料,才能延年益壽。

為人子者,深宜察其寒溫,審其饘藥,依四時攝養之方,順五行休王之氣,恭恪奉親,慎無懈怠。

子女應該細心地觀察老人寒暑冷暖,審慎地為老人準備食物和藥物,按照四季變化調節老人的飲食起居,順應五行相生相剋的規律,以養護老人的精氣神,孝順父母,時刻謹慎,不可懈怠。

7. 形證脈候

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之數七,丈夫之數八。女子七七四十九,任脈虛,衝脈衰,天癸竭,地道不通。丈夫八八六十四,五臟皆衰,筋骨解墮,精氣盡,脈弱形枯。女子過六十之期,丈夫逾七十之年,越天常數。上壽之人,若衣食豐備,子孫勤養,承順慈親,恭行孝道,能調其飲食,適其寒溫,上合神靈,下契人理。此順天之道也。

高年之人形羸氣弱,理自當然。其丈夫、女子年逾七十,面色紅潤,形氣康強,飲食不退,尚多秘熱者,此常理哉?且年老之人,痿瘁為常,今反此者,非真陽血海氣壯也,但診左右手脈,須大緊數,此老人延永之兆也。老人真氣已衰,此得虛陽氣盛充於肌體,則兩手脈大,飲食倍進,雙臉常紅,精神強健,此皆虛陽氣所助也。雖時有煩躁膈熱,大腑秘結,但隨時以常平湯藥微微消解,三五日間自然平復。

白話文:

古時候的《天真論》說:女人以七為數,男人以八為數。女人到七七四十九歲,任脈虛弱,衝脈衰敗,天癸(月經)停止,生殖系統機能衰退。男人到八八六十四歲,五臟功能衰退,筋骨鬆弛,精氣耗盡,脈搏微弱,身體消瘦。女人超過六十歲,男人超過七十歲,都超過了自然的壽命。

如果能長壽的人,衣食無憂,兒孫孝順,敬愛父母,奉行孝道,能調節飲食,適應冷暖,順應天意,符合人倫道理,這就是順應天道的做法。

年紀大的人身體虛弱氣力衰退,這是自然規律。然而,有些男人女人超過七十歲,面色紅潤,身體強壯,食慾不減,甚至還有便秘的現象,這是否違反常理呢?而且老人容易身體虛弱,如今卻反其道而行,這不是真陽氣、血海充盈、氣力旺盛的原因,而是因為脈象緊數,這是老人長壽的徵兆。

老人真氣已經衰退,這是因為虛陽氣旺盛,充盈於肌體,所以脈象強勁,食慾增加,臉色紅潤,精神健旺,這些都是虛陽氣的幫助。雖然偶爾會有煩躁、胃熱、便秘等症狀,但只要服用一些平緩的藥物,三五天就能自然恢復。

常得虛陽氣存,自然飲食得進,此天假其壽也,切不得為有小熱頻用轉瀉通利苦冷之藥疏解。若虛陽氣退,復歸真體,則形氣虺羸,臟腑衰弱,多生冷疾,無由補復。若是從來無虛陽之氣,一向憊乏之人,全在斟酌湯劑,常加溫補調停,饘粥以為養治,此養老之先也。

白話文:

常保陽氣充足,自然就能飲食正常,這是上天賦予的長壽之道。切忌因有輕微發熱,就頻繁使用寒涼、瀉下、通利之藥來疏解。

若陽氣衰退,回歸本體,則身形消瘦,臟腑虛弱,容易患上寒涼之疾,難以恢復。

如果是從來沒有充足陽氣,一直虛弱的人,就要注意湯藥的調配,經常加入溫補之藥,並以粥飯作為養護,這是養老的先決條件。